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参与主体视角下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的利益联结机理与价值共创机制研究

2022-11-26 06:30张艳楠邓海雯王磊
旅游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共创政府部门生态旅游

张艳楠 邓海雯 王磊

多元参与主体视角下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的利益联结机理与价值共创机制研究

张艳楠1邓海雯1,*王磊1,2

(1.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 200234; 2.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会展与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1418)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方式之一,传统的旅游开发模式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尤其是生态脆弱区在多产业集聚发展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破坏问题,且极易忽视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文章基于多元利益参与主体的研究视角,引入旅游企业合作开发收益分成比例合作性参数,社区居民舆论监督影响社会性参数,及政府部门补贴惩罚政策性参数,构建一种多元参与主体视角下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演化博弈模型,全面研究多元参与主体的利益选择,分析参与主体利益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及相互作用关系,确定参与主体利益联结的均衡稳定选择及其存在条件。最后,文章通过对不同利益策略组合的演化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确立价值共创的演化路径及机制构建模式。研究发现,旅游企业、社区居民、政府部门进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价值共创的演化路径分为5个阶段,其中生态旅游开发成熟阶段是最理想的阶段;另外,适当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收益分成比例,吸引社区居民与旅游企业形成合作开发联盟,可以促使价值共创演化路径进入生态旅游开发成熟阶段,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合作开发联盟的良性循环。

多元参与主体;利益联结;价值共创;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发展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并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市场受到各界人士的持续关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将旅游产业确立为重点产业,尤其是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后,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已将旅游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然而,粗放式旅游开发模式,尤其是对于生态脆弱区,已经导致原有生态环境恶化至濒临生态危机的边缘,旅游业赖以发展的生态资源不断受到重创,无法有效支持生态脆弱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整理《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相关数据发现,旅游目的地环境被污染与破坏最严重的时期主要集中在2006—2009年,环境污染与破坏程度较轻的比例不足两成(张学珍等,2021;吕志强等,2015)。

现阶段,根据《“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针对生态脆弱区的旅游开发,我国旅游业相继提出开展“生态旅游”、建立“国家公园”等政策,部分地区大力发展如生态旅游度假区、生态文化旅游、生态农业旅游等多种旅游形态(钟林生等,2016)。目前,生态脆弱区的生态旅游开发主要依靠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其中,政府部门对生态旅游项目开发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旅游企业对生态旅游项目进行开发投资和运营管理。然而,传统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尤其极易忽视当地居民的切身利益(张玉钧,2014)。社区居民在旅游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中缺乏深度的参与和协作,使其权益受到侵害,不利于当地塑造人文环境、提升旅游形象、带动地方经济持续发展(李燕琴等,2017)。因此,生态脆弱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在注重保护当地自然生态景观的基础上,需要重视不同参与主体的实际利益(陈健鹏等,2016),通过分析多元参与主体利益联结机理,满足利益相关者不同需求,才能实现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价值共创,切实推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1 文献综述

1.1 生态旅游

作为生态脆弱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旅游”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被首次提出(张洪等,2017)。相比传统的大众旅游,生态旅游对环境和社会负面影响更小,是一种崇尚绿色、增进环保、倡导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发展的旅游形式,已成为现代旅游业尤其是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的新方向(Eduardo et al.,2017)。国内外研究者对生态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旅游内涵、生态旅游者行为、利益相关者影响、资源保护与生态管理、价值评估与社会影响等方面(张书颖等,2018;孟乐等,2021;Stronza et al.,2019;王聚贤等,2017)。

1.2 利益联结机理与利益相关者角色重构

在生态脆弱区的旅游开发管理中,单独依靠某种政策方针、市场运作或技术措施还远远不够,它更强调相关参与主体之间价值的交织与共赢、利益的碰撞与融合(Akyol,2017)。多元参与主体视角下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的利益联结机理主要涉及利益相关者理论,其与生态旅游研究领域的结合集中体现在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构成、利益相关者冲突与合作两个方面(Boley et al.,2017;张玉钧等,2017)。在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构成方面,参与主体包含政府部门、旅游企业、社区居民、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者、非政府组织、专家和媒体等(Kummitha,2020;鲁小波等,2017;李腾飞等,2022)。按照利益相关者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侯兵等(2020)将其依次划分为核心层、精密层、松散层。在利益相关者冲突与合作方面,李文路等(2021)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构建了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模型,分析与旅游企业相关参与主体的驱动机制。De等(2017)分析了政府及产业管理局在生态服务系统中的作用,通过政策保障缓解冲突以实现保护区的生态意义。Romero等(2016)认为,在多主体利益博弈与协同合作中,非政府组织是生态保护的倡导者,应不断向旅游经营管理等领域深化。

然而,以往的研究侧重于从政府部门、旅游企业角度分析参与主体,较易忽视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实践表明,社区居民是连接生态脆弱区环境保护和旅游发展的桥梁,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纽带(王华等,2018)。

1.3 价值共创层次定位与绩效提升

价值共创理论认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行为者既是价值资源的提供者,也是价值结果的整合者,价值通过参与主体的互动在价值网络中被共同创造(Wei et al.,2020)。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的参与主体更加多元,考虑到不同利益主体参与动机和驱动因素存在差异,因而价值共创的过程更加复杂,价值共创结果的影响更加深远(Song et al.,2019)。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价值共创的行为动机、过程与机制、维度与测量等方面展开(Eusebio et al.,2018;Im et al.,2017;李燕琴等,2020)。张红喜等(2019)分别从微、中、宏观视角分析旅游开发价值共创的主体行为,确立其驱动因素和战略目标。吴琳等(2019)通过分析旅游市场需求和产业供给不平衡之间的矛盾,探索价值共创视角下旅游价值链的重构路径。Chen等(2020)建立了理论模型,并对旅游价值共创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Lin等(2017)基于社会交换原理研究了旅游目的地价值共创的形成机制,发现价值共创行为与参与主体经济效益感知呈正相关,与旅游发展成本感知呈负相关。

然而,以往研究对价值共创的关注侧重于单一维度如经济价值,较易忽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无法对多个价值维度进行综合考虑。对于生态脆弱区而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开发使命与社会责任并举,价值共创的内涵亟须从经济维度扩展到多个维度的共同创造(何彪等,2019)。

1.4 研究述评

上述研究内容已逐步趋于完善,但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在研究视角方面,生态脆弱区的旅游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个参与主体,或两个参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但在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实践过程中,目的地的发展和保护涉及多方参与主体。单一或双元主体研究的视角,不仅无法对实际复杂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也容易忽视其他潜在主体对已有研究主体在策略选择方面的影响。而基于多元主体研究视角的研究,可以对实际参与主体策略选择的综合影响因素及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对多方利益联结机理进行科学研究(Olaniyi et al.,2018)。第二,在研究过程方面,大部分研究侧重于单一环节,如成本与效益、驱动力与影响因素等。对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形成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复合系统,现有研究缺少对该系统各种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进行动态分析,无法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目标,亟须通过系统构建全过程动态分析结构,达到多元参与主体进行价值共创的目的。

因此,针对多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的环境污染破坏问题,本文基于多元利益参与主体研究视角,引入旅游企业合作开发收益分成比例合作性参数,社区居民舆论监督影响社会性参数,以及政府部门补贴惩罚政策性参数,构建一种多元参与主体视角下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演化博弈模型,全面研究多元参与主体的利益选择,分析参与主体利益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及相互作用关系,确定参与主体利益联结的均衡稳定选择及其存在条件。最后,本文通过对不同利益策略组合的演化过程进行仿真模拟,确立价值共创的演化路径及机制构建模式。

2 博弈模型的构建

2.1 问题描述

生态脆弱区的旅游开发过程主要涉及政府部门、旅游企业、社区居民3个参与主体,具体旅游开发过程如下:

(1)政府部门在宏观层面把握生态旅游开发的总体趋势,是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政策的制定者;同时,政府部门还激励旅游企业严格执行环境政策,促进旅游企业实施生态旅游开发,有效提升生态脆弱区整体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对于政府部门制定的环境规制政策,旅游企业面临短期内经济效益降低的可能。作为以盈利为目的进行旅游开发的执行者,旅游企业考虑到生态旅游开发前期大量的成本投入和短期经济效益有限,其策略空间包括实施生态旅游开发和不实施生态旅游开发。实施生态旅游开发,即旅游企业更多地考虑环境因素,以保护生态脆弱区为基础,进行保护性开发;不实施生态旅游开发,即旅游企业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环境影响,偏离共同维护生态脆弱区环境效益的目标。

(3)随着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程度不断加深,当地居民既是旅游开发的投资者,也是旅游开发的受益者。考虑到社区居民不同的参与意愿,社区居民的策略空间包括参与旅游开发、不参与旅游开发。其中,参与旅游开发的策略集包括参与生态旅游开发、参与非生态旅游开发;不参与旅游开发的策略集包括不参与生态旅游开发、不参与非生态旅游开发。

当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时,需承担一定的机会成本。在参与旅游开发的过程中,社区居民获得一定的综合收益,如自身经济收入增加、公共文化素质提高、社区基础设施改善等。此外,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时,旅游企业因劳动力成本降低可以获得额外经济收益,而社区居民可以获得旅游企业收益分成。当社区居民选择不参与旅游开发时,同样需承担一定的机会成本。同时,社区居民可能会通过做出一些抵制旅游企业的行为获得额外收益,如带领游客躲避部分收费环节谋取私利、破坏旅游企业形象等。相应地,旅游企业会因此受到一定的经济损失。

(4)政府部门考虑到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监管成本,其策略空间包括监管、不监管。当政府部门选择监管时,对于实施生态旅游开发的旅游企业会给予一定的补贴,对于不实施生态旅游开发的旅游企业会给予一定的罚款。考虑到生态旅游开发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旅游企业实施生态旅游开发可以使政府部门获得长期的社会效益。

(5)除政府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外,需适时引入监督举报机制,即当社区居民不参与旅游开发时,如果发现旅游企业不实施生态旅游开发,社区居民向政府部门举报,则旅游企业受到罚款。政府部门将该罚款按比例补偿给社区居民进行生态环境修复。此时,受社会舆论监督影响,旅游企业实施生态旅游开发可获得声誉收益,不实施生态旅游开发需承担声誉损失。

多元参与主体视角下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多元参与主体视角下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过程

2.2 前提假设

本文为把握关键影响因素,将复杂的博弈过程简单化处理,提出以下前提假设。

2.3 模型构建

本文针对生态脆弱区复杂的旅游开发过程,系统构建了演化博弈模型。

2.3.1支付矩阵

表1 多元参与主体视角下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利益联结演化博弈支付矩阵

2.3.2动力系统

由此可得,旅游企业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同理可得,社区居民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政府部门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3 多元参与主体的利益策略选择分析

3.1 旅游企业

对旅游企业的复制动态方程求一阶偏导得:

对于式(8),为便于讨论,令

旅游企业利益策略选择的动态演化路径如图2所示。

图2 旅游企业利益策略选择的动态演化路径示意图

受企业管理、技术水平的限制,当旅游企业因实施生态旅游开发使经济效益提升或成本降低达到瓶颈时,旅游企业通过适当减少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开发收益分成比例、增加社区居民参与非生态旅游开发收益分成比例,将同样促进旅游企业选择实施生态旅游开发的积极性。另外,考虑到政府部门对旅游企业监管的成本和效率,政府部门可以积极建立社区居民监督举报机制,鼓励社区居民举报旅游企业不实施生态旅游开发的行为,同时增加对旅游企业的罚款,将有效促进旅游企业选择实施生态旅游开发的积极性。

3.2 社区居民

本文对社区居民的复制动态方程求一阶偏导得:

社区居民利益策略选择的动态演化路径如图3所示。

图3 社区居民利益策略选择的动态演化路径示意图

3.3 政府部门

本文对政府部门的复制动态方程求一阶偏导得:

政府部门利益策略选择的动态演化路径如图4所示。

图4 政府部门利益策略选择的动态演化路径示意图

4 多元参与主体的利益联结机理分析

4.1 稳定均衡策略分析

表2 多元参与主体系统的均衡点及特征值

4.2 利益联结协同演化路径分析

根据演化博弈理论,满足雅克比矩阵所有特征值都为非正的均衡点才是系统的演化稳定点(ESS)。多元参与主体系统均衡点的稳定性条件如表3所示。

表3 多元参与主体系统均衡点的稳定性条件

5 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的价值共创路径分析

5.1 仿真模拟

考虑到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利益联结过程中,旅游企业、社区居民和政府部门在不同稳定性条件下的利益策略选择具有差异性。为更直观地研究所构建的演化博弈模型,本文运用Matlab对稳定性条件下利益策略组合的6种稳定演化趋势,进行数值仿真与模拟分析。

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本文选取青海、宁夏两地作为主要研究区域,结合《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等相关内容,获取多元参与主体在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决策数据,并作均值处理。其中,旅游企业在协调经济效益与长远发展方面的决策数据包括实施生态旅游开发或非生态旅游开发时的成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声誉情况,形成合作开发联盟获取的额外经济收益及收益分成比例,非合作开发时受到的经济损失;社区居民在权衡个体利益与集体合作方面的决策数据包括参与旅游开发或不参与旅游开发时的机会成本与综合收益,监督举报机制中社区居民举报的概率;政府部门在制定环境规制政策方面的决策数据包括实施监管的成本,对旅游企业是否实施生态旅游开发给予的补贴或罚款,设定的生态环境修复补偿比例。

情景1 旅游企业、社区居民、政府部门采取(不实施生态旅游开发,不参与非生态旅游开发,不监管)利益策略选择的路径演化模拟如图5所示。

图5 参与主体利益策略选择的路径演化图

该状态是一种停滞不前的困境,最终将导致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出现管理危机,走向衰落萧条。该情景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门因监管成本较高选择降低监管概率,且初始环境规制政策力度较小,无法促使旅游企业形成对实施生态旅游开发建立社会责任的重视。同时,旅游企业给予的参与开发收益分成比例较低,无法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形成一定的吸引力。问题解决的根源在于,政府部门亟须建立监督举报机制,完善奖惩机制,形成对旅游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此外,还需出台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惠民政策,达到促使其参与的目的。

情景2 旅游企业、社区居民、政府部门采取(不实施生态旅游开发,不参与非生态旅游开发,监管)利益策略选择的路径演化模拟如图6所示。

图6 参与主体利益策略选择的路径演化图

该状态是现阶段生态脆弱区进行旅游开发的普遍现状,即政府部门提高监管概率却无法形成对旅游企业和社区居民策略选择的有效约束,容易造成政府部门职能效率的低下。该情景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门通过建立监督举报机制有效地提高了监管概率。然而,对于逐利性的旅游企业而言,短期内政府部门构建奖惩机制的力度仍然有限,无法对旅游企业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对于社区居民而言,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均未提出具有吸引力的措施,因而选择不参与旅游开发使其综合收益更大的局面依然存在。问题的解决,一方面需政府部门结合旅游企业不实施生态旅游开发而获利的情况,进一步加强对实施生态旅游的补贴力度或加大对实施非生态旅游的罚款力度;另一方面旅游企业需转变开发模式,通过适当提高参与开发收益分成比例,以降低旅游开发成本从而提高效益。

情景3 旅游企业、社区居民、政府部门采取(不实施生态旅游开发,参与非生态旅游开发,不监管)利益策略选择的路径演化模拟如图7所示。

图7 参与主体利益策略选择的路径演化图

该状态违背了在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应注重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初衷。政府部门降低监管概率是对旅游企业不实施生态旅游开发的纵容与不作为,也不利于社区居民长期参与旅游开发。该情景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政府部门相继出台成效良好的多条措施,为避免不同政策实施带来人力、财力、物力二次消耗,通过降低监管概率以节约财政成本。旅游企业虽然通过转变模式吸引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但短期内实施生态旅游开发的收益无法充分显现,旅游企业仍然继续选择非生态旅游开发。对于社区居民而言,旅游企业提出的具有吸引力的措施,使其选择收益更大的非生态旅游开发。问题的解决需政府部门进一步提高监管概率,形成环境规制条件下对旅游企业的有效约束。

情景4 旅游企业、社区居民、政府部门采取(不实施生态旅游开发,参与非生态旅游开发,监管)利益策略选择的路径演化模拟如图8所示。

图8 参与主体利益策略选择的路径演化图

该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部门的有效作为,但旅游企业不实施生态旅游开发,不利于社区居民长期参与合作开发,也不利于生态脆弱区进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价值共创。该情景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旅游企业开始适当提高参与开发收益分成比例,与社区居民形成合作开发联盟进行旅游开发。为促进旅游企业尽快实施生态旅游开发策略,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企业的监管力度。问题的解决需政府部门积极构建舆论约束机制,通过广泛教育宣传,在社会上强调旅游开发注重协调发展与保护的重要意义,促进旅游企业形成实施生态旅游开发,树立社会责任的意识。

情景5 旅游企业、社区居民、政府部门采取(实施生态旅游开发,不参与生态旅游开发,不监管)利益策略选择的路径演化模拟如图9所示。

图9 参与主体利益策略选择的路径演化图

该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旅游企业积极探寻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决心。该情景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旅游企业充分考虑自身长远利益和社会声誉效益,通过改进管理方式和提升技术水平,降低实施生态旅游开发的成本,积极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考虑到旅游企业策略行为的转变,政府部门的监管概率有所下降。但因旅游企业在生态旅游开发早期阶段的获利有限,无法给予较高的参与开发收益分成比例,难以与社区居民形成稳定的合作开发联盟。

情景6 旅游企业、社区居民、政府部门采取(实施生态旅游开发,参与生态旅游开发,不监管)利益策略选择的路径演化模拟如图10所示。

该状态是最理想的演化情景,此时旅游企业自觉实施生态旅游开发,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开发,并与旅游企业形成稳定的合作联盟,政府部门即使减少监管也不会影响利益的平衡,合作开发逐步进入良性循环,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该情景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生态旅游开发的不断推进,旅游企业通过改进管理方式和提升技术水平降低成本,使得该开发模式的经济效益逐步显现。旅游企业开始提高参与开发收益分成比例,大力吸引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同时政府部门完善了经济性奖惩激励机制、社区性监督举报机制和社会性舆论约束机制。

5.2 价值共创演化路径

本文通过对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过程中多元参与主体利益联结机理进行分析,将旅游企业、社区居民、政府部门进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价值共创的演化路径分为5个阶段。

(1)生态旅游开发启动阶段

(2)生态旅游开发初期阶段

(3)生态旅游开发市场形成阶段

(4)生态旅游开发深入发展阶段

(5)生态旅游开发成熟阶段

5.3 价值共创机制构建

本文综合分析生态脆弱区在进行旅游开发时,旅游企业、社区居民、政府部门各利益策略选择参数变化对价值共创机制构建的影响,结果见表4。

表4 利益策略选择参数变化对价值共创机制构建的影响

6 结语

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影响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旅游开发已逐渐成为生态脆弱区的主要发展形式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旅游开发过程中多元参与主体的利益联结机理,力图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价值共创。其中,生态脆弱区旅游企业、社区居民、政府部门的策略选择由最初的(不实施生态旅游开发,不参与非生态旅游开发,不监管)逐步向(实施生态旅游开发,参与生态旅游开发,不监管)演化而达到利益均衡,共经历6个进程。而生态脆弱区的旅游企业、社区居民、政府部门进行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价值共创的演化路径可以分为5个阶段。价值共创由单一的经济效益,逐渐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成果转变,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

其中,生态旅游开发成熟阶段是上述五阶段中最理想的阶段,需要着重加强构建经济性奖惩激励机制、社区性监督举报机制和社会性合作联盟机制。经济性奖惩激励机制侧重于经济效益,主要通过提高补贴、增加罚款实现;社区性监督举报机制侧重于环境效益,主要通过加大生态补偿比例、健全举报流程实现;社会性合作联盟机制侧重于社会效益,主要通过加大参与分成比例、提升市场综合建设水平实现。同时,该阶段仍需进一步吸引和培养专业人才,为生态旅游高层次发展提供人力、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对已经形成的合作开发联盟进行巩固和提高。

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在研究视角方面由分散利益主体拓展到综合多元利益主体,在研究过程方面由单一环节过渡到组合条件共同作用下的全过程动态分析,着重研究多元参与主体视角下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的利益联结机理与价值共创机制,相关结论可看作多元参与主体形成合作开发稳定联盟并进行价值共创的一种思考。多元参与主体视角下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过程包含诸多因素,本文仅从利益联结机理和价值共创机制进行研究,未来可进一步拓宽参与主体的范围,使价值共创的内涵更为丰富,如将研究对象由旅游目的地拓展为某一区域,研究整个生态脆弱区域内多个旅游目的地之间(如2个或3个)协同开发联盟的形成与稳定,分别对无政府约束条件下属地开发/合作开发、政府环境规制条件下属地开发/合作开发4种情境进行演化博弈分析,探讨不同情境下整个生态脆弱区域内价值共创的协同因素、演化路径和最优选择;或基于stackelberg博弈理论,分别构建政府部门与旅游企业、政府部门与社区居民的博弈模型,讨论不同行动顺序条件下的最优反应函数,分析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政策、社区居民参与激励政策的动态一致性,即研究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是否在前期制定阶段和后期执行阶段同样保持最优,从而提升利益主体的参与动力,巩固价值共创合作联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陈健鹏,高世楫,李佐军,2016.“十三五”时期中国环境监管体制改革的形势、目标与若干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1):1-9.

何彪,朱连心,李会琴,2019.多主体参与旅游精准扶贫行为逻辑和参与模式——基于价值共创视角[J].社会科学家(6):90-96.

侯兵,杨君,余凤龙,2020.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内涵、动因与机制[J].商业经济与管理(10):86-96.

李腾飞,夏俊涛,姚世美,2022.利益相关者视角下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的参与机制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1):104-106;113.

李文路,覃建雄,2021.喀斯特地区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驱动机制——基于PSR模型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A1):164-170.

李燕琴,陈灵飞,俞方圆,2020.基于价值共创的旅游营销运作模式与创新路径案例研究[J].管理学报(6):899-906.

李燕琴,汲忠娟,2017.社区生态旅游的中国本土化发展综述[J].商业经济与管理(6):78-86.

鲁小波,陈晓颖,王万山,等,2017.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度评价方法[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7):189-194.

吕志强,庞容,代富强,2015.近10年来我国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协调度的时空演化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5):592;634-637.

孟乐,徐媛媛,周武忠,2021.中德生态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比较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105-116.

王华,李兰,2018.生态旅游涉入、群体规范对旅游者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的影响——以观鸟旅游者为例[J].旅游科学(1):86-95.

王聚贤,李敏,2017.农业生态旅游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及影响研究:以武汉市黄陂区为研究对象[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7):232-236.

王兆峰,霍菲菲,徐赛,2018.湘鄂渝黔旅游产业与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度变化[J].经济地理(8):204-213.

吴琳,吴文智,冯学钢,2019.价值共创引导乡村旅游价值链重构[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0):227-231.

张洪,孙雨茜,司家慧,2017.基于知识图谱法的国际生态旅游研究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342-352.

张红喜,魏卫,刘琼,等,2019.多主体参与旅游价值共创研究综述——基于微观、中观、宏观视角[J].管理现代化(3):118-121.

张书颖,刘家明,朱鹤,等,2018.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地理科学进展(9):1201-1215.

张学珍,王发浩,罗海江,2021.1978—2018年中国环境污染的时空特征——基于《人民日报》新闻报道[J].地理研究(4):1134-1145.

张玉钧,2014.可持续生态旅游得以实现的三个条件[J].旅游学刊(4):5-7.

张玉钧,徐亚丹,贾倩,2017.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协作关系研究——以仙居国家公园公盂园区为例[J].旅游科学(3):51-64;74.

钟林生,马向远,曾瑜皙,2016.中国生态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6):679-690.

AKYOL A,2017.Contributions of local guidance practices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protected areas and local people[J].Applied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15(3):1079-1096.

BOLEY B B,AYSCUE E,MARUYAMA N,et al.,2017.Gender and empowerment:assessing discrepancies using the resident empowerment through tourism scale[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5(1):113-129.

CHEN Y,COTTAM E,LIN Z B,2020.The effect of resident-tourist value co-creation on residents’ well-being[J].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44:30-37.

DE L R C,KIM S M,2017.Stakeholder perceptions and governance challenges in urban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the case of the Las Pinas-Paranaque critical habitat and ecotourism area,Philippines[J].Land use policy,63:470-480.

EDUARDO B,BENJAMIN G,ELIANE G D F,2017.Tourism impact on stream fish measured with an ecological and a behavioural indicator[J].Aquatic conservation:marine and freshwater ecosystems,27(6):1281-1289.

EUSEBIO C,VIEIRA A L,LIMA S,2018.Place attachment,host-tourist interactions,and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s tourism development:the case of Boa Vista Island in Cape Verde[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6(6):890-909.

IM J,QU H,2017.Drivers and resources of customer co-creation:a scenario-based case in the restaurant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64:31-40.

KUMMITHA H R,2020.Stakeholders involvement towards sustaining ecotourism destinations:the case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at Mangalajodo ecotourism trust in India[J].Geo journal of tourism and geosites,29(2):636-648.

LIN Z B,CHEN Y,FILIERI R,2017.Resident-tourist value co-creation:the role of residents’ perceived tourism impacts and life satisfaction[J].Tourism management,61(8):436-442.

OLANIYI O E,AKINDELE S O,OGUNJEMITE B G,2018.Ecotourism suitability of Okomu and Pendjari National Parks[J].Anatolia,29(4):593-604.

ROMERO B T P,BUCKLEY R C,BYRNE J,2016.NGO partnerships in using ecotourism for conservat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Plos one,11(11):1-19.

STRONZA A L,HUNT C A,FITZGERALD L A,2019.Ecotourism for conservation?[J].Annual review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44(1):229-253.

SONG Z,DARYANTO A,SOOPRAMANIEN D,2019.Place attachment,trust and mobility:three-way interaction effect on urban residents’ environmental citizenship behaviour[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05(12):168-177.

WEI M Q,BAI C H,LI C X,et al.,2020.The effect of host-guest interaction in tourist co-creation in public services:evidence from Hangzhou[J].Asia Pacific p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25(4):457-472.

A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Interest Connection and Value Co-crea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A Multiple Participants Perspective

ZHANGYannan1,DENGHaiwen1,*,WANGLei1,2

(1,,200234,;2,,201418,)

As one of the main ways to implemen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raditional eco-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emphasizes on economic benefits rather than social benefits.In the proces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with multi-industry agglomeration,it tends to cause environmental damage and ignore vital interests of local residents in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This paper constructed an evolutionary game model analyzing tourism development in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ple participants,mainly considered cooperative parameters of revenue sharing ratio of tourism enterprises,social parameters of public supervision of community residents and policy parameters of subsidy and punishment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n order to solve environmental problems,studied the strategy selection of different subjects,which discuss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determined the equilibrium stability strategy of the system with existence conditions,and established an evolutionary path and construction mechanism model of value co-creation through the simulation of the evolution process.The results show:(1) the value of economic benefit,environmental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could be created together by multiple participants;(2) the evolutionary path of co-creation can be summarized into five stages with given the causes and guidance of each stage;(3) the mature stage is the most ideal stage;(4) a virtuous cycle of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alliance can be formed to reduce costs and improve benefits through increasing the proportion of revenue sharing in tourism development appropriately.

multiple participants; interest connection; value co-creation;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tourism development

F590

A

1006⁃575(2022)04⁃0056⁃19

2021-12-17;

2022-07-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共创机制研究”(41971254);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开发的资源环境演化规律与跨区域协同治理路径研究”(2019EGL003);上海市科技人才计划项目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上海对接推进长三角城市群生态一体化共建机制研究”(19YF1437000);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会展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C2021064)。

张艳楠(1990—),女,博士,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城市生态建设等,E-mail:zhangyn119@foxmail.com。邓海雯*(1992—),女,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生,E-mail:438878648@qq.com。王磊(1978—),男,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会展与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会展经济与管理等。

猜你喜欢
共创政府部门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共享丰收喜悦 共创美好生活
共创美好生活
创新与坚持 共创黔茶辉煌明天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省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
浅谈在政府部门推行绩效文化的作用和途径
政府部门间G2G信息资源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