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特色制陶技艺与当代传承

2022-11-23 18:58刘文斌
普洱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制陶釉料泥料

刘文斌

普洱学院 艺术学院,云南 普洱 665000

云南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在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制陶产业。制陶是人类早期的造物活动,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制陶技艺就作为一项制作生活用具的特殊技能,一直流传至今。从手制到轮制,从无窑到有窑的各种制陶技术在云南各地的制陶产业中,代代传承,岁岁发展。在云南,分布着几个较有代表性的制陶产区,分别是:建水紫陶、华宁陶、傣族慢轮制陶、镇沅黑古陶。本文通过对这几种云南特有的制陶技术进行比较研究,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云南特色制陶技艺。

一、傣族慢轮制陶

(一)傣族慢轮制陶的原材料

傣族慢轮制陶所用泥料多是就地取材,主要在田间地头随意翻开表土层,选择露出不带杂质的纯净泥料,使用前祛除杂物,充分搅拌均匀。通常的做法是泡水几天以后,用人力或耕牛来回踩踏,再用手摔打,使之变成胶凝状态即可备用。

(二)傣族慢轮制陶制作技艺

西双版纳地区傣族的慢轮制陶,主要分布在勐海县的勐景来、曼扎寨及勐龙寨、景洪曼斗寨、勐罕曼峦站寨等地方。与其他民族制陶种类不同,傣族的慢轮制陶主要是由傣族妇女制作,世代相承。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制陶在当地叫做“板磨”,也称为“土锅”。明代钱祖训的著作《百夷传》中描述:傣族“惟陶冶之器是用”。可以看出,傣族的制陶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其主要制作工具有手工转轮、竹刮刀、木拍等,主要技艺流程包括采土、舂土、筛土、拌沙、渗水、安装转盘、制坯、打坯、干燥、准备烧陶、烧陶等环节,所生产的陶器按其用途可分为生活用具、建筑用陶、宗教用品等种类。

手工慢轮制作为傣族制陶技艺当中最突出的特色,陶坯表面通常用雕刻有各种花纹的木拍拍打出印纹,与南方新石器遗址出土的印纹陶器制作方法相同。傣族慢轮制陶在泥料运用上很讲究,主要以当地泥土加砂石料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以此来改善塑型性能。制坯方法呈多样化的特点,有无转轮手捏制坯、脚趾拨动慢轮、手拨动转轮等方式。

(三)傣族慢轮制陶烧成工艺

傣族慢轮制陶烧成方法非常简单,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露天焙烧。在田间用稻草柴火铺好以后,将充分干燥的泥坯铺在柴火堆上,点燃柴火烧至泥坯发红或即可;二是封闭半焙烧。在露天焙烧的基础上,再用泥巴把柴草堆和泥坯包在里面,留一个或几个小孔点火,等里面的柴草烧尽,充分冷却即可。由于封闭半焙烧的外层有泥巴包围,散发的热量更少,升温更高,制得的陶器硬度也要高一些。

二、建水紫陶

(一)建水紫陶的原材料

建水紫陶是云南省建水县的特产,主要分布在曲江镇、临安镇、西庄镇、南庄镇、青龙镇、坡头乡等14个乡镇辖区内,主要种类有茶具、餐具、工艺品、花盆等生活器具。建水紫陶所用的紫陶泥,原料为当地的五彩泥。五彩泥含铁量高,烧制温度可达1100℃左右,烧成后强度大,耐高温,陶器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具有体如铁、色如铜、亮如镜的特点。

紫陶泥需要经过陈化发酵,反复揉炼、挤压,使里面的空气排出方可使用。通常的做法是手工练泥,即将粉碎筛选和水搅拌后的泥料放置泥凳上反复揉练,再用木槌或木棒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反复捶打、挤压,用刀划开后观察断面,看到断面光洁发亮,且看不到有气泡,这主要是防止烧制的时候有气泡开裂。还有一种人工练泥的方式是用脚踩,当地称为“脚踏泥”,此外就是借助真空练泥机练泥。

(二)建水紫陶的成型技艺

建水紫陶的成型是以手工拉坯为主要成型方式。拉坯师傅将练好的泥料放置在拉皮机上,依靠拉坯机转盘旋转所形成的离心力成型,通过操作手法的变化将陶泥拉成相应的形状。茶壶制作时,首先拉好茶壶的坯体,修坯,再粘上壶嘴、壶把,最终成型。建水紫陶的装饰工艺是在陶坯还未干的时候完成,只有在湿润状态下才能将填泥与坯体严密粘合。当然,想要做出一件神形韵味优雅的紫陶作品,手绘装饰的传统方法目前还没有一种机器绘制方法可以代替。因此,建水紫陶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制作方法,以陶坯为画纸,既要保留笔墨表现物象的神形,又要兼顾陶坯的不同孤面和湿润状态下的柔糯特性,陶器的外形神态及质感气韵,全在绘制笔触的方圆粗细等疏密的变化中表现出来。建水紫陶的制作过程分为练泥—手工拉坯—人工装饰(湿坯)—雕刻填泥修饰—入窑烧制—磨光精修等六道工序。

(三)建水紫陶的烧成工艺

建水紫陶的烧制温度通常控制在1100℃-1200℃之间,以此保证陶坯烧结且不变形。建水紫陶传统的炉窑称为“龙窑”,龙窑呈竖向依山脊逐台而建,烧制时,上下窑室同时点火,这样的优点是下窑室的热量逐次上升到上窑室,上窑室升温较快,这样可以节约燃料和时间,同时,多个窑室可以同时承载很大的容量,提高了生产效率。点火燃烧后,窑室内的空气流动,会携带火灰上下窜动,附着在陶坯表面,称为落灰。陶坯内所含的各种矿物成分在不同温度和环境下呈现不同的还原结构和色彩。当窑室内达到一定的高温时,紫陶在不同的窑气环境下会呈现或红或紫或黑的奇异窑变特色。

三、华宁陶

(一)华宁陶的原材料

始于明末清初的华宁陶主要集中在华宁县宁州街道、盘溪镇、华溪镇、青龙镇等地,主要有生产生活陶、工艺美术陶、建筑用陶三大系列。华宁陶所用的泥料均采用当地的白泥、红泥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由于华宁陶烧制温度较高,而要使陶器在高温下不变形,就需要含沙量高一些,所以,华宁陶泥的特点是含沙量高,耐高温烧结。

华宁陶所使用的釉料也是比较有特点的,华宁陶釉料为天然原生矿物釉,含云母石、石英方解石等物质,这种釉质温润如玉,多显乳浊釉特点。光泽柔和、含蓄。标志性釉色有月白、绿、蓝青、豆青、粉青、铜红、酱、黑、黄以及玻璃釉。传统釉色以绿釉、白釉,或两釉搭配为主釉色,显绿色的原因是釉料矿物含铜。含铜的矿物釉料高温下发生窑变,得到有结晶效果的绿色釉质,这是华宁陶的一大特点。

(二)华宁陶的施釉方法

华宁陶的施釉方法是局部施釉与整体施釉,先把矿物釉料磨成无颗粒的釉料浆,再将陶坯整个或者局部浸入釉料桨,取出晾干就可烧制。然而,一件精美的华宁陶器的产生往往不止这些工序,有些要把陶坯烧到900℃,形成素烧坯,冷却以后出窑再上釉烧制。一些特殊艺术效果的陶器要上釉重复烧制多次,华宁碗窑村的锦窑,上釉烧制次数可达10次之多,这也就造就了华宁陶独特的艺术效果。

(三)华宁陶的烧制

华宁陶属于高温陶,釉料烧到1230℃左右开始融化结晶窑变,形成温润如玉的釉质,这个过程是很漫长复杂的,入窑后窑火温度要控制得当,升温速度和冷却速度不能过快,过快则陶坯和烧好的陶器容易炸裂。经验丰富的烧窑师傅,出窑良品率也只能到40%。电窑烧制从入窑到烧制冷却出窑要最少4天以上,而柴烧的话时间要长得多,同时要消耗大量的木柴。所以说,一件精美的华宁陶的产生,实在得来不易。

四、镇沅黑古陶

(一)镇沅黑古陶的原材料介绍

传统的镇沅黑古陶所使用的泥料和其它陶种的泥料相比,更有其特殊之处。它所使用的泥料为山上或田边蚂蚁筑巢翻出地面的红土,这种土含铁量高,并且含有一种特殊的物质:蚁酸,烧结之后无比坚硬,适合做陶。蚁巢土收集以后,经过粉碎浸水发酵陈化,这就是黑古陶泥料的“引子”。黑陶泥在制坯之前要经过浸泡,然后沉浆、过滤捞出、摊开晾晒、最后“醒泥”。醒泥就是用不透气的塑料布把泥土包起来,搁置一段时间陈化,以使泥料中每个部分的软硬度平均适中,“醒”好之后,再把泥土充分地揉搓,捶打,挤出气泡,才可以开始制坯。

(二)镇沅黑古陶成型技艺介绍

镇沅黑古陶的成型主要是采用传统的手工拉坯,这样才能保证黑古陶陶器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拉坯成型晾晒一天后就开始修坯,修好的陶坯用塑料袋包起来,以防止陶坯变干,保证后续的工序能够顺利进行。雕刻修饰是镇沅黑古陶区别于其它陶种的一大因素,陶艺师对修好的陶坯进行修形、雕刻、压光、抛光等制作工序,然后阴干、烧制,黑古陶陶器就这样慢慢产生。

(三)镇沅黑古陶烧结工艺介绍

黑古陶的烧制工序是整个制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温度控制一定要适当,略有偏差,陶器就有可能达不到你所想要的效果,陶坯要在窑炉里经过4天的长时间历练焙烧,温度达到1000℃以上,在烧制过程中,在土窑里放入松香、木粉等材料,使陶器和燃烧后的碳元素发生还原反应,这就是镇沅黑古陶的核心技术所在,达到烧制温度后停火冷却3~4天才能出窑。出窑前,密闭的窑内空间自然冷却,让碳黑附着在陶罐上,从而形成黑古陶黑如铁的色泽。出窑之后,每件黑陶需晾晒1个月后,经绘色等工序完成后才算成品。

五、各自优势与不足分析

傣族慢轮制陶成型技术门槛较低,不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专门训练即可参与制作,制作周期短,烧结温度、工艺和烧结条件要求不高,适合普遍大众化生产。但是,由于烧结温度不高,器具普遍较朴拙,很难达到很精致的艺术效果。

建水紫陶以其细腻的质感和精美的外形而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由于艺术家和文人的介入,其艺术价值在不断提升,并且已经形成了建水紫陶文化产业圈。由于受原材料的制约,成型技艺相对要求要高一些,只能由一些长期从事制陶的业者来完成,所以,建水紫陶不适合大众化生产。

华宁陶的优势在于它典雅复古,斑斓绚丽的釉色,华宁陶产业有了一定的规模。但由于它是一个以生产生活器具而发展起来的产业,文人和艺术家介入的程度相对较低,陶器的形体艺术感还不够强、以及烧结的时间相对较长,釉料的制作生产配方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烧结工艺较难掌握,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大规模的发展起来。

镇沅黑古陶的特点是质黑、体薄、色光亮。在制作技艺上保持了传统黑陶“壁薄如纸、色光亮如漆、硬度如瓷”的质感,还有着良好的透气性,这个特点是非常好的。因为普洱茶的放置条件就是要透气,干燥,而镇沅黑古陶正好有这个特点,所以,很多茶友喜欢用镇沅黑古陶茶罐存放普洱茶,也正因如此,镇沅黑古陶被普洱当地称为“茶马古陶”。

六、结语

傣族慢轮制陶、镇沅黑古陶这两种陶从业者比较少,仅有少数传承人在坚持制陶,群集效应不明显,产业化规模不高;由于缺少艺术家和文人的介入,其艺术价值不高,不能满足现代的审美需求;市场化规模不大,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圈。这两种陶要发展和传承,就需要通过政府积极宣传引导,鼓励更多的手工艺从业者加入制陶产业。近年来云南各个高校开设的工艺美术专业,也在逐渐的把建水紫陶、华宁陶、傣族慢轮制陶、镇沅黑古陶等一些传统民族制陶技艺引入教学当中,使得这些传统民族制陶产业得到一定的发展。文化教育部门应该起到积极的带头引领作用,积极响应“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政策,支持高校的相关专业发展,使传统民族制陶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此外,政府做好宣传调控和政策支持,鼓励更多的从业者加入制陶产业。同时,也要做好产品宣传和市场销售,毕竟有需求才会有市场。

猜你喜欢
制陶釉料泥料
渗花釉料及其制备方法、渗花抛釉砖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抗菌陶瓷釉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高透强化白陶瓷釉料及制备、使用方法
傣族慢轮制陶传承的文化内涵分析
浅谈制陶的艺术魅力
一种不透水的熔块型陶瓷釉料及其制备方法
大象的澡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