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土地理主题式情境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以“地形图的判读”为例

2022-11-21 06:19
地理教学 2022年20期
关键词:等高线课标乡土

袁 明

(山东省曲阜市杏坛中学, 山东 济宁 273100)

一、引言

2022年4月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2022年版课标明确提出了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在内的“地理课程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师而言,核心素养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如何将原有的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相对应,如何评估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水平,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都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初中地理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实现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的迭代更新。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主题式情境下的教学模式有着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情境的创设可以从丰富的乡土地理素材中去寻找灵感。传统的乡土地理教学普遍存在流于形式、机械枯燥、与使用的教材脱节等弊病。在日常的教学中利用乡土地理创设情境,既可以更有效地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又可以增加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感情,从而达到一石两鸟的效果。本文以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为例,探索利用乡土地理素材创设主题式教学情境的途径,通过设计基于真实情境的层层递进的问题链,达成提升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二、教学设计

1.2022年版课标解读

与本课对应的课标要求有两条,第一条: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1]本条标准指出了学生要达到的知识能力水平,即把握五种地形的地貌形态及划分依据,能够根据不同地形的等高线形态从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出五种地形;点明了获取该能力的途径,即采取观察实物教具、观看图片和视频或者实地考察这几种形式,强调以“实践活动”为媒介发展学生的能力。第二条: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2]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要理解等高线地形图与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并进一步掌握其基本的判读技巧,知道有哪几种基本地形部位以及这几种地形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呈现的具体特征,获取该能力的途径仍然是“观察”直观实物。

2.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思维水平评估

首先,初一学生个性活泼,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作为地理工具的地形图普遍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且难懂,较难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持久。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教学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进而拓展其思维空间,达到提升其地理实践力的目的。教师在讲授地理学科知识时,创设的情境如果源自学生的生活就会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其次,初一新生的知识储备普遍相对薄弱,学习的层次较低,往往停留于简单的死记硬背阶段。最后,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及分析能力,但思维层次较低,仅仅局限于感性认识。因此,他们往往无法想象出等高线地形图是如何绘制而成的,也无法在大脑中将等高线地形图呈现的地形进行复原。基于以上几点分析,本节课以当地大多数学生去过的九龙山作为教学素材创设情境,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模拟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并制作等高线及3D地形模型,设计真实情境下的等高线应用问题以达成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3.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能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并归纳其基本特征;熟悉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地貌,并能够运用地形图辨别区分这五种不同的地形;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说出任意一点的具体海拔或范围,会计算任意两点的相对高度;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陡坡和缓坡等基本的地形部位;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地形部位山谷与山脊的区分辨别。

4.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利用GIS软件制作3D地形模型)、讲练结合法、任务驱动法等。

5.教学过程(见表1)

表1 教学实施过程

(续上表)

(续上表)

(续上表)

猜你喜欢
等高线课标乡土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阅读《乡土中国》的价值
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中国
地形图的阅读
The Best Glasses for Your Face Shape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专题测试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