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改革背景下体育生语文素养提升策略

2022-11-22 01:50广西柳州市柳江实验高中545000李先萍
中学教学参考 2022年16期
关键词:三新教材体育

广西柳州市柳江实验高中(545000)李先萍

2021 年9 月,广西正式启动新高考综合改革。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四十余万学子紧跟着新教材隆重登场,在阵阵鼓声中迈进新征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到的任务、活动、情境这三个高频词,既是新高考的关键点,又是统编高中教材建设的重要支点;而对于教师而言,无异于思想上的新认识,教学实践上的新做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变的初衷。

体育生,是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这类学生占有体育特长优势,在心理、身体素质方面有自身特点,但其中一些在思想、学习等方面处于相对劣势。一些体育生在初中因学习成绩不佳而被视为学困生。这些体育生在日常训练中消耗了大量精力,因此上课时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低、不愿动脑思考,以致文化成绩普遍较低。学校应关注体育生的培养。

为此,在“三新”改革背景下,笔者根据体育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驱动力等,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学习情境进行优化,大胆尝试,努力探究,希望在体育班打造出不一样的语文课堂,进而促使体育生主动而愉悦地开展语文学习,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经过近一年的实践,略有成效,有望实现“做语文,当以真诚敬畏之心精细而为;做教育,当以仁惠包容之心春雨润物”的教育梦想。

一、任务设计

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邓彤曾经强调,语文教师应该发挥其“编织机”的功能,做好语文教材的梳理工作。这其实就是在为适宜的学习任务设计作铺垫。任何学习任务的设计,当以生为本,契合学生的实际发展。

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分上下两册,每册8 个单元,涉及7个任务群,其中“文学阅读与写作”5个单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 个单元,“实用性阅读与交流”2 个单元,“整本书阅读与研讨”2 个单元,“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2 个单元,“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各1 个单元。整套教材重视思想引导,坚持立德树人,突出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人才的观念。其文体特点鲜明,体系设计新颖,为培养个性化人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就体育生的培养而言,使其成为“站直了的现代中国人”远比获得高分更重要。为此,在教学16 个单元的重任面前,教材的整合及任务的设计尤为重要。

(一)以“德”为首,终身利器

统编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进行单元组织,而“人文主题”则是语文教材的“灵魂”,是立德树人教育的基本遵循,“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是其中的精神主线,是新时代高中生应具备的品质与情怀,更是具有强健体魄的体育生的精神命脉。统编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与“阅读”相关的任务群,成了修炼品格、涵养心灵的通道,因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关注他人、社会、国家,引发内心共鸣。每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离不开时代印记、家国之道、民族命运等。通过阅读,无数人物的经历、各个时代的更替,都一一进入读者心中,引发共鸣,在无声的对话中,牵引每一个灵魂呈现好态势。

以必修上册为例。笔者结合人文主题有效设计并梳理整合单元任务,明确契合体育生的个性特点及学习能力的目标。具体如下:

一是青春无价,不负年华。整合第一单元的《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以及第三单元的《短歌行》《念奴娇·赤壁怀古》,以“青春之‘我’”为主题,在诗歌中“寻找‘我’—分析‘我’—借鉴‘我’”,以形成青春之“我”,唱响青春之歌。

二是家国情怀,志存高远。整合第二单元的《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第五单元的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以及家乡文化调查之《柳柳州柳州种柳柳成荫》,以“英雄在我心中”为主题,在文本中寻找最感人的镜头,与人物对话,探究其内心最真切的家国情怀之根源,根植浓郁深厚的爱国情感。

三是际遇坎坷,人性悲悯。整合第三单元的《琵琶行并序》以及第七单元的《故都的秋》《我与地坛(节选)》《赤壁赋》,以“古今同路路难行”为主题,探究“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心”,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阅读文学作品,进而了解作品的真实内涵,引发理性思考。

(二)个性为本,终身发展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个性,是语文教学矢志追寻的目标。统编语文教材从读写入手,融入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活动,将学生引向深度表达、深度写作;还设计了适宜的社会实践活动任务,致力于在真实的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教育体育生时,语文教师要以不放弃的姿态,从听说读写开始,从培养习惯开始,为学生营造自觉学习语文的良好氛围,以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在“听”与“说”中学会思考。语言文字的运用,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听”与“说”。学会“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任务设计上应注重“同理心沟通”,明确“听”的重要性。“听”不仅有利于表现尊重,助推融洽关系的建立,还有利于自我训练和人格发展,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说”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有音量、有内容、有条理、有自信,因“说”者各异,故倡导个性化、榜样式的“说”态,以增强个人魅力。经笔者了解,体育班里的大多数学生在初中语文课上难以做到认真“听”和尽情“说”。为此,笔者以学校推行的“驾驭式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兵带兵”“兵帮兵”“兵教兵”形式为基础,设计“一说一听”“一说双听”“一说众听”等“听说”训练任务,要求说者与听者做到“四到”:心到、耳到、眼到、脑到。一年后,学生由倾听时难以集中注意力转变为全神贯注,从不知说什么到“第一、第二、第三”条理清晰地表述。课堂上“听”与“说”的精彩不断呈现。

二是在“读”“写”中学会鉴赏。近年来,诸多教育家呼吁回归“阅读”本质,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在读书中提升品位,修养身心。“写”则是读的升华,在读书中思考并形成个人见解,自然落笔有神。阅读任务设计需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方法引导和阅读形式。体育生最怕的就是文言文和外国文学,常言其为“虐心之文”,对其有“好像字字认识,又好像一字不懂”的评价,所以这类作品的阅读任务设计需要精巧易操作,如设计的《琵琶行并序》阅读任务有三项:从奇然、沈谧仁演唱的《琵琶行》中找出最吸引你的部分并评价,与同桌分享;基于“同是天涯沦落人”,分析诗人与歌女之“同”;除了文中的音乐描写方式,你还遇见过哪种描写方式?或者如果你来写,你又会如何下笔?又如设计的《哈姆莱特(节选)》阅读任务为:反复诵读“生存还是毁灭”部分的独白,并对话这位忧郁王子,给他一个人生建议。再如设计的《谏逐客书》阅读任务有二:借助《大秦赋》相关情节内容,还原“逐客”真相及“谏”的起因与结果;以李斯为例,评价古代文人追寻理想与抱负的方式方法。

二、活动设计

王宁先生曾说:“新课标所说的‘活动’,指的是语文学习活动,也就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三件事。”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需要结合恰当的活动,以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实践。体育生有着独特的学习环境,他们的思维和表达与文化生有一定的区别,这些是在设计活动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一)单元学习任务牵引,活动全力搭台

语言实践活动的设计,当以任务为中心。在任务的统领下,开展恰当而有效的活动,能促使学生在具体行为中建构知识,提升素养。教材编写者在为每个单元设计学习任务时,也提供了相应的活动方案,为具体活动的设计提供方向。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个单元学习任务是:“阅读剧本,能让我们初步领略戏剧的感染力;登上舞台,亲身体验,则能让我们深入戏剧天地,感受其中的无穷魅力……”在教学中,笔者围绕“组织演出”任务,依照提示中的“阅读剧本”和“登上舞台”进行活动设计,具体环节有研读、形成剧本、排演、正式演出。剧本可以进行适当改编,优秀作品将参加年级比赛。在一个星期之后的初次会演中,方言改编版的《雷雨》、双胞胎演绎的《哈姆莱特》等难分伯仲。于是,经班级商议,活动升级,将各个优秀表演整合为《课本剧大串烧》,由相关“导演”再次编排,打造别具一格的体育生演出秀。结果,该节目参加年级比赛获得了第一名。

(二)深入挖掘本地资源,活动地气满满

为了让活动功能最大化,在设计时,应当要注意对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本地资源的充分利用,能够增强活动的社会性、生活性,使活动更贴近学生的内心。必修上册第四单元的核心任务是通过采访、考察和查阅文献,了解家乡的人、物、历史和习俗等。为此,笔者围绕本地重要的文化人物柳宗元,设计活动——柳柳州柳州种柳柳成荫之柳州文化名人柳宗元访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方案,组织活动,通过参观柳侯公园碑林、柳侯祠、柳宗元纪念馆等,了解柳宗元在柳州的“四年四贡献”,并以此与之对话,最后使用多媒体进行汇报。在本次活动中,各组长的组织能力得以充分展现,最后的成果也十分多样,有短视频、PPT等。

三、情境设计

王宁先生说:“所谓‘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所谓‘真实’,指的是这种语境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是他们在继续学习和今后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也就是能引起他们联想,启发他们往下思考,从而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源,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我把这个真实情境概括为:从所思所想出发,以能思能想启迪,向应思应想前进。”可以这样理解,真实情境能助力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挑战,并思考如何解决等,当然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明白设计这项任务的真正意义。针对体育生的语文情境设计,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贴近学生生活

语文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真实情境能助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增强。情境设计应从真实的生活出发,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在活动中完成任务、积累经验、增长见识。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单元任务中有一项为“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是弥足珍贵的。结合本单元诗作和能够引发你思考的其他作品,发挥想象写一首诗,抒写你的青春岁月,给未来留下宝贵的记忆”。在教学时正值校庆,于是笔者创设了如下情境:“这是一所年轻而璀璨的学校,朝气蓬勃,风华正茂。正如刚刚踏进高中的你,青春张扬,步伐矫健……让我们以青春的名义,以诗抒怀,致敬母校,致敬自己!”尽管最后学生所作的大多作品诗味不够,但真情十足。

(二)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任务设计应有差异性,情境设计亦应如此,通过有层次的情境设计,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一镇一品牌”宣传广告策划、校庆邀请函设计、课本剧海报制作等情境创设,均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梯度、有空间,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展示成果时,可先让学困生谈做法,再让其他学生发表观点,以最终实现“一并向前走”的目标。

“三新”改革已扬帆启航,任务、活动、情境隆重登场。所有教育工作者应各施其能,助力同行,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要无惧无畏,且行且思考,从而为教育改革增光添彩。

猜你喜欢
三新教材体育
教材精读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全国第三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论文大赛启事
我们的“体育梦”
纵览之“三新”
纵览之“三新”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