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路径

2022-11-24 09:51肖良琼福建福建师范大学泉港实验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15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思维能力科学

◇肖良琼(福建:福建师范大学泉港实验小学)

培养学生的思维对于小学科学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小学科学教育应当紧跟科技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通过超前性思维意识明确时代发展主流。小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思维意识,在事物革新或面对困难时才能发挥发散性思维,解决现实问题与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深度挖掘教材内容,紧抓小学生的特性,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教学内容,进而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习惯,为其后续学习提供思维基础。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生社会基础薄弱,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兴趣,尤其是一些科学现象更能吸引学生眼球。学生对于某一现象的出现感到新奇,想接触并深入了解此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学习兴趣。但小学生注意力弱的特性又决定了他们保持这一兴趣的持续时间短,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引导,让学生能够保持这份热情,结合科学的趣味性与严谨性,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感悟科学的力量,最终提升教学效果。

(二)让学生深入探究科学知识,感悟自然魅力

科学知识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生活又是学生时时接触到的。学生很容易在生活中发现科学现象,对这些现象产生强烈的探索意识,迫切想知道怎样才会产生这样的科学现象,并带着对知识的怀疑态度进行探索。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带领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与科学的关系,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养成。而且,教学方式也可由单一的室内教学发展到室外或者实验室,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路径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结合教材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活动,找寻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科学知识的学习中,不断发展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小学生有其特有的认知方式,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当依据学生的认知方式进行教学方案的选择,让学生在自我发展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构建。学生只有全面掌握了科学知识,才能在自我探究过程中独立思考,找寻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此同时,要想真正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还应结合语言表达,让学生通过自我表达、积极发言的途径展示自我,在科学情境中自由发表言论,在互相合作和讨论中形成知识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实时观察,学生参与讨论时会发生思维的转变,教师就需随之调整教学方案,使小学科学教学活动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教师可给出一些开放性的课堂问题,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并深化其创造性思维。此外,必须结合实践活动验证和巩固课堂知识,保证科学实践的自主性和开放性。这样,才能让学生以灵活的姿态投入科学学习中,帮助学生养成思维意识。

(二)以情境激发学生科学思维

现阶段小学科学教育中并没有过多地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部分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授课,教学方式单一且枯燥,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教学效果不乐观。为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教师必须改变观念,采用创新型教学手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并理解知识,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自主探究意识。如在进行《斜面的作用》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加工厂的工地上摆放了好多油桶,两个工人将油桶奋力抬上卡车,干得又累又困。此时教师可以适时暂停,提问学生:“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帮助叔叔们吗?怎样才能让他们更轻松地将油桶放到卡车上面?”在之前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杠杆原理、轮滑知识等,部分学生因此联想到这一原理:“利用某种工具能够轻松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或力的大小”,就会直接回答:“我们可以利用滑轮的作用,将滑轮与绳子固定好之后,利用杠杆原理将油桶搬运上去,节省体力。”也有学生会说:“我们也能用斜面将油桶滚上去,轻松又省时。”还有学生说:“我们也能用机械化操作,利用起重机或升降机将油桶运送上去,这样还节省了人力成本。”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学生发表之后集中整合,将学生的办法都列举在黑板上,再次让学生对几种办法进行优势整合,找出最便捷有效的方法。最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确定选用斜面是最省事的。此时教师可把探究引向深入:“同学们为什么认为斜面可以省力呢?斜面是怎样省力的呢?”大部分学生会表示都是从生活经验而来,但对具体的原理并不清楚。教师于是抓住学生的心理,通过实验实践,帮助学生解开困惑。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设计,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课堂学习,引发学生探究与理解科学知识,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学习奠定科学思维基础。

(三)让有效提问引发学生思考

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教师为快速完成教学任务,可能会做出强迫学生思考的行为,严重影响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这种教学方式下的学生很难实现思维的发展,也难以实现培养思维的目的。因此,为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具体开展科学教学时,可以抛出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引领下进行学习探究,自主思考问题并找到正确答案,实现自身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这一科学知识中,教师首先可让学生进行试验观察,对于豆芽的生长情况实时记录,然后在课堂中抛出问题,看看学生有没有观察到豆芽生长的具体情况:“豆芽发芽是在什么状态下产生的呢?”“豆芽的生长环境是什么呢?怎样才能保证绿豆生芽?”“豆芽的发芽周期为多久呢?”“绿豆芽黄豆芽的发芽条件一样吗?”教师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之后,让学生逐一解决,对于不能准确回答的问题可以留待下次,让学生再次实验观察记录后对这些没得到解决的问题进行回答。这样就可以完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找到答案,深入了解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四)结合实验教学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改变传统单向传输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提供更多机会。在进行科学教学时,可以结合实验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努力创新,提高思维能力。如对于“空气热胀冷缩”这一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并准备气球、燃烧瓶、热水、冷水等实验器具,再向学生讲解实验步骤,在学生准确掌握具体步骤后,指导其进行实验操作。操作流程具体可分为几部分:整体组装实验装置,即在燃烧瓶口套上气球并扎好;端上一盆热水,将整个装置放置在热水中,观察气球会有什么变化并让学生仔细观察;换上冷水后,将装置放入并观察其变化。最后,让学生根据相关的性质解释在热水和冷水状态下发生的现象,进而对热胀冷缩这一知识点进行深度记忆。需要注意的是,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操作,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必须及时纠正。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实现了思维拓展,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创新意识,有效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五)通过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科学知识的学习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中,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科学现象。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让学生将科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引领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知识服务生活中感悟科学的魅力。如在进行《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会随意乱扔垃圾吗?对于日常的剩菜剩饭大家都是怎么处理的?你们会随意踩踏草坪吗?对路边种植的漂亮花草你会带回家吗?”然后再向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垃圾堆成山后对河流、绿地的影响;青山绿水、鲜花齐放,蝴蝶翩翩起舞……接着再放一张两个景色对比的照片,带领学生一起分析环境恶劣之后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后果,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深刻感受保护环境应该从我做起。

三、结语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潜能,拓宽学生视野,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质的飞跃。通过科学有效地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努力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思维能力科学
蜗牛看牙医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点击科学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科学大爆炸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