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原因及对策

2022-11-20 02:26
读与写 2022年6期
关键词:辅导中学生心理健康

张 霞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十中学 贵州 遵义 563000)

1.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原因

1.1 缺失亲情,心灵孤寂。亲情,作为人生命中的至纯至真的情感,可以为中学生给予温暖,抚慰心田,同时可将亲情作为教育的动力[1]。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其学习与生活中不可替代的。每一名中学生都希望得到父母的爱与呵护,但是现在很多中学生正是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与呵护,缺失家庭温暖,情感上有缺失。据调查可知,缺少情感关爱的中学生主要表现为:在校与其他同学一样玩耍,表现活泼,与常人一样,但是回到家中其心情是落寞的,没有人与自己分享白天的快乐与悲伤,有的学生会通过写作的形式吐露心声,但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情愫,思亲思想浓烈,特别是当学生遇到困难或者生病的时候,会格外想念父母。另外一种学生则是比较自闭,亲情的缺失让其不主动与他人沟通,虽然在他们的脸上看到的是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但是其爱的缺失对其的影响造成的伤害无法估量。这样的学生不会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学习上,教师的督促更会让其感到厌烦,久而久之会产生厌学现象。

1.2 无人监管,散漫无序。因为父母的长时间不在身边,其他监管人的精力有限,不会对中学生进行及时的管教,导致很多中学生的行为与思想都变得自由散漫,有时为了寻求刺激会为所欲为,做事不考虑后果。我们在电视中经常看到很多无人监管的学生长时间在外放纵,甚至在外留宿,去不安全的地方玩耍,还有的中学生交友不慎,误入歧途。家中一般是老人照顾中学生的吃穿,但是在安全教育上不到位,学习管教上更是力不从心,其经常要求中学生好好学习,但多是事与愿违。中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不好,及时是简单的计算、填空问题也是胡乱写出答案,遇到难一点的大题更是空着不写。还有的学生是早上到学校抄作业,自己不思考解答。据调查,班级中未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几乎都是有老一辈人照顾,父母不在身边,即使是周末中学生也不会主动学习,有的学生更是不会打开书包。此类学生的时间观念弱,即使早上出门很早,也会因为玩耍影响入校,放学还不愿意按时回家,即使监护人训斥也无所谓,第二天还是我行我素。久而久之,任由中学生发展,导致厌学。

1.3 无学习目标,前途迷茫。经过与中学生交流可以发现,很多中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人生上无明确的目标,当询问“你将来要做什么?”的时候,多数学生回答不知道,走一步看一步。即使教师苦口婆心的劝导,如向学生诉说父母的不易,作为中学生应该将精力放在学习上,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但是发现无论如何劝说,学生还是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做起。主要是其缺乏人生理想,学习中缺乏动力,做事不积极,所以学校中的学习活动与集体活动还是不愿意参与,缺乏动力,缺少中学阶段学生该有的热情。在此,即使是教师鼓励与社会外部力量的推动,学生还是因为缺少坚持,容易被其他因素或者困难所影响,出现逃避行为,产生厌学情绪。

1.4 隔代监护,缺少沟通。多数厌学的中学生是在隔代监护中,其与外祖父母或者祖父母的沟通有障碍,时间长中学生会认为长辈不理解自己、思想太落伍,每天因为学习唠叨个不停,除此之外不能交流别的事情[2]。所以开始讨厌长辈们谈论学习,遇到问题也不能主动与其沟通,互相的交流出现障碍。这种无法沟通的现象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影响巨大,无法正确引导会让中学生快速产生厌学心理。

2.中学生厌学的教育建议

2.1 建立心理工作室,培育良好心理辅导队伍,形成完整心理辅导工作体系。首先,在学校中建设心理工作室。基于中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学校要围绕学生建立心理工作室,专门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降低其厌学情绪。一般中学学生达到一百人以上,就可建立专门的心理工作室,工作室中配备3-6名心理辅导教师,尽量保证有厌学心理情况的学生都有专业教师辅导,帮助学生快速完成心理自愈。在工作室内要配备电脑网络,在此就可通过网络对中学生随时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学生们在课下回到家中,可以将自己开心的与难过的事情记录下来,发送给辅导教师,由教师根据其发生的事件与心理变化进行针对性辅导。在此不只进行了个性化心理辅导,还解决了中学生遇到问题无人诉说的问题。

其次,培育心理辅导员队伍。可向社会中实行心理辅导员选聘制度,选拔有心理辅导资格证书、无违法犯罪记录、无心理疾病的从事心理学专业的专职教师。选拔的程序经过笔试与案例试治疗的过程,全部优秀的教师可以进入试用期,期限定为六个月,其薪酬可略高于一线教师。为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当正式入职并对中学生实施心理辅导后,心理辅导教师要与学校、学生签订保密协议,单独进行心理辅导。以此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可以安心的接受教师的心理帮助,慢慢减轻厌学心理。

最后,学校心理工作室的工作方法。对厌学学生进行辅导帮助的时候,要执行上述介绍过的保密原则,即辅导教师在对厌学学生进行辅导的时候,对其各种资料进行保密,严格控制学生信息的泄漏,防止对其造成二次伤害,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另外辅导教师可对中学生使用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如意象对话,通过对话形式引导厌学学生诉说,排解心理困扰;还可使用“认知改变策略”实施心理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整理数据后实行咨询干预,引导学生对厌学的心理认知产生干预,提升其对学习的好奇心与兴趣,继而主动接触学习;还可使用情感组织技术实施干预,针对潜在心理就有厌学意识的学生,调动其学习的有关经验,让其对学习建立认同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后,获得迁移情感,建立学习信心,树立积极的心理结构[3]。

2.2 发挥学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利用课堂教育对厌学学生实施群体性干预。经过对上述中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原因进行分析,发现无人监管,散漫无序是产生厌学的主要原因,在此单一的通过心理咨询室对学生实施心理干预是不够的,还要结合学校教育,结合全校教师为学生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在课堂教育中为厌学群体进行集体矫正,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下面几点:

首先,将学科教师培养成新型心理辅导型人才。在中学内建立专项的心理辅导基金,结合校外的心理辅导机构,帮助校内心理辅导工作室缓解工作压力。然后在学校中建设学科教师心理干预专项队伍,引导其深化教育,以终身培训制度提升学科教师心理教育能力。借此针对学生厌学心理问题,提供多方面的心理辅导。教师结合自己专业学习基础心理学,以此满足时代发展下对教育的需求。另外专科教师还要创建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多挖掘中学生优点,教师多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并多在课前、课中、课后与学生交流,实施隐性监管。调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其次,使用“强化原理”,将学生作为主体,对其进行印象分层,使用鼓励性语言对其进行评价,激励每一层次学生积极学习。面对中学生学习上的错误要进行纠正,但是不能使用责骂或者呵斥手段,而是以微笑代替,让学生在遇到错误的时候不是害怕,而是对纠正的渴望。如教师在课中多看一看有厌学情绪的学生,让其感觉到教师重视自己;或者对其笑一笑,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带来的温暖,改变其对学习与教师的看法。基于此学科教师在设计课堂的时候,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驾驭教学,尽量唤醒学生的学习情感,然后再传输知识。

最后,建设厌学心理行为的预防机制。在此很多教师使用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正向的、海量式的宣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殊不知这种形式会引发中学生的厌烦。但是如果产生一定舆论氛围,中学生心理就会向着此方向采取积极的行动。基于此学校要巧妙宣传,如树立典型,促使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监督、学习氛围,让中学生有意识的学习,减轻厌学情绪;在学校内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管理者、学科教师进行系统的辅导,在学校内建设长期培训交流机制,先提升教师的心理素质,再对学生进行有效辅导,让教育工作者在力所能及情况下可以尽力做好心理预防工作;建设学校-家庭预防联动干预机制,多与中学生的监护人沟通,心理健康教师从真诚、尊重、理解三个原则与家长沟通,必要时可借助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的父母进行直接交流,与父母互相合作,在密切配合下做好预防工作。在此心理健康教师要做到:(1)教师以最真挚的情感、态度和中学生与其监护人相处交流,建立起对自己的信任[4]。借此才能将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为教师展示出来,让中学生将教师当做可信任的朋友。避免因为师生关系不好出现的学生厌学这一问题。(2)加强学科教育中对学生的心理干预,此多是从暗示性心理干预为主。很多学科教育中都包含一定的心理健康内容,需要学科教育深度挖掘,正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兴趣;(3)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将其作为一种师德,因为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时候,除了找心理健康教师,可能还会找自己喜欢信任的教师倾诉。在此所有教师都要认真对待中学生的倾诉,多与其交流,为中学生构建宣泄情绪与情感的途径。并在中学生感知与体验后,教师引导其对过去的行为与经历进行反思与纠正,可以更好的调整自我,解决厌学问题。

2.3 实施家校合作,在家中为中学生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条件与环境。开设家长课堂,定期为家长开设系统性的家庭教育课程,通过学校开放日、班级家长会和分年级的年级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组织家长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和亲子沟通的水平,从而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

有厌学心理障碍的学生多是受家庭因素影响,其经历的可能与正常学生不同。针对这些学生,老师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家庭教育现状,与家长共同探讨针对该学生特征的教育举措和方法,实现个性化辅导。在家校沟通中,逐步教会学生的监护人能够换位思考问题,尝试从其心理与视角交流,交换思想,增进感情。此监护人要正视学生这一不同,从自己入手,更新观念,加强与中学生的交流,了解其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进而采取有效手段纠正。除了真诚与理解,还要给予学生在人格上充分的尊重。

2.4 创建中学生厌学心理辅助矫正后的治愈机制。第一,强化中学生的成功。在学习活动中,多为其创建成功的机会,特别是成绩不理想的中学生,可以先扬长避短,让其感受成功。即当学生克服厌学情绪后,心理健康教师也要多带领其获得成功体验,让中学生在感受成功喜悦与集体力量后,建立学习的尊严,强化成功。另外对于厌学中学生,教师使用低起点、分层次、慢脚步的途径引导学生进步。让中学生快速达到目标,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前进的动力。教师的奖励也要及时,利用积极正向的刺激助学生获得积极反应,将成功作为学习的动力,在此教师要巧妙运用评价,助学生建立学习的满足感与自豪感,获得精神性的鼓励。

第二,引起中学生的正向注意,强化其有意注意,将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淡化苦味”。减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艰苦学习观念,让学生减低负面强化,减少学习压力。在此引导学生将苦变为“乐”,做到举重若轻,吸引中学生,将学习变为轻松快乐的事情。此需要教师有更强的教学基本功,科学驾驭教材[5]。例如一次新学期的课堂中,一名学生不顾教师在讲台上,一直自顾自说,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惹得教师生气。但是这名教师没有发脾气,而是站在这名学生前面,一直注视她,并说“看来大家喜欢上讨论课,真的很好奇你的讨论主题式什么?我能参与进来吗?”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站在自己这一边。此时教师可以顺着这名学生讨论的主题,或者由教师自己制定的学习主题让学生继续讨论,转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们喜欢的形式入手,更能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减少厌学情绪。

结论

综上,经过对厌学心理研究的建议分析,对中学生有所帮助。经过对中学生厌学心理原因的分析,探究转化对策,对于其后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另外作为一线心理健康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机会与学生接触,了解其内心世界,然后对其给予帮助,提升学生心理健康,为中学教育有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辅导中学生心理健康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