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作文立意现状分析及建议
——以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和第十四中学为例

2022-11-22 01:50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中学215129宫明哲
中学教学参考 2022年16期
关键词:三中考场审题

江苏省苏州市吴县中学(215129)宫明哲

在哈尔滨市第三中学(以下简称哈三中)和第十四中学(以下简称哈十四中)的教师的帮助下,笔者收集了194 篇高一学生的考场作文,其中哈三中的学生考场作文来自南岗校区的三个班级,哈十四中的学生考场作文来自分校的两个实验班。

[哈三中作文试题]

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人向他祝贺:“瞧他多么健壮,将来一定会成为像你一样的体育明星。”贝利听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绝不会有我这样的成就,因为他现在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的时候却是非常贫穷的。”

全面理解材料确定立意;不少于800 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哈十四中作文试题]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悟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特征鲜明。

笔者对194 篇学生考场作文做了统计分析。哈三中的114 篇学生考场作文中,选择“竞争”作为立意的占45.6%,选择“贫穷”作为立意的占26%,选择“逆境”作为立意的占19%,选择“忧患”作为立意的占3%,有6.4%的跑题。哈十四中的80 篇学生考场作文中,选择一等立意(积极进取、奋斗、不自满、挑战)的占47%,二等立意(自信、谦虚)的占26%,有27%的跑题。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1.哈三中学生对作文的立意把握得比较准确,仅有6.4%跑题。2.哈十四中选择二等立意和跑题的学生人数所占的比例超过该校调查人数的一半,存在很大问题。同样是材料作文,为何学生对立意的角度把握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别?笔者在研究讨论后做出了以下分析。

一、高中生在作文立意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哈三中和哈十四中的学生考场作文,笔者发现学生在立意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立意缺乏深度

一些学生的立意缺乏深度,他们没有对材料进行深入的挖掘,未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例如,部分哈十四中学生在对材料进行立意分析时,认为球王贝利说他踢得最好的球是“下一个”是一种自信、谦虚的表达,而没有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回答“下一个”,是为了激励自己不满足于现状,要积极进取、不断奋斗、不断进步。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在看问题时流于表面,未能深入分析。又例如,部分哈三中学生将材料理解为环境会影响一代人努力的方向,他们认为家族技艺可能会束缚下一代的发展。基于这种立意写作会严重地偏题。这是学生未对材料进行深入的追根溯源导致的。

(二)立意不够明确

立意不够明确也是导致作文出现跑题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作文立意要求中的重要一条就是要集中,即一篇文章应表明一种观点,讲清一个问题,且这个观点必须要贯通首尾,统率全篇。

(三)立意不够健康

笔者通过分析哈三中的学生考场作文发现,少数学生所秉持的思想观点不太健康,以致作文立意不当,分析过于片面、偏激,总论点与材料所要传达的含义背道而驰。如部分学生写“优越的环境会让人松懈,困苦的环境又易让人自暴自弃”“要消灭富二代,使其回归为普通人”。这些都违反了作文要思想健康的立意要求。

(四)立意不够新颖

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原则是:准确、新颖、高远、深刻。而一些学生受现有教育评价方式的影响,已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思维模式,以致写出的作文大多是虚假作文、大话作文,缺乏真情实感,且立意大同小异。如本次哈三中学生考场作文的立意除“逆境催人奋进”“竞争铸就成功”“贫穷是一笔财富”外,还可以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而从这个角度进行立意的人少之又少。学生思维模式固化,以致他们的作文立意没有新意、格调不高。

二、对当前高中生作文立意情况的分析

(一)学生审题立意的依据和难点

1.学生在进行审题立意时,会聚焦材料本身所体现的核心观点,尤其是材料中出现的核心关键词。哈三中的作文试题为材料作文题。球王贝利的回答中明确出现了“竞争”一词,在笔者统计分析的一百多篇作文中,近一半的作文基于“竞争”立意。

2.学生的个人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以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的认知水平左右着学生的作文立意,如果学生的认知水平尚未达到理解作文题的标准,那么立意准确便无从谈起。一般来说,命题人在命制考试题目的时候,会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但仍会有极少数学生因缺乏常识而在审题的时候出现失误。例如下面这道作文试题: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每朵花下面都有刺。”

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

“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

“为什么呢,我的孩子?”

“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

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母亲陷入了沉思。

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请你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展开议论。不少于600字。

在写作时,有学生竟把玫瑰当成仙人掌,说玫瑰的祖先生活在干旱的沙漠地带,为了生存,为了保持水分,叶子逐渐退化为针状的刺,而且把根系扎在深土层中,进而由此大谈干部深入基层的意义。还有一篇《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错把玫瑰当成蜡梅,大谈玫瑰如何“傲霜斗雪”。这样的立意显然谬以千里。

3.社会现实与热点问题。基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立意能展现学生把握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了解社会发展趋势的能力,也能展现学生的思维敏捷度与问题解决能力。每当写作时逢有重大事件或热点问题,学生的思维会不自觉地向其靠拢。在作文中展现社会热点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非常能吸引阅卷人的眼球。但是如果社会热点事件和话题与作文题目之间并无本质联系又要“强行关联”,则往往导致立意出现偏差。

4.当前的教育大环境。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渗透在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这一点在各学科的课程组织和编排、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均有所体现,尤其是语文学科。教育,尤其是语言教育,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是“渗透式”的。王荣生教授提出的“语文课程目标层叠蕴涵分析框架”指出,位于“潜层面”的要素包括“教育政策”“课程取向”“文化意识”“知识状况”。这些要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以至他们在进行审题立意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按照课程目标所指引的方向去思考。

(二)学生审题立意时的思维特点

1.高中阶段的语文考试多考查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试题内容的保密性是考试有效的前提,因此无论是提供的材料,还是给出的话题,对学生而言都有一定的突然性。

2.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学生都会获得教师的指导;而考试中学生则要单独面对作文题目,会产生一定的压力。

3.与平时的作文训练不同,考试的时候留给学生的写作时间并不充裕,加上有应考压力,学生容易产生紧张的心理。

以上几点使一些学生在考试中会依赖直觉思维进行作文立意。直觉思维与概括、推理等理性思维方式不同,它是一种靠想象、猜测等直接获得思考结果的思维方式,具有速度快的特点。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立意,即基于对事物和生活本质的把握、对规律的了解来确定文章的主题、主旨。

三、引导高中生有效立意的策略

可以将立意训练纳入审题拟题训练。立意训练的方法有很多,有正向思维求准(确)法、逆向思维求异法、多角度思考求新法、多层次发掘求深法、普遍联系求广法等。

(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为了引导学生正确地审题立意,教师在设计写作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实际生活出发。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可以布置课后写日记的任务,要求学生在日记中记录自己身边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当学生在写作时发现有相似的情境,他们便可以化用日记中的真实例子。教师在设计写作任务时应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作为作文的主题,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学生应结合自身实际正确立意,并融入自身的情感。

(二)开展情景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

情景式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化学生对作文题目的理解,引导学生正确立意,促进师生交流。在情景式教学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启发式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促使学生掌握作文的创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

(三)借助课文教学,指导学生精准立意

在写作中必须做到精准立意。立意应符合题意,不能离题,也不能偏题。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究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领悟它们所表达的主题和观点,分析它们的立意角度等。

(四)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题目

如果说立意准确是作文立意的基础的话,立意深刻则是作文立意的关键。立意深刻从宏观上来说就是提纲挈领,高屋建瓴;从微观上来说就是明察秋毫,洞若观火。学生在思考作文立意时应该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实质、由单向到多向。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题目,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要去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立意能力,使学生写出的文章能散发不平凡的思想光辉。

(五)标新立异,求异立意

学生在写作时要具备创新精神,写别人想不到的东西,使作文能够新颖独特。教师要考察学生在作文立意的过程中是否具有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指对司空见惯的事物或似乎已成定论的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具体到作文实践中,便是要求学生具有发现问题与运用创造力解决问题的思维。高中语文作文试题多考查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等。学生在写作这两类作文的过程中均会基于话题和材料进行合理的、符合生活实际的联想与想象,以使文章具有新颖性。要想写出新颖的文章,立意就显得极为重要。在立意教学中提倡学生运用求异思维,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对文章的立意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和见解,以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并提高文章的可读性。作文立意追求稳妥并没有错,但如果人人满足于此,写出的作文便会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写作不应过于循规蹈矩。作文应该以独特的思维、新颖的视角来取胜。因此,不管是在考场上还是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学生都需要打破思维定式,寻找独特的视角,让作文具有个性。

心理学认为,大部分人的创造力是可以通过培养提高的。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从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联系生活、联系自身的直接经验进行立意,不仅能提高表达能力,而且能使文章脱颖而出。

猜你喜欢
三中考场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期末小考场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对“一线三等角”问题的探究与思考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