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幸福感的措施

2022-11-23 09:37李爱媚
山西青年 2022年8期
关键词:幸福感院校高职

李爱媚

北海职业学院,广西 北海 536000

教师是促进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元素。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幸福感不仅有助于高职教师自身的工作进展,还关系到学生和学校的未来发展,更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一、高职院校教师缺乏幸福感造成的后果

(一)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存在身心亚健康的问题

教学工作是一个特殊的工作,这会导致一些老师积劳成疾。例如,由于长时间的讲课说话,很多老师都会遭受咽炎的困扰。经年累月地低头批改作业、写教案等,容易诱发颈椎病问题的出现。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被新的教学方式所取代,如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在线阅卷等。长时间面对电脑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身体造成了一些新的不良影响,引发了很多神经系统疾病,如记忆力减退,失眠等。长此以往,身体亚健康蔓延诱发出心理健康的威胁,从而极大地削弱了高职院校教师的幸福感。

(二)导致高职院校教师丧失工作激情

就目前的社会情况来看,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把知识传递给自己的学生。由此可知,教师的工作具有很大的重复性,一遍又一遍地讲述相同的知识给学生,时间长了,这种机械化的工作内容会抹杀掉很多人对于教育工作的热情。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仅仅把教师当作一个谋生的方式,对于教学成果不甚上心,更不要说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创新和改革,毫无工作的激情可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高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较为传统,枯燥无趣且不容易被学生接受。日复一日的重复性的授课,消磨了很多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动力,没有对教师工作的热爱和激情,没有办法感受教书育人工作带来的幸福感。探寻新鲜事物是人类的本能,改善教学方式是高职院校教师获得工作激情的本源。如果一直因循守旧,将直接导致高职院校教师丧失教学积极性,将大大降低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导致高职院校教师丧失职业价值感

有一些高职院校教师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的职业价值,工作积极性较差。这一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很难正确面对各种教学评估,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感觉不到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丧失职业价值感。丧失职业价值感又会进一步降低成就感,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时间长了就会对教学工作敷衍了事,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教师幸福感提升的时代价值

幸福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一种情感,也是每个人都在努力追求实现的目标。就好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幸福,每个人都是在追求幸福,这是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不需要进行证明的。[1]发展到今天,对于幸福,有了其新时代的价值和意义。在新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学者认为,幸福需要先让学校幸福起来。从个体的发展角度来说,学校有着塑造幸福人生的重要职责和使命;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学校还承载着为社构建幸福社会培养所需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学校教育是培养人们幸福感的主要阵地。在学校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承担着教书育人,为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同时还有着提升民族素质的使命,因此,可以说教师幸福感的提升,才可以在教学中培养更多幸福的学生,幸福的学生才有利于幸福家庭的形成,千千万万个幸福家庭的诞生,一个幸福民族的未来才可以实现。

近些年,随着我国教育领域中新课程改革目标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发展,学生们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从原来被动式的接受性学习,开始向着主动性的探索转变,学生们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越发明显和突出,学生们可以开展快乐、幸福学习。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只有教师职业幸福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才可以更好地实现快乐教学,幸福教学,才可以构建积极和谐的教学课堂,教师和学生们之间的关系才可以更加融洽。在此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幸福创造者和传递者的重要作用。只有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实现,才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们的幸福感,才可以在轻松快乐、幸福的学习环境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才可以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三、高职院校教师缺乏幸福感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社会地位不高是影响高职教师的幸福感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因为应试教育的原因,人们更加尊重普通高校的教师。高职院校因为培养人才方向不同的缘故,其社会地位和普通高校的老师相比,相去甚远。就连薪资、待遇都有很大的差别。随着近些年的新课程改革,人们对于教师的要求、期望值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多数人对于高职教师职业的偏见或误解依然根深蒂固。压力大、待遇低,这种强烈的反差,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师的幸福感。

(二)学校原因

这些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越来越看重,对教师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在此情境下,我国的各大高校不约而同地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扩招。这其中,高职院校的生源数量翻了好几倍,但是教师人数的增长却明显滞后。严重的师生比例失衡导致高职院校教师相比之前要承担更加繁重的教学任务,从而对高职教师的幸福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与没有明显增长的教师之间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衡。特别是对于那些专任教师,师生比例的不平衡导致教学任务繁重,且无人分担,相比其他学科的教师要承担更沉重的工作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备课受到影响,教学质量也会下滑。师生比例失衡,不仅使教学任务繁重的教师失去了工作幸福感,还将使得高职教师的工作质量大大降低。

(三)教师自身原因

有些高职院校教师抗压能力和自我调剂能力比较差,也缺乏发现幸福感的眼光。高职院校的教师事务繁杂,还要和校外的实习单位进行交流。如此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对于这些高职院校的教师而言,一旦遇到困难,就会对他们的情绪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幸福感的降低。

(四)学生原因

高职院校处于高考录取批次的最后批次,再加上近年来不断地扩招,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难度,使得高职院校教师对本职工作的认知出现偏差,降低他们对工作的认可度。而且,高职院校没有普通高校那样浓厚的尊师重道的学习氛围,导致高职院校教师体会不到教师职业的崇高,这也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幸福感的提高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四、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幸福感的措施

(一)提高重视程度,为高职教育提供政策支持

1.加大投入。政府应将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正确认识高职教育的社会重要性,增加投资比重。同时,政府还应出台一些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政策,给高职教育吸纳社会资源提供便利。[2]

2.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可以把高职教师纳入公务员制度,从法律上保障高职教师的稳定地位和待遇。

3.改善高职学生的就业环境。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大多从事各个行业的一线工作,社会地位较低,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和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下降。如果改善就业环境,学生、学校、教师和社会之间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4.加强对高职教育的积极宣传。很多人对高等职业教育存在一些误解。教育主管部门有责任提高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的认知,使更多的人认识到职业教育的方向,发展空间和重要性。

(二)确保有效提升高职教师的归属感,提高高职教师工作待遇

1.去除形式化,实现人性化管理。很多学校热衷于规章制度的“完善”,考核条目越来越详细。教师受制于各种评估系统和规则,毫无幸福感可言。学校应废除不必要的制度,减少琐碎的形式化工作,让教师工作回归本源。

2.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打造积极、健康、和谐的工作氛围。首先,尊重高职教师的个人劳动成果,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对高职教师的工作进行正确评价,为高职教师的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同时,学校还应注重对高职教师的尊重度,让高职教师切身体会到校领导对自身的重视;其次,高职学校的领导不仅要关系高职教师的工作,还应重视对教师家庭和生活上的关注,让高职教师体会到来自学校的关心,增加教师的归属感。这样,不仅可以激发教师工作的主动性,还能够提升高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再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感染教师,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增强他们的幸福感;最后,对教师进行培养。学校是培养学生的学校,学生是老师教育的学生。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教师的培养不可或缺。学校可以通过派遣教师到企业及其他高等院校,进行交流和学习,给在校教师的自我成长提供机会和条件。还可以在学校管理中邀请教师参与,以人性化的管理文化激活教师创新教育的动力。[3]若能如此,教师和学校将合二为一,大幅度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认同感。

3.建立提供社会服务的平台。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一方面来自学生的成就和在教学中获得的评价,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科学研究和从事相关的社会服务。有研究表明,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实现自身价值,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幸福感。高职院校通过以自己学校的专业特点为依托,以服务本地企业的理念为基础,以技术改造,工艺改进,设备维护等应用领域为突破口,和本地企业建立良好的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更多的中小企业提升自己的生产水平,提高生产力;另一方面,通过工艺改进,设备维护,由老师带动自己的学生边做边学。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同时,可以让高职院校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并且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还能充分获得学生和社会的认可。

(三)提高高职院校教师感受幸福的能力

不断学习进步,提高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对教师的幸福感有着直接的影响。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教师更容易在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上取得成就,如此,不仅可以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还可以得到领导的赞赏,得到更多的机会和荣誉。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目标,端正学习态度,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高职教师应该正确认识自身职业的特殊性,及时调整心态,养成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4]

(四)完善高职院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拓展教师职业发展渠道

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自己职称的评定,但是,在很多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职称评定也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对高职院校职称制度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深化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定和考核制度,对职称评审机制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高职院校中中高级教师岗位的比例,同时还要对职称评定标准进行完善,对职称评定标准中不足的地方进行调整优化。对高职院校中正高级名额的控制办法进行完善,可以由各个地方的教育部门来根据各个地方学校的岗位结构比例来进行综合性评审,完善高职院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为高职院校的岗位晋升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同时也激发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动力,提升其对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教师作为承担高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才,肩负着艰巨任务。科学有效提升高职教师的幸福感,不仅能够大大提升他们的工作热情,还能够在培养社会高技能人才方面发挥出重大作用。因此,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幸福感这一工作任务迫在眉睫,只有真正提高高职教师的幸福感,才能让我国的高职教育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幸福感院校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三秦百姓的“幸福感”怎么样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幸福感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