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中国脑中风的死亡率

2022-11-18 17:27马廉亭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脑缺血脑血管病缺血性

马廉亭

根据我国第三次人口死亡原因普查,因脑中风(脑血管病)死亡占我国人口死亡总数的第一位,占22.3 %。如何降低我国脑中风的死亡率,首先必须从预防脑血管病入手,降低脑血管的发病率。

脑中风包括出血性与缺血性两类,出血性病因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血管损伤、感染、脑动脉炎后继发脑底异网形成、凝血功能异常、医源性等致各种类型脑出血,缺血性病因有脑动脉粥样硬化、脑动脉狭窄、斑块形成与闭塞、脑动脉夹层与夹层动脉瘤、心源性菌栓与血栓脱落、血源性癌栓、骨折脂肪栓等是引起脑血管堵塞致缺血性脑梗死(又称脑梗塞)的原因。

在5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以高血压性、动脉瘤性脑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闭塞致缺血脑梗死多见,儿童、40岁以下年青人出血以脑动静脉畸形、外伤性动脉瘤出血多见,缺血以脑动脉炎继发脑底异网形成(Moyamoya病,烟雾病)多见。

无论脑出血或脑缺血,多以突发、急性起病,表现为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语言与肢体功能障碍、癫痫与大小便失禁等。发病后,赶快到有手术与介入治疗条件的医院就诊,根据“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脑”的原则,尽快行头颅CT检查(不要做MRI),尽快在治疗时间窗内(急性脑缺血4小时内)明确是出血或缺血,如有必要进一步做头、颈部CTA,如需行介入治疗,酌情做头颈部DSA,并进行相应出血或缺血原因治疗。

为降低脑中风的死亡率,应从以下十个方面入手:

①“预防为主,从幼抓起”。学生时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良好健美的身体素质,是保证完成小、中学、本硕博学位的基础,是终生为祖国奉献的保证。

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按时进食、低油少盐、营养均衡,不过饥过饱、不暴饮暴食,不过胖过瘦,保持体重达标。

③常言道“早睡早起身体好"。按时起床、睡觉,晚上11点左右睡觉,绝对不超过凌晨2点。

④适当体育锻炼与运动,要做适合个人体力、体质的运动与锻炼,不建议做超负荷、超体力、不适合个人体质的运动与锻炼。建议每天步行6 000~8 000步,做广播体操、气功、八段锦等。

⑤戒除不良嗜好,应重视“吸烟有害使康”的警告,尤其是儿童、学生、年轻人应绝对禁烟,吸烟对心脑血管绝对有害。老年人原吸烟者多数在50岁以后因受到吸烟之害而主动戒烟或减少吸烟量。

⑥不要酗酒,更不要醉酒。少、适量饮酒难以杜绝,过量饮酒不仅对人体心、脑、血管、肝、肾等重要脏器有急、慢性解剖结构损害,更有功能损害。

⑦根据年龄段进行体格检查:婴幼儿、儿童,重点放在基因缺陷先天性疾病、传染病预防,以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发现、预防与处理;18岁以后年轻人,重点监控预防外伤、职业病、以结核病为主的传染病,还要警惕性病等;40岁以后,尤其60岁以上老年人,以心脑血管病,肺、胃肠道、前列腺肿瘤及外伤等为重点。因此,建议卫生主管部门与医院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群制订体格检查项目,因人群不同而异,个体化。如在60岁以上老年人体格检查项目中,虽脑中风为中国人、尤其是60岁以上老年人的第一位死亡原因,但在体格检查项目中无一项是针对脑血管病有较大发现价值的检查,建议把彩色超声多普勒(TCD、TCI)列为老年人头、颈部体格检查常规项目。TCD可以发现颈、椎动脉有无狭窄、斑块及血流速度,可以发现颅内血流速度与频谱形态,从而判断脑中风的原困,脑动脉硬化、狭窄程度,有时可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瘘)、脑动脉炎继发脑底异网形成及颅内较大动脉瘤与颅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等。

⑧无论任何年龄段发现引起脑中风的任何脑血管病,都应及时、尽快就医到有诊断与手术、介入治疗条件的医疗单位就诊,也建议院前救护转送单位也遵循“就近后送到有条件救治脑中风的医院”。因为引发脑中风的脑血管病救治时间性很关键,尤其急性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大范围脑缺血的救治只3~4小时的黄金时间窗,在时间窗内如能得到合适有效救治,可以完全或部分避免发生脑梗死,提高治愈率。

⑨脑血管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多数会避免发生脑出血或脑缺血,甚至是灾难性脑出血与缺血。这是降低脑中风发生及死亡率的关键。因此,临床怀疑有脑血管病应尽量行头、颈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进一步做头颈部CTA与诊断金标准的DSA检查,并用动态DSA、3D-DSA、4D-DSA做到精准诊断,从而指导精准治疗。

⑩脑中风发生后,病人多伴有意识、语言及有神经功能、大小便障碍,在重症监护治疗室或康复病房应提倡尽早配合昏迷促醒、语言功能、肢体功能与大小功能训练等康复治疗。让病人尽早清醒、被动运动如“踝泵”训练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

总之,坚持“预防为主”,尽早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引起脑中风的脑血管病发生率,万一发生,早期诊断,尽快治疗,把引起出血或缺血性脑中风的脑血管病在其引发脑出血与缺血前进行治疗,现有治疗方法基本可以做到有效治疗,狠抓两个方面预防可以达到降低我国脑中风死亡率高的目标。让我们全体卫生工作者与病人齐心协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猜你喜欢
脑缺血脑血管病缺血性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蒙药嘎日迪-13治疗脑缺血模型大鼠脑损伤的研究*
脑脉泰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脑血管病知多少
科普一下:脑血管病诊断中CT与MRI的优劣!
七氟烷预处理后对大鼠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
颈动脉重度狭窄脑缺血支架术后CT灌注变化
我院近12年9630例脑血管病住院病例统计分析
脑血管病昏迷患者的基础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