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开展音乐教学,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

2022-11-27 00:47高凤照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生音乐

高凤照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五棵树镇中心小学校 吉林长春 130401)

本文首先介绍了音乐教学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并从现实实际出发就如何通过音乐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健康乐观的心态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够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果,为小学生日后全方位发展奠定基础。

一、音乐教学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音乐课堂教学工作的进行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则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摆正自己的位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总的来说,音乐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都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对于教育提出的要求,能够使小学生拥有强大的心理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所以说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能够帮助学生陶冶情操,使其树立自信心,减轻小学生的心理负担,进而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且通过音乐的旋律能够引起小学生在情感方面的共鸣,有助于净化小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一)有助于改善学生的消极情绪

音乐与学生的生活存在一定联系,速度快、节奏感强的音乐能够使人亢奋,而舒缓且节奏慢的音乐使人内心平静。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发挥音乐的情绪调节作用,使内心叛逆、情绪控制较差的学生通过聆听音乐逐渐稳定情绪,避免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帮助学生重拾自信心。

(二)强化学生的意志品质

音乐教学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必然联系,为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将学生组织起来成立合唱团,以便于激发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合唱团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歌唱水平,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可以强化小学生的意志。此外,在组织学生进行班级合唱时音乐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含义,讲述创作者背后的故事,以便于激励小学生正确地看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帮助学生养成强大的心理,为学生日后发展夯实根基。

三、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落实教学规划工作

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工作之前需要综合分析教学内容,并依据班级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水平等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确保所设置的教学目标科学合理,进而达到利用音乐教学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心理的目的。这也就意味着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在全面掌握某一歌曲内容的基础上融入与之相符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并优化改进教学方法,进而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确保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下去。

一般情况下,小学音乐教材上都包括一些爱国歌曲,比如说在正式教学《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这首歌曲之前,音乐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些关于建国背后的历史故事以及英雄事迹。通过音乐故事的讲解,不光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学生在演绎和欣赏歌曲过程中激发爱国之情,树立民族自豪感,并在歌曲的带动下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二)做好教学内容挖掘工作

小学音乐教材涵盖大量的内容,其中所涉及的音乐歌曲以及理论知识都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所以,为了能够通过音乐教学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做好教材研读工作,以便于找出其中掺杂的心理教育因素。这样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中通过学习乐理知识、欣赏以及演唱歌曲就能够在无形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另外,通过这种方式也有助于小学生加深对音乐知识的印象,以便于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比如说,如果音乐教师想要引导学生形成乐观学习、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教师可以在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营造欢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收获快乐。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演唱的歌曲以及聆听歌曲所产生的心理感受,从而在潜移默化间促使学生的心理趋向“自信”“勇敢”等。比如说在欣赏《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以及《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些与家乡情相关的歌曲时,音乐教师就可以组织小学生一起讨论家乡的发展变化以及家乡的美景,进而帮助学生形成爱祖国、爱家乡的意识,增加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有助于落实有关自信培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而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举办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为了能够在小学心理教学过程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音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课堂实践活动。一般情况下,小学音乐教师不会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并且音乐课所占比例较小,学生基本没有学习压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光能够使学生接触更多与音乐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知识,更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内心保持平静。优质的音乐能够满足人的内心所需,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则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所以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这样能够使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参与课堂活动,能够以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以便于提升学生的生活体验感。

(四)推动音乐教学生活化

为了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进行生活化教学。小学生对大自然充满着向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在感受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同时为大自然进行歌唱。比如说当学习“春天的歌”这一单元内容时,为了能够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情感共鸣,音乐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到郊外进行踏青,使学生尽情地玩耍。当小学生的情绪达到饱满状态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大家一同演唱《春天举行音乐会》《嘀哩嘀哩》等关于春天的歌曲,进而推动歌曲中的感情得以升华,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能够实现寓教于乐,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还可以在潜移默化间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五)构建团结合作的教学情境

大部分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以至于他们缺少团结合作意识,甚至有些小学生内心十分孤僻,不愿意同他人进行分享,这样的状态不利于小学生全方位发展。所以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团结合作的机会,引导学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舞蹈、合唱等教学活动。合唱对于演唱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的气息、声音强弱、表演姿态等保持一致,要求其懂得互相协调。在合唱过程中,每个小学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有彼此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够提升合唱效果,使合唱具有美的感受。群舞与合唱类似,为了提升舞蹈的美感,就需要表演者动作整齐。通过参加这两项教学活动,小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间增长团结合作的意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班级归属感以及集体荣誉感。

(六)尊重小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小学音乐教师应当采取一定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生欲,并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以及探究能力。为了能够改善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并通过音乐教学完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需要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在此过程中要求音乐教师在综合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新教学形式,以便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完成教学任务。比如说当学习《一只鸟仔》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歌词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既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又可以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此过程中学生完全成为知识的探索者,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歌词的印象,又可以使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这样的心理感受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进而推动心理健康向前发展。

(七)发挥美好事物的积极作用

小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需要利用视觉和听觉,整齐的板书以及美丽的图片能够使学生沉浸在教师构建的教学情境当中,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比如说在学习《山里的孩子心爱山》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绘制美丽的大山,并将歌词以及曲谱抄在上面,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便于更好地开展音乐课堂教学工作。另外在学习《小小羊儿要回家》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他们十分熟悉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角色,以此来增加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帮助学生在演绎歌曲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

(八)教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

小学生的年纪小且认知能力不足,缺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校学习期间教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这也就意味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学生。所以,为了能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深入到学生当中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多加鼓励以及关爱学生,以便于调动小学生参与音乐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不知不觉间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另外,音乐教师还应当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良好的教学环境,以便于缓解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紧张情绪,帮助学生加深对心理健康知识以及音乐知识的印象。除此之外,小学音乐教师还需要综合分析班级内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以便于小学生主动地接受音乐熏陶,进而使其心灵得到放松。音乐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以便于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提升心理教育质量的目的。

(九)尊重学生的音乐感触

小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很容易带入自己的现实生活经历,这就使得每位学生对于音乐内容的理解存在明显的差异,学生的心理活动也各不相同。所以就需要小学音乐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的感触,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心理想法。比如说在学习《春天举行音乐会》这首歌曲时,音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设计音乐会情节,引导学生以音乐会为主题设计表演内容,以便于尽情地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光能够点燃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而且能够使学生从学习音乐中找到乐趣,最终使学生爱上音乐。对于小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创作,音乐教师应当予以表扬,以便于引导学生创造更多的音乐作品,进而达到健全小学生心理的目的。

(十)在音乐教学中做好良好情绪渗透工作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美妙的歌曲,通过聆听并学习这些歌曲有助于缓解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及时调整情绪。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所面临的学业压力不断增大,家长以及老师的期许将会使小学生承受较大的心理负担,如果这些负面情绪不能得到缓解,长期下去可能使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为此,就需要音乐教师利用乐曲的正面功能使学生在欢快的节奏下放松心情。同时,教师还可以告知学生当觉得自己有心理压力时,可以通过聆听喜欢的歌曲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这样既能够使小学生通过音乐活动养成健康心理,又能够帮助小学生排解压力,舒缓情绪。

此外,音乐能够使人得到美的享受。音乐与人的情感发展有着一定联系,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便于小学生进一步理解乐曲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提升道德修养,推动其积极情感向前发展。比如说对于《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曲而言,学生通过学习并演唱这首歌曲能够体会教师工作的不易,并可以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歌曲的带动下能够使小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爱之情,能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从而达到师生情感方面的升华。

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为了能够满足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就需要加大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关注度。尽管说音乐不是主要学科,但是通过学习音乐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帮助学生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了能够使小学生保持健康乐观的心理,就需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此期间,需要音乐教师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小学生音乐
心理健康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音乐
我是小学生
音乐
秋夜的音乐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