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两个作用 创新发展思路 巫山县探索现代山地特色果业发展模式的思考

2022-11-21 15:37刘仁鹏
中国果业信息 2022年6期
关键词:柑桔管护全村

文/刘仁鹏

责任编辑:吴 涛

【导读】产业发展模式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引领、农民为主体、效益为中心、增收为目的导向,因地制宜建立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巫山县竹林村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作为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关键,在破解群众内生动力不足、产业发展质量不高、利益联结机制不好等难点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值得借鉴。

重庆市巫山县竹林村属官渡镇11 个贫困村之一,幅员面积近12 km2,户籍人口921 户2 701 人,贫困人口166 户501 人。全村柑桔264 hm2、脆李136.67 hm2、核桃30 hm2,总体规模达430.67 hm2,是官渡镇产业规模最大的村。2019 年度,该村开展适度规模产业组织化试点,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作为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关键,在破解群众内生动力不足、产业发展质量不高、利益联结机制不好等难点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主要制约因素

产业发展机制待建好。2011 年开始,时任村支两委组织干部群众清园放线、标准定植,连续3 年集中连片发展柑桔产业200 hm2,一度时期成为全县产业发展的典范村。2013 年该村利用县农委100 元/667 m2管护资金,村支两委建立统一购买肥料、农药分发农户自行管护的发展机制。运行期间由于群众“自管”缺乏监管与制约手段,一些农户将分发的农资用在种田上,大多数农户没有对果树实施有效管护,造成发展5年以上的柑桔产业群众基本没有获得收益。

产业资源要素欠薄弱。全村常年在外1 881人,占比全村人口69.6%;实际在村720 人,18~60 岁劳动力270 人,占比全村人口10.1%;大户种 植 3 个 48 hm2,散户种植918 户382.67 hm2,占比全村88.9%;家庭年有存余资金2 万元以上300 余户,占比全村33%;产业基础配套山坪塘41 口、水池14 口2 000 m3余,生产耕作道2 100 m。主要表现在农村当家人在村少,农户缺失主心骨;村内人员外流量大,青壮年劳动力缺乏;分散种植体量大,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基础配套建设投入不足;全村经济水平不高,多数农户要挣“现钱”养家。

产业资金撬动缺投入。该村历经10 年发展柑桔、脆李产业400 hm2余。2015 年以前,县农委给予种苗、建园及管护补助资金扶持,有效刺激农户规模化发展柑桔产业200 hm2余。2015年之后,政府投入仅种苗和脆李管护8 万元扶持。由于缺资金撬动引领发展 “手段”,全村有266.67 hm2余由农户分散种植,没有形成集中连片的产业规模化效果;散户种植没有建立产业组织化发展机制,农户“各自为阵”,多数没有有效管护果树;村支两委主要靠“引导”群众,抓产业发展处于“举措无力”的被动局面。

二、探索发展模式

试点家庭果园发展模式。产业发展模式的定位,需要从全村整体发展的角度去谋划。在县果品产业中心的指导下,确定以家庭为单元,采取农户自行协商土地“单户经营” “联户经营”(单户0.53 hm2、贫困户0.33 hm2)1.33~3.33 hm2家庭果园,不局限土地集中发展,建立适度规模以家庭果园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一是经济效益分析。农户发展产业的动力取决于经济效益。长江三峡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可以产出优质的果品,农户果品产值和劳动收益每677 m2净收入可达万元以上。家庭果园依靠自身劳动力精细化管护果树,生产的优质果品在市场竞争力强。单户经营1.33 hm2、联户经营中单户0.53 hm2果园,年收入分别可达20 万、8 万元以上,收入预期可最大化刺激群众内生动力。二是利益联结分析。农户“单户经营” “联户经营”家庭果园,等同在农村创办小微企业吸纳家庭成员“就业”务工增收。若该村发展50 个家庭果园,就可增加100 人以上的就业岗位。产业强户与贫困户组合经营,可建立有效地带贫机制从“根”上治穷。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产业社会化服务作业,也可创造就业岗位吸纳本村人员及贫困户务工创收。三是机制建设分析。建立考核奖惩机制,村社干部负责培育或自已发展1 个家庭果园,有力促进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干部表率带动作用;建立产业扶持机制,对脆李、柑桔管护按200 元/667 m2补助标准先管后补,撬动农户和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发展;建立扶持对象管护绩效评估机制,对绩效评定优等的补助120%、良好补助100%、一般补助80%,评定差的不予扶持,将政府扶持资金用在“刀刃”上。四是预期效果分析。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家庭果园的示范作用将带动一批批群众跟着干。持续3 年用经济效益刺激农民的内生动力,可以用效益“聚人”全面盘活全村农业特色种植产业。

探索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模式。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是关系产业发展 “成败” 的关键。2021 年度竹林村支两委重点在组织发动、干部表率、服务群众等方面用行政力量引领群众。2022 年探索村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家庭果园+农户的市场化引领发展模式。一是集体经济组织职能定位。由村支两委成立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由村支部书记担任联合社社长,主要承担培育入社成员、协调生产关系、生产技术服务、社会化作业服务、市场营销等服务职能。按照市场规则收取服务对象服务费,收益分配按70%用于支付联合社运行管理及人员工资、20%上缴村集体经济、10%留存在联合社发展风险基金。二是集体经济组织引领模式分析。以散户种植组建的农民合作社,现阶段大多数成为“空壳社”。引领村内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家庭果园、种植农户入社,组建实体性集体经济联合社,按市场化规则集约资源“激活”全村产业要素。例如:组建社会化服务队,既帮助服务对象提高生产效率又降低生产成本;抱团采购农资服务,既把控农资质量又降低采购价格;品质品牌建设与市场销售服务,既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又可增加产品价值。三是预期效果分析。市场化服务收益的获得,前提条件是入社成员要接受服务。用市场“倒逼”集体经济组织提供最好服务,用服务收益“刺激” 联合社管理人员尽职做好服务工作,用好的服务可以助推各类经营主体好的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引领模式,构成产业发展“多羸”格局,有效运行可整体发力推进全村产业发展。

三、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村支两委实干引领发展。成立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组长的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全年召开产业推进会11 次。制定了《竹林村家庭果园试点方案》《2021 年度竹林村脆李、柑桔生产技术规范》《竹林村家庭果园管护扶持验收细则》等,召开群众大会和院坝会组织发动群众,全面推进家庭果园试点工作。干部做表率带动群众发展,村社干部12 人,发展家庭果园12 个34.67 hm2余。其中,村支书2.1 hm2、村主任2.6 hm2、综服专干6.4 hm2、综治专干3.8 hm2带头发展家庭果园。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向绪林凝聚村支两委以实干引领全村产业发展,坚持每周对全村产业进行一次巡察,经常性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生产技术,主导建立竹林村产业发展微信群,全村126 名产业发展积极人员自愿加入,在群里交流生产技术,展示产业发展成果图片,营造出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

二是创造条件真情引领发展。对发展1.33 hm2以上的家庭果园、农民合作社等种植主体,按县农业农村委试点扶持脆李、柑桔管护按每667 m2给予100、200 元的标准先管后补。动用宅基地复垦集体收入15 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对全村产业主要种植区进行了集中清园。会同培训机构、邀请技术专家,举办技术专场培训13 场次,全村培训果农场800 余人次。驻村工作队、村社干部带头学技术,人人成为村里技术骨干,落实技术服务包片责任制,经常性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户生产技术。组建了家庭果园发展、技术作业、农资配送、市场销售等4 个服务组,县果业中心赠送2 台压力打药机,组织力量为农民集中打药、指导果树修剪和服务农资配送等工作。

三是家庭果园模式激活发展。全村柑桔、脆李种植户组成59 个152.4 hm2家庭果园,占全村产业总比35.3%;带动全村900 余户新发展脆李53.33 hm2余、柑桔73.33 hm2余,全村400 hm2余果树有效管护率达80%以上,其中带动贫困户90%以上。今年干旱期间,群众自发寻找水源、自购水管昼夜进行生产抗旱;一社村民谭勋林发展家庭果园2 hm2余,挖定植穴16 天标准种植柑桔0.33 hm2;二社61 岁老村主任陈振培夫妇今年新栽0.67 hm2,按10 元/株流转周边柑桔700 余株,发展家庭果园2.2 hm2。全村失管成年柑桔200 hm2余,县果业中心派员蹲点32 天,指导群众对老果园控高矮化、拉枝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改造技术作业,果树全面进行了有效管护,2022 年预计产值可达600 t 余。在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的驱动下,全村形成了干部给力、群众努力的产业发展好局面。

产业发展模式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引领、农民为主体、效益为中心、增收为目的导向,因地制宜建立适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大户流转土地发展产业,因农户受益土地租金低不可持续;农户以土地入股企业发展模式,受农企经济纠纷和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等因素,易造成企业投资经营失败和群体性社会矛盾。好的发展模式需要基层党组织强有力的引领,建立支撑发展模式运行的有效机制,营造干部群众真抓实干、齐心发展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柑桔管护全村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全村唯一收件人
柑桔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谈如何做好海伦市天然商品林管护工作
柑桔大实蝇分析及防治研究
年桔能制养生药膳
Beams Up
那片土地 那座村庄 那个家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