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树人的渗透策略探析

2022-11-20 00:52伏晓晶
读与写 2022年24期
关键词:德育教材初中语文

伏晓晶

(新疆博乐市第六中学 新疆 博乐 833400)

前言

语文这门学科作为传统的三大主科之一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我国基于教育改革的前提下,从而针对各个学科的内容进行了很大的完善与创新,而语文教学内容中不仅仅融入了很多优秀的传统中国文化,同时其中还渗透了丰富且深厚的德育教育理念与思想。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同时更应该积极的展现语文这门学科的特殊作用与价值。通过深入的挖掘与探究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思想,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推进初中生的德道品质获得很好的提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奠定夯实基础,并且也为学生的终身稳妥发展而提供有利保障。

1.引入红色教育资源,拓展立德树人思想的渗透空间

初中生无论是心智、人格还是品德情操,都处于高速发展和完善阶段,语文课程是最佳的德育平台,教师加强渗透德育树人思想,并融入红色教育资源,可以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开阔学生的心胸和情感视域,强化学生的德育素养,培育学生的语文认同意识和内在品德,从而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空间,加快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需求关键能力品格的成长步伐[1]。德育树人思想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涉及到初中生多项思维品质和内在品格的培养,教师想要将德育树人理念贯穿语文教学改革全过程,单单依靠课程和教材的现有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整合先进的教学思想和语文德育目标,为学生探索更有效的综合素质发展路径。红色教育资源近年来在德育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提升德育工作有效性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我国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艰辛曲折的革命历程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因而积淀出光辉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德育价值是其他教育资源所无法媲美的。首先,教师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开展初中语文德育树人工作,不但可以扩充学生的历史人文知识储备,也能涵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时代使命感,使学生能够吸取历史教训、承袭红色革命精神,全身心投入学习,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理想以及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其次,德育树人思想的有效渗透,重在感化、熏陶、塑造学生的品格情操以及价值观念,红色教育资源在这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落实德育树人目标过程中引入红色教育资源,既可以改善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单一化的不良局面,也能切实优化学生道德修养和爱国主义情操的自主发展[2]。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合德育树人思想时,应该立足爱国主义教育视角,根据语文课程内容引入相关的红色教育资源,借助革命先烈坚强不屈的奋斗史,引导学生感悟红色精神以及华夏儿女众志成城的凝聚力,这样一方面可以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人文追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语文、文化认同感,另一方面也能使红色精神内核厚植在学生的思想观念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家国意识与进取精神,从而显著拓展德育树人思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空间。

2.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提高立德树人思想的渗透效力

初中语文课程知识和社会发展以及历史人文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基于这一点,德育树人思想的渗透也应该对接生活实际,这样既可以唤醒学生的认知共鸣,也能激发学生对德育学习的主动性和亲近感,从而进一步增强德育元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效果。除此之外,德育树人思想强调的是优化学生精神品质自主发展,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工作也不应该凌驾于生活之上,学生透过真实的生活情境,更容易领会优质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理性精神以及自主学习意识。同时,由于生活中涵盖较多的人文情怀内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通过分析生活中常见现象蕴含的人文内容,理解人道主义及社会公德的内涵。人道主义是人类所共有的一种美德,也是人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一种方式,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3]。所以,教师可以在结合生活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渗透人道主义及社会公德教育,能够有助于在班级整体层面提高学生的人道主义理念,进而可以在班级内养成良好的德育风气,提高学生的公德素养,而这些也都是德育树人思想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充分渗透的重要标志。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学校及家庭的学习生活中践行德育理论内涵,进而使德育工作从学生的身边发展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以致用,以此提高立德树人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效力,从而创建更富特色的语文德育工作模式,使学生将高尚情操和优良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心。

3.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新闻,引领学生建立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价值观

新时期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树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学的主要职能不再是单纯的德育知识讲授,而是对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趋势,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国家和社会的实际情况,也能提升语文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创新性,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以此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而这些都是语文德育树人工作的重要内容[4]。因此,教师在将德育树人理念引入初中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加强应用新闻,引导学生基于语文知识技能和德育思想对时事新闻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理性思考,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语文认同和理性精神,使学生身体力行的参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中国梦的构筑,也能使语文教学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引领学生建立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观念,并应在班级对学生渗透集体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打破传统层面个人主利己主义的不正确理念,让学生认知集体主义概念,使学生懂得只有集体获得良好发展,个人才能具有更好发展空间,从而完善学生的德育修养以及综合性能力品格体系,实现德育树人工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高效开展[5]。

4.以语文教材中法治知识为支点,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是非观念

法治意识不仅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维度之一,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主体,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树人工作时,应该从培育学生法制意识上寻求突破口,以法律教育为支点,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是非观念,使德育树人工作紧扣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并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知法、遵法、懂法、用法,从而科学调整语文德育工作结构,提高学生的自觉纪律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扫清障碍。首先,教师在加强语文法治教育时,应该结合教材中的法律课程,向学生普及基础性的法律知识,使学生在做出行为选择时能够坚守法律底线,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以此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也有助于青少年犯罪率的降低,从而使学生在和谐环境下逐步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教师在以法律教育为支点渗透德育树人思想时,还应该全面考虑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及德育素养发展需求,加强开展法律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通过案例探究自主领会法律知识,并形成良好的高阶思维品质,这些都可以切实有效的巩固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从而增强德育树人理念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渗透效果[6]。

5.构建互动教学模式,深化学生对德育思想内涵的领悟

在新课程标准下,以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工作模式表现出诸多弊病,一些教师长期占据语文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互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空间非常狭窄,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很难得到顺利的构建,这直接影响德育树人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效果。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有深度、有广度的德育树人思想渗透,获得更多自主、互动、探究化学习机会也是学生的内在渴求,教师想要顺利落实德育引领任务,必须重视并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加强构建互动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这样可以使学生体验到互动学习以及思维对话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也能破除灌输式德育弊病,充分发挥学生在德育学习中的主体性,从而深化学生对德育思想内涵的领悟,切实整合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各个任务和目标。而且,通过互动学习,学生能够自主表达自身思想,可以自主交流,这能促进学生的心里健康发展,也能锻炼学生与人沟通、交流、配合的能力,确保学生可以更好的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同时,语文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从课内和课外两方面入手实施,对于课内互动,教师应该采用任务驱动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德育思想,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互动学习能力,也能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以及德育树人理念的渗透深度。对于课外互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打破以往德育树人工作重理论、轻实践的僵局,使学生的德育精神和情感态度在实践锻炼中得到良好的升华,这样不仅可以通过“教学做”高度统一的方式贯彻落实德育树人思想,而且可以有效培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公共参与素质,从而引领学生知行合一、积极实践,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语文责任感。

6.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时代背景,促使学生感受时代背景下伟人的宽广胸襟

随着我国对于教育改革事业愈加的重视,所以对于语文教材内容的甄选也更加的用心,随着几次教材改革初中语文教材内容更多的融入了一些经典名家的作品,既可以充分的展现每个不同时期的进代背景,同时也更好的表现出每个作家的写作风格与特点。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深入的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时代背景,与作者的写作风格与特点,从而向学生更好的展示一段历史、一个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例如,在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内容时,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学生可能无法更深层次的去感受、去体验这种百成雄狮横渡长江的波澜壮阔,同时也无法理解作者在写这篇内容时其时代背景赋予它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学生根本无法切实的感受到作者在写这篇内容时的用意。而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向学生来详细的介绍这个时代的背景,从而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作者在写这篇内容时想要表达的一种情感与用意,推进学生去了解这个作者并且去了解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历史。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进行教学内容的延伸,从而让学生对于战争年代的这种家国情怀以及光荣使命有一种全新的理解与解读。例如,在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几篇类似的文章进行延伸,如《沁园春.雪》、《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等,这些都是我国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的缩影与记载,里面承载着气壮山河的宽广胸襟,包含了那个时代每个战士都具有的英雄气概,对于学生的德育渗透与教育有着良好的作用。

7.带领学生感受语文教材中高尚品格,为增强学生人文素养奠定基础

初中语文教材当中承载着很多的德育教育知识,而语文教师作为学生语文教学的引导者,同时还肩负着向学生渗透德育理念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师需要深入且全面的探究语文教材,从而带领学生去感受语文教材中的高尚品格,为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奠定夯实基础。教师可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将德育教学的理念与知识融会贯通其中,充分的激发德育教学对于学生的价值与作用。其实最好的德育渗透不是教师刻意的向学生讲解,而是通过日常教学的潜移默化从而逐渐的向学生去渗透、去融合,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从而更好的接受德育教育,而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要比那种单纯的讲解与灌输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且不会让学生感到无聊与枯燥。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这篇《背影》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去感受朱自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从而让学生更深层次的去感受那种父亲无言的爱,我们总是说父爱如山父爱不绚烂、不颜色艳丽,但是它却很沉重、很细腻同时也很朴素。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学生所感受到的这种父爱的感情,从而延伸到自己的身上,从而让正处于叛逆期的初中学生来理解父爱、来理解家长对于我们的关怀与爱护。通过这样的德育渗透方式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亲情,同时来推进和改善当下比较矛盾的亲子关系,从而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亲人之间的这种不可割舍的感情。

结论

初中学生虽然相较于小学生来讲具备了一定的行为能力与思维基础,但是由于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且性格与行为都还有很大的可塑性,所以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学生在思想意识或者是道德水准方面出现偏差。而语文作为融合了我国众多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意识的学科,其整个教学内容当中有很多是足以强化学生思想意识与品德建设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科学合理的去挖掘和探究教材当中的德育思想,从而再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能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接受更好的德育教育。

猜你喜欢
德育教材初中语文
《中国德育》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教材精读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