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视角下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2022-11-24 07:26闫婷婷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跨学科会计专业跨界

闫婷婷

(青岛城市学院 会计与金融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6)

0 引言

现阶段,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会计信息处理提供了更全面、及时、准确、高效的手段,使会计核算更加规范、便捷,也预示着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和教育理念面临着新的挑战,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必定要进行改革和创新。目前,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了较大的发展,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将是信息化,而高校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尚缺乏对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足够重视,不利于会计人员信息技术能力以及整合网络数据资源能力的培养。[1]

2019年,“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开始实施,致力于推动新文科建设。新文科是现阶段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依附的重要途径,是对文科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满足新时代市场对会计人员的新需求。[2]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会计学专业应秉持“跨界融合”理念,树立“大学科”思维,积极致力于促进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尤其注重文文交叉、文理交叉和文工交叉,着力提升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大数据时代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会计精英人才,为会计领域注入新鲜血液。

本研究立足于跨界融合视角,着力分析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问题,以期为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1 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现阶段,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向各类企事业单位输送综合素质较高的会计专业人才,学生不仅应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3]因此,在进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时,高校需要注重会计知识体系的理论性、系统性及全面性,通常按照“理论+实践”的模式来进行构建。其中,理论部分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实践部分主要包括以校企合作形式进行的顶岗实训、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等形式的课程。

教育部前部长陈宝生在指导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时曾强调“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高校致力于构建融合式课堂思政的立体化育人模式,推动会计课程体系优化,致力于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会计专业课程的各个章节和知识点,从而将传统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整合,实现双赢的局面。

1.2 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2.1 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创新性,课程体系固化

1.2.2 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信息化课程设置不足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课程体系方能为社会输送所需的专业人才。现阶段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通常包括必须课和选修课,具体可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等,从授课形式上划分成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整体而言,目前高校会计专业设置的必修课程比例要高于选修课程,理论课程比例要高于实践课程,且课程设置仍然较为传统,信息化课程设置单一,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多,而新型会计信息化课程少,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较低,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个性化人才培养。

1.2.3 实践课缺乏多样性,与实务工作的匹配度不高

伴随着人工智能、财务智能化及财务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会计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已发生较大变化,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不再是传统的核算型会计人员,而是分析型、决策型及创新型的复合会计人才。显然,高校要培养的是能够熟练运用相关最新技术和财务软件的应用型会计人才,这就需要不断丰富实践课内容、优化实践课形式。然而,现阶段,很多高校的实践课程采用的是仿真实训,与实际工作相脱节。且“智能财税”“财务共享”等新兴实践课程设置不足,校企合作项目也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

2 跨界融合视角下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基本思路

在信息化时代,人工智能、虚拟技术、区块链等对“新文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的新文科建设就是要实现“四通文科”,即文理打通、人文与社科打通、中与西打通、知与行打通,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要深度把握“跨界融合”的内涵。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必须要贯彻“跨界融合”的基本理念,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文理交叉交融”,打破学科和专业界限,增强融通性,提高文理协同育人的效果。[5]在此过程中,为了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会计人才,缓解现阶段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同高校人才培养不一致的情况,高校还需要强化产教融合和双创融合,强化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合作,构建实践育人基地,建立新文科人才培养的第二阵地,大力培养创新型会计人才。

基于此,高校需要基于“跨界融合”理念,不断明确课程优化的目标定位,健全跨学科模块式课程体系。在课程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加强多方参与,协同创新,充分发挥高校、企业、政府等多方的力量。同时,高校还要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提供必要的人力保障和资源保障:一方面,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构建校内外衔接的跨界队伍;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网络学习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课程实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在此基础上,跨界融合视角下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跨界融合视角下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基本思路

3 跨界融合视角下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具体路径

3.1 明确课程体系优化的目标

5G、人工智能、虚拟技术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带来的不单单是“器”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深层次的社会文化问题。因此,跨界融合演变成高校改革的发展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国际性、创新性、人文性、复合性、专业性和职业性的“金刚石”模型的新文科人才[5]。

现阶段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尚存在各种问题,需要高校进行深度的跨界融合,发挥跨学科的协同作用。一方面,高效要根据会计行业的发展动态及岗位需求的不断变化,将社会发展最新技术以及行业对会计人才的最新要求有机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打破学科界限,深度探究会计学科的内涵、边界及融合特性。另一方面,在数智化时代,会计核算工作能够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于是会计工作的管理价值逐渐凸显出来,这就要求高校培养学生不仅要具备最基本的核算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决策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7.学习成功后点击“确定”进行第二把的匹配(哈佛H6钥匙匹配时至少需要匹配2把才能着车),如图8所示。

3.2 确立跨学科的模块式课程体系

基于跨界融合视角进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就是要全面、系统地整合和配置资源,实现跨学科的交流,有效整合各学科课程的优势资源,以推动课程改革。

因此,高校要紧跟新学科、新技术及新领域,建立跨学科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应对会计学科、专业及课程进行深度分析、整合和升级,特别是把类型相同的专业和性质相似的课程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弱化学科边界,打破学科壁垒;同时,要积极构建通用课程、专业课程及素质拓展课程等模块式课程体系。其中,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模块课程;专业基础课主要帮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专业模块课是基于跨界融合理念设置的不同学科交融融合课程,结合会计学科人才培养需求有效融合跨学科课程资源。例如,高校可以设置R语言、Python及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等信息化课程,建立集信息化和专业化于一体的现代化课程体系。[6]而素质拓展课程属于补充和提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

3.3 鼓励多方参与确保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会计专业课程的顺利组织与实施,需要师生双向互动,充分发挥学校的引导作用;此外,还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尤其要引入企业的力量,才能真正实现会计专业的跨界与融合,从而为企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在组织会计教学过程中,高校务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把各模块的课程“项目化”,以“问题导向”开展教学,用具体的“项目”来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可以采用案例分析、仿真模拟以及行动导向等方法,也可以采用小组学习、团队学习以及教学做一体化模式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此外,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合作协同开发和创新课程教学资源,以“工学交替”的模式来鼓励学生带薪实习、现场参观等,从而锻炼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会计职业素养。

4 跨界融合视角下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保障措施

4.1 优化师资队伍,提供人力保障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跨界融合的战略目标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去实施。因此,高校要不断优化师资队伍,为跨界融合视角下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提供人力保障。

首先,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学校应组织会计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践,近距离感受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的实际应用,提高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应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去国外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等,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发适宜的大数据会计系统。其次,要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大力聘用具备先进计算机技术、数学知识和会计专业技能的跨学科人才,优化会计教师知识结构,强化数字化师资队伍建设。[7]再次,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推动会计专业教师自主进行跨界融合。高校应积极鼓励教师打破学科界限,搭建跨学科、跨专业的团队,加强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等专业的深度融合,建立跨学科的师资队伍。

4.2 强化学习平台建设,提供渠道保障

数智化时代,社会急需的是跨学科的复合型会计人才,这就需要高校推动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拓展相应的学习渠道,丰富学习内涵,增强课堂学习的多元化,从而确保会计专业课程的顺利开展。

一方面,高校要加强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线上、线下便捷的授课渠道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深度推广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自主学习网络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推动课程授课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加强实践平台建设,积极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平台,为课程开展提供重要的条件支持。同时,高校可以强化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

5 结论

伴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同人工智能领域的联系更加紧密,跨界融合已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同时,会计工作内容和社会就业需求也与以往明显不同。因此,高校需要对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严格贯彻和落实跨界融合理念,充分调动各学科课程优势资源,重构会计、技术和数据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基于跨界融合视角对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增加信息化技术的介入,有利于强化高校专业特色建设,为新文科会计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也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从而呈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猜你喜欢
跨学科会计专业跨界
周鹏飞:大鹏展翅 跨界高飞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