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变革:信息技术融入课堂的姜堰实践

2022-11-24 09:26
江苏教育 2022年76期
关键词:姜堰结构性变革

万 伟

2020 年8 月,泰州市姜堰区(以下简称“姜堰区”)通过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的评审,被确定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率先在我省乃至全国探索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改革,他们的研究主题是“融合信息技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反思性教学实践共同体”。2021 年12 月30日,泰州市姜堰区举办了“融改实验推进活动暨教科研表彰大会”,笔者非常有幸参与了这次活动,对姜堰区的融改实验进展和实践成果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笔者发现,姜堰区在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改革问题上的思考已经非常深入,姜堰区的教育工作者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非常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他们站到了更高的理念层面,将更新的理论认识作为支撑,从结构化变革的角度来推进融改实验,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角度来思考信息技术的作用。

一、实现了教育理念和文化的变革

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的改变速度很快,但对教育的改变,特别是课堂教学样态的改变速度却比较慢。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我们就积极地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比如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的引入给教师的“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然而,这些技术的引入并没有改变以班级授课制和讲授式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对此,笔者认为,要构建一个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姜堰区从课堂变革入手,探索具有自身话语体系的“M-IT课堂”,无疑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实现了理念和文化的变革。

二、实现了知识观和学习观的转变

姜堰区的实验不仅仅让课堂教学技术变得更高超了、教学手段变得更先进了,更重要的是,知识形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可以说找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

信息化时代,知识还是不是力量?信息爆炸使得我们很多时候无法承载这么多知识,在茫茫的知识海洋中,在不断更新迭代的信息中,我们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知识并将它化为己用?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到底学习哪些知识更有价值,更有助于我们应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更能让我们在未来的社会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有学者提出,知识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软知识”,另一种是“硬知识”。区别“软知识”和“硬知识”最主要的指标是知识的稳定性。稳定性又包含三层含义:一是结构的稳定性,二是内容的稳定性,三是价值的稳定性。相较于“硬知识”,实践性知识、个性化知识、缄默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等“软知识”更难习得。近年来,我们的教育重点慢慢从注重“硬知识”向注重“软知识”发展,比如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更多依托于“软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当前,项目学习、问题学习、探究学习、挑战学习等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些都是深度学习的方式,深度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侧重于“软知识”的学习。研究发现,信息技术较容易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因此,教师在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时,要格外关注信息技术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作用。

三、抓住了课堂教学重建的关键

数字化时代,课堂教学的改革不应该是零敲碎打的修修补补,而应该从整体布局上解决一些深层的结构性问题。

1.结构性变革:课堂教学主体和流程的变化

课堂教学最大的结构性变化是转变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灌输式、讲授式教学转变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使传统课堂教学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要实现这种结构性变化,教学流程的转变是关键。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知识为中心的。在课堂教学的结构性变化中,现在的教学流程要围绕问题或任务展开。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陆志平主持的相关课题研究中,提炼出“任务—问题—任务”的教学流程。教师先给学生布置一个学习任务,学生运用工具和资源去探究问题。接下来是问题引导的学习。学生交流、分享学习成果,针对学习中的问题合作探究。教师再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指导学生进行下一个新任务的学习。

2.课堂学习场景的变化:生活实践进课堂,用大数据支撑精准教学

信息技术改变课堂教学,就是要将学生从封闭的教室和学校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与现实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网络为我们获取各种信息与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学校不再是封闭的空间,课堂也不再是空中楼阁,学习不再被分隔在生活之外。因此,课堂教学要多从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综合性、开放性和混合性学习。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过程与结果,让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精准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3.优质资源共享:师资力量的均衡

信息化改变了因为师资的差距导致的课堂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比如姜堰区建立的“以校为本,校际联动,分层要求,学分评估”的区域校本研修考核制度就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通过建立线上线下混合的反思性学习共同体,促进了不同学校和教师间的实践性知识流动和传播,有效地缩小了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差异,推进了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国家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实验区的初衷,就是要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的要求,以此作为推动地方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重要抓手。姜堰区的实践已经成果初显、渐入佳境,期待今后会有更多新的探索和成果。

猜你喜欢
姜堰结构性变革
江苏泰州市姜堰区:家庭农场在新模式中走出“新路子”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改革开放后,城市的变革之路
共享“悦”读之美南京图书馆向姜堰赠送图书设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人力资源劳动就业培训分析
“三个经济”体现“三大变革”内涵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