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中情感艺术的应用分析

2022-11-27 00:47虎占山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关怀错误中职

虎占山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青海西宁 811601)

一、中职院校中学生常见情感问题

(一)自我放弃导致破窗效应

所谓的“破窗效应”也称作破窗理论,是指人犯下了错误但又不能及时弥补错误,便会导致类似的错误越来越多,最终导致此人放弃修补错误。由于中职学校的特殊性,大多数中职学生都是在中考当中铩羽、未能取得理想成绩的学生,或者在初中就读时就因为被学校或父母认为不适合继续读书而被协调分流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成绩不佳,但此前在初中时却普遍对自己抱有期待,当自我期待被现实打破后便有可能呈现出对自己的未来人生失去信心的情况,也就是自我放弃;而这些自我放弃的学生在来到中职院校后遇到了更多与自己一样或类似的学生,形成群体聚集,本身局限于个体的思想由于人数的增加而开始扩张,他人的类似思想也会对这部分学生的个体思想进行增幅,导致自我放弃的想法愈演愈烈;此外由于这些学生在初中时期便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导致学生一不爱学习、二不会学习、三不认同中职学习,进而产生更加严重的放弃学习的想法,而放弃学习势必会导致学习成绩更差,反过来继续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最终形成“破窗效应”,彻底随波逐流。但如果反过来想,教师在学生刚刚出现问题时便与学生沟通、解决问题,自然也不会出现后续的问题,或后续问题的发生概率也会大大降低。

(二)缺少关怀

没有一个学生是生下来就不会学习的,来到中职不能证明学生笨,往往只能证明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佳;许多情况下造就中职学生对学习兴趣不足或学习习惯不佳的原因是学生的家庭情感环境不佳、缺少关怀。许多中职学生从小经历过父母离异或父母在外打工,只能跟着老人生活或独自生活,在缺少关怀的情况下度过了童年,初中及中职时期正是学生心智快速发育、形成强烈自我思想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急需关怀与理解,但老年人与学生之间的强烈代沟让学生无法将心事、烦恼与老人分享,无法从老人身上获取关怀与理解,而自己生活的学生则根本没有能够倾诉的渠道,自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专注度,每天都沉浸在痛苦和烦恼之中无法自拔;除此之外,许多中职学生因为初中时期学习成绩不佳或性格不够讨喜,往往会受到其他人排挤或难以交到知心朋友,而来到中职学校后由于新环境造成的陌生感以及深处中职的挫败感会让学生更难交到朋友,当学生出现困惑或问题时也没有人能够倾听、帮助学生开导,最终也导致学生缺少关怀、丧失学习兴趣甚至是生活兴趣。总结而言,中职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十分需要关怀、倾听与认同的年纪,为了避免学生由于缺乏倾听而产生心理问题,中职院校的班主任应当及时关注这些学生并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怀,帮助学生释放情绪、解决困惑。

(三)社会化、暴力化倾向较强

中职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步,也是学生连接校园与社会的桥梁,因此中职学生会比正常高中生更早接触社会,许多中职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是半个“社会人”,也认为自己不需要和高中生一样接受束缚,加之许多中职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叛逆倾向,因此中职学生的社会化倾向要比普通高中生更加明显,穿着特异、佩戴大量首饰、梳特殊发型的情况较为常见,可以理解为将维护个人自尊、盲目与标榜个性、吸引他人注意以及错误理解社会文化的典型做法;此外由于中职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管教较少,而学生本身正处于自律水平及判断力不足、盲目接受外来观念和文化的年龄段,因此经常会出现学生没有学习到社会上的正向精神和理念,却养成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的问题。总结而言,中职学生的社会化、暴力化倾向较为明显,但其本质并非故意做错、伤害他人,因此教师应当及时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在不推翻学生原有观念架构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转变思想。

(四)极端自卑与自尊

中职学生虽然已经形成了自我认知但认知水平并不高,同时也容易钻牛角尖、产生认知偏差,因此部分中职学生会错误地将事情分为黑白两面,认为学习好的才能进高中、学习不好的才会进中职,并将这种错误的思想带入到自己身上,导致这部分中职学生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但任何人都有着自尊心,部分中职学生由于在学习上不够优秀,也没有其他方面的亮点,导致长期缺乏其他人认同,因此会极度渴望他人的关注,并希望得到他人认可与尊重。当极端自卑与极端自尊相结合时,就会导致学生在缺乏获取正向关注能力的情况下盲目需求个性、尊重与关注,且希望通过完成危险行为或哗众取宠的行为来在潜意识里掩盖自己自卑的事实。许多中职班主任并未认识到这些事情的本质,单纯认为是学生不听话,实际上每个问题都有一个最深层次的诱因,每个人的行为问题都是心理问题的具象体现,因此教师想要帮助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帮助学生正确发展,就应当认识到学生的自卑与自尊,剖析其中的矛盾,为学生进行持续的心理辅导,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正确认识自尊心获取方式。

二、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中情感艺术的应用

(一)走进学生内心、转换角度

中职学生在犯下错误时往往具备无蓄意意识、低控制能力以及目的—行为逻辑较为复杂的特征,简单来说就是中职学生在做一件错事时其本身并不是故意想要犯错,或是自己在那一刻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同时学生的行为往往是深层次问题的最终表面体现,不能用简单的单层逻辑推理去判断学生的行为原因。例如一位学生脾气暴躁、一旦有人提出质疑就会拳脚相向,班主任可能错误地判断该学生就是因为脾气不好才对其他同学造成了伤害,所以应该管一管脾气,但其实学生在事发之时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因为学生的暴脾气也是更深层次原因的外在展现。因此,班主任想要纠正学生错误,就应当先去理解学生为什么犯错;而想要理解为什么犯错,就应当走进学生内心以及生活,并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当时的行为与学生内心的关联。

这里依然以刚才的学生为例,班主任在了解到问题后首先对该学生平时是什么样的人进行回忆,考虑到学生平时并非每时每刻都这么暴躁,因此学生的暴躁行为应当是其他学生触发了该学生的痛点。而在持续观察当中班主任也发现该学生在课上一般表现得比较正常,可一旦提问该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就会表露出胆怯的态势,声音变小、下意识弯腰,站在学生角度来看的话这样的行为明显是对自己的不自信或是惧怕回答错误;而学生在回答错误后脸颊涨红、双拳握紧,这样的行为明显也将结果引向了第二种可能,即害怕回答错误或讨厌自己的错误。班主任将之前的行为进行串联后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进而得出假设:学生在此前可能受到家庭或其他学生的影响,自身学习或某些事情经常犯错,而一旦犯错就会遭受父母的严厉批评或同学的无情嘲笑,导致该学生过于害怕自身犯错,产生了轻微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因此一旦学生需要在课堂当中回答问题,即使学生清楚自己回答错误也没有关系,但潜意识也依然会高度紧张,展现出恐惧。回答错误后这种恐惧则会达到巅峰,转为对自己或对他人的愤怒,但由于道德伦理对学生的束缚,使得学生不会向教师发火,因此只能将愤怒的目标转向自己。同理,当其他同学质疑学生时也会触发学生的恐惧心理,且由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在初中或小学时其他同学对该学生的态度也让学生下意识对同学关系形成敌对心理,该心理又加剧了学生的愤怒水平,让学生放弃道德约束,因此该学生会将愤怒倾泻到质疑自身的学生身上,甚至动用暴力手段,而其目的并非让对方认同自己、肯定自己,而是单纯地发泄自己的愤怒以及向自己潜意识中的恐惧进行对抗。在完成了推理后教师便单独约谈该同学,直接询问了小时候的情况、包括该学生与家庭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印证了这一推理,随后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了指引,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从该案例能够看出,教师在发现学生存在问题时必须走进学生内心,转换问题的审视角度,只有这样才能够发现学生真正的症结,为解决问题、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做好坚实基础。

(二)做好学生情感疏导

在了解了学生的问题后班主任便可以着手解决学生问题,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不论是大问题还是小问题,其背后都与其情感困惑或误区有着紧密关联,因此班主任应当做好学生的情感疏导工作。在对学生进行情感疏导时,班主任应当帮助学生进行行为到根源的推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真正深层次原因,从而正视自己的需求以及心理波动,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和自控性。

这里依然通过举例的方式来进行讲解:班主任发现班级内一名女同学曾多次与其他班级的男同学单独同行,并表现出高度疑似恋爱的行为,例如牵手、拥抱等。在发现这个情况后班主任并未直接对女同学进行批评,而是在教研室没有其他老师的情况下邀请女同学进行一对一沟通。在询问中,班主任帮助该女同学梳理了思维逻辑,询问女同学:“你觉得谈恋爱这件事,你在其中获得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当得到了女同学“关怀、照顾、陪伴”的回答后,教师再次询问:“那么频繁谈恋爱是因为你觉得同性同学没有办法给你这种感受对吗?”在得到了女同学确定的回答后教师基本可以确定该同学缺乏异性关怀与陪伴,而造成这种问题的最深层原因很有可能是来源于家庭。于是班主任私下给该同学的父亲打了电话,了解到该同学的父亲常年忙于工作赚钱养家,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同时此人不善言辞和表达后,班主任才向其父亲说明了情况,并告知其父亲学生缺乏父爱但无法获得父爱,因此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获取异性关怀、陪伴的需求,随后再次与该学生洽谈,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核心问题,同时让学生尝试着与父亲接触,多关注父亲平时对自己的付出。最后该学生的父亲逐渐增加了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付出更多精力照顾女儿,并试着向女儿吐露心声,该同学也逐渐在父亲身上得到了需求,不再早恋,学习的热情以及兴趣也逐渐提高。

从该案例可以看出,做好学生的情感疏导能够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规范学生行为,属于班主任必须掌握的情感艺术。

(三)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上文中说到中职学生在犯下错误的一刻往往缺乏自控能力,虽然与学生的潜意识有着一定关联,但也反映出了中职学生的自控能力较低,因此除了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真正问题以外,也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让学生具备掌控自己的“武器”;此外,由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较为繁杂,事项繁重,如果所有学生都缺乏自控能力,依靠班主任的约束,那班级管理工作质量势必会降低。因此,班主任可以从单体以及集体两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习惯。首先是单体,班主任可以告诉学生控制自己的简单方式,例如深呼吸、转移注意力、内心复述自我问题根源、进行对比思考等,让学生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有效控制自己,也可以和学生达成约定,自己不犯某项错误,班主任也不会让其他人在班主任管辖范围内触碰该学生敏感点,进而提高学生的下意识约束能力;然后是群体自我管理,班主任应当完善班规,通过班规来限制学生行为,同时安排具有良好特质的学生来组建班委会,辅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在减轻班主任管理压力的同时也能够建立良好的班级自控文化。

(四)维护学生自尊人格

虽然通过情感分析,教师能够解决学生的问题,但是学生在特殊情况下问题依然可能复发;同时中职学生的自尊心一般较为脆弱,因此班主任也应当维护好学生的自尊人格,避免学生受到自尊心伤害后做出错误举动甚至产生心理障碍。首先,班主任应当严格规范班级内学生的言谈举止,对他人尊重,一旦学生做出了不良举动应当及时进行劝阻并说明问题重要性;其次,班主任也应当从自身做起,避免因为自身的言行让学生的自尊受到伤害。

结语

综上所述,班级的管理是一项较为细致的工作,而想要做好班级管理不仅需要做好整体管理,也需要做好学生的个体管理,尤其需要做好学生的情感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关怀错误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古今一脉相承,兼顾现实关怀
在错误中成长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不犯同样错误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