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创新改革探索

2022-11-20 06:53徐丽丽
现代英语 2022年3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徐丽丽

(东北电力大学,吉林 132012)

一、引言

持续推进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形成更密切的交流沟通,高校英语教学在多元文化的剧烈冲击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融入跨文化交际理论,以一种文化传播工具看待语言,以免发生交际失误问题。跨文化视角下的高校英语教学创新改革中,要求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英语知识学习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参与背后文化内涵的探索,帮助学生实现英语素养的提升,使其逐步发展成为新时代需求的人才。

二、跨文化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创新改革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必要性

语言不仅是国家的精神文化财富,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历史文明传承的过程中,传播和承载信息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语言与文化间有相存相依的关系存在,语言是传承文化的关键,而脱离了文化的语言其本身意义也将会消散。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是真正掌握这个国家语言的关键所在,而跨文化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就应当积极培育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以此推进学生英语表达及交际能力的提升。当学生形成了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之后,在学习英语时对该学科能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深层次了解英语文化,自身英语素养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二)意义

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以往仅是注重英语语法的灌输,而非以第二语言来看待并引领学生理解。由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英语单词、词汇及语法的缘故,学生往往会失去学习英语语言的兴趣,在理解英语实质方面也会面临极大的难度。尽管部分学生在考试时获取的成绩较为理想,然而在英语实践应用及表达能力方面依旧存在不足,很难流畅地使用英语展开交流。英语语言作为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承载物,要想帮助学生了解此类文化,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从语言基本形式的讲解入手,指点学生自由应用英语,促进教学实效及质量的提高,帮助学生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三、跨文化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模式中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有待提高

高校英语教学旨在高素质英语专业应用人才的培养,为国家文化与经济间交流的实现奠定基础。而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不仅需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求他们对其他国家文化形成一定的了解,这样一来才能与其他国家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但是,纵观高校英语教学现状,因传统观念影响的缘故,教育更侧重英语语言,没有过多考虑融入其他国家文化背景相关的知识内容,导致既有内容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力,难以调动学习热情,如此也就阻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不够科学

跨文化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缺乏科学性。具体表现在:一方面,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依然没有摒除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仍然使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此类教学方法欠缺科学性,不仅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会对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另一方面,部分高校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跨文化学习能力方面不太重视。应试教育大环境下,依然有部分高校在衡量学生学习水平时采取成绩作为核心标准,英语学科也是如此,而关于学生英语跨文化学习能力培养方面欠缺硬性要求。

(三)缺少跨区文化内容

跨文化视角下的高校英语教学中,通过组合两种语言和文化之后,方可充分发挥作用。在其他国家语言的学习中,了解本国文化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提高语言水平的关键。但是,纵观现有的高校英语教学,部分学校仅侧重学生语言内容的培养,所设置的教学课程中少有与语言文化背景相关的内容。个别学校虽然设置了此方面内容但占比不高,不利于学生很好地应用至英语交流中,同样阻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四、跨文化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创新改革策略

(一)积极创新教育观念

跨文化视角下的高校英语教学中,教育观念的创新至关重要,在保障教育观念先进性的基础上,方可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参考,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深刻认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在设计教学内容时需要融入有关跨文化交际的内容。而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指导下,教师在教学中会专注多元化的教学内容,立足于不同角度推进学生知识技能的提升。如提出跨文化交际概念后,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应当引领学生自主参与英语语言对话活动中,采取英语小品或角色扮演等活动,带领学生走入情境中感受西方文化氛围,以此达成培养学生语感及语用能力的目标。

(二)关注文化自觉性的提升

跨文化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创新改革中,教师应当关注自身文化自觉性的提升,在不断反思和改革教学环节及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基础上,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理性认识和坚定文化信念的形成,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跨文化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师应当围绕文化主体的发展总结反思教学观念及活动,并理性判断教学成效。同时,教师教学时也应当对学生文化价值观念予以关注,切忌出现学习英语文化却将自身民族文化忽视的情况,引领学生结合母语与英语文化,深度融合不同文化。例如在“the Dragon-boat Festival”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提前收集有关屈原的历史故事作为课前阅读材料使用,指引学生通过阅读初步了解相关内容。同时,可选择我国的“Spring Festival”对比西方的“Christmas”,邀请学生以对比结果为根据写作英语文章。采取此类教学方式在教学单词和语法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实践应用已学知识,加深他们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而在文化反思之外,教师文化自觉性在主体行动与决断方面也得到了体现,是以文化反思为基础展开的实践。教师在文化反思后,能发现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以实际情况为根据对教学活动展开优化,这样能更符合教育教学观念及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学活动属于文化交流过程,教师在师生互动中能将存在于教学及实践中的问题发现,在反思后针对性完善教学活动。而学生在参与学习时与教师通过交流互动能够逐步构建自我文化,并形成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跨文化视角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活动开展中,核心在于母语文化和英语语言文化,所以有必要将母语文化和英语语言文化间的关系理清,在碰撞与融合两者的基础上,接受并认同跨文化。

(三)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跨文化视角下的高校英语教学中,为了达成全新的教学目标,关键之一也在于改革创新教学方法,这样能使教学质量与水平得到提升,并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有关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方面,主要可从下述几点入手:第一是可将以往的部分教学方法保留。尽管以往的教学方法会对人才发展需求构成一定的影响,然而在传递知识方面的优势也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将传统教学优势部分保留,能夯实有效传递跨文化知识信息的基础。第二是加大先进教学方法的引进力度。例如听说法、交际法等,同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探索与跨文化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更适应的新方法,确保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英语语言应用及交际能力,获取更佳的教学成效。第三是引入任务驱动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的应用中,教师提前做好教学任务的设计并引领学生根据教学任务开展学习,不仅能保障顺利开展教学活动,且教学质量和效果更突出。

任务驱动法作为实践性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在具体应用中围绕教学目标与计划完成教学相关任务的制定后,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或自主学习等方式按照教学任务开展学习,该过程中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跨文化知识体系的构建,并提升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如在教学“Five Symbols of American Culture”时,采取多媒体技术将英美文化背景、饮食习惯、日常生活及旅游景点等情境一一呈现给学生观看,引领学生置身于各个情境中,并要求他们记录自己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英美文化标志,并在小组合作中完成PPT的制作,这样一来,能够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英美文化知识,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四)突出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

目前,有部分高校英语教师有关英语学科的认识存在不足,认为英语仅是一门工具。实则不然,英语不仅能将英语语言文化大门打开,同时也是决定学生文化涵养与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此类认识有误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仅关注学生基本技能学习,一味地开展听力、口语和翻译等技能训练,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当教师对英语人文性形成认知后,即可有机结合上述技能练习优点,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价值的同时,引领学生对蕴含在文化中的智慧及情感深入了解。跨文化视角下英语教学中凸显英语工具性的同时,也要注重其人文性的凸显。在指点学生学习英语中掌握基本语言英语能力后,也要正确塑造学生人格,并关注正确文化观念的培养。

如在“Wildlife protection”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目标设定期间需要融入适当的人文因素,保障学生将基本单词与语法知识掌握之后,能对保护野生动物相关的知识产生一定的理解,并树立自觉抵制餐桌“野味”、拒绝购买皮毛制品的意识。同时,教师可播放“an inconvenient truth”等有关环境保护的电影,通过观看电影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必要性的认知,并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落实这种认知。而在这一目标的实现中,突出英语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至关重要的。此外,为了更好地融合两者,教师一定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也很重要,在教学中深度整合母语文化和英语语言文化后,为学生传授两者间的共同性与差异性,自然能够顺利塑造文化观念和价值素养,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五)提高跨文化交际占比

跨文化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以主要教育目标来看待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具体的教学中增添相关的内容,突出教学实效性、有效性的同时,传授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内涵及知识,贯彻落实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工作,这样一来,能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并形成文化素养,同时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具体而言,可从下述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教育部门在积极引领英语教育的同时,也要在高校内部大力宣传推广跨文化交际。相关部门可组织讲座或采取下发文件的方式,对跨文化交际内容展开宣传,为师生创造了解该理念的机会和平台,督促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跨文化交际内容,促进跨文化交际教学效果的提升。另一方面,高校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结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目标完成教学设计的制定后,根据设计的教学任务引领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如在学习语法和句式结构时,可采取结合已学知识展开对话或阅读等教学任务的设计,同时引入演讲、自由对话等实训内容,要求学生在交流沟通中运用英语知识。采取此类方法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促进英语素养的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跨文化视角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旨在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英语专业应用人才的培养,夯实国际间沟通交流的基础,并为我国经济与文化发展注入动力,推进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而在该目标的实现路程中,必须创新变革高校英语教学,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有机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内容,引入全新的教学方法,突出英语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提高教学中跨文化内容占比,从多方面入手推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打造高素质英语专业人才,为我国与国外之间的交流奠定基础,推进国内经济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两块磁的交际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Ways of Communication
情景交际题实战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