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山南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存在问题与建议

2022-11-22 13:46李志清杨艳斌吴军琴格桑德吉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专业户山南蔬菜栽培

李志清,杨艳斌,吴军琴,格桑德吉,仁 增

(1.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2.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湖北 武汉432200;3.山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西藏 山南 856000;4.山南市农业农村局,西藏 山南856000)

人的健康饮食离不开蔬菜,蔬菜产业发展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西藏蔬菜栽培虽然历史悠久,但因地处高原,受自然条件的影响,适合栽培的蔬菜种类少、栽培面积小,过去仅有一些零星的萝卜、葱、莲花白及粮菜兼用的马铃薯栽培。随着国家对西藏民生建设支持力度的加强,近年来设施蔬菜栽培发展迅速,辣椒、茄子、番茄、菜豆等大量蔬菜品种已试种成功并进行了规模化生产,这不仅有效地缓解了西藏的蔬菜供应,让广大市民吃上了新鲜的蔬菜,还平稳了西藏的菜价,丰富了市民的餐桌[1-5]。为全面掌握山南市蔬菜生产现状、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为山南市蔬菜发展提出好的建议,山南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湖北、湖南2 省援藏农业专家和本地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调研组,于2021 年11 月5—15 日开展了全市设施蔬菜生产情况调研,深入到山南市下辖的乃东区、扎囊、贡嘎等9 个蔬菜主要生产县(区)18 个乡(镇)的27 个村,走访了35 个蔬菜种植主体,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察看的方式对蔬菜生产主体的基本情况、生产现状、市场销售及存在的困难进行了调查,并与当地农业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广泛听取他们对蔬菜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现总结如下,有关调研结果可为山南市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 山南市概况

山南市地处青藏高原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区,北接拉萨,西连日喀则,东与林芝毗邻,南与印度、不丹接壤,是西藏古文明发祥地之一,下辖1 个市辖区、11 个县。山南市总面积7.93 万km2,平均海拔3 700 m 左右;属温带半干旱性高原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110~130 d;年均日照时数2 938 h,光辐射量7 407 MJ/m2;年平均降水量382.3 mm。山南市有可利用耕地面积5.62 万hm2,其中保灌面积达2.73万hm2。境内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和空气质量好,非常适合优质农产品的生产。

2 山南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

2012 年以来,山南市委市政府狠抓“菜篮子”工程建设,把蔬菜发展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推动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从而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增加了农民的“钱袋子”。调查结果显示,山南市的设施蔬菜生产现状具有“五化”特点。

2.1 设施栽培呈现规模化

据统计,至2021 年山南市共建有蔬菜栽培设施4 555 栋,主要集中在各县(区)、乡(镇)的城郊地区。连片建设的蔬菜栽培设施已形成一定规模,例如:山南市政府所在地乃东区现有栽培设施1 140 栋;琼结县位于下水乡的“菜篮子”工程基地,一期建成的365 栋日光温室已于2019 年投产,二期工程建设34栋双坡面日光温室(13.33 hm2)即将投产;隆子县位于隆子镇叶巴村的“菜篮子”工程建有日光温室244栋、智能温室1 栋,现已由绿健蔬菜科技公司规范运营;位于扎囊县阿扎乡境内的西藏戈壁田园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西藏绿之源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建有蔬菜栽培设施11.33 和5.47 hm2;其他县(区)的设施蔬菜在城郊地区也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调查走访的35 个蔬菜种植主体和1 家苗木花卉企业中,经营的栽培设施超过950 栋,种植面积达75.22 hm2,其中蔬菜种植面积72.87 hm2,占比96.88%。

2.2 经营主体组成多元化

调研的35 个蔬菜种植主体,其经营形式多种多样。依据生产规模和运行模式可分为企业、专业户、农户3 类,其中蔬菜种植企业有西藏戈壁田园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藏绿之源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藏楚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隆子县绿健蔬菜就业利民科技有限公司、西藏雅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6 家;蔬菜种植专业户有23 家,其中有14家为来自四川、重庆、河南等省(市)的农民家庭户,占比60.87%;蔬菜种植农户有6 家,均为当地村民。35 个蔬菜种植主体共经营72.86 hm2大棚从事蔬菜生产,其中6 家蔬菜种植企业的大棚面积为61.78 hm2;23 家蔬菜种植专业户的大棚面积为10.80 hm2,户均0.47 hm2;各蔬菜种植农户的大棚面积一般每户0.02~0.08 hm2,户均不足0.05 hm2。在相同的复种指数下,企业、专业户和农户3 类蔬菜种植主体的大棚面积占比分别为84.79%、14.82%、0.39%,即山南市的设施蔬菜生产以规模化的蔬菜种植企业生产为主,专业户生产为辅,农户生产只是补充。

2.3 种植蔬菜种类多样化

各蔬菜种植主体种植的蔬菜种类超过30 种,其中种植较多的蔬菜种类依次为辣椒、大白菜、小白菜、萝卜、莴笋、黄瓜、西兰花、西红柿、茄子、西葫芦、花椰菜等,种植较少的有芦笋、空心菜、茼蒿、香菜、胡萝卜等。另外,还有生产食用菌的蔬菜种植主体3家,西藏绿之源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乃东区颇章乡生产基地、茶茹社区蔬菜基地和结巴乡楚怡农业羊肚菌生产基地,主要生产平菇、鸡腿菇和羊肚菌。山南市除了水生蔬菜没有种植,鲜食大豆、瓠瓜、丝瓜、苦瓜等特色蔬菜品种少有种植外,其他大宗蔬菜种类均有种植,其生产的多样化时令蔬菜基本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市民生活需求。

2.4 生产过程少有机械化

由于受生产规模、设施空间以及生产成本因素等的限制,山南市设施蔬菜生产的机械化程度普遍较低。在29 个蔬菜种植专业户和农户中只有微耕机23 台、手扶拖拉机1 台、电动喷雾机若干,仅在土地翻耕和病虫害防治作业上实现半机械化,而在播种育苗、浇水、施肥、覆膜、移栽、整枝、采收等环节全靠人力操作。在6 个蔬菜种植企业中,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是西藏雅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现有604 大棚王拖拉机3 台、土豆收获机(捡拾机)1 台和移栽机1 台、西红柿分级流水线1 套,还拥有成熟的水肥一体化设备,在部分蔬菜生产的整地、施肥、移栽、浇水、收获、分捡等环节都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可谓是当前山南市蔬菜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的样板。

2.5 产品销售融入市场化

在信息互通和物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山南市蔬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已慢慢融入区内、区外2 个市场,蔬菜价格受贮藏保鲜技术和运输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在大市场的影响下有小区域的稳定性。蔬菜种植农户生产的时令蔬菜主要是就近在村、乡零售,其价格略高。蔬菜种植专业户生产的蔬菜主要在乡、县及市区市场批发和零售,也有对接商店、餐馆、酒店和工地的,一般提供免费送货上门服务,其平均价格介于批发和零售之间。6 家蔬菜种植企业的销售渠道主要是对接商超、门店直销,对接学校、机关单位等直供以及市民采摘等,并已拓展到区外销售市场,如西藏戈壁田园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圣女果外销年订单达2 000 t,西藏绿之源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芦笋、西(甜)瓜远销广州、深圳及国外,西藏雅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在与航空公司洽谈物流业务,预开发重庆、成都、合肥等内地市场。

3 存在的问题

35 个蔬菜经营主体中有33 个提出了当前设施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其中有17个反映温室需要维修,14 个反映市场销售难,9 个反映生产资料贵且部分肥料、农药产品买不到,4 个反映缺少病虫害防治技术。因此,山南市蔬菜生产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有以下5 个方面。

3.1 栽培设施亟待维修

35 个蔬菜经营主体所经营的超过950 栋温室大棚中,除西藏绿之源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西藏戈壁田园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为自建外,其他多是利用农发项目、“菜篮子”工程及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建设,面积占比为77.4%。栽培设施的主要运行模式有企业租赁经营、专业户(包括本地和外地农户)租赁经营、分配给农户自己种植。租赁经营的大棚年租金1 200~10 000 元/667m2不等,其中19 个农户的年租金平均为4 298 元/667m2。随着温室大棚使用年限的增加,棚膜、保温被及骨架逐年老化,很多温室大棚现已破损严重,其保温效果和生产能力逐渐下降,大棚的维护、维修问题逐步凸显,许多温室大棚亟待维修。

3.2 生产资料供应不足

蔬菜良种、化肥、农药等基本生产资料供应不足。例如:除少数几家蔬菜种植单位的生产用种靠自己筛选外,90%种植户的蔬菜生产用种来源于市场,但当地市场的蔬菜种子良莠不齐,缺少优良蔬菜种苗;在乃东区昌珠镇茶茹、玉沙、洞嘎及色康社区从事蔬菜生产的外来专业户,多以生产绿叶菜为主,复种指数3.5 以上,需要磷酸二铵、尿素等化肥较多,但这类化肥不仅价格贵而且市场供应严重不足,若用羊粪代替则用量大、用复合肥代替则价格更高,会使生产成本增加而降低生产效益;来自安徽的菜农高某反映近年来大棚蔬菜的霜霉病、灰霉病发生较重,但市场上买不到防效好的农药。

3.3 种植结构不优

山南市蔬菜生产区多属温带半干旱性高原季风气候,4—10 月的光照充足,大棚日平均气温可控制在10℃以上,可种植的蔬菜种类多,大棚蔬菜的市场供应稳定。而11 月至翌年3 月由于白天光照强,设施内的温度较高,而夜间气温较低,多数保温性能较差的大棚只能种植生菜、白菜、萝卜、甘蓝、莴笋等大宗蔬菜,从而导致部分蔬菜种类出现季节性供大于求,而提早或延后栽培的茄果类、瓜菜类、豆类蔬菜则供不应求。因此,需要通过提高大棚的保温性能来优化种植结构。

3.4 栽培技术有待提高

山南市蔬菜的栽培管理水平呈现两极分化现象,即从事蔬菜生产3 a 以上的蔬菜种植企业、外来蔬菜种植专业户及少数本地专业户,在生产规划、田间管理、周年生产供应、市场经营等方面经验丰富,其栽培管理技术水平较高;而本地的农户多数种植面积较小,种好蔬菜的理念淡薄,其蔬菜栽培技术水平偏低,甚至不知道怎样通过利用通风口的调节来进行大棚温湿的管理等大棚蔬菜栽培的基本操作。因此,应通过举办蔬菜栽培技术培训来提高蔬菜栽培技术水平。

3.5 销售市场需要拓展

多数蔬菜种植企业和专业户均反映蔬菜销售难、菜价低。究其原因,一是山南市人口数量不多,消费群体有限。二是市场波动较大,春夏季外来人员较多,蔬菜需求量较大,蔬菜销售渠道流畅且价格相对稳定;但秋冬季随着大型工地停工、外来务工人员返乡,导致蔬菜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从而出现蔬菜卖难的现象。三是部分温室大棚设计不合理或年久失修,由于保温性能较差,在秋冬季只能种植莴笋、小葱、萝卜及绿叶菜类,导致部分蔬菜种类集中大量上市,从而出现供大于求和价格低廉的现象。四是由于区外大宗蔬菜批量调入的冲击。五是受疫情的影响,西藏的游客大量减少,导致餐馆的需求锐减。因此,生产旺季的蔬菜供大于求现象比较严重,如西藏绿之源现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颇章乡食用菌生产基地,有4个日光温室大棚生产平菇,夏季出菇超过500 kg/d,山南市的销量只有250 kg/d 左右,多余部分只能低价处理或倒掉;西藏雅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琼结县基地,生产旺季时山南市当地市场最多只能消化掉40%的日生产量。为了解决旺季蔬菜供大于求的问题,必须想办法开拓区外市场。

4 发展建议

设施农业在西藏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从根本上解决西藏“三农”问题的正确之路,也是西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6-9]。山南市的设施农业已经经过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发展阶段,突破了地域、地形、气候等条件限制,现在正在进行从多到精、到特的发展探索。在保证西藏蔬菜基本供应的情况下,政府应适度控制设施蔬菜生产的规模,在政策和资金上对特色农业现代化企业进行适当倾斜,利用西藏独特的地理资源环境,从以下4 个方面入手,打造出一批具有山南特色、西藏特色、高原特色的地标性农产品,走符合西藏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少而精,少而优的发展模式。

4.1 认真总结经验,完善大棚运行机制

在企业租赁经营、专业户租赁经营和分配给农户自己种植3 种蔬菜温室大棚的运行模式中,以企业租赁经营的运行效率最高,不仅生产保供能力强、设施设备维护保养有保障,而且还能辐射带动贫困户就近就业和稳定增加收入;其次是专业户租赁经营,但该运行模式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设施设备的维护维修成难题,以致出现秋冬季蔬菜种植种类受限,生产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大打折扣,在大棚的运行管理上要进一步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主体责任,明确栽培设施日常保养和设备维护的责任,以确保产业扶贫项目的设施设备能够正常高效运行;对于分配给农户自己种植的大棚,村支两委应根据农户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租赁意愿,探索完善“先分后收,集体出租”的运行模式,达到盘活资产、促进生产发展和确保种植户增产增收的目的。

4.2 加强供给与科技创新,满足基本生产资料的需求

针对当前蔬菜生产对良种、化肥、农药等基本生产资料的需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下,一要积极开展蔬菜新品种引种试验,筛选推广适宜当地种植和消费的优良品种,促进蔬菜种植结构的合理调整;二要适当增加必需化肥农药的供给,并积极开展商品生物有机肥和农药新产品的试验、示范,研究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科学施肥方案,引导菜农通过增施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实施健身栽培,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蔬菜生产。

4.3 组织观摩实训,提高栽培管理技术水平

一是依托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训及蔬菜科技推广项目,组织开展蔬菜栽培技术特别是茄果类、瓜类蔬菜栽培技术的培训,并把室内讲课与现场观摩相结合,组织学员到种植管理水平高、生产经营效益好的基地观摩学习,通过参与实训快速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菜农的栽培管理技术水平。二是依托湖南、湖北、安徽3 省援藏工作队,轮流组织市、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到内地蔬菜产业化生产基地进行考察学习,以解放思想和开阔视野,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蔬菜栽培管理技术水平。

4.4 打造高原品牌,开拓内地高端市场

山南市是藏源之地,历史文化厚重。山南市的土质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且水源和空气质量好,是优质农产品生产的宝地。政府职能部门应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加强对区域内蔬菜产业化企业的指导和扶持,突出资源禀赋,努力打造企业知名品牌和高原蔬菜品牌,全力开拓内地高端消费市场,从而带动山南市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户山南蔬菜栽培
坑队友专业户
两头牛的命运
游英山南武当
我是这世上最幸运的人
蔬菜栽培常见灾害及预防措施之研究
畜牧养殖专业户存在的风险及其管理研究
西藏个体奶牛养殖专业户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孤独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