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11-27 00:47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外语学习者考试

陈 静

(重庆三峡学院 重庆 404020)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状态,它会对人的行为及行为效果产生影响。早在20 世纪20 年代,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就对焦虑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把焦虑分为了三种类型,分别是客观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焦虑。此后,焦虑便成了各国心理学界的研究焦点。戴维·保罗·奥苏贝尔把焦虑定义为一种对于当下或者能够预料的情景对自身造成潜在威胁时,倾向于做出恐惧反应的一种状态。张庆宗在其著作中提到“焦虑是个体担忧自己不能达成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紧张不安的情绪的心理状态”。由此可见,焦虑能引起人恐惧、烦恼、紧张的心理,而这种心理状态常常发生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不能及时调整状态,长期以来则会形成一种品质,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一、概念界定

(一)学习焦虑

一般而言,学习焦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现实或预期的对自己自尊心和价值感构成威胁的特定学习结果担忧的情绪反应,是学习者产生的忧虑、烦恼、紧张甚至恐惧等情绪体验。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学习焦虑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除了关注学习焦虑给学生带来的种种影响,还关注到导致学习焦虑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学生之所以学习焦虑主要由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两个方面所造成的,具体的内外因素表现为学业压力、考试压力、自我认知差、同学间竞争等。国外对于学习焦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由考试引起的焦虑,而国内则不同。叶仁敏、汉德克研究发现,中国大部分中学生考试焦虑不高,并且成就动机较高,智力水平也较好。还有学者研究发现,学生的人格类型与考试焦虑有关,外向型学生考试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内向型学生。在对学生学习焦虑研究的基础上,教育学者逐渐把目光转向了外语学习焦虑。

(二)外语学习焦虑

1.外语学习焦虑的概念

外语学习焦虑与学习焦虑不同,它是被研究者发现并进一步成为所研究的对象,这里的外语不单指英语,还可能指的是俄语、日语等非母语学习的第二语言。通常来说,外语学习焦虑主要指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或用外语进行表达时所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是一种特有的心理状态。早期的学者霍维茨和杨格率先提出“外语学习焦虑”,他们认为外语学习焦虑是“一个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的,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显著的自我知觉、信念和情感情结”。麦金太尔和贾德纳将外语学习焦虑定义为“与外语语境(听、说、读、写等)有特殊关系的紧张与畏惧感觉”。对于国内的中学生来说,英语是必学的一门课程,而英语便是所说的外语,正是由于英语是第二语言,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便会给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学生学习成绩下滑、自信心消退、不愿回答问题等一系列问题。

2.外语学习焦虑的分类

据国外学者研究,焦虑分为促进性焦虑和退缩性焦虑两大类。顾名思义,焦虑既有促进作用又起阻碍作用,适当的焦虑能激发学生学习前进的动力去迎接新的挑战,从而不断靠近学习目标,而过度焦虑会导致学生意志消沉,时常回避学习任务,严重阻碍学生主动学习。此外,还有学者根据焦虑的不同来源将外语焦虑分为了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前者是对发生在瞬间的短时间事件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后者是长时的、持久的转化为心理特征的一种特质。关于外语焦虑的分类还有很多,用得最为广泛的是由霍维茨等人提出的外语学习焦虑分类,分别是:交际焦虑、考试焦虑、负评价焦虑。交际焦虑是指与他人真实的或预期的交流所产生的恐惧,考试焦虑是担心自己考不好而产生的焦虑,负评价焦虑是担心别人对自己否定的评价。为了测量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程度如何,霍维茨设计了一个“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LCAS),量表呈现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而这些情况正是根据交际焦虑、考试焦虑、负评价焦虑来细细划分的。

二、外语学习焦虑的相关研究

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外语学习焦虑的研究呈上升趋势,因霍维茨设计的外语课题焦虑量表经过多次检验且效度较高,许多研究都以外语课堂焦虑量表为基准来测试学生的焦虑与哪些因素有关。国外研究学者提出较低的自我评价和竞争意识是引起焦虑的两大重要因素;也有人认为,学习者的个别特征、学习活动形式、教学方法是引发学习焦虑的原因;更有其他学者指出学习者与他人的竞争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态度、教师对语言教学的态度、外语课堂活动形式和外语测试都可能导致学习者的外语学习焦虑。国内学者也对外语学习焦虑进行了探讨,有的把外语学习划分成听说读写这四个板块,研究焦虑对外语的听说读写部分造成的影响;有的以高中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调查英语学生课堂焦虑感与口语水平的关系;有的以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促进性焦虑和抑制性焦虑对听力成绩的影响;还有的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写作方面的焦虑进行了研究。除了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有所不同,还有学者对量表的使用进行了创新。石运章、刘振前以Saito 等人编制的“外语阅读焦虑量表”和霍维茨等人设计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两表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进行外语阅读焦虑感测试。可见,国内外学者十分重视外语学习焦虑在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所造成的原因,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三、外语学习焦虑成因分析

(一)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所表现出来的反应能力,心理素质强的人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如果心理素质比较差,遇事就容易紧张,而持续的紧张感容易引发焦虑,严重的话会影响到正常学习和生活。一般而言,学生容易在考试前产生紧张感,具体表现有身体的不自觉颤抖、心跳加速、大脑一片空白等情况。近年来,中考英语进行多次改革,学生也不得不跟随考试改革带来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现如今部分省份已经实行了中考改革的新方案,英语作为主科目的主考地位逐渐下降,与以往不同的是英语口语考试被纳入了考试范围。由此可见,英语测试内容逐渐发展成熟,因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强调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而增加英语口语考试这一题型无疑能更加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除此之外,口语考试还能检测出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学生出现说话断断续续、吞吞吐吐、吐字不清等情况便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较低的体现。

(二)自我否定

自我否定主要是指学生认为自己不能完成某项任务或不能达到目标的自我评价。学生如果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持怀疑态度,认为自己的学习成果与自身努力无关,那么就会使自己产生消极情绪,而过度的自我否定将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尤其是英语考试存在大量的选择题,学生反而容易出现猜题行为。因此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学生成绩的进步,如果把进步归结为自身猜题的运气,那么之后学习者可能会减少对成功的期望,从而丧失对学习的欲望;二是成绩的倒退,如果把成绩倒退归结为自身能力不足,那么学习者将产生沮丧、无能感,从而缺乏完成任务的坚持性。因此,要形成正确的成败归因观念,不能单从运气和一时的努力等不稳定的因素来否定自己的能力,只有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才能采取措施,对症下药,从而转变学习方式,启发自己努力学习。

(三)抱负水平

抱负水平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而规定的标准,抱负水平高的人要比抱负水平低的人更容易体验到焦虑感。抱负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部分学生对英语成绩的抱负水平过高,幻想在短期内能提升自身英语水平,这类学生往往有着自信心足、好胜心强的优点,但在面对学习困难的时候容易产生焦虑感,因为期望的目标值过高,越是追求成功心切,反而欲速则不达。因此,抱负水平的高低要适中,只有量力而行,制定出切合自身实际的期望值方可达到目标。

(四)交际畏惧

交际畏惧是指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或预期的语境下所产生的交流恐惧,也就是说学生容易在与别人进行交流的时候产生交流恐惧。由此而产生的焦虑具体体现在不敢使用英文进行对话、害怕同伴嘲笑自己、害怕犯错误等便形成哑巴英语。又由于英语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从所处的环境来看,学生使用英语的场合较少且仅限于课堂。正因为学生使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少,再加上学生害怕在口语课堂上交流犯错或表现较差,直接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导致焦虑。大量的研究表明个人自尊与成就动机有密切相关的联系。自尊水平低的个体在遇到他人的肯定时,会逐渐改善他的失落感、无力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肯定的积极心理。因此,当学生不敢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时候,教学者应当鼓励学生勇于开口说英语,即便学生出现了语音或是语法上的错误也不要及时打断,反而更应该鼓励学生,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学生便能养成用英语的习惯。

(五)地区差异

我国地域广大,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地域差异悬殊,许多边远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师资水平极其落后。正因为如此,不同地区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极大的不平衡。在西部地区,甚至在中部发达地区的城市,师资力量都很难估量,对于沿海城市而言,其早期的进出口贸易促使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的涌入,因此,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增多,教育质量也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提升。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对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英语是表音体系的语言,其语音、语调极为关键,错误习惯一旦形成,将很难纠正,学生经常会出现发音不太标准的现象,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也并非完全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其很有可能是教师本身的发音就不够标准,正是由于这种情况,造成了区域之间教育水平的差异。

同时,地域差异还可能是由地方方言所引起的,即便学生想说标准的英语,也难以摆脱地方方言带来的影响,如学生对/m/、/n/、//、/l/、/s/、/z/等音标的发音容易产生混淆,从而影响学生正确拼读单词,所以学生在进行英语口语交流时容易产生不自信和焦虑的情绪。尽管不能改变地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地方优势,但是语言学习可以从小接触。2001 年,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学习英语的起始年级从初中一年级提前至小学三年级,相较于那些中学才开始接触英语的学生来说,从小接受英语语言学习的学生更具优势。在小学阶段学习了基础的英语语言知识,除了认识英文字母,学习单词,还包括学习和使用简短对话,为初中英语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毋庸置疑,学生越早接触语言学习越能快速发展语言知识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如孩子从牙牙学语到出口成章都离不开对母语的学习,对英语的学习亦是如此,地域差异所带来的教育模式差异会影响学生接触英语的时段,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学校,学生从一年级便开始接触英语,甚至接触的阶段更早,这无疑加剧了中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城市的教育水平发展不平衡,学生之间也会形成对比,容易造成学生的不自信、学习焦虑等情绪。

结语

焦虑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文从初中生英语学习焦虑的成因出发,关注到学生的心理素质、自我否定、抱负水平、交际畏惧因素,尤其是地域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焦虑对语言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学生英语学习焦虑成因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关注学生动态,更加了解学生,从而改进自身教学。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克服焦虑等消极情感因素,还应从缓解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措施入手进行深入研究,帮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英语。

猜你喜欢
外语学习者考试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