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选修课在普通高校开展的现状及策略研究

2022-11-24 18:01夏婧朱金棒吴传政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8期
关键词:运动员运动课程

夏婧 朱金棒 吴传政

(1.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2.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摔跤运动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竞技体育类项目,古代奥运会在公元前776年诞生之时,摔跤就是其中的比赛项目[1]。公元10世纪后期,我国就有了专门叙述摔跤的书籍——《角力记》。希腊是现代摔跤的起源地,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1届现代奥运会,就设立了古典式摔跤。1904年,在圣路易第3届奥运会上,又设立了自由式摔跤。古典式摔跤和自由式摔跤统称为国际式摔跤。摔跤运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一项集实战性、技能性、对抗性为一体的综合体育竞技项目。

摔跤项目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全国有14所专业体育院校,专业体育类院校有摔跤单招考试,他们有相应的摔跤课程资源,会在全校开展摔跤选修课程,而普通高等院校如果没有配套的相关资源,就不会开设相关课程。所以,有必要对摔跤课程在高校中的推广与普及进行研究。

按项群分类,摔跤属于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项目,它对于练习者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都有提升效果,男生练习可以培养竞争意识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女生学习可以自我防卫,危险时刻临危不乱。由此可见,摔跤项目在高校的可开展性很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该文主要对普通高校摔跤课程推广价值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普通高校摔跤课程的开展提供参考,推动高校摔跤课程的建设。

1 高校摔跤课程的推广价值

1.1 文化价值

摔跤运动的发展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苏美尔人时代。他们用楔形文字书写的《吉尔伽美什史》、雕塑和浅浮雕展示了伴随着音乐并带有裁判的比赛。同时,在古埃及也有大量摔跤的历史和考古遗迹。在许多摔跤手中,最著名的摔跤运动员是克罗顿(克罗顿又名克罗托内,位于意大利南部卡拉布里亚区,于1860年加入意大利)的米隆,曾获6次奥运会冠军(公元前540—516年)、10次科林斯地峡竞技赛会冠军、9次尼米亚竞技赛会冠军和5次皮提亚竞技赛会。现代摔跤运动起源于希腊,相传神话中的英雄捷谢伊从雅典女神那里学来了摔跤规则,从而推动了摔跤运动的发展。首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当时就把摔跤列为正式比赛项目[2]。随着奥运会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及体育运动本身所体现的公平、公正、顽强、拼搏的特征,女子体育运动在这一领域不断扩大和发展。过去被视为女子运动禁区的许多项目,相继得以开展,女子摔跤便是其中之一。1984年,国际摔跤联合会承认了女子摔跤运动,但女子摔跤只设自由式一项,竞赛规则与男子相同,唯一区别在于女子摔跤比赛时运动员必须穿短袖衫。1989年8月,瑞士举办了第1届世界女子摔跤锦标赛。此后,女子摔跤每年都举办一届世界锦标赛。直到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会,女子摔跤才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每一种运动的兴起一定有其原因,既然能传承至今,那么新时代高校学生必然要做到了解和传承。摔跤运动传承的是勇猛拼搏,也是对抗、力量、灵敏等的代名词,这淳朴的项目特征和魅力无疑吸引着每位高校学生。当然,学校体育是体育社会学的一个分支,高校大学生是体育文化的受益者,也是传承者。因此,在高校推广摔跤课是趋势也是必然,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1.2 教育价值

摔跤运动有着自己独特的十二字方针:快速主动、勇猛顽强、全面连贯,短短的12个字清晰展现了摔跤运动的风格。摔跤比赛中运动员动作行为瞬息万变,在双方交手之时要快速地做出防守,主动反攻,化被动为主动;摔跤项目属于格斗对抗类项目,必须顽强反抗,勇于拼搏才能反败为胜。任何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环环相扣,全面且连贯地完成动作才能一招制敌。另外,各个阶段和不同层次的训练都对人的意志品质有不同的考验和锻炼。初学摔跤时,要忍受拉韧带的痛苦,技术练习时也要克服训练的单调、乏味,而要想熟练地掌握技术,必须经过千百次的重复,这就要求从事摔跤练习者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赛前控制体重对运动员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意志薄弱的人是难以承受的,只有具备坚强意志的运动员才能适应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也只有敢于拼搏、勇于冒险、不服输的运动员才有可能在比赛中攀登冠军的领奖台。

摔跤项目的专项教育特点就是集对抗性、力量性、灵敏性为一体的综合体育竞技项目。首先是力量性,这是古典式摔跤运动的突出特点。力量与技巧的统一,力量是支撑,技巧是链条。没有力量,任何技巧也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运动员显示出全身强劲的协调力量,凸显出顽强的力量美、阳刚美并引起他人的欣赏和赞美,这正是摔跤运动的魅力所在。力量是摔跤运动员需要具备的首要素质,力量中有技巧和智慧;技巧和智慧中又蕴含着力量。因此,摔跤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高度结合的整体性运动。其次是对抗性,国际式摔跤是两个人直接对抗的运动,在瞬间变化中克服一切阻力,施展出自己的力量和技巧把对方制服。摔跤是具有高度应变能力的对抗运动,所以对摔跤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维素质要求较高。摔跤不但是力量、技巧、身体素质的对抗,更是心理素质和思维素质的全面对抗。在比赛中,只有对抗激烈才能显现出比赛的精彩,才能彰显出选手的水平。从根本上看,摔跤运动就是在竞赛对抗中存在、发展和提升的。最后是灵敏性,摔跤运动员被要求身体像泰山一样牢稳,像猿猴一样灵活,像猎豹一样迅捷。身体的每个部位灵敏、精巧配合,进而达到高度统一。摔跤运动员的头脑更需要快速、灵敏的思维,在瞬间就要进行判断,想出对策,调整心理,做好相应动作,这是极其精巧、准确的系列反应与表现。优秀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胜利的保障。优秀摔跤运动员的思维特点包括迅疾的正确性、有效的灵活性、积极的调转性、协调的综合性、高度的整体性。所以,摔跤练习能够提高人的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

普通高等院校在摔跤教学和训练中,要求所有学生为了胜利,为了达到制胜的目标而努力训练,帮助学生发挥长处,获得快乐,实现自身的价值。大学生追求精神自由、拥有强健体魄的目标,通过摔跤运动便能一一实现,这就能体现出摔跤运动的教育价值,项目的激烈性、直接性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沟通、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开展和推广高校摔跤运动的积极价值。

1.3 实用价值

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其中就提到了各个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大学生抑郁症发病率逐年攀升,而根据研究表明,长期或短期的身体锻炼都能够较好地降低抑郁。此外,国外研究表明,长期或短期身体锻炼与焦虑缓解之间存在低度到中度的相关关系。由此可见,高校应当重视体育选修课的开展,而在众多的体育项目中,摔跤是极具代表性、优势性的运动项目。

摔跤项目特征是将对方摔倒,并使自己处于平衡的状态。在进行摔跤比赛时,运动员的动作方向和用力程度不同,身体各部位的变化也不同。与对手抗衡时,从对方细小的变化中,甚至仅从肌肉收缩上,就能判断出对方的动作意图。因此,要求运动员全身肌肉协调用力或放松,随时准备做出准确有效的反应,这对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及前庭器官的敏感性有较大作用。摔跤技术千变万化,既有进攻技术,又有防守和反攻技术;既有站立摔技术,又有跪撑角斗技术。在比赛中,要想将自己掌握的技术运用得淋漓尽致,必须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指挥能力和各器官的反应能力。因此,推广摔跤项目,让学生学习摔跤技能,不仅可以展现大学生青春阳光、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个性特点,还可以缓解和降低大学生抑郁或焦虑的情况,为学生更好地步入社会提供良好的身体基础。

2 高校推广摔跤课程的现状与困境

2.1 学校摔跤课程所需场馆与器材不足

在高校课程设置中,除了本专业的必修课,体育课程是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但其重视程度远不如其他课程。其一,场馆设施的建设是保证摔跤运动在高校中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摔跤运动如果没有完善的场馆设施,就很难实现摔跤教学的顺利开展。摔跤有很强的项目特点,结合滚翻、站立技术、跪撑技术等,很难在非专业场地进行训练学习。因而,场馆软硬件设施是高校开展摔跤运动至关重要的基础,在普及、推广摔跤运动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其二,摔跤相关器材也是课程所需的重要环节,练习初期需要合理运用布人进行技术辅助练习。摔跤属于有一定对抗性的项目,一定要做好保护工作,无保护不上课,无保护不练习,如果场地设施不齐全,学习和训练就会受到阻碍,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收获都会大打折扣。因此,若缺乏摔跤教学的软硬件设施,会对摔跤课程的推广造成严重阻碍。

2.2 学生对摔跤课程认识不足

摔跤项目有着超强的对抗性,受传统观念影响,大众认为这是男生的运动,充满肌肉对抗和野性力量,所以女生对此运动项目的热情远远低于男生,造成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这是由于学生对项目的无知,导致的摔跤的性别局限性,也会限制课程的推广。电影《摔跤吧!爸爸》很好地诠释了摔跤运动,它不局限于一项竞技体育项目,练习者在学习摔跤的过程中,既能够学到专业的技术动作,还能学到更多的体育精神与优秀品质。因此,项目推广不到位就会导致大众不了解该项目,开展会受阻,甚至会出现女生不愿意学习,男女比例失调的结果[4]。

2.3 学校摔跤课教学方式亟待提高

大学生选修课是指根据学生个人兴趣或专业需要自由选择修习某课程。笔者认为,应根据普通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摔跤课程若想在大学选修课中脱颖而出,必须集创新性、实用性、知识性于一体,因为单纯的竞技摔跤在普通高校选修课中很难有立足之地,学生想学有所获,就必须创新。比如,可以将摔跤与危险时的自卫防身术结合,前期开课时,可以运用案例分析或场景模拟进行情景再现,使学生了解所学技能如何运用,在遇到危险时运用所学技能变被动为主动,以弱胜强,最终脱离危险。由此可以推断,摔跤教学方式的创新会提升摔跤课程在高校选修课的影响力,若不能构建出创新、完善的新型教学方式,则不利于摔跤选修课的开展,因此需要找到创新点和平衡点。

2.4 摔跤项目的科学研究需要加强

我国对于摔跤的科学理论研究需要加强。目前,摔跤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研究成果相比有较大差距。摔跤作为我国的重点项目,其问题体现在有关摔跤项目的研究还停留在基础的技战术研究上,对发展路径、开展现状和应对策略等研究较少,对摔跤的训练、推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未能构建完善的高校摔跤课程理论体系,不利于摔跤课程的飞速发展,对此需要加强科学探究,用理论指导实践。

3 普通高校推广与普及摔跤课程的策略

3.1 不断完善学校摔跤课程所需的场馆与器材

第一,学校要大力支持摔跤课程教学,申报所需项目,增加经费投入,建立或提供专业的训练场地,购买专业器材提高摔跤专项技能,以确保摔跤教学与竞赛能够顺利展开[5]。第二,可以将类似项目场馆协调开发和利用,利用相似项目如柔道、跆拳道、散打等项目的场地和器材,开发整合资源,为开展摔跤课程提供校内已有资源。只有学校支持,教师创新,学生参加,才能推动课程在高校内的蓬勃发展。

3.2 提升学生对于摔跤项目的认知,加大普及力度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要充分把握体育强国建设的系统性、复杂性以及跨领域、跨部门的特点,注重机制协同创新,强调体育部门要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协同发力,共同推动体育强国的建设。普通高等院校可以通过体育明星进校园的方式普及、宣传摔跤项目,增强大学生对摔跤项目规则、竞赛、训练等系统化知识的了解[6]。要根据普通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制定,利用体育明星的效应让学生了解摔跤、学习摔跤,再通过校园运动会或校内比赛让学生感受摔跤运动的竞技之美,从而体会到摔跤运动的价值。要提出摔跤教学方式的创新,通过创新视域下的新型高校摔跤授课方案,鼓励宣传该课程,让学生感受到课程的魅力。要将摔跤课程文化外延传播,可以结合女子防身术、格斗、柔术等,使竞技摔跤向适合普通大学生的实用摔跤转变,学生受益,课程自然热度飙升。学生选课会有群体效应,喜欢的人越多,那么课程热度也就越高,摔跤课程的开展因而会得到极大的推广和促进。

3.3 创新教学方式

一堂好课的标准是要有一位优秀的教师,所以优秀丰富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7]。

首先,摔跤项目在各大普通高等院校的项目基础还不够,可能有些学校根本没有配套教师。年轻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力军,可以举起创新旗帜,他们创新性强,接受新型事物的能力快,可以很好地进行课程教学创新,运用新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使摔跤运动更适合普通高校。多运用VR虚拟仿真课程、在线课程、多媒体等新型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将课程集创新性、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去选择学习[8]。

其次,在部分有摔跤专项的学校中除了本专业学生学习外,很少有其他专业的学生选修。这可能就是项目没有考虑到其他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接受程度,若想改变现状,需要教师在教案或教学大纲上有所改变。例如,摔跤技术中的夹颈背及其解脱办法除了可以运用在竞技场上,还可以结合真实情景进行教学,即教会学生在某种危险情况下,如何运用该技术解脱逃生,甚至反击。因此,各大高校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积极引进更多具备丰富摔跤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不断优化本校的师资力量和授课方式,为更好地推广、开展摔跤选修课奠定根本基础。

3.4 增强摔跤项目科研成果的产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增加摔跤项目相关的科研成果,各高校应鼓励在编教师进行理论实践研究。可以设立教研室科研基金,鼓励、激发新老教师的学习热情和科研意识。师资力量和科研成果是正比例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9]。教师应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科研、教学两手抓,做到科研成果先进,教学内容新颖,确立摔跤运动的正确发展方向,拓展摔跤运动的项目价值和发展前景。推广摔跤课程的同时,也要增强相关科研成果的产生。

4 结语

虽然,目前摔跤课程在我国普通高校开展步履缓慢,但是摔跤课程的受众群体广泛,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创新摔跤课程。作为课堂的参与者,学生兴趣浓厚、学有所获才能体现出课程的魅力。随着摔跤课程在高校中的普及与推广,将有更多的学生练习摔跤,提高身体素质,培养拼搏精神,大力弘扬尚武精神。

猜你喜欢
运动员运动课程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不正经运动范
运动员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