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藤材分级体系:要求和分级》(ISO 23067: 2022)标准解读

2022-11-28 09:55傅大伟赵竞一宫俊琛费本华方长华
世界竹藤通讯 2022年4期
关键词:棕榈分级直径

傅大伟 赵竞一 宫俊琛 费本华 方长华

(国际竹藤中心 北京 100102)

2022年7月6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棕榈藤材分级体系:要求和分级》(ISO 23067:2022,Grading system for rattan: Requirements and classification)[1]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的发布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竹藤技术委员会(ISO/TC 296)自2022年6月《竹饮用吸管》(ISO/AWI 16830, Bamboo drinking straws)[2]标准正式立项以来取得的又一个重要进展。《标准》有助于建立、健全棕榈藤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和促进国际棕榈藤材贸易健康有序发展,可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引领全球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标准》分别规定了棕榈藤材的术语和分类方法、基本要求、规格要求以及外观、分级要求、分级程序、包装和标签等。在ISO工作机制下,ISO/TC 296第4工作组由马来西亚森林研究所牵头,由来自中国、柬埔寨、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尼日利亚、菲律宾、越南等国的专家代表共同研讨标准草案。马来西亚森林研究所Wan Ariffin Wan Tarmeze博士担任项目负责人,组织团队负责标准的起草工作,国际竹藤组织、国际竹藤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印度喀拉拉邦森林研究所、印度美瓦尔大学、印尼林产品研究和开发中心、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加纳林业研究所、孟加拉国森林研究所、尼日利亚伊巴丹大学、菲律宾大学、柬埔寨柏威夏国立大学等10多家科研院所参与标准制定工作。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李荣生、刘杏娥、汪佑宏等多名中方专家与其他各国专家和代表历经多次线上、线下工作会议广泛研讨,最终形成棕榈藤材分级体系的标准草案,经ISO各个成员国投票通过后正式发布。

1 《标准》制定背景

棕榈藤是天然分布于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热带地区和相邻亚热带地区的棕榈科攀援植物,其中部分棕榈藤种的茎杆柔韧耐用,经过采收处理后是制作家具、生活用品、装饰品和工艺品的优良材料。目前以棕榈藤材为主要原料的藤加工业年产值约10亿美元,为数百万人提供了经济来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数百万人的生计问题。棕榈藤材国际贸易具有上百年的历史,涉及国家和地区数十个。历史上,国际贸易双方以藤材样品或行业规矩作为交易对象的质量标准凭证,缺乏法规层面或官方认可的质量评价机制和法理依据,棕榈藤材国际贸易纠纷存在无标可依的风险。有鉴于此,国际竹藤组织与马来西亚森林研究所召集棕榈藤材进出口国专家制订了《棕榈藤材分级体系:要求和分级》标准。

2 《标准》主要内容

《标准》规定了基于物理性质、质量和市场价值对棕榈藤材(藤杆和藤蔑材)分类和分级的指南和要求,主要内容有以下9项。

2.1 名词术语

《标准》定义了18个与藤材外观、物理规格相关的指标。其中,描述藤材外观的指标有12个,包括亮度或光泽度、颜色、缺陷、斑点、横裂纹、皮损、裂纹、腐朽、针孔虫眼、端裂、虫洞、皱缩等;描述藤材物理规格的指标有6个,包括直径、长度、宽度、厚度、均一度和尖削度等。

2.2 分类方法

《标准》将棕榈藤材分为2类:一类是带皮或去皮的藤杆(藤枝),根据直径分为小径藤杆(直径小于18 mm)和大径藤杆(直径等于或大于18 mm),根据去皮与否分为原藤杆(不去皮)和去皮藤杆;另一类是藤篾材,根据类型分为藤芯(如藤片、半椭圆芯和圆芯)和藤皮,也可根据宽度分类,对圆芯则可按直径分类。

2.3 基本要求

《标准》对藤杆和藤篾材分别规定了基本要求。对藤杆的来源藤种学名、藤杆外形和工艺性能、含水率、缺陷、化学改进处理和缺陷作出了要求;对藤篾材要求与藤杆要求类似,但增加了对直径或宽度的均一性要求。

2.4 规格要求

《标准》对藤杆和藤篾材的规格分别作出了要求。对于藤杆,小径藤和大径藤的长度均以m表示,四舍五入到最近的0.05 m。直径测定位置为小头的节间中央。小径藤规定了3个径级:2~6、6~11和11~17 mm;大径藤规定了6个径级:18~20、20~25、25~30、30~35、35~40和大于40 mm。对大径藤的尖削度要求比小径藤低,4.5 m 长的小径原藤尖削度不超过3 mm,而3.5 m 长的大径原藤的尖削度不超过5 mm。《标准》对节间长度也作出了要求,大小藤杆均要求节间长度大于50 mm。

藤篾材的长度由买方指定,以“m”为单位,四舍五入至最近的0.05 m。圆芯以直径表示,范围从2 mm到10 mm,误差+0.5 mm。宽度适用于藤片、椭圆芯和藤皮,范围从2 mm到10 mm。厚度只对藤片或椭圆芯和藤皮适用,范围从1 mm到6 mm。

2.5 藤材缺陷

《标准》将缺陷分为2种。第1种为零容忍缺陷,包括裂纹、腐朽、裂伤、虫洞和皱缩等5种;第2种为可容忍缺陷,包括污点、皮损、针孔虫眼等3种。

2.6 外观

《标准》对藤杆和藤蔑材均要求有一致的颜色和光泽。

2.7 分级要求

《标准》根据缺陷、颜色、亮度或光泽度、柔韧性、节间长度等指标将藤杆分为4级:超级、Ⅰ级、Ⅱ级和Ⅲ级;根据缺陷和颜色将藤蔑材分为2级:Ⅰ级、Ⅱ级。

2.8 分级程序

《标准》规定藤杆和藤蔑材均应逐一进行检查和分级,尺寸和一致性随机检查强度为10%。

2.9 包装和标签

《标准》对藤杆和藤蔑材的包装和标签也进行了规定。藤杆和藤蔑材都应分类、捆扎和清晰标识,标识内容有贸易名或俗称、植物名、级别、原产地或来源、供货商名称和地址、包装日期、处理方法和含水率。藤杆还应标识直径和长度,藤蔑材则应标识类型、规格、重量等和编码。藤蔑材编码为类型加规格,如2 mm的圆芯应标为“圆芯2”,5 mm宽的藤皮应标为“藤皮5”。如果藤蔑材经历过漂白或其他处理,还应将其标为该级别的子类。

3 《标准》发布的意义

棕榈藤材是许多亚洲和西非国家湿润热带地区的一种重要的非木材森林产品,在世界各地被用于家具生产和工艺品行业。各国之间,棕榈藤材的分级和分类存在很大的不同。《标准》是ISO/TC 296自2021年2月发布《藤材和藤产品术语》(ISO 23066:2021, Vocabulary related to rattan materials and products)[3]以来,正式发布的第2项棕榈藤相关的ISO标准,该标准的发布在国家和国际层面可帮助消除买卖双方容易混淆和误解的问题,加强了优质藤制品的贸易和创新。同时,《标准》弥补了国际标准体系中缺乏棕榈藤材质量评价标准的不足,解决了棕榈藤材原料和产品在进出口领域标准不一致的问题,减少了因为无标可依带来的贸易纠纷,为棕榈藤材的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多方认可的质量评价标准,从材料上为保障棕榈藤产品质量奠定了物质基础,对于消费者满意度、使用安全性以及促进和加强生产消费链贸易有着突出贡献,对促进藤材产品国际贸易快速有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猜你喜欢
棕榈分级直径
张露作品
各显神通测直径
它们可以用来书写吗
会“制作乐器”的棕榈凤头鹦鹉
爱虚张声势的水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棕榈树
2016年年末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分级基金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