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山水画中的点景建筑研究

2022-11-27 02:29王法亮
中学生学习报·教研周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居图淡墨倪瓒

王法亮

山水画的画面是由诸多元素构成,如山石树木、屋宇舟桥、云烟溪水以及人物等。而屋宇和人物则是作为点景(或者说点睛)的作用存在的。“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郭熙的这句话说明了建筑在山水画中有着的重要作用,而点景建筑在山水画发展的早期就开始运用,我们从现存最早的一张山水画——展子虔的《游春图》中可以看到,画中不仅有寻常人家居住的草舍,还有造型结构、技法都更复杂的宫殿建筑。两宋时期山水画中的建筑则是更加丰富、复杂也更加成熟。而到了元代,山水画中的点景建筑因为绘画风格的改变也有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外在的造型和内在的笔墨以及在营造意境上的作用都值得我们研究。

元代山水画中的建筑相较于过去在造型上做了简化处理,宋画中的建筑如郭熙的《早春图》大多是一丝不苟的线条先勾线再染墨或者上色,有端庄高贵的庙堂之气。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的建筑多为寻常百姓家的普通房屋,连水边亭子也是茅草的,这与宋画中那些工整、细致、繁琐的亭台楼榭大相径庭。除了外形上的变化以外,元代山水画在建筑线条的用笔上更灵活、用墨上更复杂。宋代的亭台楼阁大多都是较为工整的,线条和墨色都少变化、求统一,而《富春山居图》中的用线则注重建筑不同部位的粗细变化和同一结构线的笔墨厚度,这个厚度是不同墨色(如浓淡干湿)和不同线条粗细的先后叠加,如湿笔淡墨细线勾定轮廓,再用灵活的干笔重墨粗笔有错落的复勾。通过这种不同的笔墨质感的复加让画面更有厚度,而房屋的屋顶则直接是简化到了用留白处理。

这些变化产生是因为山水画由宋入元新的山水画风出现后,点景建筑的画法要與元代山水画风、画面意境的表现和谐。因为元代取消了科举制,所以元代的文人士大夫大多入仕无门,失去了进身之阶、施展不了理想抱负后心灰意冷转而寄情于山水之间。另外,动荡战乱的年代让很多人(如倪瓒)的生活发生了巨变,这种多重的挫折让元代山水画家的内心对一切都淡然了,与世无争,终日浪迹于湖柳之间。倪瓒在这种心态下画出的山水则是萧条、淡泊、孤寂、清冷,画面元素也是简之又简。而在这种画风和意境中出现的点景建筑,那些繁琐、细腻的画法已经不再适合。所以我们看倪瓒的《容膝斋》中的亭子比《富春山居图》中的还要简单,就是淡墨细线画出结构再用淡墨染一遍,天地之间一草庐的那种孤寂感油然而生,完美的升华了画面意境。

除此之外,在元代大写意一类的山水画中出现的一些点景建筑也很有进步性。如方从义的《高高亭图》,此图用墨酣畅淋漓、用笔爽快奔放,这种不拘谨用笔、不拘泥形似的自由挥洒更能体现元人豁达的胸襟。而在此图半山腰的草亭,同样是歪歪扭扭的“草草而成”,浓墨淡墨、粗笔细笔似一笔有一笔无的漫不经心随意挥洒而成,真正做到了“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这种大胆的画法相对于宋人的写实也是一种大胆的突破。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画论类编》 作者 俞建华 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7 年第一版。

猜你喜欢
居图淡墨倪瓒
龙门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
倪瓒题跋在书画作品中的意义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倪瓒 杨维桢 “洁”与“脏”的故事
论中国画“淡”的美学意义
论中国画“淡”的美学意义
古淡天真之美——倪瓒《淡室诗》
富春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