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现状及其教育路径研究
——基于广西某高校的实证分析

2022-11-22 07:43罗珍珍
法制博览 2022年33期
关键词:平均值学历诈骗

张 静 罗珍珍 袁 媛

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3

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极大地方便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也成为高校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电信网络诈骗也随之滋生和蔓延,并逐渐将魔爪伸向大学生群体。根据互联网安全与刑事法治高峰论坛发布的《2021年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报告》,20岁以下人群受骗占比为18%,20~29岁人群受骗比例为41%,可见大学生群体是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主要群体之一。在2021年全国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加强社会宣传教育防范,推进国际执法合作,坚决遏制此类犯罪多发高发态势,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在宣传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中至关重要。

近年来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的研究十分丰富,从研究机构来看,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单位在“电信网络诈骗”研究中发文量较多。研究内容主要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研究、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研究和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研究三类[1]。其中绝大多数的文献是从公安学和法学的角度来研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治理[2-4]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法律研究[5-7],关于高校大学生电信网络诈骗的研究并不多。因此,论文从知识、意识、能力以及态度四个维度,实证分析大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现状,发现问题与不足,从高校思政教育视角提出建议,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综合素质,兼具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

一、问卷基本情况分析

(一)问卷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年级、生源地和父母最高学历。第二部分是从大学生遭受电信网络诈骗基本情况和防诈知识、意识、能力与态度五个角度设置李克特五点量表问卷。论文通过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性分析,经过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Cronbach's α系数为0.804,说明研究数据信度质量高。效度检验KMO值为0.857,Bartlett球形度检验显著性水平小于5%,表明该问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能够按照预期实现设计目标。

(二)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累计发放350份问卷,回收问卷335份,其中有效问卷共有328份,问卷有效率为97.91%。本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大一学生52人,占比15.85%;大二学生205人,占比62.50%,大三学生71人,占比21.65%;农村户口学生266人,占比81.10%,城镇户口学生62人,占比18.90%;父母学历为专科及以上的学生74人,占比22.56%,父母学历为高中及以下的学生254人,占比77.44%。

表1 样本的基本情况

二、受访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现状分析

(一)受访学生遭受电信网络诈骗基本情况

论文从高校电信网络诈骗形势、主要诈骗类型、诈骗金额对电信网络诈骗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就电信网络诈骗的形式而言,问卷调查显示一共有289名学生反映接到过诈骗信息,占比高达88.11%,表明目前高校学生普遍接到过诈骗信息。其中,59名学生曾经遭受过电信网络诈骗并造成了损失,占比高达17.99%,表明当前大学生遭受电信网络诈骗形势严峻。就诈骗类型而言,如图1所示,网络刷单诈骗是最为突出的受诈骗方式,59名曾经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同学中,有22名同学是因为网络兼职刷单被骗。从诈骗金额上来看,84.31%的学生受骗金额在1000元以下。综上所述,目前广西大学生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形势严峻,网络兼职刷单诈骗是大学生遭遇诈骗最多的类型,这可能与大学生未形成正确的劳动观、金钱观和缺乏法律意识有关。

(二)受访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现状

电信网络诈骗手段花样多、更新快,了解并掌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知识十分重要。如表2所示,在防诈知识方面,受访学生平均值为3.155,中位数为3,其中对于全国防诈劝阻电话掌握情况的平均值为3.085,防范电信网络知识宣传能力的平均值为3.226,表明大学生对于防诈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水平总体上还不算高。因此,在进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时,应及时向学生普及最新防诈知识,与时俱进,将防范教育走在前列。

(三)受访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现状

个人信息泄露严重是电信网络诈骗高发的重要原因,因此,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谨慎对待来电信息,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外露。如表2所示,在防诈意识方面,受访学生平均值为3.674,表明受访学生防诈意识较高。其中受访学生对待陌生来电及信息的谨慎意识平均值为3.793,保护个人信息意识的平均值为3.555,表明大学生对于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基本意识较高,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四)受访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能力现状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能否在鱼龙混杂的信息中判断诈骗信息,在遭遇诈骗后能否沉着应对,协助公安民警整理诈骗犯罪证据是考量大学生的防诈能力的指标。如表2所示,在防诈能力上,受访学生平均值为3.308,表明目前受访大学生的防诈能力良好,但还急需进一步加强。其中受访学生识别诈骗能力的平均值为3.387,整理诈骗犯罪证据能力平均值为3.229,表明大学生的识别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能力还不够强,尤其是遭遇诈骗后,沉着应对,协助公安民警整理诈骗犯罪证据的能力偏低。

(五)受访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态度现状

论文从学生被诈骗后是否报警和日常生活是否重视电信网络诈骗考量大学生的防诈态度。如表2所示,在防诈态度上受访学生平均值为3.504,中位数为3.583,表明受访学生防诈态度较好,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其中受访学生被诈骗后报警的平均值为3.790,日常重视电信网络诈骗的态度平均值为3.415,表明大多数学生在遭遇诈骗后会报警,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视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表2 问卷调查描述性统计

综上所述,目前高校电信网络诈骗形势严峻,大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整体素质还不够高,大学生对于防诈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一般;防诈基本意识较高,但还需要继续加强引导;识别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能力一般;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态度整体上较好,但还需要继续加强教育。

三、受访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差异性分析

(一)年级差异性分析

就年级差异性而言,表3显示,年级与防诈综合素质方差检验结果在1%的水平下显著,大三年级学生防诈综合素质平均值为3.50,大二年级为3.44,大一年级为3.18,表明不同年级学生防诈综合素质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在防诈意识方面,年级差异不显著,表明每一个年级学生防诈意识都比较好,但还有提升空间。

表3 年级方差分析结果

在防诈知识掌握方面,年级方差检验结果在5%的水平下显著,表明不同年级学生对防诈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大三年级学生防诈知识平均值最高,为3.29,大一年级学生防诈知识平均是最低,为2.98。在防诈能力方面,年级方差检验结果在1%的水平下显著,其中大三年级学生防诈能力平均值最高,为3.41,大一年级学生防诈知识平均是最低,为2.84。在防诈态度上,年级方差检验结果在5%的水平下显著,其中大三年级学生防诈态度平均值最高,为3.56,大一年级学生防诈态度平均是最低,为3.26。表明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的反诈素质得到了提升。

(二)生源地差异性分析

就生源地差异性而言,表4显示,生源地与防诈综合素质方差检验结果在1%的水平下显著,其中农村的受访学生平均值为3.36,城镇的受访学生平均值为3.63,城镇学生防诈综合素质优于农村学生。其中,在防诈意识方面,生源地差异性不显著,表明全体学生防诈意识都比较好,但还有提升空间。

表4 生源地方差分析结果

在防诈知识掌握方面,生源地方差检验结果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不同生源地受访学生在防诈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城镇学生防诈知识平均值为3.39,农村学生防诈知识平均值为3.10。在防诈能力方面,生源地方差检验结果在1%的水平下显著,其中城镇学生防诈能力平均值为3.60,农村学生防诈知识平均值为3.24。在防诈态度上,生源地方差检验结果在5%的水平下显著,其中城镇学生防诈态度平均值为3.70,农村学生防诈态度平均值为3.46。因此,整体上城镇学生的防诈素质较好,这可能与城镇里社区志愿者、街道工作人员和公安民警在防诈骗教育宣传上活动较多,氛围浓厚有关。

(三)父母学历差异性分析

就父母学历差异性而言,表5显示,父母学历与防诈综合素质方差检验结果在5%的水平下显著,其中父母学历为专科及以上的受访学生平均值为3.54,父母学历为高中及以下的受访学生平均值为3.37,父母学历高的受访学生防诈综合素质较高。其中,在防诈意识和防诈态度方面,父母学历差异性不显著,表明全体受访学生防诈意识和防诈态度都比较好,但还有提升空间。

表5 父母学历方差分析结果

在防诈知识掌握方面,父母学历方差检验结果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不同父母学历的学生对防诈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明显差异,其中父母学历为专科及以上的受访学生平均值为3.35,父母学历为高中及以下的学生平均值为3.10。在防诈能力方面,父母学历方差检验结果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不同父母学历的学生在防诈能力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父母学历为专科及以上的受访学生平均值为3.59,父母学历为高中及以下的学生平均值为3.22。综上所述,父母学历越高受访学生防诈素质也越强,可见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防诈素质的重要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低年级受访学生、生源地为农村的受访学生和父母学历为高中及以下的受访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素质整体上偏低,尤其表现在防诈知识与防诈能力两个方面上。总之,目前高校电信网络诈骗形势严峻,大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整体素质还不够高,高校应当加强引导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四、思政教育视角下大学生提升防诈素质的建议

大学生错误的劳动观、金钱观、消费观和法律法规意识淡薄是电信网络诈骗频发的重要因素。下文将从高校思政教育角度出发,提出对策建议,试图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素质。

(一)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端正学生价值观念

思政课是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它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平台和载体,更是价值引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

首先,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建立思政课教育教学机制和学生考核制度,组织开展好思政课堂,引导大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和树立法治意识;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合法的劳动创造财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防止学生误入虚拟中奖、网络兼职刷单、校园贷等电信网络诈骗的圈套。

其次,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开展好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学,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起来,全面提升大学生对防范电信诈骗知识教育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如在开展金融学专业课程时,注意联系大学生日常生活普及金融征信知识,引导大学生识别和辨别风险,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消费观念,防止误入网络贷款、校园贷、虚假理财等电信网络诈骗的圈套。

(二)丰富教育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阶段的大学生处于信息时代,他们更加喜欢碎片化、多样化、便捷化、具体化的教育方式,因此在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教育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搭建好互联网教育平台,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加强电信网络诈骗专题教育,丰富学生学习途径,极大地便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电信网络安全观。

此外,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作用,让学生在参与校园活动的过程中获取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知识,提升防诈能力。高校可以成立大学生防诈骗先锋队,积极开展与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的活动,制作金融征信知识普及微视频,开展电信网络诈骗心理模拟情景剧大赛、微电影大赛等,创新开展校园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教育。同时,社团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志愿者到社区、农村等地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在为他人宣传金融知识和电信网络诈骗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素养。

(三)构建联合培育机制,打造坚实防范堡垒

提升公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素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这需要公安部门、银行、高校和家庭的共同参与,在全年龄段中开展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防范教育。因此,高校要积极构建“家—校—社会部门”联合培育的机制,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共同制定科学、系统、规范的教育模式,共同打造电信网络诈骗坚实防范堡垒。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生活中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的日常开支,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金钱观。同时,高校要做好学生与家长沟通和联系的桥梁,让家长关注高校互联网教育平台,发起家—校联合教育号召,共同开展学生电信网络诈骗教育。最后,高校要联合银行部门、公安部门,通过定期开展金融知识普及、金融诈骗宣传教育、起底电信网络诈骗手段、普及官方防诈渠道等教育活动,共同提升大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素质。

猜你喜欢
平均值学历诈骗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平均值的一组新不等式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
知识无力感
平面图形中构造调和平均值几例
研究生就业遭拒是因为学历太高吗?
基于电流平均值的改进无功检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