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强化乡村振兴对接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探究

2022-11-24 02:58陈雪莲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实用型院校人才

陈雪莲

(廊坊燕京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三河 065200)

所谓实用型人才,就是可以在实际工作、实际建设中应用的人才,需要掌握职业技能、具备职业素养和适应能力,可以满足各类工作岗位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需要迎接新的使命,高职院校应该发挥自身优势特征,不仅要大力拓展教学空间,还要与行业和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与当地企业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织密高质量产教融合网,坚持“三共三享”的产教融合理念,构建全新的发展机制,促进教育链供给侧改革,使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联动机制更加完善,为培养实用型人才提供良好的条件。

1 对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用型人才特征

1.1 知识储备丰富

实用型人才必须储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农业、心理、政治、社会和人文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内容,并且可以将各个学科结合在一起,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与融会贯通[1]。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下,首先要解决“三农”问题,了解当地产业特点,建设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新农村。为此,人才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乡村振兴相关知识,包括农业知识、地理知识、金融知识、管理知识和科学技术等。只有储备丰富的知识,才能满足乡村建设的要求,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农业经营队伍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以及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等工作贡献力量,从多个角度入手,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确保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可以和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顺利对接。

1.2 拥有综合能力

实用型人才不仅要储备丰富的知识,还要具备综合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等。乡村振兴政策实施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农村文化建设、经济建设、产业建设、乡村教育和土地产权等,尤其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2]。这些建设工作都要求人才具备创新和应用能力,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灵活地运用各类理论知识,提出因地制宜的治理和建设策略,结合区域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手段,确保人才可以为乡村振兴工作注入活力。

1.3 具备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要重点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使学生可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以农业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各类农业科学知识,还要了解廊坊北三县地区的实际情况,包括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人文历史等,确保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3]。例如,在当地雨季到来之前,要做好村内排水沟、大小沟渠的疏通工作,铺设排水沟盖板,同时也要栽植绿化树苗,通过多项措施提升乡村排水能力,杜绝洪涝灾害,为农业生产奠定良好基础。在职业道德方面,学生应该了解国家政策,严格遵守职业规范和法律规范,同时树立良好的品德素养,通过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使学生树立伟大的职业理想和奋斗目标,同时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合理规划职业生涯,为乡村振兴贡献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同时也实现自我价值和职业理想。

2 高职院校培养对接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实用型人才时面临的困境

2.1 外部制约因素

高职院校应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培养更多优秀的职业人才,满足各个岗位的人才需求。但在制度、文化和思想等外部因素的制约下,高职教育很难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对接需求,在人才培养方面还面临许多困境,具体如下。

2.1.1 人才培养重城轻农

我国长期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导致该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城市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乡村条件相对薄弱,所以教育资源更加倾向于城市[4]。因为城市中聚集了很多高新产业和重要产业,高职院校育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企业、行业输送高质量人才。所以,城市作为产业聚集地,往往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方向,将服务城市作为重点,所以很多学生缺少回乡建设、乡村振兴的观念。在这种重城轻农思想的影响下,很难培养出可以对接乡村振兴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2.1.2 受到社会舆论影响

我国十分重视经济建设,近几年逐渐认识到乡村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但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依旧对乡村、农民存在一些想法,认为农村、农业和农民都比较落后,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建设[5]。这种思维片面偏激,但长期存在,导致高职院校办学决策也会受到舆论影响,不重视乡村建设,没有认识到服务乡村建设的重要性,所以在这方面的投入较少。不仅如此,学生也会受到此类舆论的影响,所以毕业后往往会到大城市务工。

真空度达到5.0×10-5 Pa时,以热蒸镀的方式,按结构依次蒸镀坩埚中不同的有机材料,制备两组蓝色磷光器件,其结构分别为

2.1.3 资源配置不均衡

高职教育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全日制教育和非全日制继续教育。前者以高考统招的方式获取生源,后者则通过成人高考、函授等方式获取生源。从目的上看,二者都以培养人才为目标,并无本质区别[6]。但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国家对全日制教育投入的资源更多,继续教育资源匮乏,学校对此类教育也缺少重视。但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对文化、技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需要参与继续教育。但由于非全日制继续教育不受重视,所以资源匮乏,职业农民培训服务能力不足,难以满足乡村振兴人才需求。

2.2 内部制约因素

2.2.1 观念滞后

很多高职院校缺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手段,人才培养的效果不理想,说明教育理念、育人模式存在缺陷。部分高职院校缺少创新意识,以学习本科院校为主,没有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调整和优化。不仅如此,对教育位置的认识不够清晰,无法理顺管理体系,难以发挥非学历教育,所以涉农教育工作效果不理想。在资金、资源的投入方面,高职院校对涉农专业的重视程度不足,所以育人模式难以创新,造成乡村振兴与高职院校难以实现人才对接[7]。很多高校缺少开放意识,无法进行有效的资源转化,教育针对性不足,难以满足农民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2.2 治理落后

从内部治理的角度来看,很多高职院校还缺少完善的治理机制。具体可以体现在招生、教学和考试等多个方面,不仅缺少有效的规章制度,而且没有及时与乡村振兴适应,造成人才培养难以满足乡村振兴对接需求[8]。一方面,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发挥监管、指导的作用,对高职院校的客观情况不了解,一味摊派人才培养任务,实践工作与现有规章制度不符,造成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任务浮于表面,并没有真正意义上为乡村振兴输送人才、提供技术。另一方面,由于内部治理落后,所以教学和管理工作不够规范,人才培养效果也因此受到影响。

2.2.3 专业缺失

从目前的情况看,非农高职院校普遍缺少与“农”有关的专业,所以也缺少对应的课程内容、实训平台和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如果无法明确满足乡村振兴需求的对接点,则发展内涵难以深化,专业建设也会缺少动力,高职院校的学生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在实际教学中,缺少涉农专业教师,即使高职院校配备相关教师,也以行政管理工作为主[9]。在专业拓展方面,学校很少将与“三农”问题有关的工程技术、政策文化和销售手段等作为课程内容。实践环节中,缺少进入乡村、了解乡村和感恩农民的环节,造成学生对乡村生态、农业生产和农民劳动缺少了解,很难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专业能力。

3 高职院校培养对接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实用型人才的策略

3.1 解决外部制约因素

3.1.1 重视资源投入,强化涉农教育

3.1.2 加强舆论导向,树立正确思想

对于社会中的不良舆论,国家应该加强宣传引导,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作用,大力宣传我国农村积极正面的形象,为开展高职涉农教育奠定良好的社会环境基础。非主流媒体也应该配合主流媒体,在政府的监督管理下,做好信息的梳理与筛选,全面抵制“鄙农”等不良思想。政府应该与高职院校形成配合工作,对校园文化进行有效监管,杜绝非主流文化的渗入,同时深化高职学生对乡村振兴的认识,通过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引导,确保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应该制定统一的乡村振兴成就宣传素材,包括农业科技、生态文明等,加大这些内容在校园中的宣传力度,尤其要引入当地文化、本地技术成果,激发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使学生热爱家乡并且愿意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3.1.3 多种教育并举,提升综合能力

不论是全日制教育,还是继续教育,都可以为乡村振兴培养优秀的实用型人才,所以要坚持多种教育并行的原则,提升高职院校的综合服务能力。由于继续教育具有特殊性,授课方式并不同于全日制教育,所以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创新和完善手段。要关注两种教育的侧重点,结合乡村振兴的要求,发挥两类教育的积极作用,采取有效的教育引导手段[11]。一方面,通过全日制教育培养青少年的职业技能和精神,为乡村振兴输送更多青年人才、新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本地职业农民的培训,提升成年人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使本地人才也可以充分与乡村振兴需求对接,为乡村振兴提供多种不同类型的人才,满足各类职务、岗位的工作需求。职业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当前的专业优势,同时结合区域特色农业,建立农业技术实训基地,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条件,同时促进现代化农业科技的宣传推广。

3.2 优化内部教育因素

3.2.1 贯彻发展理念,提升服务动力

高职院校应该贯彻乡村振兴政策理念,明确职业教育的“初心”,将人才培养、学生就业作为最终教育目标。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解决新型农民、农民工和实用型人才的教育问题[12]。一方面,应该关注学生的就业问题。根据乡村发展现状,为学生提供专门的教育帮扶,使学生有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和丰富的就业途径;另一方面,应该鼓励创新创业,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尤其在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创新创业能力可以体现实用型人才综合素养。所以要根据乡村振兴产业需求创新教育模式,采用工人培训与学生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新型农民培育手段,提升农民的素养,同时建立绿色价值观,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将产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等理念渗透在专业教育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3.2.2 强化教育治理,满足服务要求

高职院校要采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建立教育自律运行模式,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考核标准,树立教育品牌、教育规范、教育质量等意识。杜绝对涉农事项采取主体责任制,同时保障涉农教育活动有担当、有作为。应该落实完善的教学制度、实习制度,并且以此为基础,促进学校和当地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学习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满足实用型人才培育要求[13]。尤其要加强乡村产业人才的培养,结合乡村发展现状和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开展统一的技术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下田实践、岗位实习的机会,使学生积累更多经验、学习更多知识。同时也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强化教学管理、课程管理等工作,结合实际需求完善课程体系,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3.2.3 丰富涉农专业,强化培育效果

为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应该采取多项涉农措施。首先,要建立专门的教育团队,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了解当地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和根本性问题,探索城乡结合、产业融合、绿色环保的发展模式,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培养更多营销人才、网络技术人才、行政管理人才等实用型人才,保障各个工作岗位的需求得到满足;其次,要强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工作,加强乡土知识、乡土文化、生态优势等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提升学生对乡村振兴和农村实际的认识;最后,要在教学全过程中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转变学生的观念认知,全面推广政策理念,鼓励学生在毕业后回乡创业,并且为学生争取更多创业资源。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强化高职院校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对接,培养更多优秀的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应该解决影响教育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全面提升人才培训水平,构建完善的人才培育机制,使高职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掌握专业的技术能力,同时也为农民培训提供条件,为乡村振兴输送更多实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实用型院校人才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关于实用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从工程意识培养的角度谈“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
高职院校磨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