凤城市秸秆基料化综合利用推广

2022-11-16 21:54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2年3期
关键词:白灵菇凤城市基料

于 妍

(凤城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凤城 118100)

0 引言

为进一步推动现代实用技术下乡与创新创业融合,推动农村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农村创新创业升级版,农业农村部开展了农村创新创业实用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工作。食用菌的早期栽培方法是段木栽培,栽培品种主要为黑木耳和香菇。后期开展了袋式栽培方法,即将菌糠装入塑料袋中为基料,并植入菌种,栽培品种以平菇为主。20世纪80年代,平菇出口形势良好,大面积开展了平菇种植。2000年后,建立了白灵菇和杏鲍菇工业化生产线并投入使用。2009年以来,为了提高质量和效益,大力开展了食用菌基质栽培新技术和基于食用菌发展的循环生态农业模式研究。2016年以来,先后推广了食用菌秸秆栽培和木腐菌、草腐菌栽培技术。其中,蘑菇实现了100%秸秆替代木屑的栽培。同时,对食用菌秸秆种植后的菌渣进行处理,作为优质肥料投入农业生产,成为种植玉米、小浆果和蔬菜的生物肥料,实现了良好的农业生态循环模式。不仅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多层次利用和增值,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农民收入。目前,已形成了白灵菇、杏鲍菇现代化工厂栽培模式与香菇、黑木耳、滑菇、平菇等传统栽培模式的多品类互补模式,充分满足了市场消费需求,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随着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市场压力逐年增大,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困扰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应建立产业发展联动机制和一体化运作模式,逐步从一家一户的分散培育模式转变为产业基地的大规模培育模式。

1 凤城市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凤城市近年来秸秆主要以玉米秸秆为主,综合利用量稳定在44万t左右,可回收量约为38万t。秸秆焚烧废弃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秸秆综合利用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凤城市秸秆综合利用途径有秸秆还田、秸秆气化、秸秆饲料、秸秆生物反应堆、秸秆腐熟还田等。凤城市玉米秸秆资源虽然丰富,可是苦于没有适用于秸秆栽培的食用菌品种,菌株普遍表现生物转化率低,退化现象严重,影响了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蓝莓、软枣猕猴桃、草莓肥料投入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亟待降低生产成本;菌糠营养物质丰富,但多被焚烧废弃,造成严重资源浪费;白灵菇、杏鲍菇平均生物学转化率低于60%,平菇低于85%,产品质量差;农业技术人员水平低,栽培技术粗放。

2 秸秆基料化基本概述

秸秆基材料是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秸秆基材料(以下简称基质)是指以秸秆为主要原料加工或制备的有机固体材料,既能为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又能为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一定的营养。麦秸、稻草等谷物秸秆是培育牧草腐生真菌的优良原料之一,可作为牧草腐生真菌的碳源。通过与牛粪、麦麸、豆饼或米糠等氮源相匹配,可以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培养出美味的食用菌。农作物秸秆富含纤维素、木质素等有机物,是栽培食用菌的良好原料。以秸秆为基质栽培食用菌,大大增加了食用菌生产的原料来源。该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可以使农业资源实现多层次的增值,不仅可以大量利用农作物秸秆,减少环境污染,而且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利用农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熟料的下脚料又可返田肥地,还是营养丰富的牲畜饲料,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种植食用菌前,生产人员应深入了解当地农作物秸秆的各种特性,采用合理的原料配比,将玉米秸秆、小麦秸秆、大豆秸秆等农作物秸秆按一定比例粉碎,以替代原木锯末,使其成为食用菌生长的主要基础材料。凤城市采用粉碎各种农作物秸秆的方法,为食用菌提供生长基质,使大量废弃的农作物秸秆可以再利用,降低农民焚烧秸秆的概率,改善生态环境。由于秸秆价格低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食用菌的生产成本,提高食用菌生产的经济效益,促进其长期稳定发展。该种食用菌在栽培过程中,粉碎的秸秆鳞片更适合作为野生食用菌的生长基质,可以生产出更优质的食用菌,保证食用菌的质量。

3 秸秆栽培食用菌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条件成熟

食用菌秸秆化栽培生产技术是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生产食用菌,即用农作物秸秆全部或部分替代木屑,科学配制食用菌栽培基础材料,解决食用菌规模化生产的主要原料来源开发问题。该技术的应用降低了食用菌的生产成本,保护了环境,有效利用了秸秆,满足了人们的食用需求,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一是为了保证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的顺利实施和良性运行,凤城市联合各级农业管理部门,聘请省内外高级技术人才,成立了技术专家团队,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建立秸秆收储运及加工一体化生产示范基地、秸秆食用菌栽培核心示范区、菌糠生物营养调节剂蓝莓示范生产基地、菌糠生物营养调节剂软枣猕猴桃示范生产基地。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地区。三是深入生产示范区,进行现场指导和咨询,确保技术应用到位,解决生产上存在的技术问题。2016—2018年累计进行技术指导220次,举办培训班21次,解决实际难题20余项,召开现场会11次,媒体宣传6次。经过专业人员示范推广,以秸秆作为食用菌栽培原料,产生的菌糠通过生物发酵技术作为蓝莓、软枣猕猴桃、草莓的生物营养栽培基肥,实现了秸秆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采取的主要模式有以下三种:1)自主创新了白灵菇新品种凤大一号(辽备菌[2006]1号)、筛选了适合秸秆栽培的杏鲍菇、平菇优质菌株2株(辽平7号、辽引杏鲍菇1号);2)深化了秸秆基料化配方优化研究,创立了秸秆全替代木屑栽培白灵菇和杏鲍菇技术研发并推广;3)首次创建了菌糠小浆果生物基肥制作工艺技术。

利用白灵菇、杏鲍菇等菌糠通过发酵成为栽种培养蓝莓、草莓、软枣猕猴桃的优良的生物营养基肥,0.067 hm2产量平均增收12%,产品优质率提高16.5%。实现了从秸秆——食用菌栽培——菌糠有机肥——小浆果栽培的高效农业循环模式。

凤城市于2016—2018年对“秸秆栽培食用菌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经过三年试验、示范,引导秸秆利用各类型企业发展创新,带动行业发展,形成辐射面,促进秸秆综合利用。

3.1 食用菌品种选育及创新

筛选秸秆食用菌栽培菌株2个,自主创新品种1个;以秸秆基料化栽培为目标,通过大量栽培试验,选育了适合秸秆栽培的食用菌菌株。项目完成筛选杏鲍菇、平菇菌株2个,自主创新白灵菇凤大一号品种。

3.1.1 秸秆基料化栽种培育白灵菇

秸秆基料化栽培白灵菇,与传统木屑栽培相比,平均生物学转化率无明显差异,保持85%左右,优质菇率均达到95%以上,原材料成本降低27%;通过与木屑基料的栽种培育比较,生物学转化率的均值提升了3%。最优的栽种培育配方为:豆粕5%,玉米粉3%,玉米芯35%,石灰1%,玉米秸秆40%,麦麸15%,石膏1%。原料的成本与之前相比较下降了11%。

3.1.2 秸秆基料化栽种培育杏鲍菇

秸秆基料化栽培杏鲍菇,与传统木屑栽培相比,平均生物学转化率无明显差异,保持101%左右,优质菇率均达到92%以上,原材料成本降低21%。通过试验筛选最佳栽培配方为:玉米秸秆36%,玉米芯36%,豆粕8%,麦麸15%,玉米粉3%,石膏1%,石灰1%。与木屑基料栽培相比较,原料成本下降7%,平均生物学转化率提高5%。

3.1.3 秸秆基料化栽种培育平菇

秸秆基料化栽培平菇,与传统栽培相比,在全部替代木屑基础上,减少了玉米芯用量50%以上,平均生物学转化率无明显差异,保持101%左右,优质菇率均达到92%以上,原材料成本降低30%。通过试验筛选最优栽种培育的方法为:玉米芯45%,玉米秸秆30%,麦麸20%,玉米粉3%,石膏1%,石灰1%。和木屑基料的栽种培育比较,原料成本下降5%,平均生物学转化率提高4%。

3.2 秸秆基料化栽种培育营养生物基肥的制作配方及其应用

3.2.1 菌糠生物基肥的制作方法

配方为菌糠60%,禽畜粪便30%,硫酸铵2%,生物发酵剂3%,石灰粉2%,石膏粉3%。配比制作的工艺及方法应遵循配方的要求,原料使用拌料机混合搅拌均匀之后加入水并使得搅拌后的材料含水率约为62%,将微生物堆置15~20 d,并在22 ℃的环境下开始发酵,直到材料堆变成褐色。发酵时,把秸秆均匀地插在原料堆上,使原料堆的内部进入空气以促使堆肥的发酵及微生物的繁殖。

3.2.2 菌糠生物基肥的施用方法

平均0.067 hm2需要施用菌糠生物营养基肥1 000 kg,施肥后再进行翻地,把菌糠生物营养基肥和30 cm深的土壤混合搅拌均匀。并对栽种培育层面的土壤调酸性,pH约为4.0~5.2,碱性的土壤应用硫磺,酸性的土壤加入石灰,调酸后,翻地30 cm深的土地,除掉野草、杂草,开始栽种培育。

3.2.3 应用效果

利用菌糠生物营养基肥,可完全代替有机肥和化学肥料,每0.067 hm2蓝莓产量1 400~1 500 kg,与传统栽培相比,土壤肥力均匀,生育期间不用追肥,产量增加6%,果实个体增大,甜度增加,肥料成本下降60%。

利用菌糠生物营养基肥,可完全代替有机肥和化学肥料,每0.067 hm2软枣猕猴桃产量1 000 kg,与传统栽培相比,土壤肥力均匀,生育期间不用追肥,产量增加8%,果实个体增大,甜度增加,肥料成本下降60%。

利用菌糠生物营养基肥,可完全代替有机肥和化学肥料,每0.067 hm2草莓产量由2 000 kg提高到2 400 kg,生育期间不用追肥,产量增加16.7%,果实个体均匀,甜度增加。

4 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凤城市2016—2018年“秸秆栽培食用菌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推广”项目已经开始了大量的推广普及,总共生产示范秸秆栽种培育白灵菇、杏鲍菇和平菇2 460万袋,推广普及蓝莓260 hm2,软枣猕猴桃140 hm2,草莓400 hm2。3年总产值为100 003万元,资金的总计投放为49 490.154万元,产生的总效益为50 512.846万元,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4.2 社会效益

“秸秆栽培食用菌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推广”项目年可变废为宝的秸秆有8.42万t,总共占当地秸秆总量的19.58%,可以解决本地人口就业数为1 103人,可以为当地30余个合作社起到带动作用,使153户个体种植户受益,社会效益显著。

4.3 生态效益

秸秆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循环利用,为高产、优质的食用菌及小浆果循环生产模式提供了技术保障,符合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理念,有效防止环境污染的发生。有效促进农业生产生态的平衡,使我国现代农业生产内部系统更健全,调合了我国农业生产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生态环境质量、农业产量及经济收入相互间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为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的推进做出重要贡献。

(04)

猜你喜欢
白灵菇凤城市基料
白灵菇菜谱(四)
白灵菇菜谱(一)
白灵 菇菜 谱(二)
桑枝屑香菇种植基料配方的筛选试验
不同桑枝比例基料室外种植羊肚菌试验
跳绳
最好的老年人食谱——白灵菇炒鱼丝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与对策
基料对防火卷材性能的影响研究
凤城市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