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2022-11-27 00:47黄灵朗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人教版数学知识作业

黄灵朗

(都安瑶族自治县菁盛乡菁盛小学 广西河池 530731)

当前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已成为现阶段小学教育中的重点改革内容。但相关实践表明,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的设计,仍存在作业内容量大且新意不足的问题,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精心构思,合理设计作业内容,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让作业真正起到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作用,以此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原则

(一)遵循兴趣原则

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潜在的求知欲和动力。因此在设计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时,教师应遵循兴趣原则。小学生通常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如果布置千篇一律的作业,学生很难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按照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多布置一些形式多样的作业,如游戏化作业、小组合作作业及联系生活实践类型的作业等。以此满足学生对每次教师布置作业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

(二)遵循分层原则

在设计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时,遵循分层原则非常重要。分层原则所指的是按照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和内容均不同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分层设计作业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更高效地完成数学作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收获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学生以更加细心、认真的态度投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海洋中。中国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说:“要承认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相互之间的差异,这就是学生观中差异性的主要含义。”因此教师在分层设计作业时,应做到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设计数学作业任务。

(三)遵循创造原则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去解决问题,这与新课程的标准要求也是不谋而合的。但是现阶段小学高年级作业普遍存在作业多、任务重、机械作业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造成了影响,有些学生还会出现消极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设计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时,应遵循创造性的原则,不仅要包括书面、口头的,还要包括启发思维、动手操作的,以此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创作空间,不断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在做数学作业时不断思考和探索,用创新的思维解决数学作业中遇到的问题。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设计趣味性的高年级数学作业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连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激发触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数学本就是一门抽象且逻辑思维性较强的学科,若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仍旧沿用传统千篇一律布置作业的方式,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导致学生出现厌烦数学知识的现象。因此教师应结合高年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能力,为高年级学生设计一些趣味性作业,通过为学生精心设计新颖的作业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有效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知识学习中,从而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课程内容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正整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趣味性的数学作业,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行、什么是列吗?如果我们想要运用行和列去确定班里学生的位置,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带领学生开展趣味游戏,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学习和掌握行与列的知识,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座位在班级里的哪一行、哪一列。思考完之后教师紧接着指导学生进行击鼓传花,点名分别让不同行不同列的学生回答问题,通过设计此种趣味性的游戏作业,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课后教师还可让学生借助网络或者书籍了解,如何运用数对明确位置在生活中的运用,提升学生课程参与感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设计分层性的高年级数学作业

古希腊一位哲学家曾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因此高年级数学教师应摒弃作业设计“一刀切”的现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按照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个性特征,设计有针对性的、差异性的作业内容。如设计学习能力强学生的数学作业时,应注重所设计作业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学习能力一般学生的数学作业时应立足教材,指导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适度做一些延伸题,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设计学习能力差学生的数学作业时,则应以基本的概念和公式为主。通过布置有层次的数学作业,有效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综合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例如,教师在教学完人教版《圆的认识》这一课程内容后,就可以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分层作业: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为其设计拓展类作业,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调查了解“井盖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设计立足教材提高类的作业,让学生用不同大小的圆设计丰富的图案;对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可为其设计基础性作业,如让学生给圆规做一个使用说明书。通过设计此种分层次的作业,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再例如,教师在教学完人教版《比的应用》这一课程内容后,也可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分层作业。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设计延伸性作业,如“氢和氧按1∶6 的重量化合成水,那么400g 的水中含氢多少?含氧多少?”对于学习能力一般及较差的学生,教师可适当降低作业难度,布置一些较为简单的作业,如“药和水的比例是1∶30,那药占药水的比例是多少?”通过设计梯度的作业,能使各层次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所收获,继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

(三)设计实践性的高年级数学作业

数学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通过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完成作业,或者在家人的引导下完成作业,可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因此,作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可设计一些可以操作、可以动手的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并把教材中所学的知识点有效运用于生活实践中,以此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教学完人教版《扇形统计图》这一课程内容后,可先向学生提出用水量、月份等关键词,明确学生的思路,然后教师为学生设计“自家用水情况调查”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制作扇形统计图,通过设计此种实践性作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据采样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家的用水情况有所了解,并懂得了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再例如,教师在教学完人教版《百分数》这一课程内容后,因为百分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附近银行对最新的利率进行调查,并按照教材中所学的具体内容,对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进行了解。当然学生也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借助信息技术对该方面的知识进行查询。通过设计实践性的数学作业,可让学生将课堂中学习的理论知识有效运用到实践中,也可让学生明确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之后自身的教学提供良好的铺垫。

(四)设计探究性的高年级数学作业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已逐渐从低阶的“概念知识学习”跨越到了高阶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注重作业的探究性,通过为学生设计一些具备探究价值且能锻炼学生思维的作业,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得到多方面感官的训练和提升。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面积的变化》这一课程内容前,就可以为学生设计探究性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借助不同的学习资源,对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圆的面积随边长或者半径变化的关系进行探究,此种布置探究性作业的方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探究水平。再例如,教师在教学完人教版《因数与倍数》这一课程内容后,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基本掌握了2、3、5 倍数的特征,并能对其倍数进行有效的判断,同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针对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计探究性的数学作业,让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学习了2、3、5 倍数的特征,那同学们知道4、6、10 倍数的特征吗?”之后教师就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探究,对照2、3、5 倍数的特征检验其他数字倍数的特征是否准确。此种布置探究性作业的方式,明显比单纯课堂讲授规律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的学科能力。同时,设计探究性的数学作业,还能更好地推动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和开放,这也是学生较强学科能力的一种良好体现。

(五)设计开放性的高年级数学作业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创新能力是新课标改革对小学生所提出的新期望,并且也是当前社会发展下小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心理品质。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注重作业的开放性,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教学完人教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课程内容后,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如“已知一根绳子长1 米,请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编一道用分数列式的应用题,编完题目后自行解答。”再如“已知有两根1 米长的绳子,请学生发动小脑子编一道用分数列式的应用题,编完题目后仍是自行解答。”教师通过设计此种开放性的数学作业,学生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编写题目并解答,这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同时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力,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做作业中。再例如,教师在教学完人教版《确定位置》这一课程内容后,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会看简单的线路图,并能按照线路图将行走的方向和路线说出来。教学过程中为有效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作业时,就可以设计开放性的数学作业,如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看法,并让学生归纳整合学习本单元的收获,这时学生既可以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也可以通过画图的形式进行归纳,这对于思维的发展有重要帮助作用。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班级附近的代表性地理位置,让学生综合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设计多种达到目的地的路线,并在多种线路图中找出最近且最便捷的一条路。设计此种开放性的练习任务,不仅能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科综合素养。可以说这样的作业设计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结语

总而言之,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数学作业就是提升思维的跳板。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想要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质量,更要对作业内容进行有效设计,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作为高年级数学教师,应精心设计有根源、有个性的作业内容,通过设计趣味性、分层性、实践性、探究性以及开放性的数学作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究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乐趣和兴趣,从而取得显著的进步,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人教版数学知识作业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八核心词汇闯关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