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关系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2022-11-26 06:30罗文斌楚雪莲高云红
旅游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湖南省城乡耦合

罗文斌 楚雪莲 高云红

旅游产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关系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罗文斌*楚雪莲 高云红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

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基底和最终目标,城乡一体化是重塑城乡关系,破解社会矛盾,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旅游产业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时也受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影响,研究和协调好两者关系对于推进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及旅游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采用协整检验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湖南省2007—2019年旅游产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关系及其耦合协调过程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两者之间存在正向效应;(2)城乡一体化对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正向的影响作用,城乡一体化水平每增加1.000个百分点,旅游产业发展则相应增加0.610个百分点;(3)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耦合度水平较高,呈现由弱变强、稳步上升的趋势,其协调性经历了严重失调、濒临失调、初级协调、优质协调的演化过程。基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以下建议:(1)持续加强旅游产业和城乡一体化协调的重要指标建设;(2)深化统筹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与城乡一体化之间的互动关系;(3)加快构建旅游产业与城乡一体化的良性互动机制,以提高湖南省旅游产业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使两者向更加优质协调的方向发展。

旅游产业;城乡一体化;协整检验;耦合协调度模型;湖南省

0 引言

城乡一体化作为我国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其本质在于将城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布局,使人口、技术、资本等要素相互融合,相互补充,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实现城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一体化(银元等,2013;张强,2013;徐维祥等,2020)。城乡一体化是破除城乡分割和对立,破解“三农”问题和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石忆邵等,2013)。地区产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水平紧密相关,各类产业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驱动力,在经济转型时期,第三产业的作用日益凸显。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效应强、带动能力强、覆盖区域广的第三产业(刘宁等,2020),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链的加速拓展和旅游需求规模的不断扩大,旅游产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互动态势日益明显。旅游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城乡“五个一体化”发展成果带来的众多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同时也促进了城乡交流互动,从人口空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缩小城乡差距,满足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产业诉求,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吴志才,2020)。

旅游业作为发展迅猛的“朝阳产业”,旅游学界展开了广泛的旅游耦合协调研究,涉及旅游业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交通、设施、服务等相关系统的耦合关系(乔秋敏,2011),但鲜见对旅游产业和城乡一体化耦合协调的研究。邵金萍(2010)指出,在以城乡经济一体化为背景的“后改革时代”,乡村旅游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载体与助动器,它的发展促进了城乡文化观念、生活方式、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市场体系等方面的一体化;李田(2015)基于耦合协调视角发现,河北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已进入耦合作用阶段,未来要加强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支撑力度,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增强两系统的互动。梳理文献可知,目前的研究偏重于探讨旅游产业对城乡一体化的单向作用,且更多关注城乡的经济一体化,缺少从系统视角探究两者耦合关系的研究。基于此,本文以湖南省为例,尝试对旅游产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关系及其演变过程展开研究,为进一步发挥旅游产业和城乡一体化的协调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为中国其他区域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1 文献综述与理论构建

1.1 城乡一体化的提出与发展

城乡一体化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一个重大战略步骤。它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逐渐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相互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俞思念,2013)。

城乡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范畴,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关注。亚当·斯密和杜能最早从经济学角度开展关于城乡联系的论述,开创了城乡一体化理论的先河。随后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提出批判,表达了他们期望通过社会改良消除城乡差别的良好愿望,这些思想指导下的实践尝试尽管失败,但却将城乡关系引入社会历史领域,促使马克思、恩格斯等唯物主义者将城乡关系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恩格斯指出“消除城市和乡村的对立关系是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的实际要求”,马克思则进一步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和推动城市化发展才能最终实现城乡融合。两人关于城乡融合的思想指明了城乡关系研究的方向,进一步将城乡关系研究推向实践(薛晴等,2010)。然而在接下来长达20多年的研究中,由于时代背景的影响,理论界对城乡关系发展内涵认识出现偏差,人们过于关注物质财富增长对发展的作用(王诚等,2014),城乡关系由关联、融合研究转为偏向发展研究,从城市极端推向乡村极端,城乡关系研究失衡(王华等,2006)。再后来,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证明,要实现城乡的整体利益长期增长和持续稳定发展,仅以城市或乡村为中心的偏向战略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学界对城乡关系的探索再次回归融合、整体和系统研究,探讨城乡之间的互动作用(Wang,1997;Cecilia,1998)。

进入21世纪,城乡关系和城乡发展差距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机制的引入使得我国城乡之间的交流加强,差距缩小,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并未发生实质性改变,国家高度关注我国城乡发展面临的一系列实际问题,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状况,探索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城乡发展道路,制定了从“城乡兼顾”到“城乡统筹”再到“城乡一体化”的一系列城乡发展的策略和政策(赵民等,2016)。“城乡一体化”在党的十七大首次被提出,即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城乡发展确立了新的方向和目标;十八大、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及政策体系,从制度与政策上为其发展提供保障;2020年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推动形成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城乡关系。由此可见,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解决我国城乡二元问题,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突破口。

1.2 旅游产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耦合作用机理

耦合指多个系统或运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并在各系统之间的互动作用下,产生相互依赖、协调与促进的动态联系(马耀峰等,2018)。旅游产业与城乡一体化作为地方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和基础支撑,其发展对于推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致影响。学界对于两者关系未进行系统阐述,但在相关研究中有一定提及。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其耦合作用机制归纳总结如下,如图1所示。

图1 旅游产业与城乡一体化耦合作用机制

(1)旅游产业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持续推进,旅游出行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城市化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旅游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综合带动效应(刘宁等,2020),从多个方面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已成为推动城乡空间、经济、社会、环境等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吴珊,2017)。

第一,旅游产业发展加强城乡交流互动。由于旅游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及旅游设施、服务等方面的差异性,城乡在发展旅游过程中相互借鉴与交流,打破城乡在思维和物质层面的隔膜,从而产生巨大的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促进了城乡之间交流互动渠道的建立(张克俊等,2019)。第二,旅游产业发展促进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发展旅游能够充分发挥旅游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打开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通道,构建城乡平等对话的平台,引导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双向有序流动,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魏后凯,2016;辛本禄等,2022)。第三,旅游产业发展缩小城乡产业结构差异。综合性极强的旅游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带动诸多产业的同步发展,促进城乡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和产业功能各异、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周璐瑶等,2015)。第四,旅游产业发展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一体化。乡村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及游客需求的提质升级,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向广大乡村延伸,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力度,推动城市医疗、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以及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王建增,2011)。最后,旅游产业发展推动城乡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一体化。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健康旅游等的兴起改变了以往重城市、轻农村的环境建设和保护模式,用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和手段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推进城乡环境保护规划一体化,打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和人居环境成为城乡发展的重要环节(张克俊等,2019)。

(2)城乡一体化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城乡一体化与城乡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密切相关,与旅游产业的联系更是紧密,在强化旅游功能、增强旅游吸引力等方面作用明显(方叶林等,2021)。自2007年国家提出“城乡一体化发展”以来,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5个一体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李邦铭,2015),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机遇。

首先,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将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统一的城乡旅游规划优化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优化景区景点空间结构,使旅游产业向优势地区集中,避免开发的盲目性,促进旅游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同时,城乡差别发展理念避免了城乡旅游资源开发的“一律化”,城市融入现代风情、打造丰富休闲娱乐设施,乡村展示田园风光、传统文化,使得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各具特色,相辅相成,和谐一致。其次,城乡要素配置一体化有利于城乡旅游的协同互促。资本、人才等产业要素的均衡配置和自由流动可以使城乡在发展旅游时实现资源的互补和共享;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及协同的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资金保障;城乡一体、共建共享的交通网络及完善的公用基础设施,促进城乡旅游交流互动、客源互送、协同发展(乔秋敏,2011)。再者,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有利于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统筹兼顾城市产业和农村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和乡村各自的资源优势,促进城乡产业相互融合,有利于旅游业与农业、文化、教育、康养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新兴的交叉优势产业,形成新的旅游消费热点,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和拓宽产业面(唐鸿等,2017)。最后,城乡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的一体化保障旅游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对城乡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旅游的发展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形成的景观优美、生态优良、功能完善、宜居宜业、效益持久的城乡一体化生态网络体系,有利于打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新型旅游模式,提升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从而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汪宗顺等,2020;朱虹,2021)。

2 研究案例地与方法模型

2.1 研究案例地

从研究可行性出发,本文选择省级层面的案例地。根据研究目标聚焦性,结合实践发展的典型性和迫切性,本文选择湖南省作为研究案例区域。湖南省位于我国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的结合部,并着力于打造内部改革开放新高地,推动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近年来旅游产业及城乡一体化发展迅速①湖南省人民政府.加快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进军[EB/OL].(2017-01-16)[2022-02-15].http://www.hunan.gov.cn/hnyw/bmdt/201701/t20170116_4819548.html.。2007—2019年湖南省旅游收入由733亿元增至9762亿元,增长约13倍,旅游人数由10897万增至83154万;在此期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比值由0.318增长至0.386,城乡收入差距减小,同时城乡在空间、经济、社会一体化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发展效率上仍有待提升(易纯,2020)。由此可见,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果显著,具有研究的典型性。在复杂的经济建设中厘清两者的关系,推进两者融合协同发展,有助于明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持续强化旅游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对于促进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 方法模型

2.2.1协整检验

Engle和Granger提出的协整检验法用于检验非平稳变量间的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其基本原理为,若非平稳的自变量与因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则线性模型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应是平稳的(谢建国等,2002)。

2.2.2耦合协调模型

耦合度作为一个静态指标,衡量特定时期系统或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耦合度高表明两者彼此关联性强,相互作用大。耦合协调度是耦合与发展的综合,衡量系统间的动态配合状况,即可以反映两系统在不同发展水平下的耦合差异(赵磊等,2020)。

旅游产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息息相关,具有动态发展的耦合关系,根据两系统的相关指标计算其耦合度,计算公式如式(3)所示:

进一步计算协调指数及耦合协调度:

3 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3.1 指标体系构建

在构建指标体系过程中,需要区分指标的正向和负向以便后续研究,正向指标的值越大对系统发展越有利,而负向指标的值越小越有利于系统协调发展。本文将所有指标设定为正向指标,即值越大越有利于旅游产业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王威峰等,2019)。同时,采用极差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使用熵值法来确定指标权重以保证权重的客观科学(陈明星等,2009)。

表1 旅游产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

3.2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时间序列数据,选取了2007—2019年这13年的数据作为样本范围,各项数据主要来源于《湖南省统计年鉴》《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等,部分年限缺失的数据使用插值法获得。

4 实证分析

4.1 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协整分析

表2 旅游产业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指数

(1)单位根检验

表3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2)协整检验

表4 协整检验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表5 残差序列ADF检验

通过以上E-G两步法协整检验,发现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由回归方程(6)式可知,长期系数为正,说明城乡一体化对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正向的影响作用,城乡一体化水平每增加1.000个百分点,旅游产业发展则相应增加0.610个百分点。究其原因,城乡“五个一体化”的发展不断改善城乡旅游环境,加强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链的延伸,产业要素和产业结构不断丰富和优化,从而促进整个旅游产业持续向好发展。湖南省目前尚处于城乡一体化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阶段,旅游产业发展对城乡一体化的反哺作用较弱,未来两者关系将进一步演化。

4.2 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耦合协调度分析

运用前述的耦合协调模型,计算湖南省2007—2019年旅游产业发展及城乡一体化两个系统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并进行等级划分,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2007—2019年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耦合协调关系的整体特征

由结果可知,一方面,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度较高,耦合度值始终在1的周围浮动,表明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关联性。另一方面,从2007至2019年,两者的耦合协调度逐渐增大,表明尽管两者关联紧密,但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却经历了从弱到强的演化过程,从2007年的0.137逐年增长至2019年的0.995,从严重失调逐步发展到优质协调。总的来看,样本期内,虽然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之间始终存在较强关联性,但前期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存在一个由失调到协调的调整过程。

深入分析可知,虽然旅游产业与城乡一体化在具体内涵、内部组成、社会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但由于两者在经济社会目标和社会价值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达到一定程度的契合,因此形成关联程度较高的耦合关系。在耦合协调度上,两者在样本期内不同发展水平上的良性耦合协调程度不断增大,相互促进作用不断增强。结合两者综合发展指数(表2)可知,在前期(2007—2011),城乡一体化在先行地区(主要是沿海发达地区及大都市地区)得到发展(赵民等,2016),但在湖南省尚处于探索阶段,众多阻碍因素使其发展速度十分缓慢,尽管在该阶段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也处于较低水平,但由于其规模在纵深方向迅速扩张,旅游产业发展对城乡一体化形成一定的正向效应,促使城乡一体化水平稳步提升,两者发展水平趋于一致,关系趋于协调;在中后期(2012—2019),由于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大加速,对旅游业发展的派生性需求不断增加,此时城乡一体化对旅游产业产生反哺作用,具体表现为:第一,城乡统一的规划布局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旅游环境,促进本地旅游品牌形象的提升,吸引了更多的客源;第二,城乡统一的要素配置(如人才、资本、土地等)能够保障旅游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与条件;第三,城乡一体化优化了旅游产业结构,城乡要素的流动有利于资源的补充与共享,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增大,提高了整体旅游服务质量。此外,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一体化能够增强本地的可达性,更好地满足了游客的需求,而城乡生态保护的一体化则有利于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因此两者互动空间不断拓宽,互促效应得以增强,使得两者耦合协调度持续提升,综合发展水平在更高的标准上达成一致。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为更全面、深入地认识旅游产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协整检验及耦合协调度模型,以湖南省2007—20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对两者的内在联系和互动关系及其演化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证实了以往研究中旅游产业对城乡一体化的促进作用,进一步表明旅游产业不止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对城乡空间、社会、生态一体化均产生正向作用;此外,两者关系不局限于以往研究中的旅游产业对城乡一体化的单向作用,而是双向互动作用,城乡一体化也会对旅游产业的规模、要素和结构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城乡一体化水平每增加1.000个百分点,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则相应增加0.610个百分点;(2)由于旅游产业系统与城乡一体化系统在经济社会目标、社会价值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达到一定程度的契合,因此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耦合度始终较高,关联紧密;而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经历了从严重失调到优质协调的调整过程,发展前期旅游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对城乡一体化的正向效应明显,发展后期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大加速,对旅游产业产生反哺作用,从而两者互动空间不断拓宽,耦合协调度由弱变强,呈稳步上升趋势,最终达到优质协调状态。

5.2 政策建议

为进一步提升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水平,加强两者的互促作用,使两者向更加优质协调方向发展,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持续加强旅游产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重要指标的建设。入境旅游市场、区位熵对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此湖南省要面向国内外旅游市场实施整体营销规划,推广本省旅游品牌形象,提高国际知名度,打造面向国际市场的高品质旅游产品;依托本省特色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业的集聚,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非农从业人员比重、教育经费投入比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比是影响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因此,湖南省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加大城乡教育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力度,提高城乡居民综合素质和内生发展动力,优化城乡生态环境。通过以上措施提高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水平。

第二,深化统筹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与城乡一体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发挥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中的统筹、引导作用:树立、宣传旅游引导的城乡一体化建设理念,充分发挥旅游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构建城乡之间畅通的交流互动渠道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制定兼顾旅游产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根据两者各自的特点寻求两者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强对两者协调发展状态的监测与管理;加强两者各部门间的互动与合作,在统一目标的指导下确定相关部门各自的发展计划,以促进旅游产业与城乡一体化朝着一致的方向同步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中的促进作用,为旅游产业和城乡一体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三,加快构建旅游产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良性互动机制。首先,从本地实际出发对旅游产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互动作用进行调整,从前文分析来看,样本期内湖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对城乡一体化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所以在推进两者发展时,要注重城乡一体化建设成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增强旅游产业发展对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动效应,实现两者互促作用的一致性。其次,通过统一的城乡旅游规划使旅游产业向优势地区集中,打造本地旅游产业示范区或集聚区,通过发挥旅游业集聚的增长极作用,带动其他产业及人才的聚集,加强城乡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流动,从而促进城乡产业的一体化发展。再则,为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及资源的互补提供政策支持,如放宽城乡旅游用地政策,支持特色旅游综合体建设,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第三产业就业,积极建立旅游投融资多样化渠道等,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最后,推动城乡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一体化,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等新兴旅游模式,打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和人居环境,发挥旅游产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互促效应,实现城乡的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阶段,城乡一体化过程会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要素和动力支持,同时,旅游产业发展也会对城乡一体化产生积极作用,两者之间的协同是推动区域城乡融合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验证了旅游产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之间的协调互动发展关系的预判,在吸收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了两者耦合作用机制的理论模型,进一步揭示旅游产业发展与城乡一体化的内在关联,且通过应用耦合协调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研究中本主题的理论和方法空白。由于已有研究成果有限及数据获取的难度,本文在指标构建、模型检验及深入作用机制分析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跟踪研究中完善。

陈明星,陆大道,张华,2009.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J].地理学报(4):387-398.

陈长煜,段树国,李龙,等,2020.西北五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林业经济(6):73-83.

方叶林,程雪兰,苏雪晴,等,2021.一体化进程对旅游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J].地理科学(9):1546-1555.

李田,2015.基于耦合协调视角的河北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87-90.

李永强,冯淑慧,2020.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来自桂林阳朔县的经验证据[J].技术经济(9):82-88;100.

李邦铭,2015.着力推动城乡发展“五个一体化”[J].企业导报(23):46-47.

李永平,2020.旅游产业、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8):122-129.

刘宁,宋秋月,侯佳佳,等,2020.中国旅游产业结构变迁及空间网络演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5):119-127.

廖重斌,1999.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2):3-5.

吕连菊,阚大学,2021.城乡一体化发展效率的测度及其分析——以中部地区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176-183.

马耀峰,张春晖,刘军胜,等,2018.旅游耦合:可持续发展研究新路径[J].旅游导刊(3):1-19.

乔秋敏,2011.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农村旅游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4):120-122.

石忆邵,杭太元,2013.我国城乡一体化研究的近期进展与展望[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50-57.

邵金萍,2010.后改革时代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及在城乡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41-45.

舒小林,高应蓓,张元霞,等,2015.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3):82-90.

唐鸿,刘雨婧,麻学锋,2017.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效应评价——以张家界为例[J].经济地理(2):216-223.

王威峰,卢玉桂,王强,2019.区域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92-101.

王建增,2011.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商贸(23):169-170.

王华,陈烈,2006.西方城乡发展理论研究进展[J].经济地理(3):463-468.

王诚,李鑫,20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市场取向改革以来学术界相关理论探索[J].经济研究(6):156-178;184.

汪宗顺,汪发元,侯玉巧,2020.乡村生态旅游、城乡一体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基于西北地区2004—2018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6):213-220.

魏后凯,2016.新常态下中国城乡一体化格局及推进战略[J].中国农村经济(1):2-16.

吴志才,2020.全域旅游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反思——以广东为例[J].旅游学刊(2):8-10.

吴珊,2017.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旅游文化发展的途径分析[J].农业经济(2):50-52.

徐维祥,郑金辉,徐志雄,等,2020.中国城乡一体化水平的时空特征与门槛效应[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5):1051-1063.

谢建国,陈漓高,2002.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协整研究与冲击分解[J].世界经济(9):27-34.

薛晴,霍有光,2010.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渊源及其嬗变轨迹考察[J].经济地理(11):1779-1784;1809.

辛本禄,刘莉莉,2022.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研究[J].学习与探索(1): 2;137-143.

俞思念,2013.从城乡统筹发展到城乡一体化——兼论党的十八大对新时期城乡关系的总布局[J].学习论坛(4):8-11.

银元,李晓琴,2013.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与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11):39-43.

易纯,2020.湖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及效率评价[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8):67-75.

周璐瑶,王曼莹,2015.产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模式选择——以吉林省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10):123-124.

赵磊,潘婷婷,方成,等,2020.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基于系统耦合协调视角[J].旅游学刊(1):14-31.

赵民,陈晨,周晔,等,2016.论城乡关系的历史演进及我国先发地区的政策选择——对苏州城乡一体化实践的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6):22-30.

张强,2013.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农村经济(1):15-23.

张广海,冯英梅,2013.旅游产业结构水平与城市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经济管理(5):128-138.

张克俊,杜婵,2019.从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到城乡融合发展:继承与升华[J].农村经济(11):19-26.

张忠杰,刘红梅,2012.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趋势研究[J].农村经济(12):34-38.

朱虹,2021.城乡一体化背景下休闲旅游的机遇与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12):55-57.

CECILIA T,1998.Rural-urban interactions:a guide to the literature[J].Environment and urbanization,10(1):147-166.

WANG M Y L,1997.The disappearing rural-urban boundary:rural socio-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the Shenyang-Dalian region of China[J].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ning review,19(3):229-239.

A Research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 Case Study of Hunan Province

LUOWenbin*,CHUXuelian,GAOYunhong

(,,410081,)

As the substrate and ultimate objective of integrated urban-rural development,urban-rural integration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reshaping urban-rural relations,solving social conflicts and realizing national modernization.Tourism industry promotes the process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is also affected by urban-rur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urban-rural social integration.Therefo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and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o promot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as well as high-quality tourism development.This paper made a quantitative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 Hunan Province from 2007 to 2019 by using co-integration test method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1) there is a long-term stable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 Hunan Province with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2) urban-rural integration play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and for every 1 percentage point increase in the level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increases by 0.610 percentage points accordingly;(3) the coupling degree between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 Hunan Province is always high,and there is alway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but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of the two changes from weak to strong,showing a steady upward trend,and its coordination has experienced an adjustment process from serious disorder,near disorder,primary coordination to quality coordination.Based on these results,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1)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mportant indicators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2) deepe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3)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benign interactive mechanism between tourism industry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so a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 Hunan Province to make the two develop in the direction of better quality and coordination.

tourism industry;urban-rural integration;co-integration test;coupling coordination model;Hunan Province

F 592.99

A

1006⁃575(2022)04⁃0042⁃14

2021⁃11⁃01;

2022⁃07⁃29

湖南省哲学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大湘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农户参与影响机制及其扶持政策研究”(17YBX013)。

罗文斌*(1982—),男,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乡村旅游、土地利用与乡村振兴,E-mail:sdlwb@hunnu.edu.cn。楚雪莲(1998—),女,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生。高云红(1996—),女,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生。

猜你喜欢
湖南省城乡耦合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求解奇异摄动Volterra积分微分方程的LDG-CFEM耦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