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2-11-20 02:26
读与写 2022年6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心理健康

田 宁

(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学校 江苏 宿迁 223800)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其一生致力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实践活动为当今的教育领域发展留下许多宝贵的财富,至今仍值得教育工作者借鉴和学习。探究分析陶行知先生在我国教育活动中所留下的教育思想,对立足国情,正视教育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改革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出与研究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指老师在教学工作中综合社会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从小学教育的特点出发,分析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未来发展规律。通过课堂教育辅导、教育活动、教育游戏和教育教学等多种教学途径,有效提升小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初步认知,唤醒小学生自我保健和自我认识的初步意识,为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偏移提供有效且简单的心理服务,进而推动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当中的积极应用,可以为我国教育体系培养新型人才,满足人才发展需求有所助益。

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的改革关系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工作必须要从全民素质提升角度立足,着眼三个面向,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战略意义。在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过程当中充分的应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对心理培养和心理健康指导提供帮助,有效推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良性发展,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

2.“生活教育理论”蕴含的德育思想和心理辅导价值

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在充分了解小学生心理需求的前提之下,灵活性的选择与应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化教育理论组织开展教学,这是帮助学生快速的与生活相结合,实现自身心理素质和个人素养转变的有效措施。在心理健康教学当中,老师需要承认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并以此为依据,充分的保证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将自己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增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并及时对学生的心理变化状况以及心理状态进行揣摩了解。在课堂教学当中,老师必须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有的放失的组织开展教学。在生活化理论之下,教学和育人是两个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在现阶段教学工作当中老师从课堂出发,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适当性的为学生创造符合学生健康发展的学习环境,进而保证老师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目标。在现行的心理教学工作当中,知、情、意、行是一种专业术语,通过综合陶行知教育理念,可以将上述四个术语简单的理解为科学的创新精神和认知能力,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对生活现象进行观察,提出疑问,做出假设,进行实验探究,并且对自己的探究结果展开分析。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显著强化学生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而保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在7岁到12岁之间,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到过渡阶段,这也是学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学生往往喜欢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研究成果,显示中小学生的人格发展总共分为八个阶段,而小学生正处于发展的第四阶段,也是获得学生勤奋感和避免自卑感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老师需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的激发学生勤奋感,最大限度的提升和发展学生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中,除了家庭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以外,社会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程度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在7-12岁,这是学生形成自我意识、建立观念意识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价值观模糊,其处理问题和分辨是非的能力有限,若没有正确的引导,极易犯错误。所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义务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详细了解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来源,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育策略。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践行的事业,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注点不能只停留在成绩上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家长和教师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多地关注学生本身,以确保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在第一时间给予教育和疏导,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例如,有一名平时综合表现良好的男同学,半年来成绩逐渐下滑,教师观察发现其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活动参与度极低、无精打采,甚至完不成作业,这对周围的同学也产生了一定的干扰。面对学生突然的变化,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出现这种反常情况的原因,若是来自家庭内部的困扰,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沟通;若是来自学习上的消极心理,教师可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制定学习计划;若是与同学之间的矛盾使然,教师可从中调节,帮助学生之间解决矛盾,建立良好的关系。

4.“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4.1 “生活即教育”的应用。“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其涵义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2)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3)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从中可以看出,始终将教育与生活相结合,相互渗透,才能使学校教育有生长和发展的“土壤”,才能给生活插上腾飞的翅膀。将“生活即教育”的教学原理,应用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综合性的实际情况,比如年龄段、性格特点、认知水平、生活背景等,选取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实现心灵感悟与升华。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相辅相成。

例如,有一名刚刚转到新学校的二年级小女孩儿,单亲家庭长大,日常与奶奶一起生活。之前学习成绩还算稳定,转到新学校之后,各科老师反应其经常完不成作业,老师和家长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导致小女孩儿情绪不稳定、不与人沟通、不上学,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此时,教师应在自我反省的基础上,转换教学思路,与女孩儿的奶奶进行沟通,了解女孩儿的成长经历和性格特征,然后与女孩儿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其中还可以讲述一些身边人真实的励志故事,引导其产生积极的共鸣。通过这种方式让女孩儿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爱护与尊重。

4.2 “社会即学校”的应用。“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教学原理,其目的在于拓展学校教育的对象和内容,使教师与学生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打破课堂局限性,丰富知识获取途径,既在社会的大课堂中进行习得知识的运用和实践,又通过实践获取新的知识和道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与社会生活脱节的教学方式,只能使学生愈加孤陋寡闻,而以社会生活为拓展课堂,使得教育的背景和资源得以丰富多彩,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能力。将“社会即学校”的教学原理,应用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应把握好实践活动的设置,选择适合小学生实际情况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同一年级中消极对待学习的学生进行义工服务,在环卫工人的带领下撕小广告,通过这种相对辛苦的方式引导学生建立起好好学习改变命运的认知,也通过辛苦的劳动切身体会劳动者的不易,使学生更加珍惜和爱护环境。有时候,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育远不及社会现实的磨砺更起作用。

4.3 “教学做合一”的应用。“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原理,其内涵是以“做”为中心,让教师在“做中教”,使学生在“做中学”,从多角度、多方面实现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这一教学原理对于当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探索和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学校开设“阳光屋心理咨询室”,每周固定的时间进行开放,学生可以独自或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咨询,主要帮助学生解答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授之以渔,引导其自主解决问题。比如,有的学生面对数学学习觉得抽象又复杂,怎么都学不好,影响了成绩,结果成绩越不好就越不爱学,进入一个消极的学习状态中。这时,教师可以联合数学教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实际分析,制定符合其水平和能力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定期反馈学习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

4.4 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是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激昂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乐学、会学,并学以致用。陶行知先生对知行合一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认为知行合一的教育模式,可在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础之上,更加丰富当前的教学活动,让原本枯燥无趣的教学行为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主动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常识形成有效联系,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等过程当中坚持知行合一,从生活教育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其继承和发展,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注重执行两者之间的结合,有效实现实践与认识的统一。将知行合一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如何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中,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乐学、会学、好学。主动对新知识进行探究,并且积极解决在实践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质量,保证学生学习效果。

比如在面临新型冠状病毒的时候,很多人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不深且了解尚浅,导致很多人存在恐慌现象,老师此时可以鼓励引导小学生制作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手抄报,让学生自己搜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的有效措施,让学生能够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角度着手,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以保证学生可以正确的认识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类的危害,疏解小学生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心理压力。

4.5 营造多重环境和氛围。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中,有了详细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老师要不断创建多种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在生活和学习当中时刻接受心理健康成长的熏陶,立足于生活实践,潜移默化的接受正确的心理引导,让学生对生活和学习充满希望,对自己的发展有着强烈的自信心,陶行知先生积极倡导在有效指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从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多个层面着手,让学生养成留心、虚心和专心的主观品质,不断的验证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老师要注重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进行推想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成果,鼓励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转变自己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的措施,获得更加良好的学习成果,所以老师必须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为切入点,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校园环境,鼓励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无处不在,时刻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

比如在考试完成以后,部分学生会因为成绩不理想而受到挫折,甚至会对某个学科产生消极认知,认为自己在某个学科学习时存在着弱点。部分学生不能够正确认识错误对个人成长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将会导致学生钻牛角尖,进而丧失学习该学科的兴趣,导致该学科的学习成果越来越差。此时,老师家长要对学生做出合理的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成绩不理想对提高学习能力的积极作用,让学生能够重新分析自己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提出针对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案,在实现心理健康良性发展的同时,实现学习成绩提升。

结束语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教学有效实施的保障,对强化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环节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既是教学理念的转变,也是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在了解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发展状态的双重前提下,制定教学方案,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心理健康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让数学与生活结伴同行
生活,习作之“本真”
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数学生活化教学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