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入式故事阅读
——主题单元读写融合的策略探究

2022-11-19 18:34王红霞
小学生 2022年20期
关键词:结合点白鹭桂花

☉王红霞

语文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文字进行交流与沟通,在学生不断学习中,提高学生的知识涵养和文化素质。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在能够阅读的同时,学会文字的写作。浸入式故事阅读让学生在阅读故事的同时吸收知识,在大量的阅读中吸收的知识,会在写作中得到体现。如果阅读是一种吸收,那么写作就是一种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体现。本文主要基于部编版小学语文,将单元主题作为一个主体,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读写综合能力。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课文的教学与作文的写作方法教学是脱节的。可以理解为上课只是普通的上课,作文是教师在教授写作方法后进行的写作,读与写并没有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其实,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非常好的文章,大多是经典。如果在教学中,把阅读与作文紧密结合起来,并依据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写作借鉴对象和写作手法的依据,在写作方面进行模仿,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分析教材,确定主题

在拿到教材时,教师首先要对教材进行熟悉,并了解教材中的主题单元所表达的内容和特点。通过对主题单元中各文章的阅读理解,教师要总结出主题单元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并找出每篇文章与主题单元之间的关系,将主题单元中的每个小部分进行整合,对整个主题单元进行教学设计,而不是将主题单元中的文章逐个进行教学。逐个进行教学会打乱主题单元的设计,对主题单元进行整合,将每篇文章故事与主题进行联系,能够围绕主题进行系统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构架和体系。单元主题教学是把整个单元作为一个系统,将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教材的编辑意图融合,以单元主题为“魂”,遵循“整体性原则”,以一个单元的教材为单位组织教学[1]。单元主题好比一根藤,课文好比藤上的瓜,以“藤”串“瓜”,进行整体设计。而且,把与教材配套的另外两套校本教材中相关联的两个单元,组成一个“大单元”,也用“单元主题”串起来,整体施教。其教学过程,用大语文观统领教学的各个环节,把各个知识点放在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将课外阅读纳入课内来指导。在相同的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是传统教法的4倍以上。我们把这种教法叫做“单元主题阅读教学”。

例如,我们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程时,可以对整个单元进行一个设计,然后将单元课程的设计与单个课程进行融合,对单个课程再进行设计。第一单元的课程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组成。在阅读四篇课文后,教师要从四篇课文中找到他们的共同点,这四篇课文的共同点都是在发现美,发现不同事物存在的美好之处。在找到四篇课文的共同点之后,教师要针对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程进行单元课程的设计,对四篇课文的共同点进行一个整体的教学设计。首先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分析,《白鹭》这篇课文运用了对比、图片和描绘等方式,来展示白鹭在不同状态时的形态美。《落花生》从种植花生、收获花生、品尝种植收获的花生、最后对花生做出评价这四个阶段进行故事进展,抓住了这四个阶段文中人物的语言,揭示了看似平凡的花生也有不平凡的一面。通过花生的一生,向学生传达人生的道理。《桂花雨》通过对作者小时候摇桂花事情经过的描写,体现出桂花的美好和作者对家乡的思念。《珍珠鸟》则通过描写珍珠鸟从害怕与人亲近到亲近人,再到喜欢人的转变,这种转变体现了人对生物的美好,和生物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发现美,对人态度的转变。在进行教学时,通过浸入式故事阅读,让学生在学习和阅读文章后,体会到文章中描写的事物所拥有的美好之处和作者借事物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以单元主题为方向,让学生在学习单元课程后进行模仿写作,写一篇表达事物美的文章,在写作时可以借鉴单元课程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这种读写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巩固所读故事或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文章知识。

二、确定单元主题的教学目标

在进行单元教学前,教师要以单元主题为依据,对每单元的课标内容进行认真的阅读和理解,了解教材对本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包括阅读要求和写作要求,最后根据本单元的课标要求进行单元教学的设计。

例如,我们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时,前文提到第一单元包括四篇文章。当我们在学习第一单元时,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课标要求对教学进行设计。如,在学习完本单元的课文后,学生学会生字的字数要达到多少数量;学生在学习完本单元后,掌握的词汇要达到什么数量;在课堂上课的质量要求方面,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文章中优美的语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实物作为参照,让学生在学习完文章后,对实物进行感受。如,摸、看、闻、听等,让学生学会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对实物进行描写。我们在学习《落花生》这篇文章时,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分配,《落花生》这篇文章要学会多少个生字;会写多少个字词;对多音字的掌握等。首先《落花生》这篇课文是通过文中“我”与父亲的谈论,透过花生的四个阶段来凸显父亲表达的人生道理,文章运用的手法是借物喻人,通过花生从种植到收获,最终让人们品尝的四个阶段来揭示做人的道理。学习完《落花生》之后,教师可以准备瓜子、芝麻、苹果等食物,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它们进行了解,教师可以针对每一种食物进行介绍和生长阶段的讲解,让每位学生选择一种食物进行观察和描写,借鉴文中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描写出不同的物品所具有的品质和包含的人生道理。通过对单元主题文章的阅读,有针对性地布置写作内容,让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巩固和掌握写作手法。在《白鹭》这篇文章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认识文中的生字,会写的字都有哪些,以及要求学生能够书写新学的词语。从单元的主题出发来设计本篇课程的具体教学,通过学习白鹭的美丽,引起学生发现其他鸟类的美丽之处和对自然的热爱。在学习《桂花雨》这篇文章时,除了要设定学生学习生字的字数、书写词语的数量外,根据单元主题的设定,要让学生发现文章中桂花的美是通过哪些方面体现的,及作者通过描写桂花所表达的感情[2]。

三、设置单篇目标,找出结合点

单元主题目标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每单元的主题写作,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让教师在教学方面有目标性和方向性,制定更适合该年龄段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在单元的整体目标下,对每篇文章设置学习目标,根据本篇文章的表达重点,找出文章中阅读与写作能够相互结合的结合点,针对结合点对学生进行训练。单元主题的课程设置是双线的,每篇文章针对结合点对学生进行训练的重点可以理解为是对单元主题总体目标的具体细化和分散,通过对每篇文章结合点的训练,最终达成单元主题综合目标的实现。

例如,我们在学习《白鹭》这篇文章时,首先教师要找到《白鹭》这篇文章的读写结合点,《白鹭》是通过描写白鹭这种动物在日常生活习性中展现出的姿态,体现出白鹭的优美身姿,文中用“站着”“孤独”等感官词语的加入,让白鹭拟人化。前文说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发现美,《白鹭》这篇文章教师可以着重讲解白鹭的优美姿态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文章中的优美语句。这篇文章的读写结合点就是将白鹭的身形姿态和修辞手法相结合,教师可以根据结合点的特点和切入点进行教学,可以利用发现白鹭的美进行课堂的深入教学。《落花生》这篇文章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题目作为切入点,《落花生》可以理解为花生的花在开败以后脱落到泥土中,脱落后在泥土中生长,又会成长、开花和结果。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文中的父亲将花生与桃子、苹果等进行比较的这一行为作为切入点,说明这几种食物之间进行比较并不是因为讨厌,恰恰相反,是因为花生所具备的品质是桃子、苹果等食物所不具备的品质。将食物与食物能体现的品质作为结合点,进行重点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发现不同食物或事物中隐含的美好精神与品质,是学生在这类写作中的重要之处。在《桂花雨》的学习中,文章的读写结合点在于对桂花一物多用的作用及气味的描写,文中桂花的香气用“浸”来表达,体现出桂花香气的浓郁,用“下雨”表现出桂花的繁多。除了对桂花香味和数量的描写外,还将桂花的用途进行了描写,如:花茶、糕点等。

四、单元整体结构分步实施

单元的整体结构包含了单元中的每个单篇文章,将单元主题的整体结构进行分化,分化到具体步骤,整体步骤的实施能让学生在思维中建立起完整的单元结构,有助于学生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建立系统的思维和知识框架。在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每篇文章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区分教学,通过多个课时和步骤,完成一项目标任务[3]。课时划分并不是将一篇课文分成好几个课时来完成。教师应该对课时进行灵活调整,成为语文教学当中的特质。所以教师在课时的准备中也要充分,可以将课时进行划分,也可以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最近几年以来,教师更多用“读写统整”的方法,实现“一站式”的教学。篇幅较长的长文,教师可以用短时间进行教学,用一个课时,完成读写融合的阅读教学,达到在读中学习写。

例如,我们在学习完部编版小学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之后,由于我们的单元主题是“发现美”,那么在进行整个单元后的写作练习时,教师可以让小朋友进行《我的植物朋友》文章写作,在进行写作之前,整个单元的整体结构也具体在每篇文章中,四篇文章从不同结合点进行学习和教授后,单元主题的整体结构得到完成。在进行写作前,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口语与交际、课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加细致地对植物进行观察,并让学生能够运用《白鹭》《落花生》等文章的修辞手法,对自己的文章进行美化。在学习白鹭的文章时,教师可以着重表现白鹭的描写手法,突出自然界动物的美丽,引起学生对鸟类和大自然的热爱。在学习《落花生》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将花生的成长作为切入点,强调植物生长和发展的规律,激起学生探究植物生长规律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大自然,学生通过对自然界中植物的仔细观察,把描写植物时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比喻也运用在现实生活中,实际感受和体会。最后学生可以将在自然界观察到的细节和发现进行记录,有助于学生在写作时的思路调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单元主题,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提升。

五、结语

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能够获取到在课本和日常生活中没有接触过的知识,也能对社会和生活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懂得自身的价值。在进行作文的选择题材方面,学生大量阅读也能够使写作题材得到扩大和提升,能够选择有价值的题材。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学会了常用的一些写作的表达,如果教师在学生阅读教学中进行指导,学生就很轻松地会按一定的顺序写。多读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学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会一些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例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作文时就会多一些生动具体的语句,获得更多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结合点白鹭桂花
桂花
写作要找到“结合点”
黑龙江省史志系统抗“疫”风采(下)
桂花蒸
多元价值评判中的教学新格局论
找不同
简笔画白鹭
吃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