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中职医学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新路径的探讨与实施

2022-11-27 00:47廖发菊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实验课实验教学模式

廖发菊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卫生职业技术学校 青海西宁 811601)

“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已经获得教育领域的青睐和认可,也是“教”和“学”不能或缺的组成要素。有关混合式教学,其彰显的主要优势是开放性的学习资源、模块化的课程内容,而且学生学习不会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进入到“互联网+”时代,这种教学模式也并非简单组合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模式,应是实现在线、移动学习有机融合线下学习,带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一、混合式教学基本内涵

针对混合式学习而言,起初应用到企业培训工作,能够将线下学习和线上教学相结合。在该情境下混合式学习,主要指的是教学方法、网络技术、课堂培训和教学技术相互混合,或是教师工作与教学技术之间的混合。至于混合式教学,因为兼具线上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各自优势,所以在发挥教师启发与引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基于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人们的巨大关注。而理解混合式教学的基本内涵有助于把握其实质,其内涵也伴随不断进步经过不同阶段的变化,而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互联网+”阶段,发展时间是2013 年至今。“互联网+”在此阶段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混合式教学内涵,也在具体教学中积极运用移动技术。相关学者提出,混合式教学并非单纯是指线上教育和传统教学形式相融合,其中也会结合手段、技术及目标等其他重要的教学要素。在当前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人们十分重视技术的使用,因此提出其属于在信息技术基础上课堂和网络相互交融的教学情境的观点。与此同时,在此阶段会从学生视角出发,关注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的丰富学习体验,并且建立起“以生为本”的学习环境。一方面注重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与个性化发展。另外,MOOC、微课等相关线上开放课程的出现,推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当前有很多平台系统支持使用混合式教学,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总之,发展至今的混合式教学拥有更为丰富的内涵,一方面包含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的混合,另一方面体现教学方法、媒体等方面的混合,尤为重视学生体验及学习环境,应清楚认识到混合式教学并非“过渡”,其会以教学和技术整合的方式,融合不同教学要素达到最理想的学习效果。

二、在医学基础实验课程中混合式教学的应用

(一)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在课前推送实验内容

可以利用微信构建“医学基础课程整合”的微信公众平台,在实验课之前的前一周,学生可以在公众号中接收到实验所需课件和一些实验操作视频。在实验课件中主要包含“原理理论”“实验步骤”“操作注意事项”以及3—4 个思考题,对比传统实验教材不仅简洁还能突出重点,一方面为学生课前预习提供方便,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牢固记忆重点知识部分。因为实验视频在公众平台中同时发送,在实验教学中进行说明或是示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大鼠骨髓干细胞原代培养和成脂分化”为例,实验操作关键环节为分离大鼠骨以及冲洗骨髓,将实验视频与课件利用公众号发送到学生端,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获得相应的操作指导,不仅能够克服恐惧情绪,而且在实际实验教学中不需要教师示教,仅将操作的注意事项及相关要领说明即可,然后让两名学生为一个小组,结合教师指导进行实践操作。

比如“正常和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检测及激素对血糖的影响”实验,其中涉及剪尾取血的操作环节,首先自制视频为操作熟练的教师进行示范讲解,自己便能独立完成操作,可是在具体带教过程中,由于学生均为首次操作不能将操作技巧彻底掌握,因此可以两人一组的形式进行,为此录制视频时也要选择两名教师配合示教,其中一名教师握住大鼠,另一名教师挤鼠尾静脉取血,由此能大幅提高实验操作的实效性。

(二)组织学生扮演好“教”和“学”的双重角色

虽然实验课要求学生进行操作,可很多学生在操作时稍显被动,他们会将正确依据步骤完成实验操作作为唯一任务,因此无法加深操作印象,且多数情况是“一做而过”。在混合教学模式下的理实一体化的课堂中,要让学生加深对于实验操作的记忆和理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扮演“指导者”。以“细胞培养”为例,受限于细胞房的场地情况,一个班通过被分为三批,两名学生共同应用一张超净台,并且一批三组总共六名学生一起操作。教师要在首批学生操作之前,为每组学生说明提供的各类试剂及其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学生在具体操作环节,教师需要留心观察且及时指导和指出问题。一组实验操作完成后,要求留出一名学生作为一组实验操作的指导人员,至于教师要在三组实验操作过程中做好“场内指导”工作。由此可以建立“教师—学生—教师”的循环式交流体系。完成实验之后的课堂小结中能够看到,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针对实验操作步骤及相关注意事项形成更为深刻的记忆,也能更为清晰地了解整个实验。

(三)利用微课和学生在课后交流实验成果

关于医学基础实践教学,实验结果的统计、整理及分析属于实验操作结束后应该完成的关键部分,更是实验报告编写的难点所在,特别是要求和对照组比对分析的结果,很多学生在撰写报告时会感到无从下手,虽然在课上讲解如何进行结果分析,可仍有一些学生无法彻底理解。因为实验报告是重新梳理自己做过实验的一个过程,在此环节可能会暴露许多问题,例如细节或是框架问题等均未弄清。为此,教师可以把说明分析实验结果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班级微信群或是学科公众号中分享。以实时定量PCR(Q-PCR)实验为例,因为实验结果中包含诸多数据,而且在课上讲解中学生未能独立统计处理,所以可能理解不到位。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分析与操作方法,那么在进行微课录制时应讲清楚两种曲线能确保评价结果的精确性,例如结合扩增曲线对PCR 体系有没有出现扩增加以判断,通过ΔΔCT法算出并对比各组CT 值,因为课程内容由三方面组成,建议微课视频时间控制在30 分钟左右,且不涉猎统计学分析,简单扼要说明学生怎样看懂实验结果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依据微课学习效果来看,学生能对实验成果形成更为清晰直观的认识,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而且灵活反复、短小精悍的微课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填补实验教学中的遗漏部分。

三、医学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应用效果

本文以《组织学与胚胎学》为例,简要分析这种教学模式体系应用所得的效果。

(一)实验和理论相互补充,构建立体化知识体系

在《组织学与胚胎学》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难度。例如实验四循环系统,正式上课之前应通过平台提供的理论知识测试,主要内容有大动脉管壁结构、心脏壁的分层等。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能够切换到理论课板块观看相应的微课视频,帮助学生回忆起过去在实验课程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不仅有利于观察精度、效率,还会为有效课堂互动奠定基础。学生自主学习线上内容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在该课程中发现学生难以顺利完成的原因如下:首先,自我约束能力差。自律是最基本的自主学习特点,主要指的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自我规范或是约束,具体体现在自觉学习上。为此将检测理论知识板块设计成闯关模式,不仅能激发学生挑战欲望,还会调动学习积极性;其次,难以坚持,原本用于学习的时间经常被其他活动取代。而学生想要坚持自主学习行为,必须养成习惯且通过教师的监督及鼓励其重复行为,通过对自学习惯的巩固逐渐形成行为自觉。依托进一步强化线上学习环节,辅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实验和理论均在相同平台,可以在学生复习理论知识上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就像“持续使用”这一理念所言:个体在接纳信息系统之后会形成持续使用的倾向。为此,学生在线教学条件下进行持续学习,能够被理解成学生持续使用在线学习、教学信息系统的行为。在课程教学中,利用“抢答”“选人”等相关活动进行预习情况的检测,在平台上举办学习小组之间的“你问我答”活动,用于对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检测。而在实验读片中包含的学生自我检测功能,让学生自由选定完成时间,一方面作为学习效果自我评价的手段,另一方面也是课后对实验内容复习巩固的形式。反复利用相同的学习工具,学生不仅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会满足自身学习需求,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加大推进课程思政一体化力度,打造“仁心仁术”医学人才队伍

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不应仅关注实验知识和理论一体化教学,也需要重视实验和理论的课程思政一体化。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深入思考并能用心感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反思讨论之中,能在“思想砥砺”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理论课程应有效融合思政内容,以“生殖系统”为例,教师可以引入《寂静的春天》中的相关内容,或是“反应停事件”等相关思政元素,在将药物、环境针对生殖系统造成影响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深入思考。针对实验课而言,教师要重视塑造学生行为,布置作业可以融入“生生互评”,首先由教师提供评分标准,然后系统会随机向学生发送两份作业(其他学生作业)进行批改,不仅要给出作业分数也需撰写几句评语。在作业讲解环节可将学生评语作为切入点,例如能否换种指明错误的方式,旨在培养虚心学习、欣赏他人的良好品质,也能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一学期训练,教师可设计一道情境模拟题:“如果你是一名社区健康咨询站的学生志愿者,在即将下班前,有一对夫妇想要咨询孕育健康宝宝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请你依据所学知识,将具体咨询过程写出。”通过检查分析学生答案,一些学生写到“请进”“您好”与“请坐”等词语,这能看出在课程各个环节中积极引导,有利于学生提高沟通能力和人文素养水平。总之,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医学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无须进行班级拆分,更不会影响到原有的学校教学秩序,一方面可操作性较强,另一方面具有较大的普及推广价值。

结语

医学基础课程在专业各门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长期被冠以枯燥、抽象等标签。虽然很多医学院校均开展教学改革,例如建立翻转课堂或是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应看到其获得的理想效果与存在的不足之处。关于认知微观结构,从某种角度来讲主要依靠学生实践形成认知,所以必须重视实验课的作用。例如有些院校每周理论课程4 学时,总共有36 学时,至于每周实验课仅是2 学时,总共有18 学时,加之实验课会在理论课程的第2 周进行,导致理论课无法和实验课同步,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难以培育创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因此要改变教学模式落实教学改革工作。在中职医学基础课程中利用“学习通”进行混合式教学,在近些年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可由于受到客观条件影响难以进行小班教学,为此需在确保正常分班的基础上发挥混合式教学的突出优势,充分利用“学习通”等线上学习平台,做到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实验教学,通过在实验操作前自我检测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并完成培养综合能力素养的高阶目标。

猜你喜欢
实验课实验教学模式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有趣的实验
魔术师的考验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导学案在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