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澧县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

2022-11-22 13:46戴述雄陈湘云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葡萄发展

戴述雄,陈湘云

(1.澧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南 常德 415501;2.澧县农业农村局,湖南 常德 415501)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表征,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葡萄产业是湖南省澧县特色农业产业之一,澧县葡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已有30 多年历史,作为一项全县的富民支柱产业,澧县葡萄产业兴旺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澧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研究立足于乡村振兴的大背景,通过分析澧县葡萄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现状研究现有特色产业体系存在的问题,对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转型升级路径进行探究,以推动澧县葡萄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1-2]。

1 产业发展基础

1.1 地理、区域条件得力

澧县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6.7℃,年降水量为1 200~1 900 mm,年平均无霜期为265 d,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770.6 h,日平均气温≥10℃的持续日数为200 d 以上,≥10℃活动积温为 5 200℃,光热资源充足,水热同季,适于葡萄生长的季节长,是我国中熟鲜食(7—9 月)葡萄品种规模主产区。澧县地处长江以南,葡萄成熟季节较北方主产区早20~30 d,较南方主产区云南、广西等地迟15~20 d,澧县葡萄利用20 d 左右的市场销售空档期,能充分发挥市场销售潜能。

1.2 科技联姻,产、学、研合力

澧县葡萄产业发展带头人王先荣牵头成立湖南农康葡萄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澧县葡农推广标准化生产。全国葡萄领域专家、湖南农大博导石雪晖教授是澧县葡萄产业发展常年总顾问,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澧县与湖南农大建立科研合作关系,在合作社基地成立了湖南农大校外教学科研基地、“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等,为澧县葡萄产业发展提供了丰硕的科研成果[3]。澧县优质葡萄产业办公室充分发挥纽带连接作用,负责指导全县葡萄的生产和技术培训,以及组织葡萄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等全方位的统筹工作。

1.3 政府作为,政策扶持给力

为支持葡萄产业做大做强,澧县政府一方面通过资金扶持葡萄示范基地建设,通过苗木补贴带动葡农发展葡萄种植,目前澧县葡萄100%实现避雨设施栽培技术,葡萄生产面积达4 466.67 hm2,澧县成为湖南省规模最大、标准化水平最高的葡萄生产大县,被业内人士誉为“南方的吐鲁番”;另一方面将重点放在澧县葡萄品牌创建与品牌推介上,连续举办十六届澧县葡萄节,其中3 次承办全国性的葡萄学术研讨会,将澧县葡萄成功塑造成具有行业领域影响力的区域公共品牌。

2 产业发展现状

2.1 技术创新支撑产业发展

澧县(澧县优质葡萄产业办公室、湖南农康葡萄专业合作社)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湖南农大等科研单位和高校开展科研合作,共建教学基地,与湖南农大共同制定8 个葡萄优质栽培的湖南省农业技术规程。2002 年,“葡萄引种及高效无公害栽培配套技术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 年,“葡萄熟期调控技术与机理研究”通过省级成果鉴定;2011 年,“葡萄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与推广”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南方葡萄避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选育的酿酒葡萄新品种“湘酿1 号”通过品种审定。澧县先后承办了“全国葡萄标准化栽培学术研讨会”“全国葡萄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全国阳光玫瑰葡萄标准化生产研讨会”。2019—2020 年澧县被评为“葡萄化肥农业减施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优化”示范基地县和中国阳光玫瑰葡萄标准化生产示范县,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澧县工作站挂牌成立。

2.2 合作社联社引领产业发展

2.3 品牌培育推动产业发展

一是品牌培育宣传。县委、县政府成立澧县优质葡萄产业办公室专抓葡萄产业,指导建设葡萄生产基地、搭建营销合作组织、建立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把好产品质量检验关、维护澧县葡萄品牌;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湖南日报、网络媒体等平台进行宣传推介,在长沙、武汉、南昌、南京等城市组织了系列品牌节会等宣传活动。二是品牌专业营销。澧县聘请专业营销策划公司,从VI 形象视觉系统、产品包装、宣传推广策划、市场营销网络等方面进行葡萄品牌整体营销策划,品牌营销自2005年以来不断升级,澧县葡萄目前是全国首家标准化单穗包装品牌销售产品。“津澧”入选全国百家合作社百个农产品品牌,“原韵”系列刺葡萄酒获省第四届农博会金奖、第四届国际食品博览会特别推介奖。三是品牌认证运营。澧县葡萄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11 个葡萄鲜果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15 个品种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4]。“澧康”“天成绿品”等商标得到广大经销商和消费者的认可和赞誉。优质阳光玫瑰葡萄进入的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高端水果连锁超市达2 万多家,地头价每市斤达10~50 元。澧县已成为全国高端优质阳光玫瑰葡萄栽培最大基地县和效益最好产区之一。

2.4 链条延伸带动产业发展

为实现葡萄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澧县目前建成11 家农资配送店、11 家葡萄产品收购点、10 个县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园、51 个镇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建设配备19 个镇街农残检测室和3 个葡萄收购点农残检测室。同时,澧县葡萄产业链配套建设得到较快较好的发展,尤其是冷储设施、分拣初加工体系在全国居于较为领先的水平。据不完全统计,2018—2021 年澧县农业农村局积极争取2 000 多万元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项目资金,连续4 年支持葡萄产业经营主体建设了225 个库容75 000 m3的葡萄冷库设施、15 个标准化分拣中心、上百个简易分拣点,有效地解决了大部分果农面临的果品因集中上市而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延长了果品上市期限。

2.5 项目打造升级产业发展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项目倾斜力度,将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重点推进的项目优先布局葡萄产业。2021 年由县委书记主持召开的葡萄产业“一园一中心”项目建设调度会上,大家一致表决通过投资1.2 亿元在城头山景区旁边建设智慧葡萄园和葡萄科技展示中心。智慧葡萄园规划建设新品种试验示范种植园、无土栽培种植园、有土栽培种植园,配套应用水肥一体化、生产数据化和生产环境智能化管理系统;葡萄科技展示中心规划建设产业文化大厅、商务会展中心和科技交流平台。建设“一园一中心”是从全局计、为长远谋的重大产业决策,是打造葡萄产业发展新高地、新引擎的重要布局,是引领、带动澧县葡萄产业高效发展的重大举措[5-6]。

3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行政推动有待加强

葡萄产业作为澧县极具活力的特色种植产业,在县域农业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有效促进产业长期发展的整体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长远有序发展没有得到充分保障。特别是行政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澧县优质葡萄产业办公室现有规格与人员力量难以匹配当前葡萄产业发展的需求;县、镇、村三级在全县葡萄产业发展中发挥的行政推进作用有限,没有形成有效促进产业发展的县域联动机制;县葡萄产业专业合作社联社缺乏组织化管理的指导和运行机制。

3.2 品种结构有待优化

其一,阳光玫瑰被替代的可能性很大。从全国葡萄产业发展形势来看,阳光玫瑰种植面积发展速度惊人,已经发展到现在的66 666.67 hm2,目前澧县阳光玫瑰种植面积为3 333.33 hm2,阳光玫瑰已经逐步取代了红地球、夏黑无核以及巨峰系列等其他品种。一个葡萄新品种从被种植户、消费者、经销商认可到发展,再到被其他品种取代,一般经历10~15 a 的时间。阳光玫瑰目前在全国大规模发展已经有六七个年头,在今后的3~5 a 内被其他品种替代的可能性很大,这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二,葡萄品种太单一。阳光玫瑰属于中熟品种,澧县鲜食葡萄极早熟和晚熟品种缺乏,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于多品种、全季节的多元化需求。葡萄品种结构不合理,还容易造成葡萄采摘期劳动力紧缺、运输紧张,使种植户利润空间也受到挤压。

3.3 标准生产有待提高

葡萄避雨设施栽培技术在澧县葡萄产业已实现全覆盖应用,标准化管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但澧县葡萄高质量标准化种植理念尚未普及。不少葡萄种植户存在保果药剂不规范使用,整枝、疏花疏果不及时,垄沟开得浅,套袋前消毒杀菌不到位等技术措施问题。品质意识淡薄造成了澧县葡萄质量参差不齐、标准不统一的局面,产量和品质得不到保障,这不仅影响果品市场竞争力,还不利于澧县葡萄产业整体的做大做强。

3.4 品牌打造有待提升

澧县葡萄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培育有“澧康”“天成绿品”等葡萄商标,但公用品牌知名度和品牌价值整体偏低。除了每年一度的葡萄节外,澧县几乎没有其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宣传方式。此外,葡萄节的作用发挥具有时效性,在行业上的影响力也较为有限,且缺乏系统、长期的运作。澧县葡萄作为一个县域公共品牌,面临日趋激烈的葡萄产业同质竞争,必须引起更多的重视。

3.5 销售渠道有待拓展

当前澧县鲜食葡萄销售以线下销售为主,渠道比较单一。主要销售渠道为果商进园收购,这占到全县葡萄总产量的70%以上。此外,经营实力强的合作社采用农超对接的方式进行葡萄销售;少部分种植面积小的葡农利用交通位置便利的优势,采取批发市场、马路市场的销售渠道。随着电商业的发展,澧县葡萄发展线上销售大有可为,但目前面临以下不利因素:一是缺乏专门的葡萄售卖网站;二是缺少专门的电商营销人才;三是缺少规模配套的电商冷链物流配送服务中心[7-8]。

3.6 配套人才有待完善

一是葡萄产业工人缺乏。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葡萄生产技术专业性强,操作时效非常严格,特别是在疏花、疏果、保花等关键时期,而澧县本地技工数量还无法满足用工需求,需要从云南、湖北、广西等地聘用技术劳工,用工成本非常大。二是葡萄产业代理人素质参差不齐。代理人是葡萄购销双方沟通的重要渠道,常年奔走在各大城市水果专业市场,了解市场动态、畅通市场信息,应能有效解决全县葡萄的销售难题。而澧县葡萄代理人主要来自本地种植户,部分代理人专业素质低、沟通能力有限、缺乏职业操守,不能及时有效调解处理农商矛盾、化解纷争。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表示,以上市公司为载体进行混改有以下优点:一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充分,透明度高;二是上市公司的股价反映了真实的市场化价格,混改对价可以在二级市场股价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溢价或折价;三是当前A股的估值处于低位,对于战略投资者而言具有吸引力,也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混改。

4 产业发展路径

4.1 加强领导,科学规划

澧县要明确葡萄产业在县域农业经济中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的地位,由县委书记、县长挂帅抓产业,明确1 名县级领导常年专抓葡萄产业;强化产业扶持政策的导向性,实现县、镇、村三级联动抓产业发展;在葡萄主产镇街设置葡萄产业发展专干,切实加强葡萄产业发展的协调与指导工作;在每个有葡萄种植的行政村明确1 名产业联络员。

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加强澧县葡萄产业专业合作社联社运行指导与监管。联社本身要切实加强成员社管理,以促进葡萄产业控产提质为主要目标,在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加强自律性管理,开展技术服务,交流行业信息,发布行业标准,共享产业平台,增强社员凝聚力。各成员社要在联社的指导思想下实行“三统一”的模式运作,即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品牌营销。

澧县要制定全县葡萄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打造产业集群与产业亮点,科学布局园区建设、引种示范、苗木培育、农资供应、收购网点、冷链物流、商务信息等全产业链发展,重点推进3 个方面的工程建设。一是产业园区工程:推进“百千万”园区建设,以葡萄主产区为依托,建好县(万亩)、镇(千亩)、村(百亩)产业园,每个村打造1 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园。二是物流保障工程:建设村级收购点(每33.33 hm2葡萄园1个)、镇级保鲜库(每333.33 hm2葡萄园1 个3 000 t 库),通过补贴鼓励企业配置冷链物流车。三是智慧农业工程:高标准建设葡萄展示馆,配套建设产业信息平台、线上电子商务平台与线下实体销售网络,打造澧县葡萄产业地标建筑,建好33.33 hm2智慧葡萄产业园。

4.2 优化布局,改良品种

澧县要在现有葡萄品种结构的基础上引进优质葡萄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澧县的不同熟期、适应性强、产量稳、品质高的品种,及早为澧县葡萄品种的更新换代和多样化做好准备。澧县要重点打造沿G207 西街道、城头山镇的葡萄品种、熟期多样化的观光采摘带;打造官垸、如东、小渡口镇阳光玫瑰果品集散中心。为积极防止耕地“非粮化”,澧县可以充分利用条件适宜的丘岗地适度发展葡萄种植。

4.3 多措并举,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4.3.1 建设队伍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在澧县设立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澧县工作站,澧县要根据葡萄产业发展需求建立并完善自上而下的国家、省市、县镇村三级技术服务团队。一级(国家):继续聘请葡萄栽培、品种、保鲜、营销、土肥、植保等各领域的全国知名专家14 名,为澧县葡萄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二级(省市):加强与湖南农大、市农科院的产学研交流与合作,开展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的研究与推广。三级(县镇村):在澧县优质葡萄产业办公室的指导下,在葡萄主产镇街设置葡萄产业发展专干,让其专职专责抓镇街葡萄产业发展的协调与指导工作,在村级设置若干生产技术员,让其负责划片区域的葡萄生产技术指导,逐步构建以镇村力量为技术服务主体、县优质葡萄产业办公室为纽带、行业专家为后盾的葡萄产业三级技术服务体系。

4.3.2 制定标准澧县要制定并完善葡萄产业的相应标准,包括阳光玫瑰葡萄的新苗培管技术标准、老园控产提质技术标准、优质果生产技术标准、采收保鲜技术标准、新园建设标准、葡萄园农药化肥使用标准等。

4.3.3 信息推送澧县要通过建立澧县葡萄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适时印发技术“明白卡”、开通“村村响”广播、开设葡萄生产技术网络电视专栏等,将生产技术落实到全县每位葡农;建立澧县葡萄产业网,宣传葡萄产业相关政策,出台技术管理措施,发布葡萄农资行业动态等。

4.3.4 办示范点澧县要建设若干个县、镇、村三级标准示范园,进行补贴、奖励,以点带面,通过重点打造一批提质增效的示范典型,带动全县域推行葡萄标准化生产。

4.4 加强市场营销,强化品牌建设

一是要继续举办高规格的澧县葡萄节等活动。澧县要以打造县域产业文化与发展要素的目标定位来办葡萄节,积极承办高质量、高层次的葡萄产业研讨会,积极举办本地品鉴会、招商会等活动,支持葡萄产业实体参加各种大型农产品展示展销会。二是要创建产品知名商标、企业品牌。澧县目前拥有上百家葡萄生产经营主体,要鼓励有市场话语权的主体创建市、省、国家级的澧县葡萄商标、品牌,打造产业知名品牌和知名商标,并给予资金奖励。三是要积极开拓品牌市场。澧县要加快建立葡萄产销融合平台,培育一批有实力的葡萄批发商、运销商、代销商等销售中介组织,逐渐建立一批适合澧县葡萄产业发展的专业营销机构,实现生产与品牌销售专业化,推进农超、农社、农企、农校之间的产销对接和品牌宣传。四是要完善品牌保护体系。澧县要完善公用品牌授权使用机制,打击各类澧县葡萄公用品牌冒用、滥用行为,建立品牌风险规避应对机制,维护澧县葡萄品牌形象[9]。

4.5 拓展销售渠道,延伸产业链条

一是要配套关联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澧县要规划建设葡萄产业配套的冷储设施、包装、有机肥、冷链物流、初加工、休闲旅游等产业集群:在葡萄主产区以镇、村为单位建设大、中型保鲜库,在葡萄集中出园期有序组织冷储,有效避开销售高峰,按产业面积合理规划保鲜库,防止重复建设;在葡萄专用有机肥、水溶肥生物刺激素、菌肥以及周转筐等相关产业大力招商建厂。二是要有序发展直播带货等新型销售模式,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产业信息平台,优质高效推进澧县葡萄产业信息化发展[10],认真规划选址,建设澧县优质葡萄集散市场。三是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集采摘、旅游观光、农家休闲为一体的生态葡萄园,加快推动“葡萄特色小镇”建设,打造葡萄产业与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互动一体的葡萄特色城镇,推进葡萄产业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发挥集聚优势。

4.6 扶持龙头企业,引进培育人才

一是要扶持龙头企业。澧县要认真调研葡萄产业发展需求,在产业基地、分拣加工、冷链物流、市场销售等各方面分别扶持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扶持原则上要有利于补齐补强产业短板,有利于扩大产业影响,有利于提升澧县葡萄品牌价值,有利于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要引进和培育人才。澧县要加强与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的对接,引进高、精、尖产业人才;鼓励对口专业大中专毕业生等青年人才回乡创业,分类定向培养专业人才。澧县还要着力加强对本地产业人才的培养,提升现有产业经营团队与人才素质,扶持产业领军人物,培育产业营销队伍,培训产业技术农民:每年由县级培训单位分层次、有计划、系统化地举办大型培训班,重点培训对象为葡萄产业带头人、经纪人、专业技术人员,强化产业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以镇、村为单位聘请本地“土专家”、技术能人,举办小型、多次的技术培训,重点培养一批葡萄疏花疏果工、套袋工、包装工等,可以有效解决集中用工时期技术力量短缺的问题。培训方式主要采取专家讲课、现场示范、田间指导等形式,以将技术技能逐步推进落实到每家每户。

猜你喜欢
葡萄发展
葡萄冬季还能挂树上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葡萄熟了
当葡萄成熟时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吃葡萄别吐葡萄皮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