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教学背景下民办高职学生学习倦怠对策

2022-11-22 18:48
山西青年 2022年18期
关键词:出勤率辅导员院校

张 红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63

目前,通过对民办高职院校网络教学背景下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散漫懈怠等情况。这种情况若不及时改善,便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难以提高,笔者将分别从高职学生学习现状及高职学生学习的有效对策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网络教学背景下民办高职学生学习的现状

(一)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相对不高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都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或者比较擅长的领域,但在其他方面会有些不足;还有一些同学比较自卑,认为自己学历太低,孤僻、低落、没有目标,人生没有方向,整天无所事事。当今已进入信息化时代,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已经离不开网络,特别是经过疫情,网课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工具,我们可以在网上获取最新的知识。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优势也会有弊端,很多学生辨别能力差,沉迷于网络,天天追剧,打游戏,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生时代是学生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最重要的时期,所以必须提高学生甄别网上的不良信息的能力,以免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1]。

(二)家庭教育不当

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念还比较陈旧,有的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要么“棍棒教育”,使孩子失去主体性;要么溺爱包办,让孩子缺乏责任感。这两种精神软件的缺失,不仅让孩子在学习上,在其他许多方面都缺乏主动性。

(三)自我观念的局限

我们的传统教育当中,有一些“梅花香自苦寒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说法,让人误以为学习等同于受苦。而纵观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造诣的名人、大家无不对所学乐在其中!例如阿基米德、居里夫人、陈景润、袁隆平等,都是沉浸在学习研究的快乐中,将磨难、困境视若无物;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大多在学习经历上受挫,经常因为学习不好受到指责、鄙视,甚至打骂,于是便把学习和痛苦产生了神经链接。其实,学习就像吃饭呼吸一样,是人类的本能。后天的这些错误观念,会逐渐使学生产生学习即痛苦的感觉,甚至厌学情绪。而同时物质享乐的诱惑,使他们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后者。

(四)缺乏目标感

不仅在高职,许多本科名校也出现了空心病学生。这些孩子从小没有树立远大理想,在实现了父母老师灌输的考大学这个人生目标之后,便突然迷失方向,找不到人生意义,甚至出现了本科、研究生阶段的辍学现象。

(五)自我价值低

一个自信的人,做事的态度是:我能,我可以,我要去做!一个不够自信的人,做事的态度是:我试试吧,也许不行。而一个自我价值低的人会说:我不能,我不会,我不行。他逃开了,躺平了。高职学生在学习上获得的成就感较少、挫败感较多,加上家长、老师的批评、指责、抱怨大多,表现自卑、自我否定、产生习得性无助。我对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会计、电子商务几个专业的班级做过调查:95%的学生经常受家长责骂,经常被表扬的学生仅仅只占4.5%。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和自信心,是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一大关键。

二、网络教学背景下民办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

(一)管理队伍缺乏专业性

学校管理学生的专业队伍不足,大多数辅导员所带班级的专业与自身所学专业跨度太大,还有一部分辅导员是由专任教师兼任。专任教师的主要精力还是在教学上,对学生工作很大程度上只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这些兼职辅导员往往只带一届学生,就很少有人再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专职辅导员的招聘大多数是本科,专业不限。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其缺乏系统的学生管理理论知识,更无相应工作经验和能力,一旦遇到难题,往往表现得手足无措,很多时候会变得焦躁,对学生没有耐心,反倒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同时,专职辅导员所带学生数远超国家所规定的比例,对学生的管理又是事无巨细的,这样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和压力比较大,加之年纪较轻,最终导致流动性较大。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师资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二)管理理念有待革新,工作缺乏创新性

由于部分教师都将精力与时间放到教材革新以及教学策略的调整工作中,因此在对学生开展网络化管理时往往比较乏力,而且未能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教师大多认为针对学生管理是辅导员以及学生干部的工作职责。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开展学生管理时,还是以促进学生成绩以及帮助学生拓展学习方式为主,没有合理融入课程思政的理念,以及对学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本质性问题展开分析,因此便不能将网络化管理的概念有效延伸至课堂中。这说明高职院校的网络化管理还存在许多待提升之处。

(三)未能体现出网络化管理优势

在对高校学生开展管理工作时,以空洞说教为主,没有深入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采取机械式、行政化的管理方式,也没有与学生家长之间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势必会影响到最终的管理效果。一旦管理网络存在漏洞,还会引发学生故意违反学校规定、对抗制度等不良现象[2]。

(四)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

我们知道学习的主动性有赖于浓厚的学习兴趣,面对丧失学习兴趣甚至厌学的学生,必须加强课堂的趣味性、互动性、参与性、直观性,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留在课堂上。那种照本宣科、满堂灌、方式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对高职学生显然是不适用的。

三、网络教学背景下民办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对策

(一)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在学生管理中给予学生多些鼓励,关注每个学生的点滴变化,对其进步要及时反馈并给予肯定;引导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国家大政方针,了解国家的政策,知道国家对高职学生的重视,引导学生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将来会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了解不同专业不同家庭的孩子需求,结合学生自身情况进行指导。当学生面对困难时,更要做好心理辅导,疏导不良情绪,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念,辩证地看待自己的面临的问题,积极乐观面对人生,对未来充满希望,帮助学习了解好自己的职业特点,为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好人生目标;鼓励他们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充分利用学校大的学习环境,不断提升自己;发挥网络积极效能,积极开展网上健康文化活动,将学生管理工作与网络媒介进行有效结合,将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细化和深化,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的参与网络平台的兴趣,拓宽学生管理者管理的渠道,更好地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服务。

(二)创新学生管理制度及模式

时代在快速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不能照搬照抄以前的管理方法,所以必须创新管理模式。

学生管理者在制定学生管理制度时要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整体性和层次性,一个良好有序的管理机制,可以激发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在实际管理中有更强烈的代入感,参与感,提高管理者管理学生的工作效率。学生管理实行三级管理制度,分为学校、系部、班级三级管理,制定不同层级的制度,每一层级都有自己的权责,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各部门加强互动和交流,增强学生管理的整体性,每个层级的管理都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增强责任意识,学生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一定要提高,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勇于思考,敢于创新,不断改变管理思路。

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一些和学生密切相关的管理,如班级管理制度,公寓管理制度,建立网格化管理,明确职责,严格执行,这样可以极大地规范学生的行为,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3]。

(三)加强学生管理的师资队伍

学校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比例,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配备足够的学生管理人员。定期组织学生管理人员出去培训,加强和其他兄弟院校的沟通和交流,学习先进管理理念与方式,同时提高专职辅导员的待遇,在职位和职称的晋升有优先政策,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吸引力。学生管理者应加强理论学习,利用学习强国等各APP进行学习,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深入思考,做好学生管理机制,做工精细明确,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反思,改进管理体系。辅导员应该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定期开展班会,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困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效应,促进学生在身心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4]。

(四)重视课堂教学管理,保证学生课堂出勤率

重视日常课堂教学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健全与完善现行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并落实学生管理工作,以规章制度手段约束教师工作行为,同时也能起到对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秩序的引导作用。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解决目前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素质水平参差不齐问题,注重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与任用,通过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团队来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教学工作水平,为高职院校开展各项教育活动提供基础保障。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二者工作协调性,使其全面贯彻落实教学监管机制,紧抓学生课堂出勤情况,确保课堂出勤率达到预期目标。

(五)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任课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与实施者,学生课堂出勤情况与任课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教授内容有着直接关系。受传统教育理念长期影响,教学模式相对滞后,不具备创新性、针对性,加上教学方法固化且单一,随着时间推移,极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进而降低课堂出勤率。

有鉴于此,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是改善高职院校学生课堂出勤率现状的有效手段。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教学工作;任课教师应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距离,使其全面了解与掌握学生实际学习需求,便于更好地调整与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其课堂出勤率也能得到保证。针对考勤管理、课堂纪律管理等方面工作,任课教师必须端正工作态度,提升对此方面工作重视程度,对在课堂教学中违反规定的学生加以严格惩处。例如,取消考试资格、扣除相应学分等,不仅可以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而且能更好地改善课堂出勤率现状。另外,任课教师也可结合自身所教授的专业课程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考试形式,从多个维度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弥补传统笔试考试形式潜在不足,同时将学生课堂出勤率、学期表现等均纳入期末成绩评定,使其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从而实现课堂出勤率得到实质性提升。

(六)积极转变教学评价方法

基于传统课堂教学当中,在评价教学结果时,通常采用传统的评价方法,也就是过于重视结果。为了促进学生高效学习,还应增加过程评价对于学生学习的状态变化进行科学评价,通过多方面多角度全面评价学生,可促进良好学习状态的形成[5]。

(七)优化核心素养教育内容

针对当前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缺失,高职院校应对核心素养教育内容不断优化。首先,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职业训练活动,对求职环境进行模拟,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各种求职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抗挫能力与交际能力;同时,学校还应组织主体责任意识教育、职业道德素养教育,聘请相关学者、专家来进行教育宣讲,促使其道德素养、职业法律意识的形成。

四、结语

网络教学背景下民办高职学生学习倦怠行为是学习过程中日积月累逐渐形成并长期存在的,所以预防、减少学业倦怠行为的过程也是长期的,是教育者应该重视和不断探索的一大问题。通过系统性的干预对策,帮助学生减少学业倦怠行为,进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能为以后更有效地学习及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出勤率辅导员院校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学生旷课率高?美国学校安排专人叫起床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大学生出勤率和点名机制互动的计算机仿真研究
不来的理由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