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差异及中国作为

2022-11-21 10:06赵永春
关键词:中国式工人现代化

赵永春

(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习近平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1]在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断有其深刻的理论蕴义和实践的导向性。深入研究和探讨西方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别,划清西方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上和实践上的界限,对于加速推进中国各项事业现代化建设和人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入远的实践意义。

一、西方现代化的发展与人的主体地位的缺失

现代化作为一个历史性的动态概念,在不同的社会发展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和标志,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纵向坐标呈现出来的基本图式。从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趋向性看,原始社会有原始社会的现代化,奴隶社会有奴隶社会的现代化,封建社会有封建社会的现代化,资本主义有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社会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可以说,现代化的内容和基本特征因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现代化是一个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管理体制和管理内容的更新,反映的是社会发展的新理念,体现的是社会发展的时代性、先进性、创新性,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

从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水平看,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现代化以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为标志,体现着其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广度、深度、最高效率和时代发展的先进性。在这个意义上说,原始社会的现代化是以人类的第一大发明即弓箭的问世为标志的,奴隶社会的现代化因金属工具和青铜器的发明和使用而最终形成,中国的“四大发明”是封建社会现代化水平具有世界性的最大亮点,而以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为标志的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大机器在工业领域的广泛使用,把人类社会传统意义上的现代化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现代化的新形态。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德国的化工革命和美国的电力革命为标志,把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水平提高到化学合成与电器化新时代。20世纪中后期,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技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伴随着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等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人类由工业社会形态向信息社会形态转变,人类的现代化水平进入到人工智能阶段。可见,生产工具的巨大变革和人类生存技能的高新技术化,是当代社会现代化水平最凸显的标志。

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演进过程,除了由生产力发展的自身规律所决定之外,还有这样一个不容乎视的基本事实: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代化走的是资本催生的道路,这样的现代之所以迅速发展是资本魔幻般催化的结果。资本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魔鬼,之所以会有这样巨大的魔力,根源于资本所有者对资本无休止的追求。这使得资本不但有不光彩的产生史,而且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催生出资本所有者,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冒险、狡诈、疯狂、欺骗、失信、道德沦丧、社会疯气败坏,还催生出对生产技术的改进、新工业部门、新产品的生成,甚至为了实现和维护国家资本的利益,催生出掠夺和战争。正如马克思所说:“对资本的追求是采用机器范围扩大的动因。总括起来说:生产资本越增加,分工和采用机器的范围就越扩大。”[2](P740)也就是说,“新的工业部门和工厂工人人数的增加以投入工厂的总资本在比例上更迅速得多的增加为条件。”[2](P522)在资本的作用下,“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3](P35),这一切成为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显著标志。

19世纪西方的现代化的产生,在引起社会生产方式巨大变革,推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管理为主要标志的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人的主体地位的缺失,给劳动人民带来重大的灾难。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18世纪在英国所引起的最重要的结果就是:由于工业革命,产生了无产阶级。新的工业总是需要大批常备的工人来供给无数新的劳动部门,而且需要的是以前未曾有过的工人。”[4](P106)这些新的工人阶级只能依靠自己的劳动,也是全靠自己的日工资生活的。由于工人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成为雇佣工人,成为机器的一部分,成为新的机器,工人彻底丧失了人的主体地位。他们与机器所不同的是他们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人,他们一方面受资本的剥削和压迫,另一方面受工人之间为获得一分养家糊口的工作开展激烈竞争之苦。由于“分工和采用机器的范围越扩大,工人之间的竞争就越剧烈,他们的工资就越减少”[3](35), 工人越来越处于非人的境地。马克思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了19世纪工人丧失主体地位和生活极为困难的基本思想:

1.在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上,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而工人除了劳动所得,既无地租也无资本利息。”这样,“资本、地租和劳动的分离对工人说来是致命的。”[4](P106)一方面,在工人不占有生产资料的条件下,工人在长期内不能摆脱与资本家之间被剥削的雇佣关系,将长期处于从属于资本家的地位。另一方面,“在分工有很大发展的情况下,工人要把自己的劳动转用于其他方面是极为困难的”,工人丧失了选择劳动的自由。“在工人对资本家处于从属关系的情况下,吃亏的首先是工人。”[4](P115)

2.资本投资转移产生的资本不专用性,使“工人遭到的损失是最大的而且是绝对的。”因为“正是资本家把自己的资本转用于其他方面的这种能力,才使得束缚于一定劳动部门的工人失去面包,或者不得不屈服于这个资本家的一切要求。”[4](P115)“无论如何,总有一定数量的工人没有饭吃。”[4](P115)“工人为他的生存而苦恼。”[4](P116)

3.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处于三种主要状态时在其中的地位是:(1)“如果社会财富处于衰落状态,那么工人遭受的痛苦最大。因为,即使在社会的幸福状态中工人阶级也不可能取得像所有者阶级取得的那么多好处,没有一个阶级像工人阶级那样因社会财富的衰落而遭受深重的苦难。”[4](P116)(2)“以财富正在增长的社会来说,这是对工人唯一有利的状态。这里资本家之间展开竞争。对工人的需求超过了工人的供给。”这必然引起工人工资的提高,而工人“工资的提高引起工人的过度劳动。他们越想多挣几个钱,他们就越不得不牺牲自己的时间,并且完全放弃一切自由,在挣钱欲望的驱使下从事奴隶劳动。这就缩短了工人的寿命。”[4](P116)同时社会财富的增长意味着“工人的劳动产品越来越多地从他手中被拿走,工人自己的劳动越来越作为别人的财产同他相对立,而他的生存资料和活动资料越来越多地积聚在资本家手中。”随着资本的积累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工人的地位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工人日益完全依赖于劳动,依赖于一定的、极其片面的、机器般的劳动。”“工人在精神上和肉体上被贬低为机器。”[4](P119)“由此可见,即使在对工人最有利的社会状态中,工人的结局也必然是劳动过度和早死,沦为机器,沦为资本的奴隶(资本的积累危害着工人),发生新的竞争以及一部分工人饿死或行乞。”[4](P120)“这就是对工人最有利的社会状态,即财富正在增加、增长的状态所产生的后果。”[4](P120)(3)“在财富已经达到它可能达到的顶点的国家,工资和资本利息二者都会很低。工人之间为就业而进行的竞争如此激烈,以致工资会缩减到仅够维持现有工人人数的程度。”总之,“在社会的衰落状态中,工人的贫困日益加剧;在增长的状态中,贫困具有错综复杂的形式;在达到完满的状态中,贫困持续不变。”[4](P107)

4.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下,工人成为非人。集中表现在,在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上,工人处于从属的地位,工人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屈辱地服从资本家的一切要求,“而且不得不出卖自己和自己的人性。”[4]122在劳动所得上,“工人得到的是产品中最小的、万万不能缺少的部分,也就是说,只得到他不是作为人而是作为工人维持生存所必要的那一部分,只得到不是为繁衍人类而是为繁衍工人这个奴隶阶级所必要的那一部分。”[4](P122)在工人的存在状态上,工人沦为机器,沦为资本的奴隶,一部分工人饿死或行乞。这是马克思揭露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非人地位的一般情景。

在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到人工智能阶段,但是,在美国这样的现代化国家仍然存在着骇人听闻的“现代奴隶制”。所说的美国奴隶制是指一种强迫劳动,严重侵犯人权的制度,它是美国历史上一道极其丑陋的伤疤。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人权研究中心教授劳雷尔.弗莱彻指出:“公众普遍认为美国早就解决了现代奴隶制这一问题,但实际上,现代奴隶制依然存在,而且很普遍。它只不过是以一种新的形式出现。”[5]1986年美国国会授权制定的“H—2计划”,简称“客工计划”,这是一份帮助美国雇主在不取代美国工人的情况下,满足他们对劳动力的季节性需求的计划。这份计划被前美国劳工部官员李.威廉斯称为“合法化的奴隶制”制度,是“合法化奴隶制”的升级版。美前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查尔斯.兰赫尔称“这个计划是我见过的最接近奴隶制的东西。”[5]在“客工计划”的庇护下,人贩子使用暴力、谎言和债务等手段,迫使人们在许多不同行业从事违背自己意愿的工作。在美国的农业领域,人口贩卖和强迫劳动现象尤为突出。不少受人贩子诱骗来的外籍劳工,像过去的契约仆人一样,被所谓“引进”他们的雇主牢牢捆住,从事低收入、缺乏其他美国工人享有的权利,被迫在没有医保、病假、养老金或其他工作保障的情况下工作。在农业部门,美国还使用成千上万的童工。有资料显示,2014年人权观察组织发布的名为《被烟草埋没的儿童:美国烟草农场的危险童工》的报告,揭露在烟草打工的孩子在7岁—17岁之间,他们一天工作10到12小时。有四分之三的孩子在工作时的反应是:恶心、呕吐晕眩、呼吸困难。据不完全统计,仅2012年至少有1800名美国农场打工的儿童受伤。在美国还存在“白人至上主义。”[5]无数事证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目的,是占有财富,而不是人的幸福。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蕴义及本质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建设和发展遵循着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并且在广泛吸收人类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成果的基础上,特别是借鉴和吸收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是对人类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先进的思想文化理念,最先进的管理经验的继承和展开。

建设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强国理念。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就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目。1964年底,周恩来根据毛泽东建议,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在二十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战略目标。历经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目标的认识日趋深化,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体验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并不局限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四个方面,而且覆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人的这个理性认识,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已经形成。那时,叶剑英在庆祝建国30周年大会讲话中认为,四个现代化只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方面,并不是现代化事业的全部内容。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后来,邓小平也提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有单一思想。以此为理论依据,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蕴义和基本内容的认识日益成熟。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九大,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改革开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所理解的中国式现代化内涵着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论、中国文化的统一,内涵着国家硬实力上的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统一,内涵着“高度民主”、“高度的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统一,内涵着改变我国社会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重新构建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重新构建我国城乡结构,社会阶层阶构,确立新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统一。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总结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式现代化科学认识成果的基础上,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中国式现代的内涵重新凝炼成:“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至此,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从“四个现代化”的局部层面,上升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布局从“三位一体”和“四位一体”发展为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这是中式现代化最壮丽的外观。

以人学的视野审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不难发现,中国式现代化解决的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目标、质的提升和量的扩张问题,也不仅仅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性、先进性和抢占科学技术发展至高点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的主体性的实现问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使人民生活得更美好,人民居住的环境更美好的目标实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这一精辟论述深刻揭示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国家现代化的本质区别,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鲜明的以人为本的特征。

第一,从中国式现代化产生的人的心理感受性上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美好理想的实践展开,凝聚着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梦想和夙愿。自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代一代先进的中国人为此不懈努力奋斗,但是都失败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人民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伟大战略目标,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烈愿望,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要求,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美好理想的实践展开,这是其他任何阶级和政党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第二,从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人的生活目标上看,中国式现代化是要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6],通过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让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7](P4)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

第三,从中国式现代展现出来的人的存在形式看,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为中国人民提供国家富强、社会和谐、环境美丽的生活环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中国式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人民在美好的生活环境中,实现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的良性互动。

第四,从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政治目标看,中国式现代化就是秉承“人民就是江山”[8]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建设高度民主的国家,实现人的主体性。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全面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能力,建立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有机统一,是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政治标志。

第五,从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的素质诉求上看,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客观上要求改变区域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状况,在提高国民经济总量的同时,提高国民经济发展质量,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物质文化卫生等各方面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客观上要求培养政治觉悟高,思想性强,理念先进,掌握最先进科学技术,最先进的管理经验,勇于拚搏进取,具有创新意识的各方面人才。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又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所实现的根本目的。

三、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作为

中西方现代化的本质差异性,客观上要求我们在思考中国式现代化所应有的作为时,必须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经验教训,又要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走自己的路,方能大有可为。

首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不搞对外掠夺和扩张。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处于百年不遇大变局,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我们要坚持多边主义,不搞单边主义;要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扔掉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9](P52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将自身的发展经验与世界各国共享。

其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依靠力量上,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推动社会进步、创造历史、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性作用。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上,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分配调节力度,解决社会分配不公,区域分配差距过大,两极分化差距过大的问题,让现代化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朝着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广大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在实现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上,保证人民平等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平等发展的权利,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上,使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移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再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与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始终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关系。即要用国家的现代化促进实现人的现代化,使人具有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理念、科技理念、经济理念、文化理念、民族精神和适应现代化建设发展的素质,又用人的现代化促进国家现代化的发展;二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全面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前提,没有物质财富的大发展,就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必须把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人民只有吃得更好,住得更好,才能发展得更好。三是处理好中国式现代化和世界人民共同发展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在百年不遇的国际变局中,我们既要有现代化的国际视野、处理好国家与国家这间的关系,紧紧跟踪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吸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实现科学技术创新,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又要秉承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世界人民一道,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

猜你喜欢
中国式工人现代化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中国式民主
油田工人
酒厂工人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另类行为
“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十七年文学的现代化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