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血管开通后即刻与延迟放置支架对预后的影响

2022-11-17 06:14敏,吴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16期
关键词:冠脉造影心肌梗死

吴 敏,吴 挺

(西安电力中心医院内科,陕西 西安 71003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属于常见心血管疾病,临床为了提升治疗效果,特采取了早期再灌注治疗,以此来改善濒死的心肌,保证左室功能,对提升预后效果具有积极作用[1]。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变血管多数还会出现狭窄性病变,临床常采用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但在开展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动脉仍会出现严重的血栓负荷,也是影响预后效果的关键性因素[2]。因此,如何有效改善血栓负荷已成为临床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以往,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多以抽吸血栓、支架置入术来预防无复流出现,但仍无法将术后无复流现象彻底消除。近年来,相关研究不断深入,我国有不少学者认为[3,4],延迟置入支架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开通后无复流现象的出现,对心肌发挥保护作用。因此,本研究结合2021年5月-12月于我院接受冠脉造影血管开通术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血管开通后即刻与延迟放置支架对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5月-12月于西安电力中心医院接受冠脉造影血管开通术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旋转支架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61.64±7.98)岁。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60.54±8.46)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本研究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开展血管造影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5];②年龄≥18岁;③病历资料完整,且可以接受相关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有重要脏器损伤者;②合并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者;③依从性较差,不能配合者。

1.3 方法 患者在明确病情之后,均展开血栓抽吸开通血管或是CPI开通血管。入室后,分别口服3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100 mg)与3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波立维)(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国药准字J20080090,规格:75 mg),或是口服180 mg替格瑞洛片(AstraZeneca AB,批准文号H20120486,规格:90 mg),术中开展足量的肝素化,并于桡动脉处开展冠脉造影,明确血管的病变情况。在导丝通过病变后,在梗死的部位,开展球囊扩张,观察、了解血栓的相关符合情况,同时观察残留的狭窄情况[6]。对血栓积分超过3 min者,开展血栓抽吸,沿着导丝,将其送入到病变的部位,反复抽吸3~5次。对照组在血管开通之后,即刻将支架置入。观察组则在血管开通后的7~14 d时,开展冠脉造影检查,按病变的血管狭窄程度明确是否置入支架[7]。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PCI情况(术后6个月)、心功能、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及血清TG、TGAb水平。

1.4.1 PCI情况 测量支架的直径与长度。

1.4.2 心功能指标 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其内径(LVEDD)指标,分布于术后1 d及术后6个月采用心脏超声进行检测。

1.4.3 术后MACE发生情况 于术后6个月监测MACE,其包括充血性所主力衰竭、再次血运重建、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等。

1.4.4 血清TG、TGAb水平 分别于治疗前后在空腹状态下收集患者静脉血5 ml,以3000 r/min的速度,离心处理10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G、TGAb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PCI情况比较 观察组支架直径长于对照组,支架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PCI情况比较(±s,mm)

表1 两组PCI情况比较(±s,mm)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 P支架直径3.35±0.46 3.04±0.42 2.488 0.016支架长度22.05±6.01 26.21±6.48 2.353 0.023 n 25 25

2.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6个月LVEF指标高于对照组,LVEDD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

观察组对照组t P 25 25术后1天46.25±8.33 46.30±8.41 0.021 0.983术后1天51.75±7.31 51.79±7.35 0.019 0.985术后6个月61.54±8.01 54.11±8.33 3.215 0.002术后6个月54.36±8.10 59.15±8.44 2.047 0.046组别 n LVEF(%) LVEDD(mm)

2.3 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6个月MACE发生率为4.00%(1/25),低于对照组的24.0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血清TG、TGAb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G、TGA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TG、TGAb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血清TG、TGAb水平比较(±s)

观察组对照组t P 25 25治疗前71.77±20.34 72.24±20.64 0.081 0.936治疗前28.35±7.95 28.41±7.89 0.027 0.979治疗后54.25±14.30 64.75±16.88 2.373 0.022治疗后15.69±4.95 20.21±6.21 2.846 0.007组别 n TG(μg/L) TGAb(mg/L)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多因持久且较为严重的心肌缺血而引发的心肌急性坏死,患者此时会出现心肌损伤、胸痛等表现,甚至还会出现急性循环功能出现障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8,9]。目前,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临床多以PCI治疗为主,以此来挽救濒死的心肌,即通过介入性操作与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方式,将闭塞的血管开通,以此来达到治疗目的[10,11]。但仍有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在治疗后出现无复流现象,此时会对预后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12]。由此说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开展PCI者,无复流属于评估治疗效果的关键,故有效预防无复流现象属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支架直径长于对照组,支架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延迟放置支架,可以延长支架的直径。分析认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初期,血小板的激活、收缩血管物质的增加,均会对病变血管的直径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手术患者,以上现象的出现,会影响支架的直径,同时PCI手术的开展,会增加血栓的负荷,导致病变不能清晰的暴露出来,可能会引起病变过长,从而延长支架长度[15-17]。同时,观察组术后6个月LVEF指标高于对照组,LVEDD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MACE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G、TGA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冠脉造影血管开通后,延迟放置支架的预后效果较即刻放置支架更为理想。分析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通过血管造影开通血管后,应用延迟支架置入,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在冠脉内的操作时间,可以预防血管的刺激、损伤[18];在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后,会增加甲状腺功能减退的风险,而延迟支架置入能促进心功能产生可逆性的损伤,有助于减轻对心肌的损伤。此外,在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血管开通后,即刻置入支架,可能会加快不稳定斑块的破裂率,使得血管出现痉挛,影响远端灌注的效果,从而增加MACE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血管开通后延迟放置支架的效果更佳,可在改善心肌灌注的同时促进心功能的康复,有助于改善甲状腺功能,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对提升疗效、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冠脉造影心肌梗死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影响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