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内容、方式与途径

2022-11-24 10:21程兆燕
幸福家庭 2022年10期
关键词:劳动幼儿园幼儿

■文/程兆燕

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这意味着,从2022年秋季开始,劳动课将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进入全国中小学的课堂。这为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设计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幼儿园应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明晰劳动教育的目标,并结合一日生活渗透劳动教育的内容。本文旨在探索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方式与途径,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一日生活皆教育,教师要运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将幼儿一日生活中有关劳动教育的内容、价值、目标通过游戏的方式加以组织,在入园、区域活动、盥洗、如厕、午睡、离园等各个环节中,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提升劳动知识与劳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对此,教师要对劳动教育的意义、劳动教育的内容、劳动教育的方法及劳动教育的途径进行研究和梳理,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形成科学的劳动教育体系,转变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丰富幼儿对劳动教育知识和劳动技能的认知,从而促进幼儿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不断提升,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一、幼儿劳动教育的意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要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纽扣,整理物品等。生活自理能力是每个人最基本的行为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水平的高低能体现出劳动教育的成果。一个没有劳动意识,不喜欢参与劳动的人,不可能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当中,要不断提升幼儿对劳动的兴趣,科学引导幼儿树立尊重劳动的意识,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劳动,让幼儿体会劳动带来的价值,懂得珍惜劳动的成果,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教师要以教育方针为向导,以研究为手段,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实施劳动教育,让劳动意识渗透每一位幼儿的生活,让每一位幼儿有参与劳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幼儿形成科学的劳动价值观。

二、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

教师要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设计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精神指引下,根据小班、中班、大班三个阶段的特点,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选择适宜的劳动教育内容。教师要通过游戏化、综合化、生活化的课程内容,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劳动教育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包括生活活动、教学活动、区域游戏活动,这些活动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蕴涵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契机,是幼儿园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要深度剖析一日生活中所蕴含的劳动教育内容,为幼儿创设劳动教育的环境,让幼儿参与劳动,这不仅有助于幼儿身体的协调发展、智力水平的不断提升,还有助于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

在入园环节,幼儿在取放晨检卡、更换室内鞋、叠放外套、取挂毛巾、取放椅子后进入区域活动。在进餐环节,幼儿可以帮助教师擦桌子、分发餐具,在进餐时,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自行加餐,并要求幼儿在用餐结束后将餐具放回指定的位置,进餐结束后,教师带领幼儿做卫生,收拾衣服上的食物残渣,清理桌面、地面。在午睡环节,教师要求幼儿有序排队寻找自己的小床,指导幼儿自行脱衣服、鞋袜并将衣物摆放整齐后安静入睡,午睡结束后,教师指导幼儿自行将衣服、鞋袜穿戴整齐,并整理床铺。在盥洗、喝水、如厕环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如晾晒毛巾、清洗自己的水杯等,鼓励幼儿在如厕时保持厕所的干净整洁,并在上完厕所后整理好自己的衣服。

教师要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体会劳动的辛苦,懂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尊重别人的劳动,使幼儿萌发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尊敬和热爱,使幼儿养成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到底、团结协作的良好品德。

(二)在区域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在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主题设定区域活动。根据不同的区域活动,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主题并提供丰富的材料。例如,在“娃娃家”区域游戏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足够数量的娃娃,鼓励幼儿给娃娃穿脱衣服、鞋袜,让幼儿在活泼的氛围中,熟练掌握穿脱衣服、鞋袜的技巧,提升他们的自理能力。又如,在“谁来照顾宝宝”的游戏中,幼儿通过角色扮演,体会到了父母日常劳动的辛苦,感受到了父母给予他们的爱,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劳动体验。

在理发店、小超市、小医院等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游戏,对社会角色有了一定的认知。教师要抓住契机渗透劳动教育,帮助幼儿意识到社会生活与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是密不可分的,让他们体会各行各业劳动者给我们带来的生活便利,在深化他们对角色认知的同时让其理解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艰辛。

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教师可以开辟专门的饲养种植基地,给幼儿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例如,教师指导幼儿种植各类蔬菜瓜果及其它植物,从松土、浇水、施肥、捉虫到采摘果实,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劳动教育。让幼儿亲身参与并体验,能丰富幼儿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认知,同时能提升幼儿的劳动技能,让幼儿在收获的喜悦中感受劳动的艰苦,感受食物来之不易的过程,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又如,在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幼儿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的变化过程,让幼儿悉心照料小动物,从而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热爱,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三)家园携手共同实施劳动教育

要想达到“5+2>7”的效果,就必须关注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劳动教育来说,现实中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例如,有些家长溺爱孩子,过多干涉,包办太多,孩子在家是“小皇帝”“小公主”,让孩子失去了参与劳动的机会。有些家长甚至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在家里可以不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倡导家长制定家庭劳务清单,并随时关注幼儿的劳动情况,带动家长一同参与幼儿劳动启蒙教育,使家校保持一致的劳动教育态度,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教育的第一阵地。如果幼儿的教育离开了家庭教育的参与和支持,那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要和家长达成共识,对于幼儿的劳动教育要保持科学的态度,有效地利用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教育契机,把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延伸到家庭生活中,进而延伸到社会生活中,不断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服务他人的意识。

三、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方式

(一)注重生活随机

教师要秉承一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抓住一日生活中的各种劳动教育契机,提高教育洞察能力和教育智慧,尝试在日复一日的活动中寻找变量。教师要善于利用突发事件和具体事件,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随机渗透劳动教育的内容。同时,教师也要关注随机性教育,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获得劳动知识和劳动经验,以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二)关注环境教育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关注环境的力量。让每一面墙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教师通过设置适宜的劳动教育环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例如,教师在班级里设立“今天谁来做值日”的活动记录表,幼儿会积极地加入这项活动。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幼儿会不断地积累经验,提升劳动技能和认知。教师在创设环境时,除了内容,还要注意形式,形式要多样、具体。例如,在叠衣服时,教师除了教会幼儿朗朗上口的儿歌,还可以图文并茂,将叠放衣服的操作步骤通过图文的形式展示出来,这能使幼儿学会正确的叠衣方法,还能很好地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

(三)创设不同情境

幼儿的活动是以游戏为基础的,所以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创设不同的情境,通过多种途径来开展劳动教育。例如,教师将劳动教育的内容渗透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愉悦氛围中习得劳动技能。又如,教师将劳动教育与传统节日教育相结合,在传统节日制作美食的过程当中,让幼儿懂得节日习俗,并提升劳动技能水平等。

综上所述,幼儿阶段是幼儿行为习惯和社会意识养成的重要阶段。教师要加强幼儿的劳动教育,不断梳理幼儿园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切实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动幼儿园幼儿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