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的深度与创意表达的个性

2022-11-20 04:40袁爱国
初中生世界 2022年32期
关键词:深度文学文本

■袁爱国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作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学习任务群之一,成为一线教师近期关注的教学热点。2022 年版新课标提示,此学习任务群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鼓励学生在口头交流和书面创作中,运用多样的形式呈现作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引导学生成长为主动的阅读者、积极的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

文学阅读有何独特路径?如何培养有创意的表达者?文学阅读如何促进创意表达?诸如此类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并付诸实践。第五届江苏省“五四杯”初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及研讨活动中呈现的阅读课,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带给我们不少启迪。

一、深度文学阅读:为培养有创意的表达者奠定基础

有创意的表达者是一个对文字敏感、善于思考的人,也是一个具有审美品位与文化自觉的人。深度文学阅读的要义在于抵达语文核心素养之“核”,即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维度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度学习,避免走进“摘章寻句式”或“走马观花式”等浅层学习的误区。

1.深度文学阅读在于语言理解之深。

时下,不少教师追求“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引领下的阅读教学,往往怠慢了文本,甚至将文本搁置一边,导致浅阅读盛行——学生对文本理解不深,赏析不透。只有深入理解语言,才能形成语言的良性建构。李月香老师执教《马说》一课,抓住三个关键字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抓“辱”字,读出千里马委屈的情绪;抓“不”字,读出作者对食马者不满的态度;抓“也”字,读出“韩文如潮”的气势。其中,理解“辱”字分为三步:第一,结合全文并查字典解释“辱”字;第二,从文中找出千里马被埋没的相关语句进行理解;第三,通过角色朗读体悟词句中蕴含的情感。从一字、一句、一段到一篇,李老师带领学生在不同语言单位中理解“辱”字的本义及语境义。学生在积累、梳理与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语感,形成了个体语言经验。

2.深度文学阅读在于思维层次之深。

运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显然能够促进深度阅读,值得关注的是,发展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同样可以促进深度阅读。左新平老师执教《带上她的眼睛》,引导学生赏析“小姑娘”的人物形象:先找出文中描写小姑娘带有感叹号的相关语句,体会其中情感,赏析人物品质;然后,补充小说原文描写地质工程师、指令长的相关语句,从侧面理解小姑娘面临绝境时的心态与精神;最后,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归纳小姑娘的形象特点以及可贵精神。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和整体性。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可以通过联想与想象、朗读与默读等方式发展自己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还可以对作品中的形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典型形象,这也是形象思维深化的过程。

3.深度文学阅读在于审美体验之深。

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具有艺术性、情境性与具身性。学生在学习情境的场域中发掘作品的特质,感受作家的创造精神与崇高灵魂,可以形成深度的审美体验。赵俊怡老师执教《带上她的眼睛》设计了“电影制作”这一学习情境,将任务分配给导演组、特效组、摄制组三个小组开展阅读活动。文学体验需要通过角色代入增加具身性。赵老师设计的情境通过不同的角色设定,使学生设身处地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体验人物形象,体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4.深度文学阅读在于文化体察之深。

文学作品中蕴藏着人类文化的基因与密码,文学阅读就是传承文化基因与解译文化密码的过程。在文学阅读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素读文本,领悟文化内涵,还要通过写作背景、相关评论、关联文本等助读资料,探究作品主题,挖掘文化意蕴。在探究《带上她的眼睛》的主题时,赵老师和左老师都引用了严锋教授的评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刘慈欣作品的意义——关注现实问题与人类的困境。赵老师还结合刘慈欣“在这个时代,得到太容易了”的相关论述,引导学生探究高科技背景下的生态文化。

二、深度文学阅读:激活个性化创意表达的基本路径

有创意地表达包括立意新、选材新、切入角度新、文本结构新、语言表达新以及媒介运用新等多个方面。深度文学阅读有利于激活学生的表达潜能。我们可以围绕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寻求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融通路径。

1.语言建构与文体辨识并行,从规范表达走向创意表达。

阅读文学作品既是理解与建构语言的过程,也是辨识文体特征的过程。散文、小说、诗歌、剧本等文学作品都具有各自的文体特征,需要依体而读,也需要依体而写。韩愈散文雄健奔放,亦庄亦谐,文随事异,针砭现实,议论犀利。李月香老师教学《马说》时,一方面抓住了议论性散文的特点,另一方面充分根据韩愈散文的个性,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辩论。辩论过程中,学生既要围绕自己的观点,寻找支撑的论据,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立论,又要针对对方的立场进行驳论。同时,还要将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相结合,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显然,这样的读写活动极具思辨色彩,可以引领学生从规范表达逐步迈向创意表达。

2.深化思维与锤炼思想并重,从庸常表达走向个性表达。

创意表达的关键在于个性化,它不仅依赖于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以及批判性,更要根植于独立的意识和自由的思想。赵俊怡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任务一为续写科幻故事,重在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学生需要将前沿的科学技术镶嵌于合理的故事情节当中,还要在现实世界与未来世界之间搭建桥梁,切合现实社会的真相,传达自己对未来高科技社会的憧憬。任务二为给作者刘慈欣写一封信,通过设置语言交际情境,促使学生将理解文本、对话作者,以及自我反思相结合,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3.审美鉴赏与审美创造融通,从单媒介表达走向跨媒介表达。

在信息社会,多模态文本阅读与写作成为语文教学的新课题。创意表达在传统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的基础上,还需要借助当代科技手段,走向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生根据学习主题以及受众特点,结合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多模态文本,运用电脑、网络以及相关软件、传媒平台等进行跨媒介表达。这种表达需要学生将语文素养与媒介素养相融合,极具挑战性与创造性。

电影语言具有综合性,包括戏剧语言、文学语言、造型语言、音乐语言、舞蹈语言等,这些语言是通过形式丰富的活动镜头以及镜头间的组接呈现出来的。赵俊怡老师在《带上她的眼睛》一课中设计了“电影制作”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将文学鉴赏经验升级为用电影语言创造美的能力。其中,拍摄一个镜头呈现“我”度假归来后和小姑娘依然存在的联系,重点探讨“草籽”这一意象,然后设计镜头画面这一环节,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跨媒介表达能力。

4.文化自觉与人生修为同行,从着眼当下的表达走向引领未来的表达。

创意表达是一种技术,可以通过练习逐步提升;创意表达也是一门艺术,需要融合文学以及其他艺术形式;创意表达更是文化自觉与人生修为的结晶,在生命历程中追求真善美,走向高境界。创意写作教学坚持以人为本,追求生命共生、和谐发展,通过优化写作教学生态系统,实现写作教学良性动态的平衡发展。写作教学过程也是生命发展的过程,必须处理好当下目标与未来目标的关系。

创意源于胸臆,胸有凌云志,下笔照万里。学生进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不仅要立足于语文课堂,还要扎根于社会生活,通过阅读社会这本大书,开拓视野,历练思想,陶冶情操。李月香老师在课堂辩论赛的总结环节,引导学生把握当下,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同时还对学生强调,在遇到“伯乐”前,要先把自己变成一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千里马”,因为机遇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显然,这样的表达练习,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指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深度文学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我们需要文学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我与文学三十年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