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一流本科生导师制模式探索

2022-11-24 06:49肖雪春董成军胡剑巧王毓德
科学咨询 2022年18期
关键词:导师制全员本科生

肖雪春,董成军,胡剑巧,王毓德

(云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云南昆明 65009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意见》都提出和强调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着重在于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培养模式改革”[1]。国内一些985高校中,依托学校的优势招收优秀生源,组建基地班、实验班,把高等学校的教育改革的重点放在培养一流人才、创新人才上。为了适合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规律,全面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的模式。

一、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的重要意义

起源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的导师制,是由温切斯主教威廉·威克姆创办“新学院”时在研究生教育中实施的教育制度[2]。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大学在20世纪初开始试点将用于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制推广到培养高层次本科生人才的教育中,本科生导师制模式顺应了社会对一流本科人才的要求,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和创新精神培养[3]。随后导师制被全球众多高校效仿,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双一流高校也掀起了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的实践热潮[4]。

经过国内外的大量实践,导师制是学生教育、管理和培养一流本科人才的有效实施手段,是将“教书”和“育人”真正结合起来的个性化和启发性教育[5]。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利用其独具的优势进行因材施教,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选择一些优秀的本科生编入到导师的科研小组中,通过导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专业科研活动,双方充分交流,导师可以深入地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兴趣和目标,从而因人而异地制定其学习的目标、计划和要求。学生可以在导师的科研实践过程中,结合科研方向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拓宽专业知识,增强创新、动手与实践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努力实现自身的人生目标。在本科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引入导师制模式,可以为本科生特别是高层次本科生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二、全员本科生导师制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的实施在我国高校仍处于起步的探索阶段,大部分高校采用全体专业教师指导全部本科生的全员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导师全面参与到每个年级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规划、价值观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帮助中,因人而异地进行本科生的培养[6]。但全员导师制模式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如:

第一,本科生导师素质参差不齐。近年来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本科生的数量一般为该专业研究生数量的几倍,而如果要让每个本科生都实行导师制模式,对本科生导师的要求是巨大的。本科生导师来源于专业教师队伍,而大部分专业教师本身除承担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外,还要承担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再承担本科生的导师工作,会力不从心,从而导致本科生导师素质参差不齐,而使本科生导师制模式难以全面开展。

第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出现了一些学生的水平下降,不能按时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修不够专业培养所要求的学分,很难完成额外的指导任务。

第三,本科生导师的工作职责不够明确。在现有高校班主任或辅导员并存的管理模式下[7],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模式会产生与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相冲突的现象,造成分工不明确,职责互相推诿,影响导师作用的发挥。

第四,师生间缺乏深入交流。本科生导师制模式是在师生间的充分交流下,全面了解学生的特长、爱好,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发展,来充分发挥导师制模式的作用。而如果在全部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制模式,可能会造成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的情况,从而导致导师与学生的交流减少,学生也不能够主动去找导师交流,最终造成本科生导师制的效果不理想。

第五,本科生导师的业绩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在全员制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中,虽然每个阶段都有任务安排及相应的任务成果总结,但中间过程中,没有持续的监督和评价机制。不健全的激励机制也不能充分调动导师的工作积极性,导师的业绩不能得到充分的认可,从而导致全员本科生导师制模式难以开展。

综上所述,对本科生实施全员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本科生全员导师制模式的顺利实施[8]。但是先选择部分综合素质优秀的本科生为培养对象,挑选一些具有高度热情、丰富科研指导经验的教师为导师的培养模式。优秀的本科生具有明确的目标、良好的学习动手能力和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能顺利地完成导师安排的额外科研任务。同时适当的本科人数,不会过度增大导师的指导工作,从而能切实达到对一流本科生的导师制培养。我们以所在的材料学院的材料专业为研究平台,研究和实践基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一流本科生的导师制模式,然后通过以点带面的导师制培养模式,推动全员本科生导师制全面实施的指导方法。

三、基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一流本科生导师制模式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是由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资助,面向在校本科生的创业、创新实践类项目,是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作为把课堂理论知识和科研实践能力衔接、个人和团队结合的桥梁,为本科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创新实践的空间[9]。自2007年启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以来,逐渐形成了国家级、各省级、各校级等多个层次的创新性实验项目,资助力度和实施范围越来越大。

通过先选拔一批成绩优秀、学有余力且对科研活动具有浓厚兴趣的本科生,依托申请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进入到指导教师的科研团队中,实行指导老师的导师制培养。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全员导师制模式存在的指导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通过指导创新项目的申请、实施、结题,指导老师和学生之间得到了充分的交流互动。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等做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指导,也明确了导师制的工作职责和评价机制,着重关注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将老师的一些科研转化来申请各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同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思路、创新点和科研成果,这将大大地激励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自2018年开始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云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通过依托各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搭建四年全程培养的导师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个性化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体做法如下:

启蒙阶段:大一新生,对大学生活、科研活动等事物都比较感兴趣,但由于所具有的基础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知识的缺乏,学习目标的不确定,还不能明确地对待科研活动。若能从思想引导方面下功夫,利用基础实验教学实践,进行导师制模式的宣传动员工作,让一年级的新生尽早地了解科学创新研究活动、专业方向,则能尽早地规划其学习目标、激发其创新潜能,同时也可增强大一新生对本专业的归属感。

发展阶段:根据其具体情况,采取个人申请及结合功课成绩、导师研究方向等方面,吸收一年级的本科生到指导老师指导的高年级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中,辅助学长们进行创新实验项目的相关工作,这样可以让低年级学生熟悉相关实验设备、相关实验流程等科学研究,进而可以依据研究方向,主动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行个性化发展,为大学科下的专业方向的选择及后期的独立进行科研研究活动奠定基础。

提升阶段:进入二年级后,通过专业实验教学的继续学习巩固和科研实践训练,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师课题组的学生可结合科研研究方向及个人兴趣,进一步学习科研活动所需要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导师的指导和同课题组学长的帮助下,掌握CNKI、Elsevier等专业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科研资料,撰写项目申请书,积极申报各级大学生创新项目。进入全面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和归纳问题能力的提升阶段。

深化阶段:获准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后,本科生在课题组实验室,独立开展自己的科研研究活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同时学会XRD、XPS、BET、电化学实验数据的分析整理,熟练掌握Excel、Origin、Ps等科学数据处理软件,及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整理。通过大创项目申请书的撰写,科技论文的撰写,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实验出现问题时,通过和导师的积极交流,仔细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出解决方法。经过1到2年的时间,进一步深化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从而能使学生轻松地完成大四的毕业论文(设计),或者在研究生的保送、研究生的面试和工作面试中都能大放异彩。

四、以点带面全面推行全员导师制模式

基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优秀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的深入开展,可倡导一种勇于创新,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学风。在部分优秀学生的带动下,有利于调动和提高整个班的专业科研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在整个班集体中形成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基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优秀导师制模式的开展实施,也可极大地调动导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导师在教学科研活动中的能动意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与导师相互探讨实验研究计划和方案时,学生的思维活跃,会提出一些新思路和新见解,使导师在科研工作中也可受到启发,极大地促进指导导师申报并获得更多的科研项目,进而以更多的科研成果反哺到优秀本科生的教学培养中,以点带面推行优秀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使教师对人才培养有了新的认识,因此具有“双赢”的效果。带动大量的教师参与到本科生的导师制培养中去,推动全员导师制模式的全面实施。

五、结束语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年8月份以来共申请获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项目6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项目14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项目70项,项目总数达到30项,是2017年的总数的3倍多,参与大创项目的本科生人数达到了300多人,占学院本科生总数的50%左右。本科生创新实验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在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Journalof Alloys and Compound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8篇;在“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内重要竞赛中,获国家级奖2项、省级奖8项、校级奖13项。进一步推动了云南大学建设一流大学的协同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的“四个育人”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材料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通过以专业实验教学为基础,以综合创新实验为提升,最后依托于各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提高材料专业学生的动手、学习和创新能力。在查阅文献、思考问题、分析总结、撰写报告及团队合作等方面受到系统的锻炼和培养,带动学生考研和深造。一年来,一些优秀的毕业生被保送或考取到985院校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占2015级毕业生总数的21%,大大地提高了本科学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猜你喜欢
导师制全员本科生
导师制联合进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来源的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成效
全员核酸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