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越明年”训释定谳与岳阳楼的增修时间

2022-11-22 16:18杨玉锋
关键词:滕子京岳阳楼记岳阳楼

杨玉锋

《岳阳楼记》“越明年”训释定谳与岳阳楼的增修时间

杨玉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语言文化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作何解读,其中既有史料解读的分歧,也有词汇训释的差异。“越明年”的解读,当从历时性的语料研读入手,找出直接的证据。从时间记载确切的墓志资料可以看出,“明年”指的是次年,而非第三年;“越”字与时间连用,有“越”+时间点、“越”+时间段两种,前者表示的即“越”字后的时间,《岳阳楼记》之“越明年”正是如此。后者表示的是跨越、度过一段时间,“越”字为动词。在“越”+时间点这种用法上,“越”与“粤”相通,“越以”和“粤以”用法一致,“越”“粤”二者均是句首无意义的虚词,不能训作介词“到”“于”等义。因此,“越明年”即“明年”、次年之义,在《岳阳楼记》中,指的是庆历五年,而非庆历六年。对滕子京《与范经略求书记》时间的再解读,也可判定岳阳楼增修在庆历五年,与词汇的训释结果相吻合。

《岳阳楼记》;越明年;粤;越以;粤以

一、《岳阳楼记》“越明年”之争论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一篇名作,文采飞扬,广为传唱。全文遣词无诘屈之处,不过,其开篇处“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之“越明年”,究竟是哪一年,却引起了当代学者的争论。据笔者考察,有二十余篇论文涉及此争议,主要观点有:释“越明年”为“过了第二年”,即庆历六年;释“越明年”为“到了第二年”或“过了一年”,即庆历五年。

蒋润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时间》根据《岳阳府志》《职方考》的记载,推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时间为庆历六年,由此间接地证明“越明年”应该解释为“过了明年”[1]。借助方志文献考证岳阳楼建造时间,进而间接解释“越明年”究竟何解的,还有杨荣祥的《〈岳阳楼记〉“越明年”考释——兼论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之年份》,文章从明代《隆庆岳州府志》中滕子京的《与范经略求书记》中找到佐证,判断岳阳楼增修在庆历五年,范仲淹作文在庆历六年。“越明年”就是过了第二年,也就是第三年[2]。宋来峰《“越明年”辨》认为“越”有度过、经过、超出等义,“这几个意见都有跨过某一时间或空间的意义”,“越明年”意为“跨过次年”,即庆历六年[3]。俞祖平的《〈岳阳楼记〉质疑二题》所据与结论也是如此[4]。李笃隆《“越明年”训释商兑》认为“越明年”为“到了第三年(庆历六年)”,作者的判读无直接证据,只是从常理推测,“只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滕宗谅便政绩卓著,使得岳州大治。作如是解不仅使本文有溢美之嫌,而且时间短得令人难以置信”[5]。黄海舟《〈岳阳楼记〉首段注解四解》认为,“越明年”意为“到了第三年”,作者根据岳阳楼增修的情理反推时间[6]。

持“庆历五年”意见学者更多,但是对“越”之理解却不尽相同。熊宪光、柴剑虹《也辨“越明年”》认为“越明年”应当理解为“次年”“第二年”,作者还说,“越明年”之“越”不能释为“到”,也不能解作“过”,而是没有实义的语首助词[7]。李祚唐、陈昊《“越明年”小考》则从历代语料中找到信息,认为“越明年”是一种传统的表时间用法,进而赞同熊宪光、柴剑虹的观点[8]。唐忠民《“越明年”考释》则对明代《岳州府志》中滕子京文章进行新的解读,间接考证“越明年”为庆历五年,作者认为“越”字“应释为语首助词,训释为‘及、到’也可,但绝不能训释为‘经过、度过’”[9]。侯倩《〈岳阳楼记〉“越明年”之“越”再释证——以唐宋文献词例为中心》结合唐宋时期史料中“越明年”的用例,认为“越明年”是唐宋时期的常用纪年词汇,这也是唯一一篇将史料的眼光拓展到几个时代的论文,作者得出了“越明年”确诂为“到第二年”的结论[10]。

上述讨论,对“越明年”的考证主要基于两个思路,其一是从岳阳楼的增修时间入手,依据明代《岳州府志》中滕子京书信的记载,间接推测《岳阳楼记》的创作时间,进而推导“越明年”的释义;其二是从词汇的训诂入手,通过历代语料相关用法的观察,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学界对于“越明年”具体指庆历五年还是庆历六年的分歧在于“越”的训诂。

“越明年”的训释当以宋代相关语料的解读为基础,找出“越明年”训释的直接证据,而不能孤立地从岳阳楼增修的角度间接地推测,其中不少学者对滕子京《与范经略求书记》的解读有误。同样持庆历五年观点的学者,对“越”有训释为“到”的,有解释句首虚词的。因此,“越明年”指的是“庆历五年”还是“庆历六年”,与“越”字的释义关键是“越”字的词性问题。

有鉴于此,笔者拟从词汇史的角度,对“越明年”进行考察。主要利用的资料是历代的墓志资料,因为墓志对时间的记载精确,这对理解“越明年”为第二年还是第三年至关重要。同时尝试将问题扩展到“越”“粤”相通、“越”+时间等层面,对“越明年”之“越”的词性进行认定,进而对“越明年”的训释与所指年份进行讨论。

二、以《与范经略求书记》辨滕子京增修岳阳楼的时间

杨荣祥先生判断滕子京增修岳阳楼的时间为庆历六年,证据就是明代隆庆《岳州府志》所载滕子京《与范经略求书记》。其他持类似观点的学者,所据材料与结论大致类似。杨荣祥先生认为:

第一件事是滕子京给范仲淹写信的当年即庆历五年(1045)做的,这从“去秋以罪得守兹郡”可知。

第二件事是写信的第二年即庆历六年(1046)春开始做的,给范仲淹写信时还只是在筹划,“又明年春,鸠材僝工,稍增于旧制”已经说的非常明白。

可知,滕子京是庆历四年秋就任岳州知州,第二年着手收集编辑有关岳阳楼的题咏,并开始筹措重修岳阳楼的经费,第三年春才真正动工重修岳阳楼。

杨荣祥先生错误解读了《与范经略求书记》,这篇文章涉及时间的记载有:

其一,六月十五日,尚书祠部员外郎、充天章阁待制、知岳州军州事滕宗谅,谨驰介致书,恭投邠州四路经略安抚、资政谏议节下。

其二,去秋以罪得兹郡,入境而疑与信俱释。及登楼,而恨向之作者所得仅毫末尔,唯其吕衡州诗云:“襟带三千里,尽在岳阳楼。”此粗标其大致。自是日思以宏大隆显之,亦欲使久而不可废,则莫如文字。乃分命僚属于韩、柳、刘、白、二张、二杜逮诸大人集中,摘出登临寄咏,或古或律,歌咏并赋共七十八首,暨本朝大笔如太师吕公、侍郎丁公、尚书夏公之众作,榜于梁栋间。

其三,又明年春,鸠材僝工,稍增其旧制。古今诸公于篇吟,率无文字称记。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涉及时间的记载有:“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这几处时间,并无扞格之处。第一,滕子京被贬在庆历四年,至于“春”“秋”之别,当是贬谪事件发生与到贬所时间之因。第二,滕子京《与范经略求书记》的作年当在庆历五年,这从“去秋以罪得兹郡”可以判断。第三,滕子京增修岳阳楼在庆历五年,“又明年春,鸠材僝工,稍增其旧制”,是相对于前文“去秋”即庆历四年而言,范仲淹文“越明年”是相对于“庆历四年”而言。第四,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作于庆历六年,这从范仲淹的文章落款日期可以判断。

杨荣祥先生认为增修岳阳楼是在庆历六年,依据是滕子京“又明年春,鸠材僝工,稍增其旧制”的记载,是错误地理解了“又明年春”的时间。范仲淹“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其实是笼统而言,滕子京明言其“乃分命僚属于韩、柳、刘、白、二张、二杜逮诸大人集中,摘出登临寄咏,或古或律,歌咏并赋共七十八首,暨本朝大笔如太师吕公、侍郎丁公、尚书夏公之众作,榜于梁栋间”,是在他到任的同年,即庆历四年,而增修的时间是在“又明年春”,即庆历五年春。

综上,滕子京贬谪、刻悬诗文,在庆历四年;增修岳阳楼、滕子京求文,在庆历五年;范仲淹作文在庆历六年。

三、“越明年”所指即“明年”——以墓志的解读为中心

“越明年”之“越”的解读有三种:第一,“越”为动词,“度过”“跨越”;第二“越”字为介词,“到”“于”;第三,“越”为虚词,无义之语气词。“越”字与时间连用较难理解。《尚书·召诰》“越翼日戊午,乃社于新邑”之“越”,张双棣、陈涛主编的《古代汉语字典》解释曰:“介词。多用来介出时间。相当于‘于’。”[11]1014《尚书·召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中的“越”,《汉语大词典》训为“经过,通过。”[12]1109《尚书·召诰》“越七日甲子,周公乃朝用书命庶殷”中的“越”,元代朱祖义《尚书句解》卷八释读:“过七日,乃月之二十一日甲子。”将“越”训释为“过”。“越”的词性与词义具有多样性特征,由此导致《岳阳楼记》“越明年”的理解分歧。

“越明年”是唐宋时期文献中的一种常用的纪年方法,尤其是墓志文献[13]174。

例1,《大唐前同州澄城县主簿南阳刘肱妻河东裴氏墓志序(刘肱妻裴氏)》:

开元廿一年春三月,余随牒左冯翊,亲迎于京师。筐篚是将,组紃彝叙。月望而夫人至延,星回而弱胤始孩。方上嗣宗祧,中奉奠馈。庆实绥履,灾非我虞。浃辰之闲,妖祲是作。越明年三月廿日,卒于同州之官舍,春秋廿有六。

例2,《大周故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使持节单州诸军事单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天水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赵公墓志铭并序(赵凤)》:

于广顺三年十二月五日,终于旅馆……越明年,改广顺为显德元年。[14]453

广顺为后周郭威年号,使用了三年,“越明年”指的即是次年。

宋代墓志中的用例:

例3,《宋故谢翁墓记(谢元吉)》:

翁生巨宋绍兴六年,岁在丙辰,正月初十日申时,享寿五十有四,于淳熙十六年十二月十七日抱疾不起,越明年,绍熙改元八月二七壬寅日,葬于大岭裴家源。以斯为记。

例4,《宋故饶氏孺人墓志铭(柳玭妻、饶梓女)》:

嘉定十七年十二月丙申,以疾卒,享年六十。越明年,宝庆改元九月,溪亦卒。

例5,《夫人王氏墓券(范尧臣妻、王德明女)》:

夫人享年四十有四,卒于癸丑三月二十有六日,越明年甲寅十二月朔丁巳越十有七日癸酉,葬于所居南隅,地名道坑,相距一二里间。

例6,《宋故进士汤君墓志铭(汤师臣)》:

元符二年岁在己卯九月二十有八日,君乃卒,越明年,庚辰十月二十有六日,葬于南山之阳金竹源也。

例7,《潘氏圹志(潘惟能女、叶视母)》:

大观三年己丑二月四日,以疾卒于家,享年六十有六。越明年,庚寅八月三十日丙申,葬于所居西旧观音院之北崇孝山。

例4中淳熙为孝宗年号,淳熙十六年的次年为绍熙年元;例5中嘉定十七年之后即为宝庆元年;例6中墓主卒于“癸丑”年,次年即“甲寅”;例7中元符二年为己卯年,次年即庚辰年。

例8,《孺人郑氏墓志(郑樵姊)》:

以淳熙八年冬十月庚申彻殡,越明日辛酉葬之马坑之原,来乞铭。

例8中的庚申日次日即辛酉,可见“越明日”的用法与“越明年”类似,表示“越”字后面的时间。“越明年”是一种表示纪年的词汇。“越明年”是“越”+时间点纪年结构中的一种。

四、“越”+时间点、“越”+时间段:两种用法、两种词性

对“越明年”的解读,有人认为是“度过第二年”,即第三年,有认为是“到第二年”,即次年。解读“度过第二年”,实际上是误解了“明年”的意思,明年指的是今年的下一年,即次年,所指的是时间点,而非时间段。

《左传·僖公十六年》:“明年(齐)有乱。”《史记·外戚世家·窦太后》:“其明年,立少子武威代王,已而又徙梁,又为梁孝王。”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一举擢上第,明年拔萃甲科。”《新唐书》:“(牛僧孺)明年,以太子太傅留守东都。”都是此义,再如欧阳修《岘山亭记》:“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明年”指的是时间点意义上的次年,而非时间跨度意义上的一整年。

在“越”字与时间相接的用法上,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越”+时间点,“越明年”即是此用法,表示的时间是“越”字后的这个时间点;一种是“越”+时间段,此用法表示的是度过某时间段,“越”字用作动词。这两者容易混淆,也正是造成“越明年”误解为第三年的原因。

“越”+时间点的用法:

例9,北魏《魏故怀令李君墓志铭》:

越六年正月丙午朔,十六日辛酉,葬洛阳县覆舟山之东南。[15]179

例10,北魏《魏故胡昭仪墓志铭》:

以孝昌三年,岁在丁未,四月癸巳朔,十九日辛亥,薨于建始殿。越五月廿三日,迁窆于西陵。[16]64

例11,唐代《唐故内玉晨观上清大洞三景法师赐紫大德仙官铭并序(三景法师)》:

至五年三月,以疾得讲,复居京城亲仁里咸宜观旧院,越四月十二日,谓门人曰:吾将无形消息大患尔。[17]29

例12,《唐故朝议大夫同州长史骑都尉赐紫金鱼袋天水赵公墓志铭并序(赵晏)》:

元和六年七月七日寝疾,终于吴郡释菜里之私第,享龄七十四。越九月十日,权于武丘北原,宜也。[18]93

例9-12中,“越”+年份或者“越”+月份,都是这种用法。

“越”+时间段,与“越”+时间点有着实质性的区别,“越”字的词性不同,所表示的时间更是迥异,在“越”+时间段中,“越”字是动词“跨越”“度过”之义。如:

例13,《唐故太清宫三洞法师吴先生碑铭并序(吴善经)》:

元和甲午冬季朔旦,斋沐洁清,与其徒元言终日。越三日,焚香朝拜,泊然返真。[19]5107

例14,《唐故东都留守东都汝州防御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判东都尚书省事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扶风县开国伯赠太子少傅杜公神道碑铭并序(杜亚)》:

岁在戊寅夏五月甲子,居守天官扶风公以病就第,考终命于京师永命里,春秋七十四。越三日丁卯,追命为太子少傅,秋七月甲子,归全于万年县少陵原。[19]5066

例15,《唐颍川郡司户韦元逸故夫人赵郡李氏墓志铭并序(李氏)》:

天宝癸巳岁秋八月辛卯,夫人李氏卒,韦之妇也。越五日丙申,窆于邙山之南,宜也。[20]557

例16,元代《阿育王寺住持东生明禅师塔铭(刘氏)》:

三年十二月癸巳,其徒奉遗书贻余,明日即示寂。越八日庚子,葬寺西偏五十步,送爪发瘗洞云塔。[21]679

例14-16中,“越”均表示跨、度过意,“越五日”即过了五日,“越八日”即过了八天。诸如年、日既有表示具体年份的意义,也有表示时间跨度的意义,使“越”字的用法判断起来更为复杂,而当它与时间段特征明显的词汇连用时,分辨起来就比较简单,如《唐故黎处士墓志铭并序(黎烛)》:“有子前国子监明经曰堙,髫年而孤,逮今越二纪矣。”[22]142《宋故建雄军节度判官朝议大夫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柱国赐紫金鱼袋太原郡阎府君墓志铭并序(阎光度)》:“不越十年,纡朱拖紫,晨夕之下,士子荣之。”[23]2869“越二纪”即超过二十四年,“不越十年”即没有超过十年之意,“二纪”“十年”都是表示自然的时间段。

五、“越”“粤”相通——“越明年”之“越”的词性

“越明年”指的是“明年”,即次年,属于“越”+时间点的用法。那么“越明年”之“越”究竟训做何义,其词性如何,笔者以为,“越”属于无意义的句首虚词,与“粤”相通,二者都不能训做介词“到”“至”。

杨树达《词铨》认为“越”是“语首助词,无义”[24]393。在与时间点连用时,“越”与“粤”通。墓志资料也可以证明二字相通:

例17,北魏《魏故使持节都督雍州诸军事车骑将军雍州刺史江陵县开国男长孙使君墓志铭》:

越永熙三年三月甲寅朔,二十七日己卯,祔葬于北芒之旧茔。[16]195

例18,宋代《宋故赠邓国公主墓记》:

越大观元年三月乙卯葬于河南府永安县永裕陵之西北。[25]301

例19,王安石《王平甫墓志》:

越元丰三年四月二十七日,葬江宁府钟山母楚国太夫人墓左百有十六步。[26]1372

例20,北魏《元澄妃李氏墓志》:

惟魏景明二年,九月三日,雍州刺史、任城王妃李氏薨于长安,粤今十一月十九日,乃永窆于京西。[27]41

例21,《魏故右中郎将城阳太守郭府君之墓志铭》:

神龟二年春二月,遘疾卒于都西,三门将解。粤三年正月十日,窆于旦甫山阳。[13]436

例22,《唐故承议郎行慈州吕香县令赵府君墓志并序(赵元瓌)》:

以开元廿一年闺三月廿三日寝疾,奄逝于慈州吕香县,春秋六十二。粤开元廿一年十月廿一日,权窆于洛阳北邙之原礼也。[18]424

例23,宋代《显达塔铭》:

粤大观四年闰八月十五日,本师柩葬于河南府洛阳县杜泽村原先茔之次,礼也。

例18-23中,“越”“粤”二字的用法与意义一样。“越以”和“粤以”的用法也基本一致,如:

例24,北朝《魏故咨议封府君墓志铭并序》:

越以武定四年,岁次丙寅,二月甲戌朔,十一日甲申,窀穸于本甸。[27]369

例25,《唐故洛州録事杨君夫人张氏墓志铭并序》:

越以永徽五年七月廿五日终于思恭里私第……越以麟德二年十二月廿四日,终于私第。以乾封元年二月十二日,与君合窆于北邙之阳礼也。[28]393

例26,北齐《故通直散骑常侍、赠开府仪同三司、太常卿高君墓志铭》:

粤以大齐武平四年,十一月遘疾,薨于亰师,时秊六岁。[29]54

例27,北齐《崔頠墓志》:

粤以天保四年,二月甲午朔,廿九日归窆本乡齐城南五十里之神茔。[27]392

不仅如此,“粤以”“粤以”还可以省略为“以”:

例28,宋代《孺人郑氏墓志(郑樵姊)》:

以淳熙八年冬十月庚申彻殡,越明日辛酉葬之马坑之原,来乞铭。

例24-28之“以”,可训为“于”“在”,加之“粤”“越”可省,这也证明了“越明年”之“越”为句首无实义之虚词。

六、结论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越明年”表示“次年”的意思,指的时间是庆历五年,而非六年。在此处,“越”字不是介词“到”“于”之义,而是无实义的句首虚词,与“粤”相通。“越”字与时间相连时,有“越”+时间点、“越”+时间段两种用法,“越明年”属于前者。从滕子京《与范经略求书记》的时间节点梳理也可以证明,岳阳楼增修当在庆历五年。

[1] 蒋润.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时间[J]. 昆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1): 60.

[2] 杨荣祥. 《岳阳楼记》“越明年”考释——兼论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之年份[J].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1(4): 151-153.

[3] 宋来峰. “越明年”辨[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0(6): 96.

[4] 俞祖平. 《岳阳楼记》质疑二题[J]. 语文学习, 1985(4): 9-11.

[5] 李笃隆.“越明年”训释商兑[J]. 中学语文, 1984(7): 28.

[6] 黄海舟.《岳阳楼记》首段注解四解[J]. 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1): 81-85.

[7] 熊宪光, 柴剑虹. 也辨“越明年”[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1(1): 92.

[8] 李祚唐, 陈昊. “越明年”小考[J]. 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3(2): 78-79.

[9] 唐忠民. “越明年”考释[J]. 中学语文, 1985(8): 37.

[10]侯倩.《岳阳楼记》“越明年”之“越”再释证——以唐宋文献词例为中心[J].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18(4): 120-123.

[11]张双棣, 陈涛. 古代汉语字典[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12]罗凤竹. 汉语大词典: 卷九[M]. 北京: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2.

[13]吴钢. 千唐志斋新收墓志[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6.

[14]吴钢. 全唐文补遗: 第1辑[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1994.

[15]北京图书馆金石组.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 第4册[M].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9.

[16]北京图书馆金石组.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5册[M].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9.

[17]吴钢. 全唐文补遗: 第6辑[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1999.

[18]吴钢. 全唐文补遗: 第4辑[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1997.

[19]董诰. 全唐文[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3.

[20]吴钢. 全唐文补遗: 第2辑[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1995.

[21]袁桷. 阿育王寺住持东生明禅师塔铭[M]//李修生. 全元文: 卷738.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8.

[22]吴钢. 全唐文补遗: 第8辑[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5.

[23]曾枣庄. 宋代传状碑志集成: 第6册[M].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2.

[24]杨树达. 词诠: 卷9[M]//杨树达文集: 三.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25]曾枣庄, 刘琳. 全宋文: 第120册: 卷2596[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6.

[26]姚鼐. 古文辞类纂评注: 下[M].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

[27]赵超.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M].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2.

[28]吴钢. 全唐文补遗: 第3辑[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1996.

[29]北京图书馆金石组.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 第8册[M].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9.

An Interpretation of “Yue Ming Nian” and the Time for Renovation of Yueyang Tower

YANG Yu-feng

(College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 Yangling 712100, China)

The interpretation of “yue ming nian” in theby Fan Zhongyan has caused a controversy including the differences of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the differences of vocabulary interpretation in academia. The interpretation of “yue ming nian” is to find out the direct evidence from the diachronic study of the corpus. From the exact and reliable epitaph data recorded in time, we can see that “yue ming nian” refers to the following year, not the third year; the Chinese word “yue” can express two types of meaning when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ime, i.e., “yue+ the time point” and “yue+ the time period”. The former refers to the time after the word “yue”, and the “yue ming nian” inis exactly the same. The latter represents a span and a period of time, and the word “yue” is a verb. In terms of the usage of “yue+ time point”, “yue(越)” is connected with “yue(粤)”, “yue yi(越以)” and“yue yi(粤以)” are also used in the same way. Both “yue(越)”and “yue(粤)” are meaningless words putting at the beginning of a sentence, and they cannot be used as prepositions “dao(到)” or “yu(于)”. Therefore, the meaning of “yue ming nian(越明年)” is the following year. In, it refers to the five years of the Qingli(庆历), not the six years of the Qingli(庆历). An reinterpretation of Teng Zijing’s time of《与范经略求书记》can also confirm the renovation time of Yueyang Tower. It is in line with the interpretation results of vocabulary.

, yue ming nian, yue(粤), yue yi(越以), yue yi(粤以)

2021-04-1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唐代送别诗研究”(245202103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社会生活视野下的唐代送别诗研究”(2452022044)

杨玉锋(1992-),男,河南光山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唐宋文学与文献。E-mail: 1302288135@qq.com

I206.2

A

1001 - 5124(2022)04 - 0100 - 06

(责任编辑 夏登武)

猜你喜欢
滕子京岳阳楼记岳阳楼
孙高华
滕子京替人追债重修岳阳楼
拥有一种“超能力”
诗“画”岳阳楼
滕子京“欠条”建成岳阳楼
观五朝岳阳楼
基于语料库的《岳阳楼记》英译本译者风格分析
“欺世盗名”岳阳楼
《岳阳楼记》三美
范仲淹《岳阳楼记》对清代越南使节岳阳楼诗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