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在高校应急管理中的作用

2022-11-23 18:58张玉霞赵国付
普洱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张玉霞,赵国付

宿州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高校应急管理工作是高校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其最终目的在于能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并最大化减少事故带来的安全危害和财产危害,为学校的内部职工和全体师生提供安全保障作用。基于此,高校还需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将应急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善和优化各项管理内容,从而进一步推动高校的应急管理工作能够实现优质发展。

一、高校应急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

(一)应急管理能力逐步现代化

首先,是能力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涵盖范畴,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质。结合应急管理事件的发展过程,将能力组成部分可以分为预防能力、救援能力、重建能力以及对于事件发生之后的应急评判能力。其次,是主体构成部分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发展特征。为了能够提升应急事件的整体管理效率,由高校领导、党委组织、各级学院和各职能部门等共同参与完成,其中由高校单位统一领导管理应急事件,相关的学院和职能部门来明确具体的指向方案。在应急管理工作中还需积极促进社团组织和党员干部能够积极参与进去,从而充分体现出高校应急管理中参与主体的动态化和多元化特征[1]。最后,是关于高校应急管理的能力表现方面。由于其具备着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因而拥有着多类型的表现形式,其范围涵盖了协同参与能力,应急事件业务处理能力和领导管理能力等等方面。

(二)应急管理体系逐步现代化

高校的应急管理体系一般包括应急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法制。一是应急管理制度。其管理制度包括相应的奖惩制度、工作监督制度和监测管理制度,同时还包括后期的处置制度和救援制度。这些管理制度之间按照现代化的运行要求来协调相关的应急管理、归属责任、权利分配和资源共享等。这些方面的统筹对于应急管理运行的稳定性和实效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关于应急预案方面。其现代化管理主要是为了有效应对一些突发事件,比如像是公共卫生领域、生产管理领域、自然灾害领域和安全领域等等方面,以便能够降低这些突发事件对于社会公众的危害影响,同时使用相应的专项预案和应急预案,使应急方案能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2]。三是关于高校应急管理中的法制方面。具体就是综合考虑国内相关的应急管理法律规章制度,并结合高校的实际现有资源,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现代化应急管理法制内容。

二、党建工作在高校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一)党建引领下实现高校应急管理的高质量高水平建设和发展

为了能够有效应对国家社会公共安全问题,高校的应急管理模式需要朝着全方位、多元化的方向继续前进,以便能够减少社会公共安全问题对高校产生危害作用。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关键目标在于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内涵式发展。基于此,高校还需注重党建工作的开展,并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引导作用,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建设步伐,为高校的应急管理提供相应的保障作用。同时,高校的应急管理工作还需结合时代发展的优势特征,将专业学科的特点和党建工作双向结合起来,促进相关的应急技术实现不断的创新和优化,以便能够推动高校和社会服务双向进步发展[3]。此外,高校应急管理工作还需注重提升党建工作的整体质量效率,发挥党建对于高校工作的引领作用,将党的领导建设方针全面渗透到高校发展中去,以便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应急管理的整体建设质量和建设效果,推动高校党建工作实现现代化发展。

(二)党建引领下发挥高校应急管理的安全保障作用

高校的应急管理工作应结合国家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并严格遵循相应的应急管理法制和管理制度,以便当发生突发事件之后,能够实现保护各方人身安全和共同利益的最优化效果,避免产生更多的资源浪费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相关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高校的教育工作必须全面坚持党的领导方针,创建党领导下的高校教育阵地。高校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就是要营造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提升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急管理水平,实现管理育人、凝聚人心的最终目标,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提供安全保障作用。与此同时,高校还需将党的思想领导理念根植于应急管理中的各项工作内容中去[4],将党的时代责任感和高等教育理念充分结合起来,不断推动高校应急管理的建设发展。

(三)党建引领下提升高校应急管理的实效性和稳定性

高校的应急管理工作对于提升高校稳定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此,高校应全面落实党的领导方针,加强党建工作在高校应急管理中的融合渗透管理,充分发挥党建在高校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创新优化党建工作的表现方式,提升党建工作的整体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高校应急管理工作中,要全面深化党领导的战略部署、战斗形态和理想信念,将高校党的建设领导应用在应急管理中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校提供更多的支撑作用。在关于高校应急管理的具体部署实施工作中,还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相关教育部署和决策方案,为高校的教育领域发展提供更多发展动力,为高校师生和内部职工的人生健康提供安全保障[5]。高校在开展应急管理工作中还需综合考虑国家社会的发展现状,适应时代发展形势,将党建工作深层次融合到高校应急管理中去,将高等教育的质量发展作为高校的长期战略目标,推动高校应急管理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四)应急管理中发挥党建组织成员的信息收集能力

高校的应急管理工作中,只有做好提前的预防工作才能有效将突发事件的危害性降至到最小化。高校党组织中的党员遍布在学生群体中间,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思想上的实时动态,便于党建工作能够收集到学生群体的思想信息,从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加强应急管理建设水平。党建工作的学生成员还需高度关注周围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压力,及时发现学生个体或者群体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制定最为适宜的应对措施,以便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应急管理的整体建设水平。此外,高校在进行应急管理工作中,还需结合突发事件的影响因素,注重提升高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及时收集和了解高校学生的实时思想动态,降低突发事件对于高校人员的危害率,将党建组织的各项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到位,促进高校实现稳定安全建设。

三、党建工作在高校应急管理中的具体建议

(一)优化高校应急管理的预控体系,实现高质量管理

高校应急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了处理可能发生的多方面突发事件,这就要求了高校还需结合以往的应急处置经验教训,根据这些事件的发生程度、发生规模和发生等级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以便能够加强高校应急管理的规范性、合理性和实效性。同时,还需坚持高校党委的领导方针,构建相应的应急管理决策机制,由各方专家和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共同组成。管理领导阶层负责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指挥、决策和组织,成员则负责突发事件的日产管理工作,统一整合相关的数据资源信息,明确各项工作的职能范围,各小组成员各司其职,有序迅速的开展具体工作环节[6]。在应急管理的预控体系中,还需结合突发事件的不同类型来组建相应的工作小组,明确小组成员的各项工作职能,从而进一步发挥党建工作在高校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推动高校应急管理的优质建设。

(二)构建安全演习体系,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应急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在关于汶川大地震发生期间,四川省的某一区域高校管理者就组织了高校人员全部安全撤离,最大化避免了人员伤亡事故。其关键在于学校师生的安全演习和培训工作非常到位,全体师生的自我救助意识和安全意识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由此可见,应急事件管理能力的重要性[7]。针对于以上现象,高校的党员群体和党组织还需注重建设应急管理工作,结合高校管理的发展现状,提前制定出相应的应急管理方案,加强和地方消防部门的合作力度,在高校内部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进行防范演习和安全教育活动,以便能够加强高校的应急管理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此外,还需要宣传教育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和地方自然灾害,使学校师生能够了解到多方面的安全知识和处理事故能力,加强提升师生的防范意识和安全技能水平。

(三)建立应急管理的监测系统,充分发挥党主体作用

在关于高校的应急管理工作过程中,学校党组织还需有效发挥其思想建设的引导作用,积极构建全面规范的防范监测机制,以便能够有效监测出那些突发事件的引起风险因素和预兆,并制定相应的预警信息系统,并采取相应的管理举措来进行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高校应将突发事件的风险预防检测融合到日常工作中去,将高校党组织的党建优势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加强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以便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能够得到全面的落实[8]。此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防范、自我教育,从而将党建工作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推动高校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面建设。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在应急管理建设工作中,需要将党建工作充分融合进去,并发挥党组织、党委建设和党领导等等方面的作用,并结合现阶段高校的现有资源的发展现状,将其作为实现转折发展的契机,全面提升高校应急管理的整体质量水平,为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不断推动高校的应急管理朝着现代化方向前进。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基于智慧高速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
河北省冬季奧运会交通应急保障指挥系统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准备好应急包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应急预案的编制
突发事件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