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批判性阅读教学探讨
——以英文广告阅读教学为例

2022-11-22 01:50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530000牟莹莹
中学教学参考 2022年16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能力文本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530000)牟莹莹

在高中英语应用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文字阅读和理解,不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导致学生以搜集、获取、分类信息等低阶思维活动为主,缺乏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次思考。部分教师没有分配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文本处理简单,针对语言内涵、作者意图等的深层次阅读不够。学生思维品质在应用文阅读教学中得不到充分的锻炼,这不利于达成我们的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中明确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四个方面。思维品质主要体现为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对学生素质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应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够批判性地提出创新的观点。事实上,广告类文章有很多元素可供挖掘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尤其是批判性思维。为了适应新高考的能力要求,学生需要学会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新事物,具备文本分析和观点评价等思维能力。

一、英文广告批判性阅读教学实践

批判性阅读可以定义为对书面材料的高度理解,需要读者具有阐释和评估的能力,能够区分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辨别事实和观点,判断作者的语气和言语目的,推断超越字面描述的意思,填补信息空白,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Pirozzi,2003:325)。由此可以看出,批判性阅读并不意味着否定一切,它需要读者善于建构知识,把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阅读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自己对文本和作者的看法,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和判断。

英文广告是高中阶段英语阅读教学中常见的应用文,语言地道生动、特色鲜明,内容涉及范围广,贴近学生的生活,涉及学习、旅游、购物、健康、招聘、招生、餐饮、社交媒体等方面。广告的目的并不仅是单纯地提供信息,它可以用来实现多种目的。有些广告是为了让群众对产品有深刻的印象,提升品牌形象,吸引人们购买产品或服务,创造利润;有些是为了宣传组织或项目信息,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有些则是公益性质的,试图激励目标受众增强意识或采取行动。因此,无论是语言运用、文本内容还是写作目的,都有许多地方值得教师深入挖掘,引发学生思考。

本文以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2 Travelling Around 中的Explore Peru 为例,探索如何设计不同的英文广告阅读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批判性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依托英语阅读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首先要甄选教学材料,确保文本内容具有批判和评估的空间,同时文本语言要有一定的感情色彩,突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意图,以发展学生高阶思维。本文所选教学材料主题是“探索秘鲁”(Explore Peru)。教师需引导学生阅读秘鲁的介绍和旅游宣传册,了解秘鲁的旅游资源。这部分教材设计巧妙的地方是文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性文本,介绍了秘鲁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及历史文化。该文体常见于百科全书,以释文条目为主,或配以地图,内容简要而具有权威性,语言简洁、平实、严谨,客观陈述事实,不带有感情色彩。第二部分是旅游宣传册文本,属于高考阅读理解题中常见的广告类应用文,介绍了秘鲁不同特色的四条旅行路线。该部分配有精美的设计和多彩的图片,在视觉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文本结构清晰,主干部分由小标题引领四条路线,语言精练且不乏描述性的话语,极富感染力,容易引起读者共鸣,激发读者的旅行兴趣。对于特点鲜明的不同语篇,学生更容易在阅读过程中对比分析文本内容、语言和作者意图,积极思考。

(一)读前热身,激活思维

本课阅读文本的话题是旅游。现今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旅游相关的产品也不断推陈出新,各类旅游景点和服务的宣传广告随处可见,花样繁多。学生面对这些信息时的反应是什么?是全盘接收还是会理性地思考呢?在本课教学中,在学生阅读前,教师以一个瑞士的旅行宣传片作为引入。宣传片讲的是广告商老板需要员工去拍摄瑞士旅游广告,强烈要求员工在广告中加入具有戏剧性的内容、能博人眼球的景观和活动,然而员工拍摄出的真实的瑞士景观已足够摄人心魄,最后出现的宣传语“When you need vacation without drama,you need Switzerland.”更是精彩,它既是广告本身,又有对戏剧性和真实性的反思。

学生看完视频后,回答以下问题:

Q1: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saying“When you need vacation without drama,you need Switzerland.”at the end of the video?

Q2:Do you find the content of this advertisement appealing to you? And which part touches you most?

Q3:Have you seen other travelling advertisements?What are they like?

[设计意图]以色彩明丽、情节新颖的旅游宣传片作为引入,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旅游话题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对广告宣传的反思。问题1 引导学生对视频中的广告语“When you need vacation without drama,you need Switzerland.”进行解释和思考。问题2“广告的内容是否吸引你?哪个部分最能触动你?”则需要学生联系自身旅游的经历和对广告的理解,阐述自己对这则广告的看法。问题3“你是否还看过其他的旅游宣传广告?它们是怎么样的?”为接下来的旅游广告文本阅读做铺垫,引入正题。

(二)善用预测,发散思维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标题、小标题、图片、表格以及其他信息,分辨文本体裁和预测文本内容。

Q:What types of text they are,encyclopedia or brochure?

[设计意图]阅读过程是读者大脑中已有的信息与文本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读者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根据文本提供的线索探寻文本意义的推理过程。标题和插图都是理解文本的重要线索。引导学生结合标题和插图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是培养学生思维预见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巧设问题,鼓励质疑

学生开始阅读两个有关秘鲁的文本,获取信息并填写表格。在学生了解文本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两种不同的文本体裁:百科全书式的介绍性文本和旅游宣传册文本。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为目的,设置环环相扣、梯度清晰、兼顾深度的系列问题,帮助学生从批判性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理解,发展学生分析、概括、推理、判断、评价等批判性思维。

Q1:In what ways can we make a brochure attractive?

[设计意图]识别文本体裁是这个板块的主要阅读策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语篇类型,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有助于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并进行有效的交流与表达。问题1 指向分析与概括。学生对比、分析两个文本,识别出第一个是百科全书类的介绍性文本,语言平实、简洁且客观。本课把重点放在语言特点更为丰富的旅游宣传册文本上。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描述性语言,让学生分析归纳这些描述性语言的功能,如“especially amazing”“enjoy the excellent local food”和“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等,富有感染力,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该文本中还大量运用了祈使句及第二人称you 作主语的句子,如“So come and experience what Peru has to offer:...”,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通过拉近与读者的关系,激发读者的共鸣,吸引读者来秘鲁旅行,从而达到宣传目的。学生能够总结得出,宣传册不仅有信息传达功能,还有表现和感染功能。学生从对第二个文本的分析中进一步提炼出宣传册文本的写作特色,从而锻炼对语言的使用进行分析、评估的思维能力。

Q2:Are all the descriptions facts? Please tell the facts about the following descriptions in the chart.

[设计意图]问题2 指向辨别和批判。思维的批判性在于质疑、求证的态度和行为,不茫然接受一种观点,也不武断地拒绝一种思想,通过正确的途径求证事物的真假(夏谷鸣,2018:85)。学生重新审视文本,研读表现性和感染性强的句子,提取客观信息,区分事实描述和带有感情色彩的表达,锻炼辨别事实与观点的思维能力。

Q3:Give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and language,what are the respective purposes of the two texts?

[设计意图]问题3 指向推理与判断。综合理解文本内容和分析语言特点后,学生讨论两个文本的写作目的:第一个文本平实地陈述客观信息,目的是提供信息;宣传册运用多重表达方式去感染读者,目的是做宣传并吸引游客。学生在认知、理解文本信息的基础上,对文本的内容和语言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推理与判断,挖掘文本隐藏含义,探究作者观点、情感态度和写作意图,从而实现对文本更准确、更全面、更深层的理解。

(四)内化迁移,抒发己见

在学生充分了解了广告宣传的本质和目的后,教师引导学生跳出文本,与作者对话,基于之前的知识建构和生成,培养读者意识。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反思、评判等思维活动,把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阅读内容联系起来。学生开展小组活动,讨论以下问题:

Q1:If you are planning your next trip,which tour will you take?

Q2:Do you find the brochure attractive enough?

Q3:If you are the designer,what will you do to make the brochure more attractive?

[设计意图]问题1 和问题2 指向批判与评价,旨在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运用批判性思维进一步挖掘该类文本的内涵,发表自己的观点。问题3 指向迁移与创造,旨在让学生在批判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解决方法。三个问题层层递进,能有效延伸教学和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引领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关注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启发和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情境,评判作者的表达效果与写作意图,最终超越文本,读出自己的见解和领悟,这是学生将知识概念化和个性化的过程。学生通过体会、感悟作者传递的情感和观点,比较同学提出的差异化观点并进行适当吸收,获得看待世界并进行价值判断和选择的视角,经过深度思考后内化为思维习惯的一部分,促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批判性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批判性阅读教学涉及阅读策略的选择等,强调把预测、分析、概括、推理、判断、评价等批判性阅读策略应用于阅读过程中,这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深层次阅读的能力。

首先,善用预测,发散思维。预测指学生根据文章提供的线索,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原有的认知结构,推断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通常使用标题或相关图片来引导学生预测课文,从而帮助学生获取相关信息。在预测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判断和推理,增进对文本的理解。

其次,巧设问题,鼓励质疑。问题驱动思考,思考是主动探究问题的开端,是思维品质发展的关键。教师应设计不同思维层次的,开放性、生成性的问题,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提问,并在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文本的观点和评价。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能让学生学会合理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深入阅读。

再次,内化迁移,抒发己见。教师应引导学生评估作者观点、写作意图、语言表达方式和语篇结构,以发展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评估和创造的能力。经教师指导和总结后,学生可口头表达或写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个性化的评价,实现语言输出和思维发展。

总之,发展思维品质是基础教育阶段对全体学生普遍和必要的要求。批判性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英文广告语言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强的特点,能够体现作者态度、观点并达到广告宣传目的,是锻炼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很好的教学材料,值得深入挖掘。批判性阅读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客观、公正、认真地思考各种不同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超越文字信息,深入文本,挖掘文本的内涵,最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能力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