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实践育人体系研究

2022-11-22 02:20朱绍友李南飞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个体育人核心

孙 伟 朱绍友 李南飞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1]。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经历精英教育、大众教育阶段后,于2020年进入普及化时代[2]、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转变、由国内走向国际化教育的三大转变。当前,坚持以本为本,实现四个回归,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建设一流本科,建设一流大学,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共识[3]。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等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4]。宏观上,高等教育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5],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中观上,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适应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但在微观上,如何将上述工作目标落到高等教育的实践上,是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必须解决的课题。

一、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

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能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学生获得生存、发展、成功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共同素养[6]。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起源于欧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提出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7]。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起步于基础教育阶段,其培养目标清晰、具体,且操作性强,但对高等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缺乏研究。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对不同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大学“四个服务”的办学方向,落实本科教育“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8]的办学要求,围绕“社会用才、学生成才、学校育才”三大需求,促进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既是高等学校贯彻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迫切需要,也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

因此,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参照,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育人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框架

大学生的核心素养以个体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培养适应发展能力为重点,包括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爱国主义、社会责任,身心素质、文化素养、法治精神、科学精神,专业技能、适应发展、双创能力、国际视野12项主要内容。

大学生12项核心素养统一于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互为补充,彼此联系。其中,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爱国主义、社会责任属于社会意识层面,是个体价值和精神追求的集中体现,是调节个体与社会关系的重要因素,对个体行为具有引领和指导作用,属于思想引领方面的内容。身心素质、文化素养、法治精神、科学精神属于个体意识层面,是文化素养在个体身上的聚集过程和呈现方式,是个体自我适应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个体行为具有调节作用,属于素质养成方面的内容。适应发展、专业技能、双创能力、国际视野属于个体行为层面,是个体素养、能力在价值观念指引下的行为选择,是个体行为与社会期待的契合过程,是个体作用于社会的重要因素,对个体价值具有提升作用,属于能力提升方面内容。

图1 三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基本框架

表1 三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理论框架与实践对接表

三、大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

大学生核心素养涵盖了思想引领、素质养成、能力提升三个方面,既是学生个体成长和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社会人才需求的具体标准,相辅相成,互为一体,共同构成了新时代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实践体系。

1.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信念缺失就会得软骨病[9]。大学阶段是学生理想信念的成型期,是大学生完成社会化的关键期。大学毕业生是社会经济发展新生力量,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其理想信念状态影响和决定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加强这一阶段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高校应重点抓好这项工作。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一致,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10],使学生高度认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

2.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驱动个体行为的原则或思想,对个体的行为具有指导性。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被习近平总书记喻为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必须要扣好。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确立期。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教育,与“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11]的教育目标相一致,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需要,是大学生自我成长、自由发展的前提,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导向。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从社会、国家和个人三个层面加强学生价值观念教育。

3.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是维系各民族大团结、促进祖国进一步繁荣发展的精神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石。爱国主义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是对中华民族家国情怀的继承和发扬,能够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志向与国家前途结合起来,以民族大义为念,以家国天下为重,以强烈的使命感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投身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

4.社会责任

社会不是独立个体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相互联系整体。个体同时负有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个体社会责任意识可以引导个体在道德上坚持正确主张、在行为上践行正义原则、在情感上敢于牺牲奉献,是良好社会秩序的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个体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成长过程培养起来的。教育是培养个体社会责任意识的唯一、重要的途径。高等教育阶段是个体(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起点,应重点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素养的教育和培养。

5.身心素质

健康应包含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相对于生理健康,大学阶段,心理健康问题更具有隐蔽性、多发性和复杂性。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学生本人,也影响着家庭和社会,同时是高校向社会输送人才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由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个案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对学生身心健康提出具体要求,既是对学生的关爱,也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

6.文化素养

高校毕业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在文化方面应具备丰富的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具有稳定且内化的基本品质,并表现出与之相适应的行为和个性特征。这是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可以调节个体、社会行为。文化素养水平是决定个体能否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

7.法治精神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民心所向。知法、守法、护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人民群众拥有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内在动力。大学生是未来社会治理的重要依靠力量,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精神是一项基础性、前瞻性的工程,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

8.科学精神

大学生教育不是简单传授知识,而是伴有研究活动的知识探索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质疑精神和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使其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推动科学进步和社会创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是高等教育内在要求,更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基本要求。

9.专业技能

高等教育是培养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带有明显的职业化倾向。专业技能是学生社会化,特别是职业化的重要技能,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是检验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因此,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专业技能的培养既要立足学科专业,更要面向社会需求,同时要兼顾学生个人成长。

10.适应发展

适应与发展能力是个体通过对自我认知和行为的调整,消除环境的消极影响,满足发展需要的能力,是个体立足社会,谋求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其中,适应能力反映的是个体心理调适能力,是个体发展的基础;发展能力的核心是学习能力,即终生学习的能力。适应与发展能力是大学生迈出校门必须具备的能力,它决定学生步入社会后发展的方向和潜力。

11.双创能力

教育应不仅要适应,更要服务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各国竞争力重要标志。大学生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12.国际视野

人类文明需要相互借鉴,我国的现代化需要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特别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需要贡献中国方案,同时需要有大批能够将中国方案落实的人才。

四、基于核心素养育人体系的实践

大学生核心素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大学生适应发展能力为重点,以思想引领、素质养成和能力提升3个方面为主要内容,共12项。大学生核心素养必须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思想引领、素质养成和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使得大学生核心素养成为社会认可、高校自觉、学生接受的教育目标,真正发挥了其立德树人的作用。

1.在认同上下功夫,强化思想引领

大学生思想引领的核心是政治引领。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是加强大学生思想引领的根本途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握青年学子的特点,以青年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加强思想引领,在认同上下功夫,增强广大青年学子听党话、跟党走的行动自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学子头脑,做到“三进”,形成大水漫灌之势,做好正向引导,保证正确政治方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注重使命感和责任感教育,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实现了理想信念教育与学生成长目标的契合,与青年学生零距离贴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结合重大节日及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用历史教育和影响青年学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塑造力。注重把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内容迁移到第三课堂,用好两微一端,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实现哪里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覆盖到哪里,做到无缝对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2.在精品上下功夫,提高基本素养

校园文化具有陶冶情操、健全人格、锻炼品质、提高素质的育人功能,是大学生素质养成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建设要摆脱简单的活动式,在塑造校园精品文化上下功夫,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和实施等关键环节。在设计方面,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以氛围营造、过程培养、实践锻炼等方面为着力点,坚持系统思维,结合育人目标做好顶层设计,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健全大学生的人格、提升其人文素养,培养其法治精神。在实施过程是,要从学科专业、校史校情、党情国情出发,兼顾集体的统一性和个体的差异性,采取项目化运作的方式,将系统性素质教育内容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加以实施,形成校园文化品牌;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注重吸收不同文化成果,特别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新时代新要求,持续推进,久久为功,务求实效,形成精品。

3.在特色上下功夫,提升综合能力

高等教育以培养专业化人才为重点,毕业生的能力培养是关键。在能力结构上,高校学生应形成以适应发展能力为龙头,以专业技能为躯体,以双创能力为两翼,以国际视野为尾翼的“雁型”能力结构。在能力培养实践上,首先,应把大学生未来职业适应和发展放在首位,以专业技能培养为基础,发挥第一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完成学生能力培养中知识技能的积累过程。其次,要用好第二课堂,通过构建赛创一体实践育人和科研反哺教学的育人模式,以训代学、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最后,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作用,构建线上、线下互为一体的自主学习、交互学习的平台,促进大学生知识与技能自主迭代更新,切实增强大学生的竞争力。

五、基于核心素养实践育人体系的特色与价值

基于大学生核心素养实践育人体系,即成思想引领、素质养成和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在理论构建和具体实践中,注重目标契合度和实践操作性,形成自己的特色,呈现了特有的价值。

1.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相一致,具有较强的普适性

办好高等教育,关系国计民生,关乎党的长期执政。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顺利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关键看高校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办好高等教育,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思想引领”的目标是增强大学生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共同理想的认同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因此,“思想引领”是高校坚持党的领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现实要求和具体做法,是高校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路径选择。

2.与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相契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教育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没有做到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工作成效很差。思想引领、素质养成、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与高校专业培养的目标有机融合,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充分调动了育人的全要素、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做到了润物细无声,实现了全方位育人,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3.与高校内涵发展目标相符合,提高办学的内生动力

新时代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走质量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以学生素质养成为重点,以能力提升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培养一批又一批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历史重任的时代新人。基于核心素养的三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统筹了三个主体的需求,以立德树人为目标,高度契合了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有利于高校的内涵发展,激发了办学活力。

4.与学生自身发展目标相契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政治意识、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构建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的目标。“思想引领”帮助大学生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趋势,顺应社会发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自觉。“素质养成”帮助大学生实现身心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变革,迎接社会挑战。“能力提升”帮助大学生增强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胜任时代挑战,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成才和可持续发展。三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与学生自身发展目标的高度契合,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个体育人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