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融合的策略

2022-11-27 00:47黄涛燕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学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黄涛燕

(南昌大学附属中学 江西南昌 330047)

初中地理信息技术在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背景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纪元,信息技术的广泛推广不仅为人们的工作各个环节带来了一定便捷,也为教育改革发展带来了诸多契机。地理学科作为初中教育教学的关键组成内容,具有知识广泛且内容全面的特点,同时该学科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能够有效揭示地理自然规律。基于此,为了能够有效推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就要借助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展开地理学科的引导,保障初中生地理学科素养的提升。

一、信息技术对初中地理教学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开始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改革和优化,并且也取得了不俗的改革成果。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非常符合初中生的理解认知特点,初中地理教师通过应用信息技术,结合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地理学科内容帮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下获得深刻理解,借助感官刺激强化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形象性,而这种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在学习“经线与纬线”这一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播放经纬度定位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产生立体了解,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时期对地理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应充分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指导学生结合信息技术对相关的学习资源展开探索和学习,鼓励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分享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例如,在学习与“气候”相关的内容时,地理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结合网络资源搜集不同地域的气候信息,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地球的不同区域拥有着不同的气候风貌和自然特点,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深化学生对地理学习内容的理解力。教师借助这种开放的信息辅导方式,不行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所学资源的收集能力和处理能力。

(三)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具有非常强大的功能,能够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不同的形式展示所学内容,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得更加形象具体,使微观世界的反应变化变成宏观的可视内容,这非常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除此以外,信息技术课件制作完成后可以长时间保存,这能够帮助教师重复结合这些资源展开教学,巩固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对于有效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而言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多元化的课堂学习形式,进一步通过强化学生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从而有效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绝大部分的地理教师采用板书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讲解相关的地理知识,这使整体的课堂教学时间被严重拖沓,教师无法在既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经常要等待教师进行板书书写,课堂教学时间出现了严重的浪费现象。在信息技术的融入背景下,教师结合多样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展示地理学科教学内容,这对比传统的教学形式而言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所学地理知识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显著提高整体学习效率。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背景下,初级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日益发展的教学要求,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在地理学习和探究中出现厌倦情绪,无法有效保持其学习注意力的集中。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增加备课量,充分结合网络资源为学生搜集丰富的教学信息,进而提高整体教学效率。如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PPT 指导而没有结合新的指导方式进行细节的分析和讲解,那么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就缺乏深入性,不利于快速掌握教学内容,对学生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也造成了一定阻碍,整体的教学水平无法获得进一步提升。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融合的策略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地理教师充分凸显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新的教学模式下积极开展初中地理教学。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意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在应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指导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认知水平进行针对性的探究,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层次,设置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目标,使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学习当中向更高的教学目标迈进,从而实现高层次的思维跨越,使其能够迅速建立丰富的地理知识体系,有效发展学生的地理意识观念。

例如,在学习“天气和气候”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有效落实层次化教学的指导理念。教师需要通过日常评测以及与学生的积极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将其划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学习层次。A 层次的学生为基础性的学生,B 层次的学生为拔高的学生,C 层次的学生为拓展型的学生,每一层次的学生,教师都要将分层教学理念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其设定不同的学习探究任务,使学生能够在阅读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思考,同时在教师所设置的地理问题下进行讨论交流,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总结,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获得地理学科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为了更好地推动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地理教师必须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生动的地理课堂学习氛围下深入思考理论知识,有效强化学生的地理课堂学习体验,推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有效提升,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感。具体可以体现在课前导入环节,辅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和巩固。

例如,在“长江”“黄河”“台湾”等课件的制作当中,教师就可以适当在课件中插入《长江之歌》《黄河颂》《阿里山的姑娘》等一些歌曲,这样在多媒体情境的渲染下就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悦的课程学习氛围,使学生受到音乐文化的熏陶,进而理解地理文化的差异,在享受美和感受美的同时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教师结合这种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情境下加快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指导效果,教师可以在导入新课前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这也将使学习内容获得完整的知识衔接,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收集课下的知识资料,在上课的过程中为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科普,这样还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保障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取得知识积累与收获。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动力,这样学生在地理课堂中才能够更加专注地听讲,更加愿意主动参与教师开展的地理实践活动,结合地理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进而掌握丰富的地理知识。要想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地理探究能力,教师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极自主地思考地理知识内容,这将成为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途径。在传统的地理学科教学当中,许多地理教师都要结合课本内容进行优化讲解,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被动地听讲,难以理解复杂的地理知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直线下降。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背景下,多媒体信息技术逐渐进入到课堂教学中,这为传统地理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推动地理学科教学效率的提升注入了新鲜血液,唤醒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教师在讲解“中东”这一区域地理知识时,地理教师可结合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中东在地球中的实际位置,并通过图片帮助其了解中东地区的地形风貌特点,使学生快速思考中东为何水资源匮乏却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中东地区的一些地形地貌特征,为学生进行该地区地理知识的讲解,还能够播放中东地区的一些文化活动,使学生快速了解该地区的文化生活,如此就可以结合图片或视频的方式为学生直观地展示中东地区一些国家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特征,能够加深学生对该地区地理知识的深入了解,使学生的记忆变得更加深刻,学习兴趣也能够变得更加浓厚,这将为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发挥重要作用。

(四)突破教学难点

在地理学课堂中,很多知识都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学习特点,这为初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带来了一定难度,如大陆漂移、板块分裂、自转和公转等内容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地理教师仅仅依靠讲解手段为学生展开介绍,很难提高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展开备课,合理整合互联网教学资源为学生进行展示,就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地理知识。在遇到重点时还可以进行反复播放,借助直观的动画效果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知识规律,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在突破教学重难点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地球自转与公转的三维动画,还可以将宇宙中地球、月亮、太阳的星体位置关系进行展示,这种极具画面感的教学讲解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知识的多元性和趣味性,还能够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使学生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情境当中快速理解地理知识。与此同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将重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视频,为学生进行针对性讲解,学生自由地观看微课可以提高其自主学习意识,使信息技术真正为课堂服务,推动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五)丰富地理课程内容

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设计将会影响到地理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结合地理学科特点融入网络信息资源,与学生共同展开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理。通过对这些地理信息的筛选实现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丰富,进而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索主动性,为其接下来的主动探究奠定基础。学生在某些知识的探索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获取想要的信息,有效培养学生信息学习技能,使其在信息收集、整理、总结的过程中感受到信息化学习模式的便捷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学习视野的有效拓展,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知识探究水平。

例如,在“天气与气候”的学习当中,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天气气候的预习提纲,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然后将天气与气候知识展开分类,并指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卫星云图与天气预报识别阅读,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技能,推动地理学科素养的提升。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意识到强化地理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推动地理学科的创新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探究中,应结合实际内容以及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需求,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引入新颖多样的地理教学内容,在不断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的同时,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学科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学科新书导览】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超学科”来啦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