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做到全面育人

2022-11-27 00:47米合热古丽塔西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育人

米合热古丽·塔西

(库车市齐满镇中心小学 新疆阿克苏 842007)

核心素养一般情况下就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中逐渐形成的满足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在不同的学科当中,核心素养的维度都有所不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可以理解为四个方面,分别是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需要教师在后续明确教育方向,让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得到良好的渗透。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全面育人现状

(一)意识不足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上看,虽然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但很多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依旧意识不足。[1]比如,由于受到了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在核心素养渗透方面经常性地抱有着忽视的态度,无法对教学的方法、技巧和策略进行探析。这样就会导致核心素养在实际渗透的过程当中并不明显,严重地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最终导致核心素养的渗透效果大打折扣,无法真正地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来推动全面育人的实现。

(二)方法单一

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要依赖于多样、多元的方法,能够带给学生更加新颖和生动的感受,让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受到来自核心素养的熏陶和感染。[2]但在现阶段,很多教师在核心素养渗透的过程当中所用的方法和形式都是比较单一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无法集中专注力,产生热情和兴趣,很难为核心素养的渗透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课程教学的整体氛围比较沉闷,要想达到理想当中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是非常难的。需要教师在后续对这样的情况不断地进行改善,为核心素养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评价不足

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核心素养最终的目的就是对全面育人进行落实,助力学生获取到更加综合和全面的成长与发展。而评价在这一环节当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有效的评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并使得学生自主改进、调整和完善,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当中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和思想习惯。但在现阶段,大部分教师教学中由于过度追赶进度都对评价这一环节抛诸脑后,导致评价的价值和作用无法得到展现,对于教学的开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全面育人意义

(一)推动素质教育

在现阶段,素质教育正在大力推动当中。素质教育大力倡导在教学中一定要将眼光放置得更加长远,注重学生的综合和全面发展,而不仅仅局限在知识和技能上。所以,在现阶段,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对核心素养积极地进行渗透,就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学科的价值性和育人性,面向学生全面发展,让素质教育中的诸多要求得到落实。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拥有更加深刻的收获和体验,突出教育的本质和内涵。

(二)突显学科价值

在小学阶段的课程教学当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思想、行为品质的构建,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取知识、懂得规则、深化知识理解,对于学生言行习惯的构建和树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核心素养渗透的过程当中能够为学生打造全面育人的环境,让学生养成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品质,带动学生在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当中更好地生成综合素质,让学科的价值得到凸显。

(三)助力学生发展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正处在非常重要的成长阶段,仿佛是一张白纸一样,需要教师展现出自己的能力运用画笔在其中填写丰富多彩的图案。[3]在现阶段,结合学生的特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积极渗透,能够营造全面育人的环境,让学生不仅获取知识技能,更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品质,懂得如何在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公民等,为学生后续的正确道路指明方向。这样能够真正地实现助力学生的全面和综合发展,让学生受益终身,使得学生在未来获取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全面育人对策

(一)深化重视程度,培育学习品质

在传统核心素养渗透的过程当中存在着教师意识不足的情况,对教学工作的开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4]所以,在现阶段,首先就应该加强重视,致力于对学生核心素养和学习品质的培养。在无形当中让核心素养的渗透能够拥有良好的外界环境和条件,让核心素养渗透工作能够得到持续、有效的推动。

例如,一方面,教师应该打破陈规,突破局限性,对教育领域的前沿理论思想不断地进行获取,作为指导,让教学开展的效果变得更好,应该对核心素养的价值内涵产生深入的理解,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结合实际情况来对核心素养不断地进行渗透,让教育的成效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另一方面,应该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性质、特点,让核心素养的渗透更加具备针对性,对渗透的方法、方式进行探索,与教学巧妙融合,做到核心素养自然而然地渗透,带给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启示。这样就能够在无形当中更好地让教师深化重视程度,在教学中,教师会抓住每一个环节和契机推动核心素养的渗透,从而真正地为核心素养的渗透创造良好的空间和环境,助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凸显优势和价值,让全面育人得到真正的落实和达成。

(二)密切联系热点,培育政治认同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当中,政治认同是首要的,能够让学生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地追随党的引导,在未来成为祖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在现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贴合生活、联系热点,让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油然而生。

例如,在讲解《应对自然灾害》一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对热点进行融合。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慕课的方式来为学生呈现出资料,资料当中展现在最近一年来我国各个地区地震频发,让人们的身心遭受到非常大的伤害和威胁……让学生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获取。在后续,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积极地进行引导,继续出示一些有关国家应对自然灾害的措施,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政府始终将人民放置在第一位,让学生能够对这些人性化的防护措施进行了解,并且让学生掌握一些在自然灾害下如何自保的方法。这样就能够在无形当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让学生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人性化思想和思维,实现自我保护,有助于核心素养的积极渗透。

(三)设置课堂辩论,培育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是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具备的,能够让学生在面对客观事物时更好地分清对错,让学生的成长方向变得更加正确。[5]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也是全面育人背景下小学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的重要任务。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探讨空间、开放氛围,鼓励学生在课堂辩论当中生成理性精神,让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例如,在讲解《我们受特殊保护》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带领学生对基础的知识点进行探究。在后续,教师就可以对辩论话题进行设置,可以将辩论话题的内容设置成——“我们是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不受到法律的约束,可以为所欲为”。让学生能够对这一辩论话题进一步地进行思考和探讨,并且让学生找寻到论点,密切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未成年人在法律的保护下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让学生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理性精神,明确对错,辨别是非,对学生后续的日常生活、成长与发展都能够展现出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在其中,教师应该对开放氛围、环境进行领导,鼓励学生发表自身看点,教师积极引导,营造良好的全面育人的氛围和环境。

(四)融合生活因素,培育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每一个社会公民所要具备的。当前,我们生活在法治国家当中,只有在法律的正确约束下才能够保障社会秩序,让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得幸福且快乐。[6]所以,现阶段,作为未来的祖国接班人和建设者,对学生的意识进行培养也是尤为必要和关键的,让学生能够遵守法律,了解法律,成为法律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例如,在讲解《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先对法律知识进行讲解。在后续,就可以为学生呈现出和大家息息相关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了让学生懂得法不可违,教师可以加强情境创设。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借助提前制作好的课件来为学生呈现出有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实例。在后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当中让学生扮演法庭当中不同的角色,比如审判长、审判员、原告、被告,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对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懂得法律的威严性以及遵守法律的重要性等。这样能够让学生懂得知法守法,而不是因为是未成年人就一味地对抗法律,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加健康的成长氛围,在法律的规范和约束下让学生更好地长与发展,让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在课程教学中得到落实和达成。

(五)开展实践活动,培育公共参与

公共参与是至关重要的,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立足社会,提高适应能力,将来更好地在社会当中展现出属于自己的价值和作用。所以,在现阶段,教师也应该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组织安排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服务参与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扮演好自己身为社会公民的角色,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例如,在讲解《公民的基本义务和权利》相关知识点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在课程中模拟选举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让学生懂得在社会当中应该怎样成为一名合格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运用多元化的资源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公共参与当中。比如,可以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鼓励学生开展环卫工人一日体验活动,让学生清扫垃圾,感受到保护环境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可以对社区资源积极地进行利用,带领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敬老院、孤儿院的帮扶计划当中,让学生能够养成尊老爱幼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的责任意识、参与感都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这样就能够真正地做到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渗透,让全面育人得到实现,助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六)转变评价方式,培育综合素质

除了以上这几个方面之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过程当中,教师也应该对评价的价值和作用不断地进行发挥。评价能够助力学生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效果变得更好,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懂得自己在学习过程当中的问题和不足,带给学生更多的自信和愉悦感,将学科价值作用充分地展现出来。

例如,在日常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观察,对学生的正确言行、思想进行宣传,展现出榜样的力量和作用。在日常当中,应该避免教师向学生单向性评价的情况,而是可以真正地做到对学生民主评价的构建,鼓励学生自评、互评等,使得学生成为评价真正的小主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微小进步以及和他人之间的差距,使得学生后续的努力方向变得更加明确。此外,针对学生的良好表现,教师也可以拍摄成图片、视频等上传在平台当中,比如校园网、班级平台、微博、微信中,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来自外界的反馈和评价。在无形当中让学生的责任感得到增强,获取愉悦感和自信。这样的评价能够更好地带给学生激励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带动育人效果得到提升,让整个教学效果变得更好。

结语

总之,在现阶段,小学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积极地进行渗透,推动全面育人工作的开展是尤为必要和关键的。在其中,主要通过深化重视程度、密切联系热点、设置课堂辩论、融合生活因素、开展实践活动、转变评价方式,让核心素养的导向性变得更强,真正地达到理想中最佳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