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联合系统性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及预后的影响

2022-11-21 11:44林珍珍翁菊芳叶桂花上饶市广丰区中医院江西上饶334600
江西中医药 2022年11期
关键词:血流量内瘘动静脉

★ 林珍珍 翁菊芳 叶桂花(上饶市广丰区中医院 江西 上饶 334600)

血液透析是一种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常见血管通路,成熟时间为6~8周,成熟质量可直接影响首次使用时长、透析血流量及血管通路弹性[1]。随着血液透析患者的基数不断增加,内瘘成熟过晚、过早失用、疼痛、并发症等问题也逐渐增多,进而限制内瘘的使用,对患者预后尤为不利[2-3]。临床加强动静脉内瘘保护,提高其成熟质量,对延长内瘘使用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性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通过强化基础护理满足患者需求,提升护理质量。远红外线治疗仪是一种低能量远红外线疗法,可通过热能的形式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内皮功能。鉴于此,本研究将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系统性护理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护理中,旨在观察对内瘘使用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92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观察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48~74岁,平均(59.63±4.17)岁;原发病:17例糖尿病肾病、10例慢性肾小球肾病、19例高血压肾病。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5~77岁,平均(60.40±4.85)岁;原发病:15例糖尿病肾病、11例慢性肾小球肾病、20例高血压肾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首次建立动静脉内瘘;四肢近端中心静脉、大静脉、桡动脉等血管正常;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传染性疾病;动静脉临近病变;严重精神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系统性护理:(1)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护士首先向其发放血液透析知识健康手册,配合口头讲解治疗方法、预期效果,并强调建立动静脉内瘘的必要性及重要性,鼓励患者配合各项诊疗工作;加强患者心理疏导,提供情感与精神支持。(2)病情观察。动静脉内瘘术后24 h密切观察内瘘是否畅通,若内瘘处可触及杂音及震颤,提示内血管畅通;嘱咐患者术侧肢体抬高30°,避免内瘘侧手臂受压。(3)功能锻炼。术后48 h可根据患者情况指导其进行健瘘操。①抬高训练:协助患者将术侧肢体抬高后缓慢下降,与地面垂直,间隔10 s后反复练习,持续5 min,每天2次。②抓握练习:术后第3天,指导患者术侧手掌用力握拳、放松并伸指,反复练习5 min,配合捏球训练,首先捏紧弹力球10 s,然后放松,持续练习3 min,每天2次。③腕关节练习:术后4~6 d增加腕关节外展、屈伸、内旋、外旋练习,持续5 min;用健侧手指缓慢按压内瘘吻合口10 s,同时患侧手握拳,持续练习3 min,每天2次。④综合训练:术后7 d根据患者情况增加写字、摆拳练习,持续10 min;向心脏方向顺时针按摩内瘘上方5 cm处5 min,每天2次。(4)穿刺护理:首次穿刺由经验丰富护士进行,棉球放置穿刺部位,针头顺血管平行拔出,并立即棉卷按压穿刺点20~30 min,嘱咐患者抬高手臂;拔针24 h内禁止擦洗穿刺点。(5)并发症预防:定期测定患者血红蛋白指数,遵医嘱调整药物用量;护士护理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透析前用肥皂水青清洗患者术侧肢体;观察内瘘处若伴有红肿、胀痛等症状,提示有堵塞、感染的可能,立即处理。持续干预8周,并随访至透析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台湾宽普公司生产的非热康谱TY-102F型远红外线治疗仪:仪器距离内瘘20 cm,设置温度<40 ℃,以患者感觉温热可耐受为宜,持续照射40 min,每周3次,持续照射8周;进入透析阶段患者,每次透析开始后0.5 h使用,结束前1 h停止。随访至透析3个月。

1.4 观察指标

(1)透析血流量:比较两组患者首次透析、透析1个月及3个月的血流量。(2)穿刺疼痛程度:透析3个月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由患者主观判断在10 cm皮尺上标出反映穿刺疼痛位置,0~10 cm对应0~10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3)并发症发生率:记录透析3个月期间硬结、静脉炎、血管狭窄、肿胀手综合征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透析血流量情况比较

观察组首次透析、透析1个月及3个月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透析血流量比较(x ±s,n=46) mL/min

2.2 两组穿刺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透析3个月穿刺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穿刺疼痛程度比较(n=46) 例(%)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46) 例(%)

3 讨论

血管通路的建立是保证透析成功进行的关键,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主要血管通路,具有持续使用时间长、血流量丰富等优点[4]。但长期反复穿刺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穿刺部位缔结组织增生,血管弹性减弱及血流量降低,不仅加剧穿刺部位疼痛,还增大内瘘狭窄、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影响透析效果,不利于患者预后[5]。

系统性护理通过有目的向患者普及透析知识教育,使其充分重视内瘘的护理,积极配合各项诊疗操作,为后续护理的落实奠定基础。临床有研究显示[6],功能锻炼能够促进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成熟,促进疾病转归。系统性护理于建瘘术后48 h指导患者行健瘘操,能够促进内瘘吻合口处血液循环及血管壁动脉动脉化,避免静脉回流受阻,增大透析血流量的同时,预防血管狭窄及静脉炎的发生,有助于维持内瘘功能。健瘘操还可促进血管扩张,强化术侧前臂与手部肌肉力量,提高肌肉收缩对静脉管壁的压力,从而保持内瘘畅通,促进内瘘成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首次透析、透析1个月及3个月的内瘘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透析3个月后穿刺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系统性护理能够进加快内瘘成熟,减少并发症,并减轻穿刺疼痛程度,增大透析血流量,有利于患者预后。远红外线治疗仪利用仿生学原理,将远红外线直接照射至内瘘处,发挥温热效应,以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加快血液循环,从而减少或消除微循环障碍,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管内皮修复及再生能力,有效保持内瘘通畅,增大内瘘血流量,降低内瘘狭窄等并发症发生风险[7-8]。远红外线治疗仪持续照射还可改善内瘘纤维化,缓解淤青、水肿及穿刺造成的疼痛,并能够调节末梢自律神经传导,减轻手部发麻、疲倦等症状,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系统性护理可有效提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质量,增大透析血流量,减轻患者穿刺疼痛程度,有效预防并发症。

猜你喜欢
血流量内瘘动静脉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抖腿是健康行为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
宫颈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奇异值分解法用于MR灌注成像脑血流量估计的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