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2022-11-23 09:37陈怡静池丽霞张彩贞
山西青年 2022年8期
关键词:应急实训人才

陈怡静 池丽霞 张彩贞

防灾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北 三河 065201

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很大,尤其是在国际合作中,有人才才能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动社会建立应急和特定领域专业语言人才的招募储备机制,提供突发条件下的语言应急服务”。《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要“建立应急和特定领域专业语言人才的招募储备机制……提升语言应急和援助服务能力”。从国家对特定语言的人才培养的指导纲领中可以看出应急语言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在积极构建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体系从应急语言人才培养目标、应急语言人才培养模式、应急语言服务课程建构、应急语言服务实训实践等方面入手,努力探索应急服务人才培养的可行性方案[1]。

一、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途径分析

只有制定了恰当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开展语言服务的课程内容,在理论基础上展开实训内容,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达到目标。应急语言服务人才体系是由人才培养目标、应急语言人才培养模式、应急语言服务课程建构、应急语言服务实训实践几个方面构成。

(一)应急语言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

以人才为本的应急语言人才培养是核心,较高的语言教育水平和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应急语言服务体系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应该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应急语言服务意识、专业的应急语言知识、较强的身心素质以及较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政府、高校和企业的协作,因此在人才培养中要包含三类人才: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及志愿型人才[2]。

实际上,应急语言人才主要分为专业人才和兼职人才,其中包括应急语言服务理论专家学者、语言工作者、技术工作者、各类管理工作者、志愿者等,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要根据人才类型的不同而呈梯级分布来制定人才培养的数量。高校及科研院校需要的是学术型的专业人才,这类人才的培养占比例较低,主要承担理论研究工作,制定和应急语言服务相关的体制和政策制度,同时参与应急管理的觉得和慰藉处理,在理论上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应用型人才是人才培养目标中占比例最大的一部分,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专业性技术人才,以便他们能更好适应应急语言服务的工作岗位。

(二)应急语言服务的课程建构

课程建构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也是保证人才质量的关键。课程设置要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保持一致,以系统性原则和目的性原则为标准,将国际化和本土化结合起来设置课程,并围绕语言技能、专业知识、国情文化、职业素养、应用实践五个维度设计,这样才能保证课程类型、授课目的及授课内容的完整性和全面性。本质上讲,应急语言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一定要围绕以下几个内容来进行,例如扎实的语言技能、完备的专业知识、出色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良好的服务意识及职业道德、理论与实践的转换运用。各类课程之间要有一定的融合度,同时课程在横向和纵向方面也要按照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行,课程体系中要设置时数充足的实践性内容,突出应急语言服务的特点,这样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最关键的是应急语言服务的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要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原则,因为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与时俱进地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是保证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关键,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才能拓展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像一些教学平台可以实现线上线下同时教学的目标。引进国外先进的课程体系也能丰富课程内容,完善课程模块,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3]。

课程设置中充足的实训实践课程非常关键,模拟真实的应急语言环境能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有效的应用到实践中,同时也验证了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提升学习自信心和内动力,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评估机制。由于应急语言服务人才是国际性人才,因此他们的实训实践场所最好是真实的,让培养出来的人才以实践为抓手,从各自的专业背景出发,帮助社区、医疗机构、企业、政府及高校解决应急事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做中学[4]。在这个过程中技能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熟悉服务流程,同时也能积累实践经验,增强资源共享和多方通力协作的能力,为未来独立承担应急语言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以政府主导的实训实践为例,应急语言服务实践工作可以说是指示器和风向标,要做好应急语言服务相关的形势和政策分析才能更好地处理应急语言事务。那么实训实践环节就要有专门的专业实践和培训平台,高校要和海关边检、公安消防、医疗防疫等单位协调展开应急语言服务类实践活动,请专业人士为应急语言服务人才进行培训,帮助他们熟悉环境,明确服务内容。这种实战型的实训实践能提升人才的团队协作精神,也能提升应急语言人才的服务意识。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国际双向语言实训实践平台,建设专业性强、培养模式完备、更加稳定的定点服务单位,并面向全社会开放的平台[5]。在人才储备方面,像中小学和高校的暑期夏令营及寄宿制实践培训能为应急语言服务人才提供更多海外实践的机会,缩小和国外这类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的差距。

二、应急语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应急语言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根据国内外应急语言服务环境来制定,尤其注重应急语言服务的动态性和服务内涵,根据国内外各方面环境的变化来及时微调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并能结合实际服务需求来明确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人才培养的内容和过程,使得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符合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一条龙”专项奖励基金对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指出了新的思路和启示,那就是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施要从中小学阶段开始储备,首先奠定坚实的语言应用基础,然后在大学阶段进行特定的应急语言服务内容的培养。2019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6]”像日本在应急服务方面就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在应急语言服务的研究方面起步较早,研究成果也颇丰。我国语言学家庄智象认为,我们应该借鉴日本在应急语言服务方面的经验,在高等教育阶段其显性的教学效果就会凸显出来。因此我国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要从基础教育阶段实施,这也是培养我国这类人才的长效机制内容之一,确保未来高等教育中能高质量培养应急语言服务人才[7]。

应急语言服务内容应该设置为通识教育,注重学生的二语习得能力的基础培养,在课余可以选拔一些有天赋的学生参与第三课堂,进而储备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很需要家国情怀及社会责任意识,因此从小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意识,以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能维护国家权益,并且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基础教育的夯实对于未来高等教育中涌现高素质的应急语言服务人才极为关键,根据高等教育阶段实施精英人才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定:“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大任务,提升人才质量应当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

由此可见,在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上要注重人才类型分类,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保证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目前,我国应急语言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分为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阶段,本科阶段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应急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应急语言服务对语言能力的要求较高,因为语言是交流的载体,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实现沟通,才能解决问题,因此培养的人才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沟通能力。

另外,不同国家之间的沟通必然涉及不同的文化背景,那么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必须具备高水平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职业素养,这样才能在对外交流和沟通中体现大国风范,展示大国风姿。很多应急事件发生的时候,各国语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各地区方言混杂现象时有发生,那么应急语言服务人才作为专业技术人才就要具备全面专业的语言应用能力,如果遇到残疾人还要有手语能力和肢体语言表达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中缺一不可的能力。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学生人文关怀的基础,多元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应急服务需要更多人文关怀,应急服务人才培养需要围绕应急语言服务的需求来制定,除了语言培养之外,学生需要具备灾前监测、预警预报以及灾中的人员救助、信息发布,或是灾后的舆情监测、模拟演练,都离不开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支持和应用。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坚定的国家立场、团队协作能力及紧急状态下的抗压能力的内容,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像一些高级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转换能力,在应急情况下能实现危机处理。

另外,高级应急语言人才要科研能力较好,而且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自如的转换语言间和文化间的沟通。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要借助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高校及科研院校积极探索应急语言人才培养模式是非常关键的。

我国在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上也要积极进行储备,纵观世界很多国家应急语言人才的培养,像美国、日本等国家都有这类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并且针对性出版相应的教材来辅助人才培养。我国可根据应急事务的经验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以便培养的人才能与时俱进。

总体来看,我国在应急语言人才的培养方面起步较晚,因此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一直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尤其是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完善,课程设置也需要增加内容的宽度和深度。目前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培养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服务路径上进一步完善和拓宽,国家要高度重视这类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尤其是人才的储备起步要早,这样才能增加人才培养的数量,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也激发人才培养的内在动力和外在表现力。如何强化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需要科学有效的措施,逐步提升应急语言服务人才的重要性和地位也很关键。因此,需要站在国家战略需求的高度去重视才能培养出服务于社会的专业应急语言人才,切实承担起国家和社会责任,以及高尚的爱国情怀来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猜你喜欢
应急实训人才
基于智慧高速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河北省冬季奧运会交通应急保障指挥系统
人才云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准备好应急包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