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视角下我国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路径研究

2022-11-24 18:01程华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8期
关键词:家校青少年身体

程华平

(江南大学体育部 江苏无锡 214122)

青少年是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未来与希望,健康的身心素质不仅关乎个人的生活、学习以及未来发展,同时也关乎整个国家与社会的持续发展。如今提高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促进其体质健康已经迫在眉睫,这也引起国家与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对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力量的协调,多措并举推进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开展。2016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1],该文件对我国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健康促进等相关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我国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充分整合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多方力量,共同推进青少年身体活动相关工作的协调与高效开展。

1 家庭与学校在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中的功能

1.1 相关概念阐析

家校合作指的是在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工作中,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作用,学校相关教育工作者与家庭子女的监护人基于同一个目标,通过彼此的协调、支持与配合,共同推进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工作的教育互动与合作活动。

身体活动指的是在骨骼、肌肉、关节等部位的配合下,需要消耗一定能量的各种身体动作。身体活动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主要涉及青少年在学校、家庭、社区中所进行的日常性游戏活动、玩耍活动、体育锻炼活动、家务劳动、休闲娱乐活动等。

1.2 家庭在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中的功能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同时也是其开展身体活动的最近生态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了承担着养育与监护的责任,同时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榜样作用。家庭成员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念、文化素养、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经济条件以及身体活动习惯等都会对青少年的身体活动开展情况形成非常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家庭成员的支持度及其自身的身体活动习惯,更是会直接影响青少年参加身体活动的意识、意愿与行为。

1.3 学校在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中的功能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与成长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职责,在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开展青少年身体活动教育提供了优质与安全的环境。另外,学校也有着优良的体育师资条件,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功能健全多样的体育设施,广阔的体育运动场地,共同参加体育锻炼的伙伴等,这些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青少年参加身体活动的积极性[2-3]。

2 家校合作视角下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中的问题

家校合作是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中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双边互动活动。学校会根据学生在校表现为家庭教育提供一定的依据,家庭教育能够为学校教育提供补充,二者相互配合,既能够增加学校教育的丰富性与灵活性,又能够增加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2.1 缺乏合作,实施被动

学校体育教育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使命与责任,但学校在实施青少年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忽视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学生家长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与合作,不利于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效果的显著提升。另外,学校与家庭在开展青少年身体活动方面,缺乏科学完善的沟通合作机制,二者并没有十分明确的职责,这非常不利于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有效合作。虽然一些学校也意识到这一点,成立了家校联合会,但往往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对于学校而言,由于多种原因并没有重视家校合作机制的完善,而且相关体育教育工作者也对其缺乏足够重视。对于家庭而言,孩子的体育教育应该由学校承担,再加上一些家长因为工作繁忙,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而忽视家校合作活动的参加,这就导致家校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大大影响了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的提升。

2.2 消极参与,主体缺失

适当的身体活动有利于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我国主要通过保证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与定期的体质健康测试来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我国由于在运动损伤方面缺乏科学有效的预防知识与处理方法,导致很多家长非常担心孩子在体育锻炼中受到伤害,这就限制了青少年各种身体活动的开展。另外,重文化、轻体育的思想观念也深刻影响着青少年,导致很多青少年在体育课中仍然心系文化课程学习,无法全身心地参与身体活动。如今青少年学生是家中的掌上明珠,自小很少参加各种家务劳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苦累而难以坚持,父母也由于工作繁忙,锻炼意识不足,再加上互联网,聚会类活动等诱惑,用于参加身体活动的时间大大减少,导致家长难以发挥带动与榜样作用。另外,在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家校合作中,学生始终是主体,但很多家长与学校却忽视了这一点,未考虑青少年的兴趣、意愿与个体差异,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报各种学习培训班,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等,导致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2.3 双方无视,协同匮乏

如今,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存在过于关注青少年学习成绩,忽视青少年身体健康的现象。对于学校而言,通常只是一味地注重自身的升学率,忽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再加上由于担心出现各种运动损伤甚至运动猝死等安全事故,害怕承担责任,因而不注重学生身体活动的开展。对于家长而言,普遍存在过于关注孩子文化课程学习成绩,忽视孩子身心健康,担心孩子出现运动损伤等心理,往往占用课后时间,督促其继续学习,并利用寒暑假报各种学习培训班,导致孩子参加身体活动的时间更加不足。在家校合作方面,学校一般对学生的家庭体育教育缺乏足够的信任,包揽学生的一切体育教育工作,而家庭也对学校的体育教育要求缺乏足够的重视、理解与配合,同时学生自身也由于手机、游戏、电脑、电视等的诱惑,再加上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往往也不注重身体活动的参加。

3 家校合作视角下青少年身体活动的促进路径

3.1 家庭干预策略

3.1.1 深化家长体育价值认知,培养家长体育兴趣与技能

如今我国家长教育并没有构建完善的体系,家长不需要考核与领证,自动上岗,这为孩子的养育与教育带来一定的隐患。很多家长对健康知识、体育运动缺乏足够认识,这就需要相关权威机构、权威专家等通过举办家长会、健康讲座、APP家长课堂等形式向家长普及宣传健康、安全、心理、育儿等方面的知识,使家长充分认识到自身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方面的重要义务。另外,家长应该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通过参加体育社团、体育亲子班、上网学习和观看精彩赛事等途径自觉培养体育锻炼兴趣与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带动孩子一起参加身体活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亲子活动、志愿活动等,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参加,不断提升自身体育技能,不断推动家庭体育的经常化开展[4]。

3.1.2 加强家庭教育,构建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

影响青少年参加身体活动的家庭因素主要有父母文化素养,电子网络游戏产品,父母陪伴看电视,父母参与体育锻炼,父母对孩子娱乐活动的监督与管理等,因而有必要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应自觉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加强对孩子娱乐活动的监督与管理,特别是要严格控制孩子上网与玩游戏的时间,对于年龄较小的初中生,应避免其购买网络电子产品,以免其沉迷于网络。同时,还应该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进行严格管理,如要求孩子吃饭时不看电视,作业完成之后再看电视等。父母也可以陪孩子一起看电视,同时发挥自身榜样作用,身体力行地参加体育锻炼,以带动孩子参加身体活动,为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构建优良的家庭内部环境。家长除了要以身作则,发挥自身榜样作用之外,还应该为青少年参加身体活动提供足够的物质支持,为孩子购买运动服、运动鞋、运动器械等,陪伴孩子一起参加身体活动,或者鼓励孩子多结交邻居与朋友,定期与邻居朋友组织各种集体活动,结伴参加各种身体活动。

3.1.3 创造更多余暇时间,丰富家庭体育活动内容

首先,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严格控制青少年玩游戏、看电视的时间,减少屏幕时间,增加交通时间,鼓励他们上下学步行,为青少年创造更多余暇时间用于完成家庭体育作业,参加家庭体育聚会以及分担家务等,通过多样化的方法将学校体育、绿色出行、家务劳动融入家庭体育中。其次,丰富家庭体育活动内容。家长应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趣味性强,技术门槛低,男女适宜,便于开展的身体活动,如球类运动、跳绳、爬山、爬楼梯、瑜伽、室内单杠、软式棒球、游泳、跑步、逛公园、骑单车、做游戏等,也可以通过体感游戏、跑步机、动感单车等进行锻炼,以实现屏幕时间与运动时间的融合。另外,家长应该将喝酒、吃饭、打麻将、看电视、耍手机、打游戏等活动内容转换为家庭体育活动,可以组织邻居、亲戚、朋友一起开展家庭体育聚会活动,如相约一起到楼下玩耍或远游踏青,或者根据孩子的兴趣与身体特征,以及根据体育项目的特征一起给孩子报体育亲子班、体育兴趣班等[5-6]。

3.2 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干预策略

3.2.1 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健康教育

学校教务管理人员应该引导教师与学生形成“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同时,教育工作者也应该自觉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积极学习最新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加深对身体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到身体活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认知能力与学业能力方面的价值,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加强身体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3.2.2 将健康考核纳入学生评价体系

作为教育主管单位,应将学生身体活动量与体质健康测试纳入学生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中,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衡量学生综合成绩的一项指标,甚至也可以将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纳入学生升学考核体系中。学校应该重点关注体质健康水平较低的学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并鼓励、指导、督促其参加各种身体活动。另外,体育教师也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因材施教。

3.2.3 学校体育保质保量,适当减压减负

影响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学校因素,主要包括学校体育因素与课业负担因素。一方面,学校应该充分保证学生体育课程与课间操的时间、次数与质量,严禁占用学生体育课程与课间操的时间,加强对体育课程的监督与管理;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建设体育俱乐部,并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种俱乐部活动,组织、鼓励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积极开展各种体育项目赛事活动,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羽毛球比赛、跳绳比赛、排球联赛、田径大赛等。另外,任课教师还应该优化教学设计,适当减少课后作业总量,设计分层作业,采用等级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

3.3 家庭与学校联动干预

3.3.1 完善家校沟通合作机制

青少年身体活动的促进,还应该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构建完善的沟通合作机制,为家校在青少年身体活动开展中的合作提供足够的制度保障。首先,政府应该颁布制定相关政策文件,通过强有力的态度要求家庭承担起开展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责任与义务,要求家长以实际行动参与到青少年身体活动的促进工作中。其次,家长与学校应该构建科学完善的沟通合作机制,以便为青少年身体活动开展过程中决策的制定,成绩的提升,运动损伤事故的预防,伤害事故的保险等方面提供依据。最后,成立家校联合会,由家庭与学校双方共同制定并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并由家校联合会负责监督,同时还应该由家校双方共同参与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的测试与评价体系的完善工作。

3.3.2 加强家校协同

在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中,由于家庭与学校双方都很容易根据自身的要求单方面开展青少年身体活动,二者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合力,有必要加强家校协同,形成合力。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学校体育的资金投入,结合学生规模与发展需求合理建设体育场地与设施,加强体育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提升其体育素养,以便为家校合作提供服务。其次,加强对家长相关知识的培训,设立家长青少年培训日,组织健康讲座,引导、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另外,学校既可以开展亲子体育活动,也可以开展设置有家庭运动项目的小型运动会。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与学校共同合作,结合实际情况编制青少年身体活动或体质健康促进方面的宣传手册,编制运动健身方面的图书,并免费派送给各个家庭,同时开展上门指导。最后,学校可以通过设置家长日,组织参观活动,搭建多媒体互动平台,推送学校健康促进成果等方式,加强与家庭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加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频率,向家长发送学生在某一阶段中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以及学生参与课后身体活动的感受等,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期间的活动安排以及学生的身体活动参与情况等[6-7]。

4 结语

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国家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该文对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中的问题与路径进行研究,重点强调家校合作对于促进青少年身体活动的目标与要求。家校合作要求政府、家庭、学校、教师、学生与社会等多方力量齐心协力,为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以及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增添更多的动力。

猜你喜欢
家校青少年身体
家校合作,共育新苗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我de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