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

2022-11-21 03:38江苏省新沂市城东小学许海明
黑河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讲分组教师应

江苏省新沂市城东小学 许海明

一、“学讲计划”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遭遇的困境

(一)学讲不到位,缺乏学习方法

从目前情况来看,“学讲计划”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学生并不真正具备“学进去”和“讲出来”的能力,这就导致他们学得不到位,讲得也不到位,整个“学讲计划”难以落到实处。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难以完成“学”与“讲”的任务。

(二)合作不到位,缺乏合作意识

“学讲计划”提倡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之间往往无法做到合理分工,也无法做到紧密配合,更难以做到相互启发,这必然导致他们的合作不到位、不顺利。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小学生缺乏合作意识,难以适应合作学习的形式和节奏。

(三)自律不到位,缺乏自主观念

基于“学讲计划”的小学语文教学,为了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多教师会选择淡化自己的作用,减少干预。此时,就会暴露出一个问题:很多学生缺乏自律意识,在离开教师的监督与指导之后,出现溜号、躲懒、消极怠工等现象。而学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主要是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学习中没有主动性与参与感。

(四)自省不到位,缺乏反思能力

在真正高效的“学讲计划”中,学生“学进去”的知识应该是有体系的,“讲出来”的内容也应该是有条理的。同时,随着自主学习的深入和合作学习的推进,学生还能够对“学进去”和“讲出来”的内容加以修正与完善。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却很少有学生能够做到上述几点。究其原因,是小学生缺乏总结能力与反思意识,自省不到位。

二、“学讲计划”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策略

“学讲计划”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遭遇的困境有很多,解决的方法也有很多。接下来,笔者以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的教学为例,针对“学讲计划”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策略展开论述。

(一)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讲能力

在“学讲计划”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如何学”和“如何讲”这两个关键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学讲能力为前提,促进“学讲计划”的顺利实施与全面落实。首先,培养学生“学”的能力。一方面,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使学生了解“学什么”;另一方面,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怎么学”。其次,培养学生“讲”的能力。一方面,教师应帮助学生理清“讲”的重点与主次,使学生了解“讲什么”;另一方面,教师应帮助学生理清“讲”的逻辑与结构,使学生了解“怎么讲”。在解决了上述问题之后,学生在“学讲计划”中遇到的很多阻碍就迎刃而解了。

例如,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并锻炼学生的学讲能力。首先,下发导学案,解决“学”的问题。在导学案中,教师根据本篇课文的特点,从基础知识、文章结构、描写风格、阅读感悟四个维度,向学生阐明了学习目标。同时,提示学生除了从上述四个维度解读课文之外,还应结合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其次,下发学讲纲要,解决“讲”的问题。在“学讲”活动开始之前,教师为每个学习小组下发学讲纲要,针对学生阐述的内容以及阐述的逻辑与结构进行指导。比如,在“描写风格”这个模块中,教师要求学生以补全句子的方式,结合下文进行学习成果阐述:本篇课文运用了_____描写、_____描写、_____描写、_____描写。其中,_____描写表达了毛主席_____的心情,_____描写表达了毛主席_____的品质……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加强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学讲能力,也为“学讲计划”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重视优化分组,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学讲计划”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出现优等生主导全局、中等生盲从跟风、后进生坐享其成的情况,学生之间缺少真正的交流与互动。鉴于此,教师应秉持以下原则,进行优化分组:首先,基础互补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学生之间能够实现知识上的互补与互助。其次,特长互补原则。教师应将不同特长的学生分配到一个组内,使每个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做到发挥所长、互帮互助。最后,性格互补原则。教师应尽量将志趣相投、性格互补的学生分到一组,使组内形成和谐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合作探究。

例如,在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的时候,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学讲”任务:请根据课文中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揣摩毛主席在听闻毛岸英的死讯,到抉择毛岸英尸体的去留,再到提笔写下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一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并以《毛泽东——一位伟大而平凡的父亲》为题目撰写“学讲”报告,阐述本组的讨论成果。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教师在分组时进行了以下巧妙的安排:首先,基础互补。结合不同学生的语文基础,将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分到一组,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其次,特长互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统筹全局,有的学生从中协调,还有的学生负责具体事宜,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进行分组,促进学生互助。最后,性格互补。在尽量尊重学生意愿进行分组的前提下,还根据学生的兴趣与性格进行协调,使每个小组都有热烈而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的优化分组,促进了学生的合作探究,使“学讲计划”得以顺利进行。

(三)重视过程引导,强化学生自主观念

针对学生缺乏自主观念和自律能力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监督与引导。首先,通过提问加强监督引导。在学生开展“学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目标感与成就感,避免出现溜号或躲懒的现象。其次,通过评价加强监督引导。在“学讲计划”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有灵光闪现的时刻,说出精辟的观点或者提出独到的见解。此时,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做出评价,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自主观念,增强自律意识。最后,通过参与加强监督引导。当学生遇到瓶颈问题或陷入散漫状态的时候,教师可以适时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之中,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例如,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的细节讨论环节,有学生说道:“‘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这个细节写得很好,菜热了又凉,凉了又热,就像毛主席矛盾的心情,反反复复,难以抉择。”在诸多细节中,学生能够关注到这个不起眼的细节,并从中揣摩出毛主席复杂的情感,这显然值得表扬。于是,教师立刻对这个观点给予了极大的认可。在得到教师的认可后,整个小组的讨论热情都变得高涨起来。教师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了学生的消极怠工,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四)重视课堂总结,促进学生自我完善

针对学生缺乏自省能力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形式强化课堂总结,使学生避免“学过就忘”,养成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良好习惯。首先,撰写学习报告。“学讲计划”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撰写学习报告并当众宣读,以此促进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成果。其次,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结合学习心得绘制思维导图,并将自己的绘制思路与成果以“学讲”的方式阐述出来。最后,完成实践作业。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调研、写作、宣讲等实践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再次经历“学进去”和“讲出来”的过程,实现总结反思。

综上所述,“学讲计划”自推行以来,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也面临着不少困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正视“学讲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重视学法指导”“重视优化分组”“重视过程引导”“重视课堂总结”等方式,打破教学困境,冲破教学阻碍,促进“学讲计划”的新发展。

猜你喜欢
学讲分组教师应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打造精彩的语文“学讲”课堂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学讲”教学方式下小学英语合作学习的现状及策略思考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