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一年级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探究

2022-11-16 14:54何夏玲粟雪琼谭耀珠彭秋萍屈树贞
广西教育·B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一年级学生职业精神技工院校

何夏玲 粟雪琼 谭耀珠 彭秋萍 屈树贞

【摘要】本文以广西南宁技师学院汽车类专业为例,调查了解一年级学生职业精神发展水平为中等偏上程度,学生“吃苦耐劳”“信誉至上”“质量第一”等职业精神需培养提升,为此提出着力发挥学校教育在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实践在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积极优势、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提升职业精神等策略,以有效培育中职一年级学生的职业精神。

【关键词】技工院校 汽车类专业 一年级学生 职业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6-0036-04

职业精神是指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反映一定职业的特殊利益以及职业责任、职业行为方面的精神要求,是职业人在长期职业实践中修养凝练而成的一种持续、稳定的精神品质。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也要实现职业劳动者谋生与乐业的统一。因此,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培养其职业精神。在技工院校中,一些学生在实习或就业过程中出现功利心强、诚信意识淡薄、因怕苦怕累而頻繁“跳槽”等现象,他们将工作作为一种获取收入和利益的手段,并以工资待遇作为衡量一种职业是否具有发展空间的唯一标准,错误地认为理想的职业都具有低投入、高收入的特征,而忽略了职业的内在价值,这些是学生缺乏职业精神的表现。

技工院校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进入职业教育的关键期。此时,学生由学业教育向职业教育过渡,当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业、新教师和新同学时,大部分学生处于迷茫状态,教师应当及时为学生“把脉”,有效地开展职业精神培育工作,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笔者所在项目组以广西南宁技师学院汽车类专业一年级学生为对象,开展了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现状的调查。下面,笔者结合调查的过程及结果,探讨技工院校一年级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具体策略。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形式,抽取了广西南宁技师学院汽车类专业一年级的8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项目组参考伍强瑞编制的《中职建筑类专业学生职业精神调查问卷》,改编成《中职学生职业精神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共有24个测量项,包括T1(爱岗敬业)、T2(吃苦耐劳)、T3(认真负责)、T4(团结协作)、T5(乐观向上)、T6(积极主动)、T7(坚持不懈)、T8(严谨务实)、T9(勤学苦练)、T10(专注坚守)、T11(创新开拓)、T12(信誉至上)、T13(以人为本)、T14(廉洁奉公)、T15(诚实守信)、T16(质量第一)、T17(严格规程)、T18(科学管理)、T19(遵纪守法)、T20(安全意识)、T21(文明操作)、T22(追求卓越)、T23(坚定信念)、T24(志存高远)等。本次调查采用5点量表计分,理论平均分为3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88份,有效率为100%。

二、汽车类专业一年级学生职业精神现状

(一)汽车类专业一年级学生职业精神的总体现状

项目组分析汽车类专业一年级学生职业精神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在24个测量项中,有23个测量项的平均分高于选项标准化平均分3分,这说明一年级学生职业精神具体要素发展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程度;其中,T2(吃苦耐劳)的平均分为2.69分,低于选项标准化平均分3分,说明需重点加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项目组将24个测量项的平均分按照均值大小进行排序,得出学生职业精神要素发展水平的具体排序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一年级学生职业精神T14(廉洁奉公)、T20(安全意识)两个测量项的均分最高,为4.17分;T2(吃苦耐劳)平均分为2.69分,低于选项标准化平均分3分,说明学生在吃苦耐劳方面表现最弱;T12(信誉至上)和T16(质量第一)的得分相对不高。因此,结合学生职业精神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吃苦耐劳、信誉至上、质量第一等职业精神的培养。

(二)汽车类专业一年级学生吃苦耐劳、信誉至上、质量第一等职业精神现状

项目组在调查中发现,汽车类专业一年级的88名学生在T2(吃苦耐劳)、T12(信誉至上)和T16(质量第一)的得分相对不高(如表2所示)。T2(吃苦耐劳)测量项中“我不喜欢忙碌的工作状态,过多的工作或任务常使我感到很无助”属于反向计分题,“基本符合”“一般”选项得分集中在2分、3分,平均分为2.69分,低于选项标准化平均分3分,说明多数学生“吃苦耐劳”这一职业精神发展水平较低,急需进一步提升;T12(信誉至上)“看见别人做出有损单位或集体的事情,我会觉得无所谓”为反向计分题,选项得分集中在3分和5分,平均分为3.22分,略高于选项标准化平均分3分,说明多数学生“信誉至上”这一职业精神发展水平仍需加强;T16(质量第一)测量项中“面对一项紧急的工作或任务,我认为速度比质量更重要”,选项得分集中在3分和4分,平均分为3.26分,略高于选项标准化平均分3分,说明多数学生“质量第一”职业精神达到中等程度,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汽车类专业一年级学生职业精神现状调查结果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汽车类专业一年级学生职业精神处于中等偏上水平,T14(廉洁奉公)、T20(安全意识)、T15(诚实守信)、T17(严格规程)、T5(乐观向上)、T23(坚定信念)、T1(爱岗敬业)、T24(志存高远)等职业精神素养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得益于一直以来学校教育的正面引导,但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同时,学生在T2(吃苦耐劳)、T12(信誉至上)、T16(质量第一)等方面需重点加强培养。吃苦耐劳、信誉至上、质量第一这些素养需要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断积累,学生只有通过亲自经历、不断总结经验,才能获得提升。部分一年级新生可能从小缺乏劳动锻炼,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受苦便包揽各种大小事务,致使孩子面对困难时常常怕吃苦。而且一年级新生刚从初中跨入职业学校,参与职业实践的机会不多,他们对本行业应遵守的行业准则及规章制度认知不足,在角色转换上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心态。因此,让一年级新生自觉履行相应的职业责任和义务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对学生加强职业精神培育,让职业精神成为学生的一种美德、一种修养和一种品行,成为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内在精神力量,使学生受益终身。

四、技工院校一年级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策略

广西南宁技师学院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和職业精神的融合培养。一是建立了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机制。2018年以来,作为我校试点系的汽车技术与运用系,将职业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并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精神培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二是设置了彰显职业精神培育的显性课程。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编制的《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试行)》要求,我校开展了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三是营造富有职业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将职业氛围作为隐形教育资源,时时、事事、处处影响着学生的日常行为。如通过墙廊文化凸显职业文化氛围,在楼道、教学实训场地放置仪容镜,悬挂行业名人资料,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特点自编励志名言警句等,并张贴于校园内,于潜移默化中加深对本专业(行业)的了解;通过统一穿着职业装营造文化氛围,如汽车维修类专业学生以工装作为职业装,汽车商务专业学生以西装正装作为职业装等。四是注重协同育人,搭建强化职业精神培养的实践平台,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企业见习、社团活动、专业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有效促进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

总结以上工作经验,技工院校针对中职一年级学生进行职业精神培育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着力发挥学校教育在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导向作用

针对一年级学生T2(吃苦耐劳)、T12(信誉至上)、T16(质量第一)等测量项得分偏低的问题,技工院校要明确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大德育”课程理念,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促进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

一是以“大德育”课程理念,促进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学校要从学生的成长规律出发,以“厚德尚技,知行合一”理念为逻辑起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与学校的育人目标相结合,依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课程需求,对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拓展、创新与重构,通过文理渗透、艺术熏陶、兴趣探究的通识选修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素质修养;通过技能训练、技能考核,将职业精神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典型的职业问题情境开展教学,让学生了解行业及职业的工作环境、岗位职责、工作要求等,使其充分认识到自身与专业及职业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职业认知并进一步理解职业精神的价值。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营造职业精神培育的良好氛围,通过第二课堂等形式加强劳动教育,如冲刷校园地面、在校园种植绿植;在每年的职业体验周上,让学生通过参与专业学习和跨专业融合实践活动,在实际行动中培养吃苦耐劳、信誉至上、质量第一等良好的职业精神品质。

二是以榜样引领作用,促进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学校优秀教师、优秀校友和社会上英模人物的事迹都是丰富的职业精神教育素材。企业实践经历丰富的优秀教师,有更加贴近工作岗位的实践经验;优秀的校友在行业内有着职业精神闪光点,同样可以给学生传递正能量;大国工匠做专、做精、做细、做实的精神,有利于全社会形成热爱劳动的氛围。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应重视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如从企业引进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担任学生的实训指导教师,要求每一名教师严格按照规定参加企业实践,并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驻厂工作等。这样通过正面的榜样行为激励学生、以优秀的工作事迹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找准自身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明确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社会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二)充分发挥企业实践在职业精神培育的积极优势

学生只有参与必要的实践活动,才能将职业精神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素养。企业有充足的实习实训资源,学校应创新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将学生安排到实际工作岗位中进行锻炼,让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培养职业精神。如在一年级阶段,可以为学生配备固定的学校导师、企业导师,或是把企业专家请进校园,通过校园宣讲活动让一年级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文化、走进企业亲自体验职业生活,深刻体会信誉至上、以人为本、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学校通过“双导师制”,为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和参观实习做准备,帮助学生将职业精神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联系起来,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

到了二年级,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见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进行学习,为传承职业精神提供时间和空间保障。校企融合培养、“双导师”言传身教,让学生对职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对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的认可,从而主动学习职业技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职业精神。

(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提升职业精神

学校还应引导一年级学生转变思想观念,加强专业技能训练,以提升职业精神。针对一年级学生在T2(吃苦耐劳)、T12(信誉至上)、T16(质量第一)等职业精神方面的培育,学校一方面要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抓手,推进班级职业精神文化建设,通过民主投票方式组建班委会,建立健全班级各类规章制度,让学生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人,全员参与、相互配合,共设目标、共同努力、共同成长;另一方面,坚持将企业文化与班级文化对接,加强具有职业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如各班根据职业精神内涵确立班级名称,并围绕班级精神开展班级建设、树立职业偶像,让学生感知职业精神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使职业精神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自觉行为指引。

此外,学校要遵循职业教育和职校学生的发展规律,充分激发学生的成长动力,引导学生制订自我生涯发展规划,通过幸福心理、职业心理、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等选修课程,让学生将职业精神内化于心,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树立人生理想。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引导一年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和职业梦想规划;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在社区开展志愿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职业体验日、企业专家宣讲活动等各种职业精神培育主题活动,如为学校教师、社区居民提供洗车打蜡、汽车维修保养服务等,增强其职业自豪感,提升其创业、就业能力。学生通过实训实习、企业实习、社会实践,主动培养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等良好品质,全面提升个人的职业精神素养。

职业精神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我们通过对技工院校一年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探究可知,应从学校教育、企业实践和学生自身等方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但由于课题组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大部分是经验式的摸索和归纳型的总结,因此,我们今后将进一步向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寻求更专业的指导、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从而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匡瑛.论职校生职业精神的培育:概念内涵,内容架构与创新路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2]伍强瑞.上海市中职建筑类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实证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3]李娟.浅析当今社会的职业良心[J].长治学院学报,2014(1).

注: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南宁技师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广西南宁技师学院一年级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索研究”(NJSYKY202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何夏玲(1986— ),理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粟雪琼(1979— ),管理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谭耀珠(1986— ),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学生德育教育研究;彭秋萍(1993— ),工学学士,助理讲师,主要从事学生管理研究;屈树贞(1964— ),山东泰安人,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学生管理、语文教育研究。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一年级学生职业精神技工院校
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
论体育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防治结合 消灭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