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家庭教育要少讲道理?

2022-11-19 15:46张爱武
新班主任 2022年9期
关键词:邓亚萍讲道理孩子

□张爱武

教育家卢梭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可是,为什么父母总是喜欢对孩子讲道理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获得安全感

心理学研究发现,讲道理能让父母在这种亲密关系中获得安全感,是父母在自我安慰。他们认为对着孩子讲道理就是尽到了父母的义务,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尽义务方式,不需要动手,甚至不需要动脑,只要把一些大道理对孩子讲一下就行,自己也会沉浸在尽职父母的幻想中,由此获得安全感。

2.自恋型人格

很多父母都不会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认为孩子是自己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是自己的所有物或者附属物,自然就会用讲道理的方式让孩子服从自己,满足自己内心对于所有物的控制欲,这是自恋型人格的一种表现。

3.树立父母的威信

大多数喜欢和孩子讲道理的父母都认为父母是高孩子一等的,孩子一定要听父母的话,如果孩子有一点忤逆父母的意思,就会对着孩子讲道理,当孩子服从自己之后,才能树立父母的威信。

4.推卸责任

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并没有做错,他们只是做了他们这个年龄应该做的事情,这些事情是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但是,父母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分析问题,会很难接受孩子的一些行为。为了掩盖自己教育的失误,也不想承认自己的失职,就会把所有责任推在孩子身上,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表现。

当然,这里提到的“讲道理”,是指父母站在大人的角度,将大人认为对的理论灌输给孩子,甚至没有任何示范。

那么,为什么孩子不想听父母讲道理呢?

1.超限效应

指的是刺激过多或者作用时间过长而导致心理上的逆反现象。喜欢讲道理的父母总是在孩子耳边唠叨,看似关心,其实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慢性心理折磨。

因为,父母无休止的唠叨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不信任和带有指责的表现,这会带给孩子很大的心理压力,引发孩子的负面情绪,打击和消磨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反向心理强化

它又被称为讽刺性反弹,反映在教育上就是越不想让孩子去做的事情,孩子越会去做。对孩子而言,讲道理就是一种反向心理强化,会推动孩子朝父母预期的反方向发展。

3.大脑发育的规律

《全脑教养法》一书中提到,人的大脑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控制行为、情绪、理智思考,下层控制本能行为,孩子大脑发育的规律是先下后上,年纪越小的孩子,越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人类大脑发育的规律。

4.讲道理其实是一种控制

有时,讲道理也是一种语言暴力。家长讲道理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往自己设想的方向发展,实质是家长把自己的观念强行放在孩子身上,从来没有考虑过孩子是否愿意接受。

孩子不认可父母的大道理,父母讲得再多,再掏心掏肺,也都是无效的。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教育才能真正奏效。

只有当孩子感觉更好的时候,他才能做得更好。

只有当父母放下高高在上的说教,给予孩子尊重和认同,孩子才能获得自信,变得越来越好。

所以,如何避免讲道理带来的负面效果呢?

1.用体验代替讲道理

体验和对比是最好的老师,太多东西,你没有体验过,就永远无法理解。

杭州一个十几岁的男孩,痴迷于网络游戏,不想上学。爸爸跟他讲道理,他不听。然后,爸爸做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带着儿子去逛凌晨4点的菜市场,看看那些想睡却不能睡的菜农;看看那些为了赚钱,为了生活辛苦忙碌的商贩;看看成年人的世界多么残酷和艰辛;再想想自己安逸的生活背后,父母都付出了什么。

结果,男孩不仅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感受到了生活的残酷和父母的艰辛,更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一定要好好学习。

蒙台梭利说:“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

教育孩子,就是一个让孩子慢慢体会的过程。空泛的理论很难走进孩子的内心,孩子只有在亲身经历中感受,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明白一些道理。

2.“以退为进”代替“硬碰硬”

当孩子迷上网络游戏后,大多数家长都是苦口婆心地劝说或大发雷霆,或者强行拔掉家里的网线,但是都没有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那么,智慧的家长是如何处理的呢?

邓亚萍的儿子有一段时间也非常痴迷网络游戏。邓亚萍没有责备他,也没有强迫他戒掉网络游戏,而是温和地告诉他:“你如果真的喜欢打游戏,可以走电竞这条路。”

之后,邓亚萍专门带着儿子考察了国内两家顶级电竞俱乐部,让儿子了解他们的作息时间,看看他们是怎么训练的。

结果,儿子一听到走电竞这条路一天要训练12个小时,便选择放弃了。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和孩子对抗只会失败,你永远打不赢孩子,更无法通过对抗培养其合作精神。

要想让孩子愿意与我们合作,“以退为进”是最好的办法。

因为,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强硬地跟孩子讲道理,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让孩子反向发展。

但是,向孩子传递我们的支持、尊重、接纳和认可,给孩子试错的机会,让孩子学会自己成长,则比任何建议和帮助都有效。

3.用幽默代替严厉的说教

国外有一段特别火的视频——14岁的女儿想穿超短裤去学校,爸爸为了阻止女儿,特地穿了一条超短裤演示给女儿看,并对女儿说:“把你的短裤拿出来,看看到底有多短!比一比谁的短!你现在要是穿它去上学,我就每天穿着这条裤衩接你放学。”

爸爸滑稽的样子让女儿笑歪了,同时也完美地化解了一场父女冲突。

回想我跟儿子针尖对麦芒似的争执,开批斗会般批评他,经常下达“神圣不可侵犯”的命令,我不得不承认:

幽默才是解除敌意最好的办法。

因为,幽默的沟通会让孩子看见父母的真心,会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放下戒备,轻松接纳父母的建议。

对于孩子来说,如春风般温柔的爱才是最有力量的教育。

《新中式父母》里有这样一段话,值得每一位父母深思:这个世界上,有两类父母。一类是“吃老本型”父母,他们使用过去自己接受的一套教育方式来培养孩子,假如孩子表现不好,他们通常会认为传统教育没有问题,是孩子有问题。一类是“学习型”父母,他们会去探索与时俱进的教育方式,假如孩子表现不好,他们会反思,然后寻找更好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养育孩子就是一场修行。

我们可能不是完美的父母,但我们可以是成长型的父母。

只要我们愿意从错误中反思,愿意从现在开始改变,愿意把对孩子的理解、尊重和认同放在父母的权威之上,我们就一定能够培养出一个内心有爱,眼里有光,不负期望的孩子。

猜你喜欢
邓亚萍讲道理孩子
别让“讲道理”毁了孩子
怎么跟孩子讲道理?
讲理的八大戒律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讲道理等
邓亚萍的“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