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2022-11-27 00:47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批判性导图思维能力

李 杨

(吉林省通化县第七中学 吉林通化 134001)

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科教学,我国教育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旨在通过对教学观念和模式的革新,发挥出学科教育优势,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其他综合素养也可以得以相应的发展。面对这一全新的教育形势,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要积极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实现对课堂教学的优化创新。基于思维导图的批判性阅读是一项非常先进且实用的阅读教学策略,将其合理引入到阅读教学中,可以促使学生在掌握语言基本技能的同时,获得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意识到这一点,并加强对该策略的研究和实践探究,推动阅读教学改革,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思维导图和批判性阅读的概述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东尼·博赞通过对心理学知识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思维导图的概念,该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心理学家们的热烈讨论。思维导图是一种通过绘图方式进行知识组织和表征的一种可视化工具,其可以将知识分层次、有组织地展现出来,以便于人们理解和记忆。同时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可以同时调动人的左脑逻辑思维和右脑形象思维,加深人们对知识的印象。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还是人脑思维扩散的过程,人们会根据几个中心词进行思维发散,将与之相关的内容通过层级方式关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成的知识体系[1]。因此,思维导图也被人们作为重要的学习工具,用于提升学习效率和水平。随着人们对思维导图认知和研究的不断深化,目前思维导图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人们还借助信息化工具,开发了相应的思维导图绘图软件,极大地扩大了思维导图的应用范围。

(二)批判性阅读的概述

批判性阅读也被称之为评判性阅读,是一种基于高阶思维的阅读方式,在批判性阅读中读者不仅需要读懂文本内容,还需要将预测、分析、质疑、推断、评级等思维运用到其中,对阅读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达到对阅读内容的深度理解。批判性阅读可以帮助读者实现深层次和个性化的阅读模式,但与此同时,对于读者批判性思维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要想实现批判性阅读,读者必须要掌握相应的策略,如预览、预测、注释、分支、概述和评价等[2]。在高中阶段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合理引入批判性阅读策略,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加强相关研究,准确把握批判性阅读的要点,并对学生的阅读加以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批判性阅读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阅读水平。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滞后

受制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多数高中英语教师依旧习惯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和方法,即先让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阅读,初步掌握文章大意,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对文章的语言知识点和内容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文章大意,最后再完成课后阅读习题。这样的阅读教学模式会阅读教学局限于对文章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的理解上,导致学生的阅读停留在浅层次。另外,这种传统阅读教学模式还有很大的弊端,如大大限制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给学生的英语阅读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忽视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也使得他们在英语阅读中,会对阅读文本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这也是阅读的魅力所在[3]。但在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很少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而是利用统一的标准答案去固化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难以实现个性化阅读,同时阅读也应缺乏个性化的解读变得枯燥、无趣起来。

(三)不注重阅读指导方式的创新

目前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多为英语原著、外国报刊等类型,在对这类阅读材料进行解读时,不仅对读者的英语知识基础有着较高的要求,还对他们的文化素养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不论任何类型的阅读材料,教师都会选用统一的解读方式,导致对文章内涵的解读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而学生为了能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往往也会选用固定的理解模式,给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中的应用优势

在以往的高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重心放在阅读方法和技巧的传授上,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相对忽视,给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了较大阻碍。而思维导图的运用则可以使得这一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将阅读文本的语言知识点、段落内容、思想情感等因素进行整理,还需要不断发散自己的思维,将与文本相关的内容一一补充完整[4]。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为充分的锻炼,并且学生在进行批判性阅读时,也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阅读材料进行进一步分析和思考,产生全新的认知和观点,实现深度阅读,获得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四、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中的运用策略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批判性阅读中有着较为显著的应用优势,但要想将这一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必须要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可以灵活的运用思维导图,落实预览、预测、分析、质疑、评价等批评性阅读策略。为此,本文主要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2 The Olympic Games”中的“Using Language”板块中的“The story of Atlanta”这一阅读文本为例,对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开展批判性阅读教学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课例背景分析

“The story of Atlanta”这一文章讲述的古希腊故事中亚特兰大公主与希波莫尼斯比赛跑步的故事,是对“The Olympic Games”单元阅读的延伸。通过对本篇文章的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历史渊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5]。同时在本篇文章有着精彩的故事情节,为学生的批判性阅读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在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开展批判性阅读,锻炼学生预测、分析、质疑故事情节的能力,并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对文章中的人物进行评价,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课题导入

课题导入是阅读教学中的关键环节,生动有趣的课堂导入往往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并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和探究,为学生批判性阅读奠定良好基础。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意识到课题导入的重要性,并结合阅读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选择合适的课题导入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比如,在“The story of Atlanta”这一文章的主角为古希腊神话中的“公主”,为此在课题导入环节,教师则可以利用主人公的这一身份,达到激趣的目的[6]。首先,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利用“箭头图”思维导图,展示一张公主的图片,并提出问题“What do you think the figure in this picture is?”“Do you think she'll be a friendly person?”“Do you want to be good friends with her?”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图片展开探讨。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主人公的形象进行预测和分析,激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探究欲望,达到良好的导入效果。

(三)故事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主要环节,通过该环节可以让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理解和掌握。但在以往的高中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取逐词逐句翻译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解读文本大意。这种将阅读内容肢解的方式,不仅会降低学生的阅读效率,而且还不利于学生从整体解读对文本进行理解和把握,影响到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批判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和总结文章内容,把握文章重点。比如,在本篇文章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先让学生从文章的标题入手,着重关注“story”这一单词[7]。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What is a story?”“What are the core elements of the story?”接着教师可以予以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并结合学生的回答,在PPT 课件上,利用“鱼骨”思维导图,将“The cause of,after,The results of,when,where,when”这故事的六要素标注出来。当学生掌握故事的六要素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去阅读文章,同时利用“鱼骨”思维导图将该故事的六大要素补充完整。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后,学生便能快速掌握文章大意讲述是古希腊的亚特兰大公主希望嫁给世界上跑的最快的男人,而一个名叫希波莫尼斯的男子深深被公主所吸引,并发誓一定要娶到公主。为此,他爱神求助,获得了一次与公主赛跑的机会。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提取文章的关键信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故事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而其还可以提升学生对故事体裁文本的阅读能力。

(四)解读故事主人公

在对故事体裁的阅读文本中,需要对故事主人公进行评价,这也是批判性阅读中的重要环节。不过在以往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基于自己的视角去评价故事主人公,并将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极大的抑制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高中英语教师应引起重视,并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故事主人公进行客观评价。比如,在本篇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有亚特兰大公主和希波莫尼斯。教师则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对这两个主人公的形象、个性特征等归纳总结,并运用“箭头图示”思维导图展示出来。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这一学习任务,在开展小组探究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分别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故事主人公的个性特征,并从文章中找到对应的内容,论证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再让学生模仿这一做法,利用更多的形容词来形容故事主人公,并说出列举出事例。当学生经过头脑风暴,完成思维导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中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What do you think princess Atlanta was like?”“If it were you,would you marry her? why?”“What do you think princess Hippomenes was like?”“If it were you,would you marry him? why?”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不但可以深化学生对故事主人公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可以激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对故事主人公的爱情观和婚姻观进行客观评价,并输出自己的观念。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从多维度去解读故事主人公,并对他们进行客观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五)解读文化背景

高中英语阅读材料大多都是以英语国家为文化背景下,要想对文本内容和内涵形成深刻认知,学生还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解读外,还需要合理渗透文化内容,通过引导对学生对文本的文化背景进行解读,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比如,在本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介绍古希腊神话中亚特兰大公主、爱神、希波莫尼斯等人物的身份,以及文章中涉及的一些文化内容进行介绍[8]。如此一来,学生便能更好地对故事人物的性格、行为等进行解读。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PPT 课件将文章中的人物利用“连环画式”思维导图关联起来,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故事的结局进行预测,并结合文章背景和人物性格,设计出一个相对合理的故事结局,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课堂开展批判性阅读,不但可以深化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而且对于促进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思维导图在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意识到这一点,并结合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特征和要求,合理渗透思维导图,为学生的批判性阅读提供便利工具,促使学生在高效掌握阅读文本的同时,批判性思维能力也可以得以相应的发展。

猜你喜欢
批判性导图思维能力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