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2022-11-27 00:47郑莹纯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民办高校时代

崔 磊 郑莹纯

(珠海科技学院 广东珠海 519090)

一、坚定新时代理想信念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进入21 世纪,高等教育普及度大大加强,对于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高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传送带,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受到雨露般良好的新时代思想教育,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会日臻成熟,反之则会故步自封。因此,在这个阶段中,高等院校需以培养社会需求的全面性先进人才为主要目标,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熏陶。没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当代大学生,就会在迷雾弥漫的混乱环境中迷失前进的方向,在糖衣炮弹的交替围攻下弃甲逃跑,在泰山压顶的巨大压力下停滞不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思想的培养是新时代的趋势所迫,因此必须要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根基,增强当代大学生对新时代思想的认同感和实践感。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研究现状及教育难题

(一)部分民办高校对大学生思想建设工作认识和重视度有待加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一步发展,大学教育的普及化,经国家批准设立的民办高校数量逐渐增加。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延伸和补充,民办高校也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思想的教育宣传工作不断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2]我们要明确民办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建设同样有着必不可少的指导作用,但是部分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新时代思想教育宣传工作仍存在着起点低、发展慢、工作基础差等不足,加之大部分民办高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坚定的问题了解不够深入,重视程度不高,仅仅对新时代思想停留于表面认识,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工作,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与精神境界仍停滞不前。民办高校对开展新时代思想教育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教学投入,轻思想建设,恰恰是这种认识观念上的轻重倒置使得这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得不到坚定,新时代思想建设工作只能“螺旋式循环”而得不到“滚轮式发展”。

(二)民办高校新时代思想建设工作方式缺乏创新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科技创新提高了国家的综合能力,文化创新传承与发展了国家的文化自信,教育创新也将促进高校新时代思想教育课程的开展。对民办高校思想建设工作研究结果发现,绝大多数高校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及评估方式,往往只是根据一纸试卷上的成绩来评估学生的思想境界,并且老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过分依赖教材来传授知识,教育方式传统老套,缺乏创新,缺乏用实践来让学生参与行动从而感知新时代思想存在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当今大多数高校的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即老师只在上课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课后时间学生无法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学习困惑,老师同样不能对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做出解答,缺乏在现实问题中对学生的引导,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建设教育工作,形成了“只授课而不育人”的普遍现象。同时思想教育课程中师资力量薄弱,投入成本低,没有一个相对完整且专业的教师团队来进行思想教育、思想交流及思想碰撞。教学方式单一传统,只依靠教材,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死记硬背而不进行思考,没有与新时代网络创新产物巧妙结合起来,缺乏多元化党建思想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具体平台让学生在上课学习课程中真正地接受新时代思想教育的熏陶,继而导致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建思想工作得不到大的进步。

(三)高校学生追逐“自我观念”,理想信念迷茫

当代大学生出生于21 世纪信息普遍化时代,社会经济结构多样化,新旧观念相互交替冲击着大学生的头脑,使得他们在信念追求上感到困惑和迷茫,导致心态失衡,在思想和价值取向的问题上存在着是非不分、荣辱不清。同时家庭的宠爱式教育容易让当代大学生成为“温室里的花朵”,一旦脱离家庭的保护,各种学习压力、社会人际交流、生活经济来源等实际问题扑面而来。信念是破浪前进的引擎,是蓄风而飞的风筝,是帆船航行的灯塔,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犹如大海里迷失方向的小船。然而,高校大学生在理想信念坚定与践行中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比较看重功利和得失,轻视了个人信仰与个人信念追求;第二,对政治不感兴趣,思想道德水平及政治觉悟较低。[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纵观历史时代先锋刘胡兰、邱少云、方志敏等,他们在烽火中顽强抗争,在风雨中上下求索,在泥泞中艰辛跋涉,只因他们怀揣着“许党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坚定信仰。正因他们始终坚定时代理想信念,才会在危难来临之时不惧不退,当代大学生应从“时代先锋”手中接过火炬,争当信念先锋,成为勇敢追梦的新时代青年,以行动践行新时代理想信念,唱响新时代青年之歌。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前坚定不移地选择国家利益,将“自我”观念转化为“大国”观念。

三、逐步突破民办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建设难题,多元培养

(一)政府应响应新时代党建思想发展号召,完善高校党建制度机制

2016 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4]从高校党建实际情况工作中来看,政府应做到统筹兼顾高校党建工作发展的规划与工作理念的转型,从而确保高校党建工作能够顺利运行,制定一套合理的、有意义的、标准可视化的党建工作制度机制来响应新时代党建思想的发展。“教育部、中组部及中宣部等高校党建主管部门和高校党委部门要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确定全国高校党建教育工作总体规划,指导和规范全国高校网络党建工作,为高校党建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保障。”[5]在规划的制订过程中除了要匹配国家党建大政方针要求外,还要听取领导和各部门专家的意见,统筹兼顾安排规划新时代党建思想工作蓝图,只有这样,规划蓝图才能符合新时代思想的发展潮流,符合新时代国家党建政策的前进方向,从而健全高校党建思想工作管理制度。其次,政府应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规章制度建设的进程,不仅要将学术成绩归入高校综合能力评估体系中,还要增加对理论思想掌握和就业理想规划的研究考查,以此来促进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中完善新时代党建思想工作规章制度和机制,同时还要将党建思想的教育开展与现实中实践行动密切结合起来,利用这种层层推进考查方式来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新时代思想教育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高校应积极开展党建思想教育工作,加大重视程度

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让大学生能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活力人才,成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美丽一笔。民办高校应该通过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这一核心内容,在实际教学中丰富民办高校思政课程理论体系,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理想信念,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推动民办高校思政课程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党建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并对党建教育工作提出具体可行、符合实际要求的工作方案,充分发挥高校党员组织与党员先进干部的带头作用,在思想教育建设工作中积极与党组织部门交流沟通,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坚定崇高理想信念。不断增强高校党支部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从而在思想教育开展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引导团队。

(三)高校教师应将“思想育人”工作与创新相结合,开展多元化教育培养

当代大学生处于信息多元化发展背景下,价值观念也在相互碰撞中形成,表现出思想多元化扩散趋势。因此当今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育人模式也应向多元化扩散,结合时代创新产物对大学生思想进行多元化培养。

纵观各大高校思想教育课程的开展中,绝大多数高校往往是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来开展课程,简单地将思想理论概念跟同学们讲述一遍,然而这种传统教育方式老套死板,有些概念有时还抽象难懂,导致大学生在学习新时代思想时缺乏兴趣和好奇心。在新媒体盛行的网络时代下,高校教师应紧跟时代潮流,创新教学方式,用新媒体开展党建思想教育工作,从理论出发,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多运用App 等软件来促进思想教育发展,如“超新星学习通”“网易云课堂”“学习强国”,等,用创新技术在旧传统基础上做到真正的思想教育。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巧妙地去运用新媒体平台和技术,以图片、视频、PPT 等多元化形式打破依靠课程教材单一形式开展教学,以此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争取引起越来越多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可结合教学进度组织并开展一些基层服务或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加深入了解新时代思想的内涵,提高自身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无私奉献的新时代思想,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统一结合起来,提升大学生新时代思想认知能力。

(四)大学生应加强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牢记,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6]当代高校大学生要想坚定理想信念,必须以深厚的理论信仰为基本支撑点,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有充分悟透其思想内涵,才能发挥新时代理想信念主心骨的力量,具备强大的战略性定力,让自己成为一个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马克思主义战士。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作为自己思想上的追求,大学生应在党建思想教育课程学习中结合自身实践加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把握新时代思想,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自身社会主义责任感与使命感,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能为国家分忧解难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

结语

理想信念教育,能够帮助青年学生打牢思政课程的基础,做年轻有为的当代青年人。新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飞跃式发展,中国迎来教育化与创新化碰撞的黄金机遇,大学生如果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不能够树立正确科学的理想信念,大脑不能武装正确的新时代思想,就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在各种思潮影响下,民办高校思政课程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必不可少,高校新时代思想教育课程的开展与创新实践臻于至善,民办高校需结合国家党建思想理念政策要求,结合新时代网络发展的潮流趋势,将理想信念教育课程作为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不仅要学,还要学好学精,提升大学生新时代思想感悟能力,提高学生自身认识能力,让学生在进入社会前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并坚定下去,做一个新时代的有为青年,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努力奋斗,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奋勇前进。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民办高校时代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